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5/T 2513-2022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规程.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DB45/T 2513-2022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规程
渠系;=干渠支渠;斗渠;农渠
渠系、n干渠、n支巢、n斗渠、农渠;—灌区第i次或第i个时段(或年)灌水的干渠、支渠、 斗渠、农渠的渠道水有效利用系数。 4.3.1.4灌区渠系中间缺级时,应按实际级别的渠道水有效利用系数连乘得到渠系水有效利用 系数。 4.3.1.5采用连乘法推算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常规步骤: 对灌区各渠道进行分级整理; b) 在灌区各级固定渠道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渠道或渠段; C 采用动水法测算典型渠道(渠段)的渠道水有效利用系数; d 由典型渠道(渠段)水有效利用系数推求各级固定渠道水有效利用系数; e)由各级固定渠道水利用系数推求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
4. 3.2渠道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
4.3.2.1渠道水有效利用系数宜采用动水法测算。
4.3.2.1渠道水有效利用系数宜采用动水法测算。 4.3.2.2动水法测算应根据渠道布置情况 安全生产标准,选择长度满足测算要求的代表性渠段,观测上、 游两断面及断面之间各分水口同一时间的流量,通过量化渠道损失流量,推求渠道水有效利用 数。可按公式(5)计算:
DB45/T 25132022
r+≥q 渠道 Q.
式中: 17渠道 渠道水有效利用系数; Q上断面流量,m/s; Q下断面流量,m /s; 一上下断面之间分水口的数量。 4.3.3动水法测算渠段应满足GB/T50363附录A.0.1和GB/T21303相关要求。若渠道长度不 能满足要求,可在渠道首尾各选择合适断面,待首尾处流量(或水位)稳定时测算。
4.3.4田间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
4.3.4.1田间毛灌溉水量观测位置宜布置在末级固定渠道放水口或管道出水口。 4.3.4.2若末级固定渠道放水口不具备观测条件,可将观测位置适当前移至合适位置。计算田 间毛灌溉水量时,应扣除末级固定渠道放水口或管道出水口到观测位置的渠系输水损失。 4.3.4.3采用低压输水管道输水时,末级管道可采用水表、流量计等量水设施测量水量 4.3.4.4采用喷灌、微灌时,末端灌水器可采用水表或体积法测算水量。 4.3.4.5典型田块田间水有效利用系数为灌入田间可被作物利用的水量与进入田间水量的比值 田间净灌溉水量可按照附录B、附录C、附录D和附录E的方法实际测算;也可在测得田间净灌 溉水量的条件下按(6)式计算:
式中: 典型田块第i次或第i个时段(或年)田间水有效利用系数: 典型田块田间净灌溉水量,㎡;
典型田块田间毛灌溉水量,m 4.3.4.6灌区某次或某时段(或年)田间水有效利用系数应根据灌区各典型田块的田间才 利用系数和用水量加权平均后得到,按式(7)计算
ZnwW nm= 2w.
式中: 田灌区田间水有效利用系数; 积毛灌溉水量与其所代表区域作物实灌面积的乘积,m; N灌区典型田块的总数。
DB45/T 25132022
5.1.1灌溉渠(管)道上宜设置 计量设驰测量毛灌概水量。 5.1.2渠道取水量的计量点应设在渠道进口建筑物或进口渠段。 5.1.3 管道输水(含喷灌、微灌)灌区量水设施安装在首部枢纽位置。 5.1.4 渠道出水量的计量点应设在渠道出口处或下一级渠道的进口处, 5.1.5渠道量水测点应布置在渠床稳定,具有规则的横断面,沿渠道的宽度、深度和底坡相同 的渠段,且在雍水变动影响范围以外。渠段内不应有影响水流的建筑物和杂草。 5.1.6管道出水量的计量点应设在管道出口上游或下一级管道的进口处。计量点位置应满足设 备所需的安装要求。 5.1.7灌溉渠道和管道量水应满足GB/T21303要求。 5.1.8灌溉田间宜设置计量设施测量净灌溉水量。田间水深测点应设置在田块内,测点数量不 少于5个,距离田块边界50cm以上,测点应均匀分布,周边土地平整,符合观测条件。 5.1.9在田块进水口安装计量设备测定田间毛灌水量的,计量点位置应满足设备所需的安装要 求。
5.1.8灌溉田间宜设置计量设施测量净灌溉水量。田间水深测点应设置在田块内,测点数量 少于5个,距离田块边界50cm以上,测点应均匀分布,周边土地平整,符合观测条件。 5.1.9在田块进水口安装计量设备测定田间毛灌水量的,计量点位置应满足设备所需的安装 求。
5.2.1渠道量水方法宜采用流速仪量水法、渠系建筑物量水法、标准断面量水法、量水堰(槽) 量水法、仪表量水法,宜结合灌区管理需要和灌区条件选用最适宜的方法。具备条件的测点可采 用雷达波测流法、超声波时差法、超声波多普勒法等自动化量水方法;或者在量水建筑物、渠道 标准断面、量水堰槽水位测点处安装自动水位计,并通过传输设备实现水位、流量、水量数据的 自动采集、计算、传输和界面显示。各级渠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量水方法,具体量水方法 按GB/T21303选择。 5.2.2流速仪量水宜用于要求水头损失少、易受下游水位影响的大型渠道量水及其他量水方法 的率定。 5.2.3标准断面法量水宜用于渠段顺直、断面规则、水流均匀、测流断面不受建筑物泄流影响 的渠道。利用标准断面法量水时,应率定测流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水位流量关系率定方法见附
的率定。 5.2.3标准断面法量水宜用于渠段顺直、断面规则、水流均匀、测流断面不受建筑物泄流影 的渠道。利用标准断面法量水时,应率定测流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水位流量关系率定方法见 录B。
渠段上下游渠道顺直、渠床稳定坚固、水流平稳、无冲刷或淤积现象,且不受下游建筑 物回水影响,渠道长度大于20倍渠段的最大水深; 一土渠应采用衬砌工程措施; 测流断面处应设置固定水尺观测水位,水尺可设为直立式或斜坡式,推荐使用图像采集 识别流量水位计、简易式压力式水位计实现自动采集水位: 一宜采用流速仪法建立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或关系式,并定期进行校核与修正; 一水位宜采用静压井的方式观测。 5.2.5渠道上的涵闸、渡槽、倒虹吸、跌水等建筑物量水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建筑物本身完整无损、无变形、无剥蚀、不漏水; 调节设备良好,启闭设备完整、灵活,闸门无歪斜、不漏水,无扭曲变形,无损坏现象: 建筑物前后、闸孔或闸槽中无泥沙淤积及杂物阻水; 符合水力计算要求,建筑物上游(或闸前)、下游(或闸后)水位差大于5cm,水流呈 淹没流状态时,其淹没度不应大于0.9;
DB45/T 25132022
建筑物整个孔口宽度对称进入建筑物; 利用多孔建筑物量水时,各孔闸门提起高度应一致。 5.2.6利用水工建筑物量水时,应率定其流量系数。 .2.7 利用量水堰、量水槽量水时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量水堰、量水槽应设置于顺直渠段,上下游行近渠段垂水高度不应影响进水口的正常引 水,渠床稳定坚固、表面光滑、水流平稳、无冲刷和淤积现象,且不受下游建筑物回水 影响,长度应大于渠宽的5倍~15倍;行近渠内水流佛汝德数Fr不应大于0.5; 一量水槽槽体、量水堰堰体表面平滑,轴线应与渠道轴线一致,上游不淤积、下游不应冲 刷; 量水堰、量水槽产生的水位雍高应保证上游渠段安全及正常运行。 5.2.8灌区水源渠首干渠、设计流量≥1m/s的支渠等骨干渠道,优先选用建筑物量水法、标 隹断面量水法,并结合使用自动化水位仪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 5.2.9斗渠、农渠等小型渠道,优先选用量水堰、(长)无喉道量水槽等阻水较小的量水槽等 寺设量水设备量水或流速仪量水,U型渠道宜采用抛物线量水槽量水。 6.2.10土渠采用标准断面法量水时,应对测流渠段进行护底和衬砌,防止测流断面冲刷变形。
机并或管道供水量,宜选用水表、 以地面水为水源的低压输水管道、喷
5.4.1由间量水方法主要有水深观测法、土壤含水率测定法、仪表计量法、体积法。 5.4.2有水层饱和灌溉的作物田间灌溉水量测定宜选用水深观测法。在测点位置安装测桩,测 上安装水位尺测定水层水位。水稻作物在泡田期、于旱期、晒田期的非饱和土壤入渗灌溉水量 可采用测桶水深观测法测定。
5.4.3水深观测法应符合下列条件
水位尺刻度应清晰易读,精确到1mm; 测桩安装应牢固插入土壤内,水位尺最小刻度位置应低于田间基准面,防止土壤涨缩造 成最小刻度裸露地面,无法读数; 水位尺最大刻度应大于1.5倍田间灌水最大深度: 一水位尺锈损或刻度不清时应及时更换,避免无法读数或读数有误差, 5.4.4无水层非饱和灌溉的作物(含旱作物)田间灌溉水量测定宜选用土壤含水率测定法。 5.4.5喷灌、微灌的作物田间灌溉水量测定可采用土壤含水率测定法、仪表计量法、体积法等。
6. 1灌区毛灌溉水量测算
3.1.1灌区应在渠(管)首进水口安装量水设施进行毛灌溉水量的测定,并建立用水量台账。 采用首尾测算法测算灌区年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时,宜以日历年为时段统计毛灌溉水量。 6.1.2年毛灌溉水量等于灌区全年从水源取用的灌溉水量,应扣除由于工程保护、防洪除险等 需要而考虑的渠道(管路)弃水量、向灌区外的退水量以及相应的弃(退)点到渠首的输水损失量。 6.1.3当灌区渠系除向灌溉供水外,还向工业、生活、生态、渔业、畜牧等非灌溉用水户供水 时,应扣除其分水量及从分水点到渠首的相应输水损失量。
DB45/T 25132022
6.1.4对水源众多的灌区,毛灌溉水量应包括从全部水源取用的用于灌溉的水量。 6.1.5灌区内塘(堰)坝蓄积降水径流用于灌溉的水量,应以实测统计资料为准,如无实测统 计资料,可对年度塘(堰)坝用于灌溉的水量进行调查分析和估算。如塘(堰)坝水源由灌区渠 系补给,当年又从塘(堰)坝放出用于灌溉,此时塘(堰)坝供水量不应计入毛灌溉水量。对于 由灌区渠系补给储蓄在塘(堰)坝中跨年度利用的水量,应从当年灌区毛灌溉水量中扣除,计入 下一年度的毛灌溉水量中。 6.1.6当灌区渠系纳蓄当地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时,则应进行降水径流分析,将进入渠系并用 于灌溉的水量计入年毛灌溉水量中。 6.1.7对于土地属性没有改变临时种植果林的耕地,灌溉用水量相对较小不便单独计量时,可 将该部分水量计入灌区毛灌溉用水总量中;同时,该部分耕地的净灌溉用水量也应计入灌区净灌 既用水总量。 6.1.8满足管道测流条件的提水灌区(包括井灌区)、管道输水灌区,宜在水泵进(出)水管 出水口处安装量水设施测流;不满足管道测流条件的,应参照渠道灌区测定, 6.1.9无量水设施的提水灌区,可参照扬程、水泵型号相同或类似的灌区测流资料,以及实际 抽水试验,确定单位耗电(油)量提水量和耗电(油)量计算毛灌溉水量。 6.1.10采用电量估算法的泵站必须设置独立的电表测算灌溉提水用电量。与管理、生活合用的 泵站,应另外安装电表,核算水泵用电。电量估算法见附录G。 6.1.11对于灌水频繁的提水灌区,可通过现场测试,绘制泵站的单位电量提水量(m/kW·h)~ 净扬程曲线,通过记录每次灌水时的耗电量和净扬程,估算毛灌溉水量。 5.1.12对于并渠结合灌区,可分别测算井灌和渠灌的毛灌溉水量,两者相加得出灌区毛灌溉水 量。
6.1.8满足管道测流条件的提水灌区(包括井灌区)、管道输水灌区,宜在水泵进(出)水 出水口处安装量水设施测流;不满足管道测流条件的,应参照渠道灌区测定。 6.1.9无量水设施的提水灌区,可参照扬程、水泵型号相同或类似的灌区测流资料,以及实 抽水试验,确定单位耗电(油)量提水量和耗电(油)量计算毛灌溉水量。 6.1.10采用电量估算法的泵站必须设置独立的电表测算灌溉提水用电量。与管理、生活合用 泵站,应另外安装电表,核算水泵用电。电量估算法见附录G。 3.1.11对于灌水频繁的提水灌区,可通过现场测试,绘制泵站的单位电量提水量(m/kw·h) 净扬程曲线,通过记录每次灌水时的耗电量和净扬程,估算毛灌溉水量。 6.1.12对于井渠结合灌区,可分别测算井灌和渠灌的毛灌溉水量,两者相加得出灌区毛灌溉 量。
6.2区域毛灌溉水量测算
6.2.1区域灌溉水量为区域内作物灌溉从水源获得的毛灌溉水量之和。 6.2.2大型灌区毛灌溉水量宜全部实测。当测流条件不满足全部实测要求时,如灌区水源众多, 可选择在占灌区取水量70%以上的主要水源取水口安装计量设备测定主水源毛灌溉水量,通过主 水源单位面积毛灌溉水量和灌区实际灌溉面积推算灌区毛灌溉水量。 6.2.3灌区弃水情况复杂,可选择相对独立水源、无弃水或弃水易统计的灌片,测定灌片毛灌 溉水量,通过灌片单位面积毛灌溉水量和灌区实际灌溉面积推算灌区毛灌溉水量。 6.2.4中型、小型灌区数量较多,不具备测定所有灌区灌溉水量时,可选择一定数量的代表性 藿区作为样点灌区,测定样点灌区单位面积毛灌溉水量,以样点灌区单位面积毛灌溉水量和区域 实际灌溉面积推算区域毛灌溉水量。 6.2.5区域毛灌溉水量按区域各规模与类型灌区的毛灌溉水量汇总
7.1.1净灌溉水量应通过田间现场实测统计取得。 7.1.2当典型田块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需通过田块面积获得时,典型田块的面积应准确测定。 7.1.3当灌溉区域较大,不能全部实测时,可选取典型田块测定其不同种植作物的单位面积净 灌溉水量;灌区净灌溉水量由典型田块各种种植作物的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与灌区相应种植作物 买际灌溉面积的乘积累加计算得到。 7.1.4典型田块净灌溉水量测定方法宜采用直接量测法。通过布设典型田块观测点,安装或使 用量测设备,直接测定典型田块灌水前后的土壤含水率变化或田间水层水深变化,来测算可被作
用量测设备,直接测定典型田块灌水前后的土壤含水率变化或田间水层水深变化,来测算可被
DB45/T 25132022
物利用的水量,为净灌溉水量。 7.1.5净灌溉水量计算采用当年实灌面积。
7.2典型田块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
2.1旱作物灌溉时,应观测典型由块灌水前、灌水后土壤计划湿润层中的土壤含水率,确定 次单位面积的净灌溉水量,按公式(8)或附录C公式计算:
式中: H一一灌水期内典型田块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m; 定; 定)。 7.2.2水田作物有水层饱和灌溉时,应观测典型田块灌水前、灌水后田面水深,确定某次单位 面积的净灌溉水量,按公式(9)或附录E计算:
ha—一第i次灌水前典型田块田面水深,mm; hz.一一第i次灌水后典型田块田面水深,mm; 一甘仙丝品音义同益
h一一第i次灌水前典型田块田面水深,mm; hz,一一第i次灌水后典型田块田面水深,mm 注: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7.2.3水田作物无水层非饱和灌溉宜采用附录F的方法测定。也可通过观测典型田块灌溉前后 由间土壤计划湿润层土壤含水率确定灌水期间的入渗量,计算方法可按公式(8)。 7.2.4若无法按照7.2.1和7.2.2条测算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时,可根据不同的灌溉方式观测 某次灌水进入典型田块的水量,由此推算实际进入典型田块的单位面积灌溉水量,再与充分灌溉 制度中该次的灌水定额进行比较,取其小值为该次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 7.2.5旱作物及水稻的灌水定额计算方法按GB50288的规定执行。采用水稻节水灌溉制度的区 域,可采用DB45/T804中水稻“薄、浅、湿、晒”灌溉定额。 7.2.6利用量测进入典型田块的水量推求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时,可根据不同灌溉方式分别测 算: a) 渠(管)道输水地面灌灌溉方式。在典型田块进水口设置量测设施,观测某次灌水进入 典型田块的水量,同时在田块排水口设置量水设施观测排水量,再根据典型田块实际灌 溉面积,推算典型田块某作物某次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计算公式如下:
DB45/T 25132022
主: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喷灌。体积法:采用雨量筒进行测算时,应在典型田块均匀布置等口径的雨量筒,并观 测典型由块灌溉前后喷酒洒水量,按照公式(11)计算确定某次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当 喷灌系统供水管道安装有水量计量装置时,按照公式(12)确定某次单位面积净灌溉水 量。
式中: W典净i——典型田块第i次灌水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m3/hm; hu一第i次灌水前典型田块喷酒水量,mm; hz;一一第i次灌水后典型田块田面喷酒水量,mm。 c) 微灌。仪表计量法:可通过在微灌系统供水管道上安装水量计量装置,计量典型田块某 次的灌水量,再根据典型田块实际灌溉水量,推算典型田块某次单位面积净灌水量。计 算公式如下:
注:式中符号意义同前。
W典进 W奥净= Am
块某时段(或年)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由公式
7.3.1所测算作物应统计全生育期内的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
7.3.1所测算作物应统计全生育期内的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 7.3.2渠灌区第i片区第i种作物某时段(或年)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可由式(14)计算
W典净!·A典 W典净j
W典净一 灌区第j片区第i种作物某时段(或年)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m/hm; A典——灌区第j片区第i种作物第1个典型田块某时段(或年)实际灌溉面积,m/hm; N一一灌区第j片区第i种作物典型田块数量。 7.3.3渠灌区某时段(或年)净灌溉水量可按式(15)计算:
DB45/T 25132022
式中: W净一 灌区某时段(或年)净灌溉水量,m; A,——灌区第j片区第i种作物实际灌溉面积,hm; T——灌区内的作物种类; D一一灌区内的片区数量; 注: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式中: W净一一灌区某时段(或年)净灌溉水量,m; Aj一一灌区第j片区第i种作物实际灌溉面积,hm; T一一灌区内的作物种类; D一一灌区内的片区数量; 注: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3.4高效节水灌区可按管道输水地面灌、喷灌、微灌等类型分别测算净灌溉水量。灌区某时 (或年)净灌溉用水总量可按式(16)计算:
注: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7.3.4高效节水灌区可按管道输水地面灌、喷灌、微灌等类型分别测算净灌溉水量。灌区某时 段(或年)净灌溉用水总量可按式(16)计算:
,3.4高效节水灌区可按管道输水地面灌、喷灌、微灌等类型分别测算净灌溉水量。灌区某日
W典净证 灌区第k片区第i种作物某时段(或年)单位面积净灌溉水量,m/hm; Ak一一灌区第k片区第i种作物某时段(或年)实际灌溉面积,hm; T一一样点灌区第k种灌溉类型作物种类数量; D一一灌区灌溉类型数量。包括管道输水地面灌、喷灌、微灌等; 注: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7.3.5非节水灌溉的灌区,宜采用下述方法确定作物净灌溉定额M:在获得某种作物典型田块 的平均净灌溉定额M平均后,将其与该作物当年的标准灌溉定额M标准进行比较。当M平均≤M标准 时,为正常灌溉,取M=M平均;当M平均>M标准时,产生了灌水浪费,取当M=M标准。标准灌 既定额参考DB45/T804中作物灌溉定额。 7.3.6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10%及以下的作物种类,可根据以上方法测算分析得出的同类作 物单位面积净灌溉用水量与其实际灌溉面积的乘积得出净灌溉用水量。 7.3.7当作物生育期跨年度时,应按日历年分割计算生育期
8区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
8.1.1区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应由测算的区域内各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以其毛灌溉水量 为权重加权平均计算取得。 3.1.2当区域内灌区数量较多,不具备测算所有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条件时,可选择一定 数量的典型代表性灌区作为样点灌区,测算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以样点灌区灌溉水有 效利用系数为基础计算区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8.3区域不同类型灌区平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3.3.1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按式(1) (2)计算确定。 8.3.2区域大型灌区平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应按式(17)计算确定:
3.3.1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按式(1)、
式中: n*——区域大型灌区平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DB45/T 25132022
式中: 大一一区域大型灌区平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N一 一区域大型灌区数量。 .3.3区域中型灌区平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应以样点灌区测算值为基础,首先采用算术平 匀法分别计算不同灌区面积规模(667hm≤A+型<3333hm3333hm≤A中型<1×10*hm ×10*hm≤Ahm<2×10*hm)的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nm),然后按公式(18)计算:
1×10*hm≤A+型<2×10*hm)的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n+,),然后按公式(18)计算:
Zn.Wa 7 =
式中: *—区域中型灌区平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Wa一一区域第i个中型灌区灌溉面积规模(i为1、2、3,分别表示设计灌溉面积为 毛灌水量、万m
8.3.4区域小型灌区平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小型样点灌区测算值为基础,首先采用算 数平均法分别计算渠道输水地面灌、高效节水灌溉等两种灌溉方式灌区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按公式(19)计算,然后,在渠道输水地面灌、高效节水灌溉的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 基础上,按水量加权平均计算小型灌区系数平均值,按计算公式(20)计算:
1小型渠灌或小型高效 ni
式中: 1小型梁灌或小型高效 区域渠道输水地面灌或高效节水灌溉小型灌区平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 数; 1小型渠灌或小型高效 区域第i个渠道输水地面灌或高效节水灌溉小型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 用系数:
DB45/T 25132022
区域渠道输水地面灌或高效节水灌溉小型灌区
式中:Ⅱ小——区域小型灌区平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W小型高效 一区域小型高效节水灌溉灌区毛灌溉水量,万m。 5 区域平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应按公式(21)计算:
式中: n区城——区域平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nW*+n*W+n小W小 7区域= W.+W.+W.
DB45/T 25132022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管理
A.2.1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积极筹措测算工作经费,争取政府资金和上级资金安排,保障 数测算工作顺利开展。
数测算工作顺利开展。 A.2.2系数测算工作经费主要包括量水设施购买、建设、安装、率定及维修养护费,灌区宣传 展示牌、水源和典型田块标识牌制作安装费,现场管理人员、现场观测人员劳务费,典型田块占 地费、标准典型田块建设费,技术培训和指导费,区域成果报告编制及审查费,以及满足测算要 求的其他费用。
A.3样点灌区和典型田块管理
A.3.1样点灌区由灌区管理员负责管理,典型田块由观测人员负责管理。 A.3.2样点灌区调整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调整方案,并经市级、自治区级水行政主管部 门逐级审核同意后方可调整。 A.3.3市级、县级样点灌区在满足自治区级样点灌区名录前提下,可根据区域系数测算工作实 际需要,增设市级或县级样点灌区
DB45/T 25132022
A.4.1样点灌区渠首取水口、集中弃水口、非农业取水口和典型田块田间应布设必要的量水设 备,并做好量水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 A.4.2量水设施应每2年至少率定一次,量水设施有变化或者过流状态发生较大改变时,应重新 进行率定。率定时间选择在灌溉期前完成或结合灌溉过程进行,率定工况和灌水工况应一致。仪 表量水安装时注意应满管出流,防止淤积堵塞问题。 A.4.3量水设施安装后,要明确管理单位,落实管理责任人以及管理经费、维修养护经费,定 期对量水设施安装渠段进行清淤、除杂草,避免渠道淤积或者量水设施损坏影响计量精度。 A.4.4加强量水设备日常管护,发现损坏、遗失、刻度不清的要及时更换和修理,自动化量水 设施还要检查保证设备正常供电。管护人员现场发现问题无法现场解决的,应及时上报水行政主 管部门采取措施解决。 A45量水设应逐步完善并全部达到信息化采集数据要求
A.5观测数据采集管理
A. 5. 1 基本要求:
a)基础信息采集和观测数据需客观准确,不应弄虚作假; 做好记录台账,基础信息及时报送,观测数据及时整理分析。 5.2 基础信息采集: 灌区基本信息。一般包括灌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壤类型、规模与水源类型、灌溉 面积、主要水源及分布、渠系长度及分布、作物种植结构、非农业用水设施、弃水分布、 节水改造投资、灌区管理现状等;区域灌区基本信息包括区域灌区数量、灌溉面积、节 水改造投资等信息。参照附录J的表1、表2、表5; 灌区灌溉面积应按照土地属性调查耕地、林地、园地、牧草地灌溉面积,并调查节水灌 溉面积(防渗渠道地面灌溉、管道输水地面灌、喷灌、微灌)、各类作物播种面积。灌 区涉及多个乡镇、村的按照乡镇、村分别统计:宜采用天空地技术遂步实现灌区基本信 息核定; 样点灌区分布图。一般包括行政区域名称和范围、样点灌区位置、样点灌区名称等。市 级样点灌区分布图的行政区域至少标注到县级,县级样点灌区分布图的行政区域至少标 注到乡镇级:样点灌区位置标注在灌区大致中心处或灌区管理单位(在灌区范围内)所 在地;样点灌区名称按灌区日常运行管理的现行名称填写;各类不同规模样点灌区应采 用不同图示标注; 灌区示意图。一般包括灌区范围,主次水源名称及位置,取水口位置,水源计量设备名 称及安装位置,典型田块名称、位置及主要种植作物名称,渠系骨干渠系分布等信息。 典型田块基本信息。一般包括典型田块地理位置、作物类型、田块面积等信息; 降雨量信息。一般包括灌区及附近雨量站点、水文站点的日降雨量信息。
A.5.2基础信息采集
A. 5. 3 水量观测目
净灌溉水量观测。通过观测水深变化获取净灌溉水量的典型田块,记录每次灌水前和灌 水后田间水深,对每次灌水时间较长(超过1d)的田块应加密观测,日观测频率应不少 于2次。通过观测土壤含水率变化获取净灌溉水量的典型田块,记录灌水前和灌水后土 囊含水率观测,灌水均匀入渗后方可观测。对于沟灌的旱作物,观测点宜设在垄上,并 靠近作物根系。净灌溉水量观测表见附录K的表K.1、表K.2、表K.3、表K.4; 水源灌溉水量观测。水源水量观测结合量水设施类型和灌水习惯制定量水观测制度,渠 道、管道流量观测频次应能以控制水量变化过程为原则,需人工观测的每个水源测点落
DB45/T 25132022
实观测人员,当水位、流量变化不大时,日观测水位频次应不少于2次,可采用等时段 观测法;水位、流量变化频繁时,应随时增加观测频次。仪表量水应及时对仪表数据进 行读取,自动化量水应及时按照灌溉用水逐次统计。水源灌溉水量观测表见附录K的表 K.5、表 K. 6、表 K.7; 弃水、非农业灌溉用水观测。非农业灌溉用水、弃水应根据计量设备记录水量,没有量 测设备的根据调查获取水量数据。弃水、非农业灌溉用水记录时段与渠首毛灌溉水量的 观测时段一致; 降雨期间同时灌溉的,灌溉水量应扣除降雨量。降雨量较大,水源无需放水灌溉用水的, 期间灌溉水量可不统计: 每个测点应配置观测记录本。年度灌水前,样点灌区应落实观测人员,接受培训,领取 记录本,按照观测制度实施观测,并记录观测数据,灌水结束后,观测人员提交记录本。 记录本应妥善保管; 观测数据整理及上报。观测人员应及时整理和复核观测数据,全年观测资料签字后逐级 上报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并整理成册存档。样点灌区的观测资料每季度至少上报1次, 为保证数据及时整理和复核,季度观测数据可通过拍照上传提交
A.7标识牌制作和管理
DB45/T 25132022
输电线路标准规范范本A.7.6宣传展示牌应设立在样点灌区水源、典型田块附近的交通沿线或城镇、村店
位置,由灌区管理员或观测人员管护。 A.7.7标识牌、宣传展示牌的材料、尺寸、颜色、字体等参照《广西农田水利工程标识牌暂行 现定》。 A.7.8标识牌出现倾斜、破损、变形、变色、字迹不清、老化等,应及时维护更换,保持标识 牌的完整性、可视性。 A.7.9样点灌区基本情况公告牌应设立在样点灌区内公路等交通沿线或城镇、村庄周边的醒目 位置。每个项目应至少设立1块。 A.7.10典型由块公告牌应设立在典型由块内,每个典型由块设立1块。 4.7.11 测流点标识牌设立在样点灌区渠首测流点,每个典型灌区水源测流点1块。 A.7.12测流点标识牌、典型由块标识牌、宣传展示牌制作见附录I
A.8.1灌区管理员登录水利部《农业用水量与灌溉用水效率信息管理平台》,填报灌区基本信息、 渠系信息、气象信息,典型田块基本信息、灌水信息,水源基本信息、取水量信息、非农业灌溉 水量、弃水量、渠系蓄纳水量等信息。 A.8.2各级区域管理员登录水利部《农业用水量与灌溉用水效率信息管理平台》,填报各级区域 各规模与水源类型灌区基本信息。 业田水上满用信
各规模与水源类型灌区基本信息
DB45/T 25132022
B.1.1断面选取原则。水量监测断面应选择在平直渠段,坡降一致,水流变化平稳,断面形态 相似,无漩涡或回流的地方,断面与水流方向垂直,应避开受闸门、消能等工程影响的回水区域。 B.1.2断面选取条件。 a 测流断面上下游渠道垂直,坡度均匀,糙率应一致,且不受下游回水影响; b) 测流渠段纵横面比较规则、稳定,其长度大于20倍最大水深; C 测流渠段附近不应有影响水流的建筑物和树木杂草等,测流渠段面应不受渠系建筑物泄 流的影响,尽量选规则的矩形或梯形断面点安装水位计; 在水位计的位置处(渠道侧面)设立水尺,水尺零点以测流断面渠底的平均高程为基准 水尺刻度清晰易读,最小刻度为1cm。
B.1.2断面选取条件
3.2.1断面测量需要准备的工具:全站仪、水准仪、塔尺、卷尺、吊锤。 3.2.2测量流速用到的工具:流速仪、卷尺、测流记载及计算表等。 3.2.3辅助工具:工具箱、备用水尺、折叠梯、笔记本电脑。 3.2.4仪器的检查与检定:新仪器使用前应当进行全面检查,设置流速仪参数,摩擦系数、固 定转速比,检查流速仪是否使用正常施工组织设计,旋浆转动是否流畅。流速仪使用时间过长或有损坏,为保 证流速的可靠性,应进行检定。
....- 相关专题: 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