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5112-2021 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pdf

  • DL/T 5112-2021  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26.5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9-13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DL/T 5112-2021  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

    DL/T51122021

    1.0.1为规范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保障施工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大、中型水电水利工程中1、2、3级水工建 筑物的碾压混凝土施工。 1.0.3碾压混凝土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制定施工方案 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和工期,积极应用数字化技术。 1.0.4碾压混凝土施工前应进行现场碾压试验,验证配合比、施 工工艺流程、辅助设施及施工设备的适应性,确定施工工艺和 参数。 1.0.5碾压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耐久性能等技术指标应满足 设计要求。 1.0.6经实践检验或论证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等, 可应用于碾压混凝土施工。 1.0.7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 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DL/T51122021

    2.0.1施工缝 construction joint

    烟草标准根据施工要求而设置的缝。

    每一碾压作业层经碾压达到设计要求的表观密度或相对密实 度时的厚度。

    2.0.4基准表观密度

    已选定配合比的碾压混凝土在室内试验中获得的表观密度 值平均值。

    .5相对密实度ratioofapparent

    施工仓面实测表观密度与碾压混凝土室内试验获得的基准 观密度之比。

    2.0.6层间间隔时间

    从下层混凝王拌和物拌和加水时起到上层混凝土碾压完毕 止的历时。

    2.0.7直接铺筑充许时间permissibletimeintervalbetweenplacing

    不经任何层面处理直接铺筑上层碾压混凝土即可满足层间 合质量要求的最大层间间隔时间。

    2.0.8加垫层铺筑允许时间permissibletimeinterval between placinglayerswhileusingbeddingmixture 在层面上铺垫层拌和物后,再铺筑碾压混凝土就能够满足层 间结合质量要求的最大层间间隔时间。

    2.0.8加垫层铺筑允许时间permissibletimeintervalbetwe

    2.0.9垫层拌和物beddingmixture

    DL/T51122021

    0.11斜层铺筑slopingplacemen

    当浇筑仓面较大时,为缩短层间间隔时间而采用的从一端向 另一端逐层斜面摊铺和碾压的施工方法

    碾压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度。按试验规程规定的方法测得的 时间,以秒为计量单位。

    碾压混凝土中灰浆(水+水泥+掺合料+石粉中小于0.08mm 颗粒)体积与砂浆体积之比。

    集成融合传感、通信、数字、物联网、施工技术及项目管理 等知识,对工程施工活动的资源、安全、质量、成本、进度等内 容进行感知、分析和控制的工法、技术和管理的统称。

    人工骨料中矿物组成及化学成分与母岩相同,粒径小于0.16mm 颗粒。

    2.0.16 微粒 finess

    人工骨料中矿物组成及化学成分与母岩相同,粒径小于0.08mm 颗粒。

    DL/T 51122021

    3.1.1水泥、掺合料、外加剂等碾压混凝土原材料应通过优选试 验确定。厂家和品种应相对固定,产品应有出厂合格证。 3.1.2碾压混凝土原材料运到工地后应进行检验。 3.1.3碾压混凝土原材料的运输及存放场地,应有防雨及防潮措 施。应按不同厂家、品种、等级、出厂批号分别运输和存放, 3.1.4拌和及养护用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工混凝土施工规 范》DL/T5144的要求。

    3.2.1水泥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中热硅酸盐水 泥、低热硅酸盐水泥。 3.2.2水泥的品质及检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 GB175、《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GB/T200、《低热 微膨胀水泥》GB/T2938等的有关规定。 3.2.3可根据具体情况对水泥的矿物成分、细度、水化热和含碱 量等提出专门要求,并优先采用散装水泥。 3.2.4每批水泥应有出厂检验报告。运到工地后除应进行检验外 必要时还需进行化学成分(或矿物成分)分析。 3.2.5袋装水泥储运超过3个月,散装水泥储运超过6个月,使 用前应复检。不得使用结块的水泥

    DL/T5112—2021

    渣粉、磷渣粉、火山灰、石灰石粉等材料,掺用其他掺合料应经 试验论证。

    山灰、石灰石粉,应分别符合现行标准《水工混凝土掺用粉煤灰 技术规范》DL/T5055、《水工混凝土掺用磷渣粉技术规范》DL/T 5387、《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 18046、《水工混凝土掺用天然火山灰质材料技术规范》DL/T5273、 《水工混凝土掺用石灰石粉技术规范》DL/T5304的规定,运到现 场后应检测。

    3.3.3碾压混凝土中掺合料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3.4.1碾压混凝土中应掺用外加剂,其品种及掺量应通过试验 确定。 3.4.2碾压混凝土宜掺用与环境、施工条件、原材料相适应的缓 疑高效减水剂,有抗冻要求的还应掺用引气剂。 3.4.3每批外加剂应有出厂检验报告,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 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DL/T5100的规定,使用前应进行品 松么专 击用

    3.4.1 碾压混凝土中应掺用外加剂,其品种及掺量应通过试验 确定。

    3.4.3每批外加剂应有出厂检验报告,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 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DL/T5100的规定,使用前应进行品 质检验。存放期超过保质期的外加剂,不得使用。

    3.5.1骨料选用应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和工程特点,经试验论证后 确定。 3.5.2骨料试验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水工混凝土砂石骨料试验规 程》DL/T5151执行。 3.5.3采用人工骨料时,应采取防止骨料裹粉的措施。 3.5.4人工砂的加工应根据母岩特性,选用生产效率高、石粉含

    3.5.1骨料选用应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和工程特点,经试验论 确定。

    程》DL/T515T执行。 3.5.3采用人工骨料时,应采取防止骨料裹粉的措施。 3.5.4人工砂的加工应根据母岩特性,选用生产效率高、石粉含 量满足要求、成品砂的颗粒形状及级配好的破碎工艺和设备。

    DL/T51122021

    符合要求,并控制细砂、人工砂中石粉的流失。 3.5.6砂料宜质地坚硬,级配良好。人工砂的细度模数宜为2.2~ 2.9,天然砂细度模数宜为2.0~3.0,应控制超径颗粒含量。 3.5.7人工砂的石粉(d≤0.16mm的颗粒)含量宜控制在12%~ 25%,其中d≤0.08mm的微粒含量不宜小于7%。最佳石粉含量 应通过试验确定。 3.5.8骨料应有足够的储备量并设有遮阳、防雨及脱水设施。砂 的含水率不应大于6%。 3.5.9骨料运输堆放时,应防止混入泥土和不同粒径级骨料互混。 3.5.10天然砂的含泥量不应大于5%。 3.5.11骨料的质量指标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其他质量指标还应符 合现行行业标准《水工混凝士施工规范》DL/T5144的规定

    4.0.1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工混凝王 配合比设计规程》DL/T5330的规定,配合比应满足工程设计技 术指标及施工工艺要求。

    4.0.1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工混凝王 配合比设计规程》DL/T5330的规定,配合比应满足工程设计技 术指标及施工工艺要求。 4.0.2配合比设计参数选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胶比:应根据设计要求的混凝强度等级、抗渗性等 级、抗冻性等级、拉伸变形等确定,不宜大于0.65。 2砂率:应通过试验选取最佳砂率值。使用天然粗骨料时, 三级配碾压混凝土的砂率宜为28%~32%,二级配宜为32%~ 37%;使用人工粗骨料时,砂率宜增加3%~6%。 3单位用水量:应根据碾压混凝土VC值、骨料种类、最大 粒径、砂率、石粉含量、掺合料和外加剂等经试验确定。 4掺合料:掺合料种类、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掺量超过 65%时,应做试验论证。 5外加剂:外加剂品种和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4.0.3碾压混凝土拌和物VC值应根据施工现场的气候条件变化 动态选用和控制。机口VC值宜为2s~8s,仓面VC值宜为2s~ 12s。当采用大于12s的VC值时,应根据设计要求经试验确定 4.0.4永久建筑物碾压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不宜低于130kg/m。 当低于130kg/m时,应专题试验论证。 4.0.5配合比设计宜验算浆砂比,浆砂比范围宜为0.400.49。 4.0.6施工过程中,更换原材料的品种或来源时,应提前通过试 验调整配合比。

    DL/T51122021

    5.1.1砂石料生产及储存系统、原材料供应、混凝土制备和检测 等应符合有关技术要求。 5.1.2拌制碾压混凝土宜选用强制式搅拌设备,也可采用自落式 等其他类型搅拌设备。 5.1.3搅拌设备的称量系统应定期校准,保证在混凝土生产过程 中满足称量精度要求。 5.1.4碾压混凝土的拌和时间、投料顺序、拌和量,均应通过现 场混凝士拌和均匀性试验确定。 5.1.5·拌和设备宜配备细骨料的含水率快速检测装置,并应具有 相应的拌和水量自动调整功能。 5.1.6卸料斗的出料口与运输机具之间的自由落差不宜大于1.5m。 5.1.7砂浆、灰浆和水泥浆的配料精度及拌和质量与混凝土拌制 质量要求相同。砂浆、灰浆和水泥浆应由机械拌制,拌和质量应 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大型工程宜设置集中制浆站,并配有维持 浆体均质的装置。 5.1.8混凝土生产过程中,骨料含水率、超逊径、细度模数发生

    5.1.8混凝土生产过程中,骨料含水率、超逊径、细度模

    5.1.8混凝土生产过程中,骨料含水率、超逊径、细度模数发生 波动及施工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可对骨料和加水量等进行适量 调整,应保持水胶比不变

    5.2.1混凝士拌和物运输宜采用自卸汽车、胶带输送机、专用垂 直溜管、满管溜槽(管),也可采用缆机、门机、塔机配吊罐等机

    DL/T 51122021

    。运输设备应在使用前全面检查,运输容器应清洗干

    5.2.2采用自卸汽车运输混凝土时,车辆行走的道路应平整。自 卸汽车入仓前应将轮胎清洗干净,防止将泥土、水、杂物带入仓 内。进出仓口应采取措施保证施工质量。在仓面行驶的车辆应避 免急刹车、急转弯等有损混凝土质量的操作。

    5.2.5采用胶带输送机运输混凝土时,应有遮阳、防雨设施。必 要时应加设挡风设施,并应采取减少骨料分离和灰浆损失措施。 5.2.6专用垂直溜管应具有抗分离的功能,必要时可设置防止堵 塞的控制装置。

    5.2.7采用满管溜槽(管)输送混凝土时,角度不宜缓于45°, 并在满管出口设置控制门。

    5.2.8运输机具在转运或卸料时,出口处混凝土自由落

    大于1.5m,高差超过1.5m应采取缓降或其他防止骨料分离措施。 连续运输机具与分批运输机具联合运用时,应在转料处设置容积 足够的储料斗。

    用混凝土运输机具,也可采用专门的砂浆运输机具。 5.2.10碾压混凝土运输汽车的仓内行驶路线宜避开已铺砂浆或 水泥浆部位。

    用混凝土运输机具,也可采用专门的砂浆运输机具。

    DL/T51122021

    6.1.1碾压混凝土施工前应进行仓面设计。 6.1.2模板、止水、钢筋、埋件、孔洞、进出仓口等准备工作, 应满足连续铺筑施工要求,必要时需进行专门设计。 6.1.3基础设置常态混凝土垫层时,应在基岩面上先铺砂浆:也 可不铺砂浆,首坏层采用富浆混凝土。 6.1.4基础不设常态混凝土垫层时,首坏层应采用变态混凝土或 富浆混凝土找平,随后开始直接铺筑碾压混凝土。 6.1.5碾压混凝土宜采用通仓薄层连续施工,压实厚度宜为300mm。 当采用厚层碾压时,应经专项试验论证。 6.1.6碾压混凝土摊铺宜采用平层通仓铺筑法,也可采用斜层平推 法。铺筑面积应与铺筑强度及碾压混凝土充许层间间隔时间相适应。 6.1.7施工过程中,碾压混凝土的仓面应保持湿润。 6.1.8正在施工和刚碾压完毕的仓面,应防止外来水流入。 6.1.9碾压混凝土终凝后应及时保湿养护。对水平施工缝,养护 时间应持续至上一层碾压混凝土开始铺筑为止。永久暴露面的养 护时间不应少于28d。 6.1.10碾压混凝土与模板、孔洞周边以及与基岩结合部位,可采 用变态混凝土浇筑,也可采用同变态混凝土配制的机拌低落度 混凝土浇筑。

    模板的设计、制作和使用,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电水

    利工程模板施工规范》DL/T5110的有关规定。 6.2.2碾压混凝土施工所用的模板应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 求,承受振动碾压及施工中的各项荷载,并保证建筑物的设计形 状、尺寸正确,变形在允许范围内。 6.2.3模板形式应与结构、构件特征、施工条件和浇筑方法相适 应。宜采用悬臂模板、翻升式或自升式模板,背水面和廊道等孔 洞结构可采用预制混凝土模板或定型模板。 6.2.4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安排专职人员检查、维护、调整模 板的位置和形态,应防止变位、漏浆等。 6.2.5碾压混凝土施工中模板拆除、翻升的时机,应通过计算、 测试和现场试验确定。

    6.3.1采用自卸汽车直接进仓或在仓内转运卸料时,宜卸在已摊 铺而未碾压的层面上再平仓,且应控制料堆高度。卸料堆的分离 骨料,应在平仓过程中均匀散布到混凝土内。 6.3.2采用斜层平推法铺筑时,层面不得倾向下游,坡度不应陡 于1:10,坡脚部位应避免形成薄层尖角。 6.3.3碾压混凝土铺筑层应以固定方向逐条带铺筑。坝体迎水面 3m~5m内,平仓方向应与坝轴线方向平行。 6.3.4不合格的混凝土拌和物不得进仓,已进仓的,应做处理。 6.3.5当铺筑厚度不大于350mm时,宜一次平仓铺筑。 6.3.6平仓后混凝土表面应平整,碾压厚度应均匀。

    6.4.1振动碾机型选择,应根据碾压效率、激振力、滚筒尺寸、 振动频率、振幅、行走速度、维护要求和运行的可靠性确定。 642施工中采用的碾压厚度及碾压遍数官经过试验确定,并与

    派物频率、振喵、 6.4.2施工中采用的碾压厚度及碾压遍数宜经过试验确定,并与

    6.4.2施工中采用的碾压厚度及碾压遍数宜经过试验确定

    DL/T5112—2021

    产竹丁项轴线 方向。碾压作业应采用搭接法,碾压条带间搭接宽度为100mm~ 200mm,端头部位搭接长度应大于1m。 6.4.4碾压层内铺筑条带边缘、斜层平推法的坡脚边缘,碾压时 应预留200mm~300mm宽度与下一条带同时碾压,最终完成碾 压的时间应控制在直接铺筑允许时间内。 6.4.5振动碾行走速度宜为1.0km/h~1.5km/h。 6.4.6碾压混凝土入仓后应尽快完成平仓和碾压,从拌和加水到 碾压完毕的最长允许历时,应根据不同季节、天气条件及VC值 变化规律,经过试验或类比其他工程实例来确定,不宜超过2h。 6.4.7需停歇的水平施工缝层面,达到规定的碾压遍数及表观密 度后,宜进行1遍~2遍的无振碾压。 6.4.8设备在碾压完毕的混凝土层面上行走时,应避免损坏已成 型的层面。已造成损坏的部位,应及时采取修补措施。 6.4.9每个碾压条带作业结束后,应及时按网格布点检测混凝土 的表观密度,低于规定指标时应立即重复检测,必要时可增加测 点,并查找原因,采取处理措施。 6.4.10建(构)筑物周边部位,可采用小型振动碾压实,也可采 用变态混凝土。

    6.5.1变态混凝土应随碾压混凝士浇筑遂层施工,铺筑厚度宜与 平仓厚度相同,铺料时宜采用平仓机辅以人工摊铺平整。 6.5.2变态混凝土所用浆液的水胶比,应不大于同种碾压混凝土 水胶比,浆液配合比应经试验确定。

    6.5.3变态混凝土用浆量应经试验确定。浆液应按规定用量,

    6.5.3变态混凝土用浆量应经试验确定。浆液应按规定用量,在

    变态区范围内加浆,混凝土单位体积用浆量的偏差应控制在允许

    DL/T 51122021

    6.5.4变态混凝土灰浆或水泥浆可采用底部加浆,也可采用切槽 和造孔加浆,但不得在表面加浆。 6.5.5变态混凝土宜使用强力振捣器振捣密实,不得欠振、漏振 或过振。振捣时,应将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插入深度不应小 于50mm。相邻区域混凝土碾压时与变态区域搭接宽度应大于 200mm。 6.5.6变态混凝土也可采用加浆振捣一体化机械进行施工。

    6.6.1横缝可通过采用切缝机具切制、设置诱导孔或填缝材料等 方法形成。缝面位置、缝的结构形式及缝内填充材料均应满足设 计要求。

    0.6.1便缝通过米用切缝 方法形成。缝面位置、缝的结构形式及缝内填充材料均应满足设 计要求。 6.6.2采用切缝机切缝,宜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采用先碾后切或先 切后碾的方式。采用先碾后切时,应及时切缝,并对缝口进行 补碾。 6.6.3设置诱导孔,宜在层间间歇期内完成,成孔后孔内应及时 用干砂填塞。 6.6.4设置填缝材料,衔接处的间距不得大于100mm,高度应比 压实厚度低30mm~50mm 6.6.5有重复灌浆要求的横缝,灌浆系统的制作和安装,均应符 合设计要求。 6.6.6拱坝诱导缝预制块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6.7.1连续上升铺筑的碾压混凝土,层间间隔时间应控制在直接 铺筑允许时间内。超过直接铺筑允许时间的层面,应先在层面上 铺垫层拌和物,再铺筑上一层碾压混凝土。超过加垫层铺筑允许 时间的层面应按施工缝处理。

    DL/T.51122021

    6.7.2直接铺筑充许时间和加垫层铺筑充许时间,应根据工程结 构对层面抗剪能力和结合质量的要求,综合考虑拌和物特性、季 节、天气、施工方法、上下游不同区域等因素经试验确定 6.7.3混凝土施工缝面可用冲毛、刷毛等方法清除浮浆及松动骨 料,使其微露粗砂。冲毛、刷毛时间可根据施工季节、混凝土强 度、·设备性能等因素,经现场试验确定。缝面应清洗干净,经验 收合格后,及时铺垫层拌和物和上一层混凝土,并在垫层拌和物 初凝前完成碾压。 6.7.4垫层拌和物可使用与碾压混凝土相适应的灰浆、砂浆或水 泥浆。灰浆或水泥浆的水胶比应与碾压混凝土相同,砂浆的强度 等级应提高一级。垫层拌和物应分条带摊铺,其中砂浆的摊铺厚 度为 10mm~15 mm。 6.7.5施工中断时,应及时对已摊铺的混凝土进行碾压。停止铺

    6.7.4垫层拌和物可使用与碾压混凝士相适应的灰浆、码

    泥浆。灰浆或水泥浆的水胶比应与碾压混凝土相同,砂浆的强度 等级应提高一级。垫层拌和物应分条带摊铺,其中砂浆的摊铺厚 度为10mm~15mm。 6.7.5施工中断时,应及时对已摊铺的混凝土进行碾压。停止铺 筑的混凝土面边缘宜碾压成不大于1:4的斜坡面,并将坡脚处厚 度小于150mm的部分切除。具备施工条件时,可根据中断时间 采取层缝面处理措施后继续施工。 6.7.6施工缝面在铺砂浆、灰浆或水泥浆前应严格清除二次污染 物,铺浆后应立即覆盖碾压混凝土。

    6.8常态与碾压混凝土结合部施工

    6.8.1坝内常态混凝土宜与主体碾压混凝土同步浇筑。 6.8.2 结合部位的常态混凝土振揭与碾压混凝土碾压应相互搭接 6.8.3常态混凝土与碾压混凝土的结合部位,两种混凝土应交叉 浇筑,常态混凝土应在初凝前振捣密实,碾压混凝土应在允许层 间间隔时间内碾压完毕。

    6.9.1碾压混凝内部观测仪器和电缆的理设,宜采用后理法。 对没有方向性要求的仪器和电缆,坑槽深度应保证上部有大于

    DL/T 51122021

    200mm的回填保护层;对有方向性要求的仪器,上部有不少于 500mm的回填保护层。回填料应为剔除大于40mm粒径骨料的 同配比混凝土。

    500mm的回填保护层。回填料应为剔除大于40mm粒径骨料的 司配比混凝土。 6.9.2坑槽回填混凝土应采取措施保证与周围混凝土结合良好, 除电缆外,均应采用人工分层回填,并用木槌等工具捣实,确保 回填混凝土的密实性。对电缆或电缆束,宜在槽内回填砂浆, 以避免形成渗漏通道。观测电缆在埋设点附近应预留一定的富裕 长度。 6.9.3应根据仪器埋设的高程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坑槽开挖层面 宜位于施工间歇的水平施工缝面,并应保证埋设工作与混凝土铺 筑施工之间的良好配合与协调。 6.9.4仪器理设后,应进行标识和保护。当埋设区的回填混凝士 未初凝或上层混凝土尚未摊铺时,施工设备不得在上面行驶。 6.9.5碾压混凝土中止水片(带)安装应采用定型构架夹紧定位 支撑牢固。止水片(带)周边500mm内宜采用变态混凝土施工 6.9.6碾压混凝土中的排水孔宜采用预埋管、钻孔或拔管成孔。 6.9.7碾压混凝土中预埋构件时,应安装牢固,埋件周边宜采用 变态混凝土施工。 6.9.8碾压混凝土中预理冷却水管时,应在碾压完成后、上层铺 料前进行。管路接头应牢固,安装完毕后,应通水(气)检查, 发现堵塞或漏水(气),及时处理,直至合格。冷却水管引入廊道 或坝体外时,管道应按序排列,明确标识,周边宜采用变态混凝 土施工。

    6.9.2坑槽回填混凝土应采取措施保证与周围混凝土结合良好, 除电缆外,均应采用人工分层回填,并用木槌等工具捣实,确保 回填混凝土的密实性。对电缆或电缆束,宜在槽内回填砂浆, 以避免形成渗漏通道。观测电缆在理设点附近应预留一定的富裕 长度。

    6.9.3应根据仪器埋设的高程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坑槽

    6.10.1碾压混凝土温度控制方案应满足设计温控要求。 6.10.2碾压混凝土温度控制应根据水泥用量少、掺合料占比高、 混凝土绝热温升小及温升速率慢等特点,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条件 下,简化温度控制措施。

    DL/T51122021

    6.10.3防止碾压混凝土发生裂缝的措施,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原材 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施工方案、温度控制、养护和表面保护等 要求确定,混凝土最高温度应控制在设计允许范围内。 6.10.4日平均气温高于25℃时,应缩短层间间隔时间,并在运 输、摊铺和碾压等环节采取减少混凝土水分蒸发和温度回升的措 施。必要时宜采用斜层平推法。 6.10.5碾压混凝土拌和物出机口温度与运输、浇筑过程中的温度 回升,以及浇筑温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浇筑温度 应根据设计最高温度计算。 6.10.6碾压混凝土温控难度较大时,宜采用预冷骨料和加冷水等 措施降低混凝土出机口温度。 6.10.7高温时段施工,混凝土运输应采用隔热遮阳措施,仓面可 采用喷雾、保温等措施降低局部气温和浇筑温度。 6.10.8采用冷却水管进行通水冷却时,通水水温、时间、流量及 降温速率应满足设计要求。冷却水管应保证强度,接头牢靠。进 出口宜集中引至下游预留槽内,初期通水时间一般不宜少于30d。 6.10.9有中、后期冷却要求的部位,冷却水温、降温速度、相邻 部位温度梯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宜参考 类似工程或结合混凝土热力学性能计算确定以上参数,避免冷却 过程中产生内部裂缝。 6.10.10低温、极低温季节或施工期遇气温骤降时,应做好混凝 土外露面的保温防护。 6.10.11混凝土表面保温材料及其厚度,应根据不同部位、结构 混凝土内外温差和气候条件,经计算和试验确定。

    6.11.1施工期间应加强气象预报信息的搜集,及时掌握现场气 象变化情况,针对高温、低温、雨季、大风干燥等情况编制专项 措施。

    DL/T51122021

    DL/T 5112=2021

    7.0.1碾压混凝土大坝数字化施工,按照建设单位及设计要求 实施。 7.0.2采用数字化施工时,应编制数字化施工规划,其内容宜包 括应用的范围、标准、技术要求等。数据采集宜结合工程实际采 用统一的工程编码、语义描述、存储及传输格式,应具有安全性、 完整性、准确性、唯一性。 7.0.3数字化施工系统可包含混凝土拌和、混凝土浇筑、温度采 集、通水冷却、灌浆等监控、质量评定与工程验收。 7.0.4混凝土生产过程参数可实时上传,进行在线分析。 7.0.5混凝土运输、平仓、碾压设备可采用数字化监控与管理。 坏层覆盖时间、铺料厚度、压实厚度、运行轨迹、碾压遍数、激 振力状态、碾压机行驶速度可采用监控技术,超标准时应预警、 报警,应生成相应图形报告。 7.0.6数字温度计型号、测温范围、工作条件、精度与分辨率等 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现场生产需求,应自动采集并上传系统。 7.0.7混凝土通水冷却可采用智能通水系统,冷却水流量测控装 置应根据监测温度自动调整流量。 7.0.8灌浆施工可采用灌浆监控系统。系统应具备生成灌浆成果 表、分序统计表、综合统计表、透水率与注入率分析、综合部面 图等图表报告的功能。 7.0.9施工质量评定可采用质量评定系统,对工程资料信息数据 统计分析,为评定等级提供参考。 7.0.10工程验收可采用验收系统,利用信息传输技术实现工程验 收资料信息数据实时采集和远程传输,作为工程验收辅助资料。

    DL/T 51122021

    8.1.1水泥进场检测应符合下列规

    1按同厂家、同品种、同强度等级、同批号进行编号和取 样,以600t为一取样单位;不足一个取样单位的应按一个取样单 位计。 2主控项目应每批次检测1次硅钢片标准,一般项目应每季度至少检测 1次。水泥进场检测项目可按表8.1.1的规定执行。

    表8.1.1水泥检测项目

    8.1.2掺合料进场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8.1.2掺合料进场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粉煤灰、矿渣粉、磷渣粉、火山灰等材料进场检测,应按 连续供应的同厂家、同种类、同等级、同批号进行编号和取样, 以600t为一取样单位;石灰石粉进场检测,应按同厂家、同种类 同等级、同批号进行编号和取样,以400t为一取样单位。不足 个取样单位的,应按一个取样单位计。 2主控项目应每批次检测1次,一般项目应每季度至少检测 1次。掺合料进场检测项且可按表8.1.2的规定执行。

    DL/T51122021

    国家标准表8.1.2掺合料检测项目

    ....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