SL 630-2013 水面蒸发观测规范.pdf

  • SL 630-2013 水面蒸发观测规范.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16.4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7-11
  • 发 布 人: wqh6085061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4.1.1观测时间和程序应符合下列要求:

    1观测时间和次数应符合下列要求

    航空标准4.1非冰期水面蒸发的观测

    1)水面蒸发量每日8时观测一次。铺助项目应于每日8 时、14时、20时、2时观测,条件限制的可不测2时 或按8时、20时观测。炎热干燥的天气,应在降水停 正后立即进行观测。 2)在每次观测前,应巡视观测场,检查仪器设备。如发 现不正常情况,应在观测之前予以解决。若某一仪器 不能在观测前恢复正常状态,则必须立即更换仪器 并将情况记在观测记载薄内。在没有备用仪器更换时 除应采取临时补救措施外,还应尽快报告上级机关。 观测应按下列程序进行: 1)没有辅助项目的陆上水面蒸发场的观测程序:在正点 前10min到达蒸发场,检查仪器设备是否正常,正点 测记蒸发量,然后测记降水量和溢流水量。 2)有辅助项目的陆上水面蒸发场的观测程序:在正点前 20min,巡视观测场,检查所用仪器,发现问题及时 处理,以保证正常观测。正点测记蒸发量,然后测记 降水量和溢流水量。辅助项目观测按照气象的有关规 范执行。 有下列情况的应进行加测或改变观测时间,并同时观测 量。 1)预计要降暴雨时,应在降暴雨前加测蒸发量,并检查 溢流装置是否正常。如无溢流设施,则应从蒸发器内 波出一定水量,并测记出水量和波水后的水面高度

    如加测后2h内仍未降雨,则应在实际开始降雨时再加 测一次水面高度。如未预计到降暴雨,降雨前未加测, 则应在降雨开始时立即加测一次水面高度。降雨停止 或转为小雨时,应立即加测器内水面高度,并测记降 水量和溢流水量。 2)遇大暴雨时,估计降水量已接近充满溢流桶时,应加 测溢流水量。 3)若观测正点时正在降暴雨,蒸发量的测记可推迟到雨 止或转为小雨时进行,但辅助项目仍应按时进行观测, .2观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 1标准水面蒸发器的观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1)将测针插到测针座的插孔内,使测针底盘紧靠测针座 表面,将音响器的极片放人蒸发器的水中。先把针尖 调离水面,如遇较大的风,应将静水器上的盖板盖上。 待静水器内水面平静后即可旋转测针顶部的刻度圆 盘,使测针向下移动。当听到讯号后将刻度圆盘向 反向慢慢转动,直至音响停正后再向正向缓慢旋转刻 度盘,第二次听到讯号后立即停止转动并读数,每次 观测应测读两次,读至0.1mm。两次读数差不大于 0.2mm时即可取其平均值。 2)在测记水面高度后,应目测静水器顶缘高出或底缘没 人水面是否小于1.0cm。小于时应向桶内汲水或加水, 使水面介于静水器中间位置。每次调整水面后,都应 按上述要求测读调整后的水面高度两次,并记入记载 簿中。如器内有污物或小动物时,应在测记蒸发量后 捞出,然后再进行加水或汲水,加水或水后应随即 测记水面高度,并将情况记于附注栏。 3)风沙严重地区,风沙量对蒸发量影响明显时,可设置 与蒸发器同口径、同高度的集沙器,收集沙量,然后 进行订正。

    如加测后2h内仍未降雨,则应在实际开始降雨时再加 测一次水面高度。如未预计到降暴雨,降雨前未加测, 则应在降雨开始时立即加测一次水面高度。降雨停止 或转为小雨时,应立即加测器内水面高度,并测记降 水量和溢流水量。 2)遇大暴雨时,估计降水量已接近充满溢流桶时,应加 测溢流水量。 3)若观测正点时正在降暴雨,蒸发量的测记可推迟到雨 止或转为小雨时进行,但辅助项目仍应按时进行观测

    量杯量读或量尺测读。但应折算成与标准水面蒸发器 相应的毫米数,其精度应达到0.1mm 5)因降水或其他原因,致使蒸发量为负值时,记0.0。 220cm口径蒸发血的观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1)测量前一天8时注人的20mm清水经24h蒸发剩余的 ,水量,记入观测簿余量栏。然后倒掉余量,重新量取 20mm(干燥地区和干燥季节应量取30mm)清水注 入蒸发器内,并记人次日注入水量栏。 2)有降水时,应取下金属丝网圈有强降水时,应从器 内汲出一定的水量,以防水溢出。取出的水量及时记 人观测簿观测前栏。 3)因降水或其他原因,致使蒸发量为负值时,记0.0。 蒸发器中的水量全部蒸发完时,按注入水量值记录, 并加 4)如在观测当时正遇降水,在取走蒸发器时,应同时取 走专用雨量器中储水瓶;放回蒸发器时,也同时放回 储水瓶。量取的降水量,记人观测簿蒸发量栏中的 “降水量”栏内。 3蒸发池的观测方法和要求应按标准水面蒸发器的观测方 法和要求执行。 4观测用水应符合下列要求: 1)蒸发器的用水应取用能代表当地自然水体的水。水质 宜为淡水。如当地的水源含有盐碱,为符合当地水体 的水质情况,亦可使用。在取用地表水有困难的地区, 可使用能供饮用的井水。当用水含有泥沙或其他杂质 时,应待沉淀后使用。 2)蒸发器中的水,应保持清洁,宜一个月换水一次,并 应随时捞取漂浮物。发现器内水体变色,有味或器壁

    无风的早晨,换水时间应控制在1h内。换水后应按本 条规定测记水面高度,换入的水体水温应与换前的水 温相近。 3)水圈内的水,应保持清洁。

    4.2冰期水面蒸发观测

    .2.2泳期蒸发量观测的基本要求应符合下列要求: 1冰期较短地区,蒸发器内间歇地出现几次结有零星冰体 我冰盖的站,整个冰期仍用标准水面蒸发器,按非冰期的要求进 行观测。结有冰盖的几关可停正逐日观测,待冰盖融化后,观测 这几天的总量。停止观测期间应记合并符号,但不应跨月、跨 年。当月初或年初蒸发器内结有冰盖时,应沿着器壁将冰盖敲 离,使之呈自由漂浮状后,仍按非冰期的要求,测定自由水面 高度。 2稳定封冻期较长地区蒸发量的观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结冰初期和融冰后期,8时观测时,蒸发器的冰体 处于自由漂浮状态,则不论多少,均用标准水面蒸发 器,按非冰期的要求,用测针测读器内自由水面高度 的方法测定蒸发量。 2)当8时蒸发器内结有完整冰盖或部分冰层连接在器壁 上,在冰层融化或融至脱离蒸发器壁呈目由漂浮状态 时,可将观测时间推迟至14时,仍用标准水面蒸发 器,按非冰期的要求进行观测。当间歇地出现全日封 冻时,则可在封冻的日期不观测,待解冻日观测几天 的合并量,直至不再解冻进入稳定封冻期为止。 3)从进入稳定封冻期,一直到春季冰层融化脱离器壁的 期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不同的气候区:

    发器,观测冰期蒸发总量,同时用20cm口径蒸发皿l 观测日(或旬)蒸发量,以便确定折算系数和时程分 配。其他测站在此期间则只用20cm口径蒸发皿观测, 其折算系数依据代表站资料确定。 4)标准水面蒸发器应在年底用称重法(或测针)观测一 次。称重时可用普通台秤进行。称重前,台秤应进行 检验,误差以不超过1.0mm为准(普通台秤的感量 为300g)。 5)20cm口径蒸发皿应提前于历年最早出现蒸发器封冻 月份的第1日就开始观测,并延至历年最晚解冻月份 的月未为止,以便于资料的衔接。在标准水面蒸发器 和20cm口径蒸发血同时观测期间,两者的观测时间 应一致。 6)当气温突变,在稳定封冻期标准水面蒸发器出现融冰 现象,并使冰层脱离器壁而漂浮时,则应立即用测针 测读自由水面高度的方法,加测蒸发量。 7)结冰期应记结冰符号,用“B”表示,以8时观测为 准,作为当日冰情。

    4.2.3观测方法应符合以下要

    1标准水面蒸发器观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 1)进入冰期后,应将标准水面蒸发器布设于套桶内进行 观测。当春季进入融冰期后,可将套桶去掉,按非冰 期的布设方法和观测要求进行观测。 2)不稳定封冻期用测针测读蒸发量时,蒸发器内的冰体 应全部处于自由漂浮状。如有部分冰体黏结在器壁上, 则应轻轻敲离器壁后方可测读。 3)封冻期一次总量系用封冻前最后一次和解冻后第一次 蒸发器自由水面高度相减而得。整个封冻期,只要不 出现冰层融化脱离器壁的情况,可不再进行蒸发量测 读,但应做好蒸发器的防冻。防冻裂可采取钻孔抽水

    减压的方法。结冰初期钻孔时,可适量抽水。每次钻 孔和抽水的时间及抽出水量,应记入记载簿。如在钻 孔时发生水喷出器外的情况,应在附注栏内详细说明, 并应估计喷出的水量。 20cm口径蒸发血的观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 1)20cm口径蒸发皿的蒸发量应用专用台秤测定,其感 量应满足测至0.1mm的要求。台秤应在使用前进行 一次检验,以后宜每月检验一次 2)蒸发血的原状水量为20mm, 每次观测后应补足 20mm,补入的水温应接近0℃ 3)如器内冰面有沙尘,应用于毛刷扫净后再称重。如有 沙尘冻人冰层,应在称重后用水将沙尘洗去后再补足 20mm水量。 4)每旬应换水一次。换水前一天应用备用蒸发血加上 20mm清水加盖后置于观测场内。待第二天原蒸发皿 观测后,将备用蒸发血补足20mm清水替换原蒸 发血。 各类蒸发器在封冻期降雪时,只要器内干燥,应在降雪 后立即扫净器内积雪。以后再有吹雪落入,也应随时扫除, 寸不做订正;如冰面潮湿或降雨夹雪时,应防止器内积雪过 至与器外积雪连成片的情况出现。应及时取出积雪,记 时间和雪量,并适当清除场内积雪防止周围积雪刮入器 行雪量订正时,应把取出雪量减去。不论是扫雪还是取出 均应在记载薄附注中说明

    5.1.1全自动观测方式

    5.2.4数据采集(控制)器可设置每天的监测次数,数据存储

    5.3安装与观测的要求

    5.3.1自动测量装置和仪器位置布设应符合蒸发场设置要求。 5.3.2蒸发桶水面必须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5.3.3电器连接线应现场隐蔽敷设;电缆敷设应使用金属管可 PWC管保拍盟盗冬应有防重接地装翼

    6.1.1原始记录的填写应符合下列要求:

    原始记求的填与应付合下别要求: 1从原始记录到各项统计、分析图表,均应保证数据、符 号正确,内容完整。凡在观测中因特殊原因造成数据不准和在整 理分析中发现有问题、而又无法改正的数据,应加可疑符号,并 在附注栏说明。各项计算和统计均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应坚持 算二校制度,保证成果无误。 2各原始记载及统计表(簿)的有关项目(包括封面、封 里)应填全。 3原始记载应使用硬质铅笔,保持清洁,书写工整清晰。 已错时,应划去重写,不应涂、擦、刮、贴或重新抄录。因某种 原因(如落水、污损)造成资料难以长期保存而必须抄录时,除 应认真做好二校外,还应保存原件。

    6.1.2资料整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蒸发量应在现场观测后及时计算,并与前儿天的蒸发量 对照。发现不合理或异常情况时,应分析其原因,并在加(波) 水前立即重测或加注说明。 2辅助观测项目的观测资料应在当天完成计算,并将数据 点绘在逐月综合过程线上,检查各要素与蒸发量的变化规律是否 合理,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3全月资料应于下月上旬完成计算、填表、绘图及合理性 检查和订正插补工作,并编写该月的资料说明。 4全年资料应于次年一月份完成全部整理任务。 6.1.3蒸发量的自动观测资料应按资料整编相关规定进行整编 计算,可编制软件进行。

    5.1.4大型蒸发池蒸发资料的计算与整理应按标准水面蒸发

    6.2.1蒸发量和辅助气象项目均以8时为日分界。前一日8时

    6.2.1·蒸发量和辅助气象项目均以8时为日分界。前一日8时 至当日8时观测的蒸发量,为前一日的蒸发量。因特殊情况,延 至14时观测的日蒸发量,取前后两日两次观测值的差值,作为 日蒸发量。

    6.2.2日蒸发量应按下列方法

    ·工口双性成 1综合过程线每月一张,按月绘制。图中应绘制蒸发量、 降水量、水汽压差、气温、风速等日量或平均值。如果有几种蒸 发器同时观测,应合绘于一张图中。没有辅助项目的站,可绘制 蒸发量、降水量过程,有岸上气温和自估风力的站,将岸上气 温、目估风力绘制上。 2过程线纵坐标为各要素,横坐标为时间。蒸发量和降水 量以同一坐标为零点,柱状表示;蒸发向上,降水向下。不同类 型蒸发器的蒸发量和降水量用同一零点、同一比例尺,不同图例 绘制。

    通过有关图表,检查发现问题,并符合下列要求: 1)用本站综合过程线,对照检查其变化是否合理,有否 突大突小现象,各要素起伏是否正常,检查不同蒸发 器、雨量器的观测值是否合理。 2)绘蒸发量和水汽压差的比值与风速相关图或气温与蒸 发量相关图。检查其点据分布是否合理

    3)条件充许时,可利用邻站的有关图表进行合理性检查。 4)各种图表应结合运用,检查各种图表所暴露的问题是 否一致,有无矛盾,初步确定有问题的数据。检查时 还应利用历年的有关图表。 2对不合理的观测值,原因确切的应予订正或利用上述图 表进行插补,并加注说明。原因不明的,不作订正,在资料中 说明。 3资料残缺时,可用上述图表进行分析后插补,应采用多 种方法互相校对,使插补值合理。 6.3.3蒸发量旬、月值统计及说明应符合下列要求: 1经合理性检查、资料订正和插补后,可进行蒸发量旬、 月值统计。缺测不能插补的,旬月值均应加括号。如能判定所缺 的资料确实不影响最大、最小值时,其最大、最小值不加括号。 2全月资料整理完成后,应编制本月的资料说明,宜包括 下列内容: 1)观测中存在的问题及情况(包括有关仪器、观测方法 及场地状况等)。 2)通过资料整理分析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 3)整理后的成果及精确度的说明。 6.3.4冰期资料的整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冰期用标准水面蒸发器观测一次总量的站,其资料的整 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确定折算系数:检查降雪量的订正是否正确,蒸发器 是否冻裂渗水。封冻前和解冻后读数是否用同一测针, 测针座是否变动等。确定无差错后,根据标准水面蒸 发器一次总量的起止时间计算出20cm口径蒸发Ⅲ同 期的蒸发总量,用两者的总量计算出20cm口径蒸发 Ⅲ的折算系数,进一步与历年或相邻站的折算系数对 照,看其是否合理。

    6.3.3蒸发量旬、月值统计及说明应符合下列要求:

    1经合理性检查、资料订正和插补后,可进行蒸发量旬 月值统计。缺测不能插补的,旬月值均应加括号。如能判定所缺 的资料确实不影响最大、最小值时,其最大、最小值不加括号。 2全月资料整理完成后,应编制本月的资料说明,宜包括 下列内容: 1)观测中存在的问题及情况(包括有关仪器、观测方法 及场地状况等)。 2)通过资料整理分析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 3)整理后的成果及精确度的说明

    6.3.4冰期资料的整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冰期用标准水面蒸发器观测一次总量的站,其资料的整 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确定折算系数:检查降雪量的订正是否正确,蒸发器 是否冻裂渗水。封冻前和解冻后读数是否用同一测针, 测针座是否变动等。确定无差错后,根据标准水面蒸 发器一次总量的起止时间计算出20cm口径蒸发Ⅲ同 期的蒸发总量,用两者的总量计算出20cm口径蒸发 Ⅲ的折算系数,进一步与历年或相邻站的折算系数对 照,看其是否合理。

    2)计算标准水面蒸发器逐月蒸发量:标准水面蒸发器逐

    月蒸发量,用20cm口径蒸发血的月总量,乘以上述 折算系数插补。标准水面蒸发器一次总量的开始和结 束不在月初、月末时,开始和结束月份,可先插补时 段量,加上标准水面蒸发器实测的逐日值,即为月量: 其月量均不加插补符号,在附注中予以说明,不作月 最大最小统计。年统计照常进行,不加插补符号和括 号,但最小日蒸发量应加括号。标准水面蒸发器一次 总量及起止时间,填入解冻年份的标准水面蒸发器逐 日蒸发量表的附注栏内。 2冰期只用20cm口径蒸发血观测的站,其资料的整理应 符合下列要求: 1)根据代表站标准水面蒸发器的资料,确定20cm口径 蒸发血资料的折算系数 2)将折算成的标准水面蒸发器逐月资料刊人年鉴,其具 体计算、插补、统计方法同上

    附录A蒸发站考证薄编制说明

    A.0.1蒸发站考证簿格式见表A.0.1,内容包括封面

    A.0.2封面应包括下列内容

    A.0.3委托观测员说明填写应符合下列规定: 1委托观测员应将接受委托的观测员的姓名、性别等基 本情况及担任观测工作的时间分别填人表中各栏。如果不是委托 观测员,应将“委托”两字划去,填负责人姓名。 2,通信和交通:应根据观测员和测站所在地的通信和交通 条件填写表中各栏。其中“赴站交通”可以蒸发站附近交通较为 方便的城市作起点,将乘车(船)至该站的交通路线填人,使能 按照所填路线顺利到达该站。 A。0.4测站沿革填写应符合下列规定: z

    A。0.4测站沿革填写应符合下列规定:

    0.4测站沿革填写应符合下列

    1观测场地勘选:蒸发站设立后,应将负责设站或迁移机 关的名称、人员、日期、设站目的、观测时间和坐标等填人。观 则场地如有变动应填人下一行,并说明变动距离及变动原因。 :2场地设置:应根据观测场地设置结果填列表中各栏。其 中疏密度栏应填观测场周围栏栅板条宽度之和与观测场周长之比

    值,或栽种灌木的疏密度(估计)。如未用栏栅或灌木防护场 地,则填人“其他”栏。 3观测场地面高程来源:应填引据水准点的编号、基面、 位置各栏。如附近无水准点,应填所查场地高程的地形图比 例尺。

    A.0.5观测场地环境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貌特征和水体分布。根据有关图件和查勘收集的资 料,填写查勘设站范围内的地貌形态(如山地、高原、 盆地、丘陵、平原等)和水体(如河流、湖泊、水库、 渠道等)的分布,并填写估计的不同地貌形态之间的 高差和平均高程。 2)岩土性质和森林、植被分布。根据查设站和查勘工 作中收集的资料,填写查勘范围内的岩石、土壤性质 和森林、植被分布。 3)气候特征。填写降水量、年平均和最高及最低气温 年平均水汽压力差或湿度、各种风向频率及平均风速 结冰情况等。 4)水源及水质情况。填写蒸发器(池)内用水的来源及 水质情况。 5)测站代表性。根据查勘设站结果,判断该站对设站地 区的代表性。 观测场地平面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平面图应实测,绘制内容包括观测场内仪器布置、围 栅、场地周围障碍物的分布位置、常年盛行风向等。 2)采用SL460规定的图例绘图,图的上方为正北方向。 图中各仪器及障碍物的右侧注上编号,在图的空白处 说明各编号的名称和高度。图的比例尺为1:500。 3)当观测场周围空旷,无固定地物标志显示观测场位置 的蒸发站,则将平面图的比例尺缩小扩大其绘制范围:

    HiB,Ci + +HB.C,= HBC L L?

    式中H 障碍物高度,m; L一 障碍物与蒸发器的水平距离,障碍物各点与蒸发器 的距离是不等的,应取平均值,m; B一障碍物两侧方位角之差占整个圆(360°)的百 分数; C— 折实系数,以小数计,取小数点后两位。可根据障 碍物的空隙率来估算。

    场地四周各障碍物遮挡率之和,即为场地总的遮挡率。当场 地四周全部被高度与距离之比为1的密实障碍物所包围时,其遮 挡率为100%。 A.0.6观测仪器说明:应填写仪器使用年月、仪器型号和器口 离地面高度(记至cm)。 A.0.7如考证资料有变化,应及时补充修正考证簿。如有关表 内无空格,可续纸填列,并按补充填制的时间顺序,装订在考证 簿内。

    附录B水面蒸发观测记载薄的

    附录B水面蒸发观测记载薄的 格式及填制说明

    B.2蒸发观测记载簿填制说明

    则填写加水前后的称重果。 4加(汲)水量:宜填记降雨前后临时加(汲)水量,加 水在数字前填“十”号,汲水在数字前填“一”号。 5溢流量:填写从蒸发器中溢出流人溢流桶中的水量。封 东期从蒸发器中取出雪量时,也记入此栏。积雪全部扫净时,在 附注栏说明,不测量雪量。 6 降水量:填记自记(普通)雨量器测得的降水量。 7一日累计降水量:填记次日8时的日总降水量。 8日蒸发量:填记按6.2节规定算得的日蒸发量。 9月统计:按6.3节规定填记。 10附注:填记与蒸发观测精度有关事项。风沙地区测定风 少量的结果、冰期结冰情况也填入此栏。

    则填写加水前后的称重结果。 4加(汲)水量:宜填记降雨前后临时加(汲)水量,加 水在数字前填“十”号,汲水在数字前填“一”号。 5溢流量:填写从蒸发器中溢出流人溢流桶中的水量。封 东期从蒸发器中取出雪量时,也记入此栏。积雪全部扫净时,在 附注栏说明,不测量雪量。 6 降水量:填记自记(普通)雨量器测得的降水量。 7一日累计降水量:填记次日8时的日总降水量。 8日蒸发量:填记按6.2节规定算得的日蒸发量。 9月统计:按6.3节规定填记。 10附注:填记与蒸发观测精度有关事项。风沙地区测定风 沙量的结果、冰期结冰情况也填入此栏。

    C.1.1标准水面蒸发器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渗漏检验。不冻地 区可在年底蒸发量较小时进行。封冻地区可在解冻后进行。在平 时(特别是结冰期)也应注意观察有无渗漏现象。如发现某一时 段蒸发量明显偏大,而又没有其他原因时,应挖出检查。如有渗 漏现象,应立即更换备用蒸发器,并查明或分析开始渗漏日期。 应根据渗漏强度决定资料的修正或取舍,并在记载簿中注明。

    C.2.1应经常检查蒸发血是否完好,有无裂痕或口缘变形。发 现问题应及时修理。 C.2.2应经常保持皿体洁净,每月用洗涤剂彻底洗刷一次,以 保持血体原有色泽。

    C.3自动蒸发器的维护

    C.3.1无人值守自动观测站,应定期派技术人员到现场对仪器 设备检查并下载数据。 C.3.2每年应至少一次对传感器、数据采集(控制)器等进行 现场检查、校验,对避雷系统接地电阻进行复测。 C.3.3定期检查、维护的情况应记入值班日志中。 C.3.4冬季结冰期较长的地区停止观测,应将蒸发器内的水汲 净,以免冻坏;整个结冰期应改用20cm荠 发器观测冰面菜发

    附录D水面蒸发量观测误差

    AE=AE,+AE.+AE+AE,+AE,+AE.

    风力大小成增函数关系,具体数据可通过实验确定。 4仪器误差:观测场布设、仪器安装及变形等造成的误差。 仪器误差是仪器作为工厂的合格产品本身具有的误差,包括仪器 现场安装调试不合格、器口安装不水平等人为原因产生的误差 属于人为误差,应力求避免。可通过选用合格仪器,精心安装调 试,经常校正仪器,减少△E。值。 5仪器计量误差:观测仪器(测针、量杯、台称等)刻划 造成的误差。即蒸发量测量、降水量测量、溢流量测量分辨力带 来的误差,其大小取决于该仪器的测量精度,不同的仪器其计量 误差可能是系统误差,也可能是随机误差。 6估读误差:在没有人为或仪器产生粗差的条件下,因正 常观测数值估读产生的合理误差。误差估算方法如下: 1)各种情况下的观读标准差可按式(D.0.2二1)计算:

    式中t——学生氏t分布改正系数。

    E.1.1在拟设置漂浮蒸发场的地点,应对水体水深、水质、水 底土质、风浪、水位变幅、冰情、岸边水草生长和岸情况进行 详尽的香斯

    E.1.2场址应符合下列要求

    1漂浮水面蒸发场应设在地形开阔,附近无岛屿及突出伸 人水体的岸角和沙滩嘴,水底土质适宜抛锚,浮筏受风浪影响较 小的水面上。浮筏与岸边的距离应不小于50m,如受条件限制, 最小不应小于20m,并保证浮筏在任何情况下不会碰撞岸壁或 搁浅。浮筱处的最小水深在最低水位时应大于1.0m,并应大于 浮筏最大吃水深,以保证浮伐能随风自由转动。 2严禁将浮筏设置在港口、渡口水库溢洪道口、输水洞 口、渔场等作业区、航线和不安全或受于扰较大的水域。在有过 多地下水出口污水排水口、草术丛生处及塌岸严重的河段,不 应设置漂浮蒸发场 3为了比较陆土水面蒸发场和漂浮水面蒸发场的变化规律, 凡设置漂浮水面蒸发场的蒸发站,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在漂浮 蒸发场附近的岸上设置陆上水面蒸发场。又见测项目应与漂浮蒸发 场相同。在最高洪水位时,陆上水面蒸发场与岸边的距离应大于 100m,两场间不应有高大建筑物、森林等阻隔和影响气象条件 的其他地物。

    E。2浮筏的制作和设置

    2浮筏的基本尺寸应符合下列

    图E.2.2吹程示意图

    表 E.2. 2 波长、波高改正系数表

    E.2.3浮筏的制作应符合下列

    E.2.3浮伐的制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1制作浮筏的材料应坚固、耐用、经济,可就地取材。宜 采用钢木结构。如图E.2.3所示为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双层钢木 结构浮筱。三角形高30m,底边长18m,上下层间距1.5m。这 种尺寸浮筱适用于波高不超过1.3m的较大湖泊或水库。各站应 按实际波长、波高,参照附图设计和制作。 2为消除波浪对蒸发观测的影响,应采取如下防浪措施: 1)在上层纵梁、支撑的底面,用木板铺设平面防浪板 两块木板间应留有宽度小于1cm的缝隙,缝隙的总面 积应不大于浮筏总面积的5%。 2)在两侧纵梁上应设置高约50cm的垂直防浪板,以防 波浪涌上浮。 3)在浮筏两侧应设置能随波浪上下浮动的活动防浪架 防浪架可用方木或圆木制成骨架。骨架底面和外侧均 应设置铁丝网,以增加其阻水力。骨架可用绞索与筱 体上层腰纵梁联结,使防浪架随风起伏而绕腰梁上下 浮动消浪。 3为保证浮筏不因长期浸泡而减少浮力,可在筏体的适当 位置设置浮桶。浮桶可用2~3mm厚钢板焊制成直径约1.0m, 长约2.0m的圆桶,中间设隔仓板(防止个别渗漏而整体失效),

    并设有露出水面的加水排水管,以利于浮桶的安装和随时调整 浮力。 4为便于观测和养护浮筏,在浮筏中间和通向仪器的地点 应铺设木板小路。

    E.2.4浮筏的设置应符合下列

    E.3.2为避免波浪影响,全部仪器均应布设在浮筏的后半部。

    1)漂浮水面蒸发场应设置标准水面蒸发器、雨量器、干 湿球温度表(或通风干湿球温度表)、轻便风速仪、漂 浮和框式水温表等观测仪器。仪器的安装位置可参照 图E.2.3。 2)各仪器的安置要求可参照陆上水面蒸发场,仪器的安 装高度均应以水面为基准。标准水面蒸发器的蒸发桶 放在平面防浪板预留的孔径为101.8cm的孔内,桶外 再套一个无底圆柱桶,其直径等于水圈外径,与蒸发 桶壁的间距恰为水圈宽度20cm,在蒸发桶四周形成天 然水圈。蒸发桶口高出水体水面7.5cm,保持器口水

    国家标准平。蒸发桶和套桶均应牢固地固定在浮筏上。溢流桶 安装在蒸发器旁边的溢流套桶内

    C.4.1浮筏的维护应符合下列

    E。4漂浮水面蒸发场的维护

    1无关船只不应靠近浮筱,无关人员不应上筏。 2保持浮筏清洁,随时扫除防浪板及整个筏体上的淤泥 水草及其他杂物。 3经常检查锚链与筏体连接处是否牢固可靠。如发现裂痕 或磨损,应立即修理。严防发生滑锚,脱钩事故。 4经常检查浮桶是否完好,发现有渗漏现象立即检修。浮 筱应保持正常吃水深,发现过深或过浅,可采取从浮桶中排水或 加水的方法来调整浮吃水深 5防浪架和防浪板是防浪、消浪的重要设备,应经常检修, 保持完整。 6北方地区的结冰期,应根据结冰的程度,因地、因时地 采取防冻措施,以防受冰冻挤压或冰块撞击而损坏浮筏。 E.4.2漂浮蒸发场上仪器设备的维扩,必须特别注意风浪的影 响。在每次较大风浪后,应 应对各仪器设备进行检查,检查其有无 倾斜、位移、固定部位是否松动。如发现问题应及时修整。应保 持干燥的仪器设备(如百叶箱及箱中仪器),应经常检查是否有 凝结的水汽或水滴,发现后应及时擦干。

    E。5.1漂浮蒸发场上的蒸发量及气象辅助项目观测方法和要 求,可按本标准陆上水面蒸发场的有关要求执行。 E.5.2应注意下列事项: 1加强观测前的巡视检查:正点前20min左右观测人员就 应提前来到木筏上,检查各项仪器设备装置是否良好。尤其当大 风浪过后 应特制注音兼发器内的水有否泼出或溅进的情况

    确定有此种情况,则不记该日蒸发量,只在附注栏说明,如不能 确定,仍记该日蒸发量,并在附注栏加注,便于资料整理时作进 一步分析。 2观测用水:漂浮蒸发场的蒸发器用水,应用水体中的水。 其配套的陆上蒸发场也应用同样的水。 3水体水温观测:水体0.1m深处的水温可用框式水温表 观测,测次要求与蒸发器中水面温度观测的要求相同。 4观测人员上筏时应按有关水上作业要求穿着救生衣。

    重庆标准规范范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总则· 53 蒸发站布设与观测场地…· 54 蒸发仪器与安装 55 .. 水面蒸发观测 56 蒸发自动观测 57 水面蒸发盗料的计算与整理 58

    ....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