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2T 1610-2021 大中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管理规范.pdf

  • DB52T 1610-2021 大中型灌区信息化建设管理规范.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0.5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9-09
  • 发 布 人: wqh6085061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应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统一整合,优化资源;统一标准,信息共享;统一部署,便于维护等 原则。

    应从可靠性、经济性、实用性、标准化、开放性及先进性等方面进行比选,结合灌区实际需求, 要的监测项目,完成系统和设备的配置及选型。

    7.3.1技术方案编制单位应具有相应能力或类似项目实施经验。 7.3.2技术方案应符合GB50288、GB/T50363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7.3.3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应按SL/Z331和SL/Z332的有关规定执行,并结合本标 准编制。 7.3.4施工图设计应包括系统结构、设备选型、安装、验收、运行维护等方面,并应提供系 统拓扑图、布置图和设备连接图。 7.3.5施工组织设计应与主体工程建设相结合。工期计算应充分考虑设备采购、安装调试、试运行 及验收等工期。

    a)应考虑人员培训、运行与维护等方面的费用; b)灌区信息化硬件应考虑易损件的备品备件等费用; C)灌区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费用应依据软件规模、工作量进行测算。

    应包括信息采集与监测(控)站、信息传输与计算机网络、信息储存与管理、配套设施建设与 其它附属工程等建设内容,改造和新建灌区信息化硬件建设内容分别参见B.1.1、B.2.1民用航空标准,并应 下要求: a)应购置标准化、商业化、技术成熟、性价比优和具有良好互换性的设备:

    8.2信息采集与监测(控)站

    DB52/T1610202

    产品质量有保障、服务支持网络完善的设备供应

    8.2.1.1应按照布局科学、密度合理、功能齐全、结构优化、经济高效等原则规划监测站网。 8.2.1.2可选择自动监测、人工监测及便携巡检等监测方式。 8.2.1.3应满足现地采集监控层控制、分中心控制、中心调度控制等运行管理需要。 8.2.1.4灌区监控站应包括信息采集模块、控制模块、供电模块、通信模块及防雷模块等,

    8. 2. 2技术要求

    3.2.2.1应在水源、渠道、管道、闸坝及田间等处配置灌区基础信息采集与监测(控)站,其中取水 十量应按GB/T28714的规定执行。 3.2.2.2应配置气象、雨情、水情(水源水情、渠道水情、闸坝水情、田间水情),土壤情、水质、 乍物生长状况、工情等实时信息采集与监测(控)站。其中雨量站应按SL566的规定执行。 3.2.2.3应配置监测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等要素的气象站,宜采用一体化自动气象站。 B.2.2.4应结合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需要,在灌区主要引水口、分水口、用水管理分界断面、用水 计量断面等处配水情信息采集与监测站: 管道流量监测可采用电磁流量、超声波流量计、远传水表等计量设备; b) 渠道流量监测可选用水工建筑物量水、特设量水设备量水、仪表类流量计量水等方式,灌溉 渠道流量监测应按GB/T21303的规定执行; 渠道水位监测可选用贴片式水尺、浮子式水位计、雷达水位计、超声波水位计、计算机视觉 技术等方式。 3.2.2.5摘情监测站配置应按SL364的规定执行。 3.2.2.6应按GB5084的规定开展灌溉水质监测工作。 3.2.2.7宜配置植物光合测定仪、稳态气孔仪、叶面积测量仪等监测作物生长状况的仪器设备。 3.2.2.8工情信息监测宜采用理设长系列在线工情监测装置及便携式移动监测仪器相结合的方式。 3.2.2.9重要建筑物、金属结构、机电设备等应按GB50395、SL515的规定,应配置视频监测站: & 视频监测站应包括摄像机、传输模块、供电模块及防雷模块等。摄像机宜采用定焦固定摄像 机或变焦带云台控制的活动摄像机。摄像机分辨率彩色模式不小于540TVL,黑白模式不小于 600TVL; b 视频数据传输宜选择网线、光纤、无线网桥、4G、5G等方式。网线传输距离不应大于100m。 当使用无线网桥传输视频数据,网桥发射和接收端之间应无遮挡、无障碍。 3.2.2.10应配置闸(阀)与泵站信息采集与监控站,并满足以下要求: 应根据闸门自动化控制管理需求选用启闭机、闸门开度仪、闸位计等设备; b 应根据实际需求选用过滤器、施肥(药)装置,电磁(动)阀、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 土壤情传感器、土壤养分传感器等设备; 应根据泵站智能控制管理需求选用水源(水池)水位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智 能电表、智能控制器等设备。

    8.3信息传输与计算机网络

    8. 3. 1一般规定

    DB52/T1610202

    8.3.1.1应为灌区数据、语音、动态视频图像等信息提供有效传输和查询,保障灌区网络的互联互通, 实现信息及时、准确和传输和信息资源共享。 8.3.1.2应综合灌区地形状况、网络覆盖情况、信息采集与监测(控)站数量和数据获取方式、控制 系统及业务应用等因素。

    8. 3. 2技术要求

    8.4信息储存与管理设备

    应按SL/T149和SL/T213的规定配置信息储存与管理设备 数据和日志文件分开存放在不同磁盘上。临时数据库(TempDB)应单独存放在独立的磁盘上 网络存储安全技术要求应按GB/T37939的规定执行。

    8.5配套设施建设与改造

    3.5.1 配套设施建设与改造应包括配套硬件设备、供电电源及防雷设施等内容。 3.5.2 配套硬件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灌区中控室配套设施应包括数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网络交换设备、空调和UPS系统、监 控管理计算机等仪器设备: b) 监控管理计算机的可靠性应能满足7×24h连续运行需要; C)各类硬件设备应有一定数量的备品备件和余备份

    8.5.3供电电源设计

    5.3.1野外信息采集与监测(控)站供电电源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a)宜采用太阳能板浮充蓄电池供电,应根据当地日照条件和连续阴雨天数按SL674的规定进行 太阳能供电单元方阵功率和蓄电池组容量计算设计,具备过充电保护、过放电报警等功能; b) 若采用市电供电方式,应采用市电浮充蓄电池方式,具备过充电保护、过放电报警等功能: 输入电源:单相交流电压220V土20%、50Hz土2%; C 蓄电池配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1)电压:可选6V、12V或24V供电,宜使用12V。 2)蓄电池供电能力:蓄电池提供电流的能力应达到所配设备的最大工作电流的1.5倍。 3)容量:应进行低功耗设计,无浮充条件下仅用蓄电池供电,应能保证设备连续工作不低于 30d;浮充供电条件下,应保证设备能长期可靠工作。采用内置电池供电模式,设备连续 工作时间不应低于1年。 5.3.2灌区中控室配套设施供电电源设计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a)宜采用交流供电。为保证中控室配套设施供电,应配备不间断电源,后备电流应能维持主要 设备运行4h以上。中控室服务器群组、网络交换设备的供电电源应由UPS系统承担,与其 它设备的使用电源分开;

    8.5.3.2灌区中控室配套设施供电电源设计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DB52/T1610202

    8.5.4.1各类信息采集与监测(控)站应进行防雷接地设施设计。 8.5.4.2野外信息采集与监测(控)站防雷接地电阻值宜小于102,对于交流供电时接地电阻应小 于5Q。 8.5.4.3交流电源接地、防雷接地和设备接地应各自单独引线接入地网,宜采用同一个接地网等电位 连接。当采用等电位地网时,其接地电阻应小于42。当三个接地分别接入各自的接地网时,三个接 地之间间距不应小干20m

    8.5.4.4灌区中控室防雷应符合以下要求

    8.6 其它附属工程建设

    8.6.1信息采集与监测(控)站房结构、面积、防雷接地、电缆敷设、雨量观测场地、水位测井和通 信设施以及其它设备安装场地等土建工程应满足基本要求。 8.6.2灌区中控室建设应综合设备占地、供电、温度、湿度、防静电和防雷接地等因素,并符合 GB/T2887的规定。

    、用水管理决策支持、灌区办公自动化等子系统,改造和新建灌区信息化硬件建设内容分别参见日 2. 2,并应满足以下要求:

    DB52/T1610202

    a)应根据灌区的规模、灌溉管理与运行的实际需要,开发或定制,软件文档编制应符合GB/T8567 的规定; b) 应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可采用C/S(客户机/服务器)架构,实现采集、控制、信息 处理及决策支持等功能,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独立性、兼容性和可扩展性,

    9.2灌区信息采集子系统

    9. 2. 1一般规定

    1.1灌区采集的数据应满足唯一性及数据维护、查询、分析计算的准确性,并符合国家、行业 准。 .2灌区信息采集应采用自动采集与人工采集相结合,直接监测与相关行业来源间接监测相结合 监测与应急监测相结合等多种方式,

    9. 2. 2技术要求

    9.2.2.1信息采集应覆盖到信息流全过程,并形成闭环。 .2.2.2应采集灌区水情、气象(包括雨情)、工情、情、水质、视频、闸(阀)与泵站等灌区运 行管理信息,并应满足以下要求: 一应一法目位自

    2.2.2应采集灌区水情、气象(包括雨情)、工情、摘情、水质、视频、闸(阀)与泵站等灌区运 管理信息,并应满足以下要求: a)水情应包括水位、流量等水文信息; b)气象(包括雨情)信息应包括降雨、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信息; c)工情主要为灌区各工程点、线、面的功能和安全信息; d 摘情主要监测作物根系土壤含水量; e 水质信息采集应按GB5084的规定执行; f 视频监控宜采集静态、动态及高速运动等图像信息,视频监视图像质量应满足GB50395的要 求; g 应监测泵站、闸(阀)门等压力、闸(阀)位、启闭状态等信息。

    9.3灌区信息监测(控)子系统

    9. 3. 1一般规定

    9.3.1.1应具有完善的控制、保护、测量和监视功能,完善的系统自检、自诊断和自恢复功能,满足 工程控制与调节、安全监视及运行管理要求。 9.3.1.2应能发送控制指令、监测运行参数信息,完成控制动作,并发送状态信息。 9.3.1.3应有自动和手动操作功能。 9.3.1.4应有控制信号的接收、处理、输出等功能。 9.3.1.5应满足系统控制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 9.3.1.6应包括泵站、闸(阀)门自动控制及监视监控系统。

    9. 3. 2技术要求

    9.3.2.1泵站、闸(阀)门自动控制系统应具备下列功能: a)应根据管理需要分别配置现地监控站、分中心监控站、中心监控站软件,各个现地监控站能 独立对所属区域或设备测量与控制:

    9.3.2.1泵站、闸(阀)门自动控制系统应具备下列功能:

    DB52/T1610202

    b)应实现闸门(阀门)、泵站机组设备、变配电设备的控制与调节,主要设备的启停与运行过 程的监视与顺序记录,故障报警与分析; 提水灌区应实现泵站启停与水池液位监测(控)联动控制; d 应通过灌区土壤璃情监测、压力监测、流量监测、水肥监测及闸(阀)门自动化控制实现灌 区用水调度、智能灌溉、水肥一体化等功能: e)一体化闸门控制系统应具备水位监测、流量计量、人工手动控制、逻辑自动控制、视频监视、 故障报警、统计分析及记录存储等功能。 2.2监视监控系统应满足“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运行管理需要,并具备以下功能: a)监视监控信息应满足准确、清晰、实时等要求,并同步将监控信息载入实时数据库和历史数据 支持在线查询; b)应支持多客户端监视和查询,能满足全方位、全天候、不间断监视等灌区管理需求: c)应具备根据报警系统及预置的程序进行录像,或手动即时录像,图像储存时间不少于15天, 具备自主分析、识别、报警、联动等深度应用功能。

    区用水调度、智能灌溉、水肥一体化等功能;

    9.5灌区综合数据库及信息处理子系统

    9. 5. 1一般规定

    9.5.1.1灌区综合数据库设计应从数据库的性能、可伸缩性、并行性、安全性、渐变性、使用风险、 开放性、易维护性和价格、数据库二次开发等方面综合考虑。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技术要求应按 B/T20273的规定执行, 9.5.1.2应具备完善的系统自检、自诊断和自恢复功能。应具备用户管理、数据查询、分析、报表及 数据挖掘功能。历史数据宜采用一月一备份,保存时间至少3年,重要数据应转存。宜采用双机余配 置,共享磁盘阵列。 9.5.1.3应对主数据文件、次要数据文件和事务日志文件进行分类和管理,并应具有监控和整理存 空间中的碎片的能力。水文数据固态存贮收集系统应按SL/T149有关规定执行。 9.5.1.4应具备向上级单位共享、向下级单位共享及同级单位间(灌区间)的数据共享等功能。 9.5.1.5灌区综合数据库主要包括基础信息数据库、实时监测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超文本数据库、 空间数据库

    9.5.2.1基础信息数据库应包括水源、渠道、管道、闸门、用水户、种植单元、灌溉面积等基础数据 及监测(控)数据。 9.5.2.2实时监测数据库应包括气象,雨情、水情(包括水源水情、渠道水情、闸坝水情、田间水情) 土壤摘情,水质,作物生长状况,实时工情等实时数据。

    DB52/T1610202

    .4超文本数据应包括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规范规程、调度规则和调度方案、通报简报以及 经验总结等数据。 2.5空间数据库应包括遥感图、基础电子地图和各种专题地图等

    9.6用水管理决策支持子系统

    9. 6. 1一般规定

    9.6.1.1应包括数据库、方法库、模型库、知识库及相应的分析管理模块和人机交互界面等部分。 9.6.1.2应具备需配水计算及模拟、水量调度及决策支持、闸(阀)门与泵站管理、测水量水及水费 征收、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等功能

    9. 6. 2技术要求

    9.6.2.1需配水计算及模拟

    应按照灌区的需水情况和工程供水能力(灌溉模型),计算灌区及各级渠道用水、统计各级 渠道灌溉进度、水利用率等信息,拟定水量调度方案; b) 应在来水预报、需水预测、实时监测灌溉系统供水和用水状态和渠道、水库运行状态的基码 上,以人机交互方式,设定或修改各种调水工程的运用参数,模拟水量调度方案。 9.6.2.2水量调度及决策支持: 应具备水量调度方案制定、实时水量调度、水量调度评价等功能; b) 应根据灌区需配水计算及模拟结果,制定水量调度方案; C 应实时采集流量、水位、雨情、摘情、气象等信息,根据水量调度方案,完成闸(阀)门与 泵站控制与管理,进行实时水量调度; d) 应根据实际调度目标,完成调度方案比选和评价,辅助决策支持的水量调度评价功能, 9.6.2.3闸(阀)门与泵站管理: a) 应显示各闸(阀)门、泵站等地理位置分布图及水位、闸位、流量及泵站运行等信息; b 应具备闸门升降、阀门开闭、泵站启停控制,定闸位控制、定水位、定流量控制等控制功能; c) 应具备数据记录、操作记录、报警记录、报表、数据查询与管理等功能 9.6.2.4测水量水及水费征收: 应具备分户、分水源类型、分作物类型测水量水及统计分析功能; b) 应具备水价管理、水费计算、报表统计、水量分析及供水效益分析等功能, 9.6.2.5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 a)宜将水量和水质结合,建立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模型; b) 应充分考虑区域水环境及生态环境影响,

    9.7灌区办公自动化子系

    DB52/T1610202

    10.1系统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安装环境条件符合系统设备及设计文件的要求; b 设备及材料经过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安装施工现场; c) 安装单位提交的安装施工组织设计应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并签发开工令后方可施工。 10.2安装施工应遵循下列规定: 按产品安装使用说明和相关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安装施工组织设计等进行设备安装; b 通信设备安装时,宜对误码和带宽等相关参数进行测试,安装完成后应进行抗干扰试验; C 过滤器应按输水流向标志安装,自动冲洗式过滤器的传感器等电气元件应按产品规定的接线 图安装,并通电检查运转状况; d 设备的施工及验收应按GB50093的规定执行; e 计算机及外部设备的安装应按GB/T2887的规定执行; 软件安装时,应复核硬件配置和软件环境等。 10.3系统安装结束后,应进行现场测试。现场测试方法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执行。测试依据 为设计文件和设备产品样本,技术参数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或产品样本标明的技术指标。 10.4 系统软件测试应包含以下测试项目: a 通信质量测试,主要进行带宽和误码率的测试; b 传感器进行基准或系数值测试,有必要的再进行工作范围内线性度测试及环境参数测试; C) 信号采集周期测试; d 控制信号响应时间测试; e) 系统功能测试。

    10.1系统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10.5灌区信息化项目验收应符合以下要求:

    验收前应进行试运行,其中试运行时间不应少于

    DB52/T1610202

    b)水库灌区大坝监测仪器设备总体完好率应达到:混凝土坝可更换和修复的仪器设备和表面设 施完好率100%,埋入式不可更换仪器设施完好率85%以上。土石坝可更换和修复的仪器设备 和表面设施完好率100%,埋入式不可更换仪器设施完好率80%以上。 0.6灌区信息化项目验收工作应按SL588的有关规定执行,若水库灌区大坝安全监测系统验收还应 按SL588的有关规定执行

    11.1.1应结合工程特点,按照GB/T50363和SL236的要求,制定系统运行、维护、管理细则,由专 人负责管理,并认真执行。 11.1.2应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防止计算机病毒对系统的侵害和外来的非法入侵, 11.1.3系统运行期间应配置适量的备品备件,并对其进行规范管理。 11.1.4应定期检查工程及配套设施的状况,并及时进行维护、修理或更换,

    11.2.1系统投入运行,应由被授权运行操作人员操作。 11.2.2操作人员应定时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视并记录运行数据;定期对系统设备、系统软件画面的 工作状态、技术指标及画面显示的参数和监控室的温、温度进行巡回检查,每次巡查应做好巡查记录并 分析,发现异常应及时汇报。 1.2.3系统设备运行异常或者故障,应及时汇报和通知维护人员。 11.2.4控制设备运行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a)灌溉季节前,应对闸(阀)门、安全保护设备、阀门井进行检查、试水,闸(阀)门应启闭灵

    11.2.1系统投入运行,应由被授权运行操作人员操作。 11.2.2操作人员应定时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视并记录运行数据;定期对系统设备、系统软 工作状态、技术指标及画面显示的参数和监控室的温、温度进行巡回检查,每次巡查应做好巡 分析,发现异常应及时汇报。

    11.2.3系统设备运行异常或者故障,应及日

    a)灌溉季节前,应对闸(阀)门、安全保护设备、阀门井进行检查、试水,闸(阀)门应启闭灵 活,安全保护设备应动作可靠,阀门井中无积水;否则应及时检修、校正或更换; b)灌溉季节后,应对闸(阀)门、安全保护设备、阀门井进行加盖和防冻等处理

    1.3.1系统应定期进行巡检,现场检查系统设备的运转情况,并记录巡检情况,如遇到下列问题应及 寸处理, 保证系统安全运行: a 检查线路连接是否可靠; b) 检查终端执行装置是否有漏液或堵塞现象; 检查数据采集装置的运行状况和工作状态参数是否正常; d 检查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及光电转换和电能储存的情况是否正常; e 检查避雷设施是否可靠以及其他设施是否有损坏或被水淹的情况。 1.3.2 系统软件无修改的,应一年备份一次;软件有修改的,修改前后应各备份一次。 1.3.3 系统设备应定期维护,根据系统各产品的说明书及相关设备规范规定对系统各设备检查维护 发现和排除故障,更换存在问题设备的零部件

    11.3.4系统故障检修应符合下列要求:

    应根据所使用的设备结构特点和厂商提供的维修手册要求,制定常见故障判断和检修方法及

    DB52/T1610202

    b)对于在现场能够诊断明确,并且由简单更换备件解决的问题,如闸(阀)门控制失灵、管道破 裂和堵塞等问题,可在现场进行检修; c)对于其他不易诊断和检修的故障,应由施工方负责检查和维修发生故障的仪器或配件,若有备 份设备,则在现场用备份设备替代发生故障的仪器; d)在每次故障检修完成后,应根据检修内容和更换部件情况,对设备进行校准并记录检修及检查、 校准情况。 11.3.5根据系统运行的环境状况,在规定的时间对系统正在运行的设备进行预防故障发生的保养检修, 检修计划应根据系统设备的配置情况和设备使用手册的要求制定下列内容: a)设备每年至少运行1次保养检修; b)按厂家提供的使用和维修手册规定的要求,根据使用寿命,更换设备中的关键零部件; c)每次全面保养检修完成或更换了设备中的零部件后,应对设备更新进行多点校准和检查,记录 检修及标定和校准情况。 11.3.6应完善人才队伍建设、落实运行维护经费、强化职业技能培训,

    .1效果评估应包括效益分析和效果评价,并说明灌区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改进 2.2效益分析应从节水、节肥、节工、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3效果评价应从建设内容完成、工程质量、财务管理、投资控制、运行使用及建后管护(人员配 费落实、工作履职)等方面等进行综合评价

    DB52/T1610202

    附录A (资料性) 灌区工程现状

    A. 1灌区工程布局现状

    表A.1灌区工程布局现状

    DB52/T1610202

    灌区渠系现状主要包括灌区名称、水源名称、渠道名称、流量、断面形式、衬砌形式、长度、灌溉 面积、位置(桩号)、计量监测方式等,见表A.2。

    表A.2灌区渠系现状

    DB52/T1610202

    A.3灌区节制闸、分水闸现状

    灌区节制闸、分水闸现状主要包括渠道名称、 、节制闸特性、分水闸特性等,见表A.3。

    表A.3灌区节制闸、分水闸现状

    B.1改造灌区信息化建设

    B.1.1改造灌区信息化硬件建设

    DB52/T1610202

    附录B (资料性) 灌区信息化建设内容

    改造灌区信息化硬件建设主要包括编号 设备名称、单位、数量,已建设备位置(桩号)、技术参 数及完好情况,在建及计划建设设备(桩号)及技术参数,技术要求等。

    表B.1改造灌区信息化硬件建设

    已建/在建为改造灌区已有或在建的硬件设备,计划建设为改造灌区计划建设的硬件设备,开展信息化建设时 应统一规划和整合利用已建/在建意见设备,

    DB52/T1610202

    B.1.2改造灌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改造灌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主要包括编号、子系统名称、单位、数量,已建子系统功能及运行情况轻工业标准, 在建及计划建设子系统功能,技术要求等。

    表B.2改造灌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B.2新建灌区信息化建设

    B.2.1新建灌区信息化硬件建设

    DB52/T1610202

    表B.3新建灌区信息化硬件建设

    污水标准规范范本B.2.2新建灌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新建灌区灌区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编号、子系统名称、单位、数量、子系统功能、技术要求等。

    表B.4新建灌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内容

    ....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