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3/T 2305-2022 洞庭湖区水系连通工程评价技术导则.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DB43/T 2305-2022 洞庭湖区水系连通工程评价技术导则
基于本文件确定的洞庭湖区水系连通工程评价指标体系,提出评价指标的调查方案、监测方案 支术细则,形成洞庭湖区水系连通工程评价的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DB43/T2305202
DB43/T23052022
工程实施调查和评价所需数据的原型监测与获
剪力墙标准规范范本图1洞庭湖区水系连通工程综合评价的工作流
系统整理各类调查和监测数据结果,应根据本文件规定的评价方法赋分,分析评价结果,编制工程 评价报告。
本导则分为4个要素层和12个指标层,构建的水系连通工程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洞庭湖区水系连通工程评价指标体系
DB43/T23052022
表1洞庭湖区水系连通工程评价指标体系(续)
7.1评价单类指标权重
水系连通工程按照连通对象,主要可分为城镇水系连通工程、跨水系跨连通工程和境内水系连通 工程。根据总结评价指标体系中四类指标与各类水系连通工程实施目标的重要相关性,参考相关文献资 料,并咨询行业相关专家,确定单类指标权重,见表2。
表2洞庭湖区水系连通工程评价单类指标权重
7.2确定指标的评分标准
结构连通性指标、水力连通性指标和生态环境效益指标为定量评价指标,社会经济效益指标为
7.2.1定量评价指标的评分标准
DB43/T23052022
定量评价指标的评分标准见表3,根据单个评价指标计算值,对单个评价指标赋分,分别为优、良、 中和差等4个等级,分别计10、8、6和4分。若推荐性的定量评价指标需要被其他指标替换,则该类 要素层中指标的权重和评分标准,可根据待评价工程的特征和所选评价指标做出相应调整。
定量评价指标评分标准
7.2.2定性评价指标的评分依握
对于定性指标的评价,首先分析该水系连通工程的实施是否符合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总体要 求,其次是否符合当地特有的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最后考量符合要求的程度,分好、良、中和差4个等 级,依次计10、8、6和4分。若推荐性的定性评价指标,需要被其他指标替换,则该类要素层中指标 的权重和评分标准,需根据待评价工程的特征和所选评价指标做出相应调整。 定性评价指标的主要评分依据如下: a) 防洪效益:定性分析工程实施后,可减少洪涝灾害所产生的效益费用比。 b 供水效益:定性分析工程实施后,区域灌溉保证率、灌溉水利用系数、灌溉面积增加率、农产 品增收等效益,以及解决区域生活用水量保证率不足、水质达标率不高等问题的效益。 c)土地增值效益:定性分析工程实施后,可带动区域周边的工业、农业、渔业、旅游业等方面发 展,提高城镇或农村竞争力的经济效益
7.3洞庭湖区水系连通工程综合评分计算方荡
通过各类调查和数据监测,提取指标评价所需资料并计算指标值,对照定量指标评分标准和定 分依据,进行指标赋分和综合评价赋分。若综合评分Z<6,则认为工程合理性较差;若6
8,则可评定为优秀等级。综合评价赋分的计算公式见下式(1)和( Z=B×A+B,×B+B×C+B,×D
A= βai ×A + βA2 ×A, + βA3 ×A
竟效益要素层得分,D表示社会经济效益要素层得分,βB.为单类指标在综合评价中所占权重,
DB43/T2305—2022 n=1,2,3,4。An为A类指标中单个指标得分,βAn为单个指标在A类指标评价中所占权重,n=1,2,3。 B、C、D 的赋分方式与 A 相同。
DB43/T23052022
8评价指标数据调查与监测
3.1.1根据水系空间布局、水文特征、水质状况,以及工程区域生态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分为若干评估段
分为若干评估段。 8.1.2评估段的选取范围可参考"SL/T793一2020河湖健康评估技术导则”,宜按如下方法确定: a)按水系形态变化特征点选取河段,如顺直段、弯曲段、形态变异段; b)按水系水文流向选取河段,如上游段、中游段和下游段; 河湖交汇段、湖渠交汇段
3.1.2评估段的选取范围可参考*SL/793一2020河湖健康评估技术导则"水电标准规范范本,宜按如下方法确定
应在监测断面上均匀选取至少3个监测点位,
应在工程实施前、中、后至少3次对指标数据进行调
水系连通工程评价报告编制是工程前期规划、可行性论证和工程实施后评价的重要依据。 水系连通工程评价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a)工程概况。简要说明工程区域的地理历史发展、水系演变与现状、经济发展水平;分析水资 源开发和利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幕墙标准规范范本,水环境和水生态的主要特点及主要问题;说明工程建设必要 性及总投资。 b)工程评价必要性。 c)工程评价方案。详细说明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河段、监测断面、监测点位及监测时期。 d) 评价结果。详细说明评价计分流程、评价结果原因分析、指标变化趋势分析、工程评价结论及水 系连通工程的优化方案。
DB43/T23052022
[1]SL/Z738—2016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评价导则[S] [2]SL6132013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规程[S]. [3] SL452006江河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规范[S] [4] GB50513—2016城市水系规划规范[S] [5] GB/T51051—2014水资源规划规范[S]. [6]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江河湖库水系连通战略研究报告》[R] [7] 《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研究报告》[R]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