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 174-2014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范(替代SL 174-96,附条文说明)

  • SL 174-2014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范(替代SL 174-96,附条文说明)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2.6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10-26
  • 发 布 人: 月光忆江南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SL 174-2014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范

    替代SL 174-96,附条文说明

    造孔时泥浆向地层渗透,部分黏土颗粒附着在孔壁上形成的 泥膜。

    cementing material

    防渗墙墙体材料组成中,水泥、膨润土、黏土、粉煤灰等细 颗粒原材料的统称。

    为降低弹性模量,除水泥、粉煤灰外蝶阀标准,掺加了占胶凝材料总 5%~25%的黏土,适合水下浇筑的流动性混凝土。

    2.0.18塑性混凝土

    plastic concrete

    plastic concrete

    水泥用量远低于普通混凝土,并掺加较多的膨润土、黏土等 材料,适合水下浇筑的流动性混凝土,其抗压强度不大于 a,并具有低弹和极限应变较大的特性。

    在已建成的槽孔内,以固壁泥浆为基本浆材,在其中加入水 水玻璃、粉煤灰等固化材料以及砂和外加剂,经搅拌均勾后

    以水泥、膨润土等材料拌制的浆液,在建造槽孔时起固作 用,槽孔建造完成后,该浆液可自行凝结成一种低强、低弹和极 限应变较大的柔性墙体材料

    墙体厚度不大于400mm的防渗培

    3.0.5大空隙地层成槽施工时,宜进行预处理,如预灌流 振冲密实等。

    3.0.6开工之前应根据设计和施工要求、施工条件确

    浆的种类和性能指标,对料源情况进行调查,并完成泥浆配 试验、选择工作。

    当施工准备时间较短时,先施工的部分槽孔可用经验配合比施 工,也可在留有一定安全裕度的情况下用7d或14d龄期的强度 确定临时配合比,但28d龄期的试验应继续进行。 3.0.8开工之前应根据施工要求和施工条件进行导墙和施工平 台设计、建造。 3.0.9重要或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宜在防渗墙轴线上进行施工

    式验,或在地质条件类似的地点进行施工试验

    4.0.1防墙施工平台应坚固、平整,满足施工设备作业要求 且应高于施工期最高地下水位2.0m以上,当不能满足要求时 应进行专题论证。 4.0.2当施工现场处于斜坡状态时,应构筑满足防渗墙施工需 求的水平施工平台。 4.0.3导墙宜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构筑。当地质条件许可时,也 可采用预制混凝土构件或现场组装的钢结构。 4.0.4导墙的结构形式、尺寸、力学指标等,应根据防渗墙体 厚度、深度、导墙下土质情况以及施工机械等施工荷载综合考虑 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导墙应建在坚实的地基上,如地基土质松散或软弱时 修建导墙前应采取加固措施。 2导墙高度宜在1.0~2.0m之间。 3导墙内侧间距宜比防渗墙厚度大50~200mm。 4导墙外侧填土应夯实。夯实填土时,导墙间应采取措施 防止导墙倾覆或位移。 5导墙施工后,应做好相应的内支撑。 4.0.5导墙应符合下列质量要求: 1导墙轴线宜与防渗墙轴线重合,其允许偏差为土15mm; 导墙内侧面竖直;墙顶高程允许偏差士20mm。 2采用接头管施工的防渗墙,其导墙配筋率及混凝土强度 应满足承载力需求。 3需要吊放钢筋笼的防渗墙,其导墙质量宜采用下列标准 1)导墙内墙面宜与防渗墙轴线重合,其允许偏差 ±10.0mm。

    4.0.5导墙应符合下列质量

    等墙抽线直与防修橱轴线重合,其北计调橱差为二 墙内侧面竖直;墙顶高程充许偏差土20mm。 2采用接头管施工的防渗墙,其导墙配筋率及混凝土强度 满足承载力需求。 3需要吊放钢筋笼的防渗墙,其导墙质量宜采用下列标准 1)导墙内墙面宜与防渗墙轴线重合,其充许偏差 ±10.0mm。 2)导墙内墙面应竖直,顶面高程允许偏差土10.0mm,

    导墙内墙面的允许偏差士100mm。

    4.0.6钻机轨道应平行于防渗墙轴线,应控制地基变形满足钻 机施工要求,轨枕间宜充填石渣。倒渣平台宜采用现浇混凝土铺 筑,其下可设置石渣垫层。 4.0.7施工过程中,宜对导墙的沉降、位移进行观测

    4.0.6钻机轨道应平行于防渗墙轴线,应控制地基变开

    机施工要求,轨枕间宜充填石渣。倒渣平台宜采用现浇 筑,其下可设置石渣垫层。

    4.0.7施工过程中,宜对导墙的沉降、位移进行观测。

    5.0.5拌制泥浆的黏土,应进行物理试验、化学分析和矿物鉴 定。宜选择黏粒含量大于45%,塑性指数大于20,含砂量小于 5%,二氧化硅与三氧化二铝含量的比值为3~4的黏土。黏土的 质量应按照GB/T50145的规定执行。 5.0.6泥浆的配合比,应根据地层特性、成槽方法、泥浆用途 通过试验选定。 5.0.7泥浆性能指标的测定项目,可根据不同情况按表5.0.7

    5.0.7 泥浆性能指标的测定项自,可根据不同情况按表5.0.7 确定。

    .0.7不同阶段泥浆性能测定项三

    5.0.8膨润土浆液性能应符合表5.0.8的要求。

    5.0.8膨润土浆液性能指标(12h

    5.0.9新制黏土浆液性能宜符合表5.0.9的要求。

    表5.0.9新制黏土浆液性能指标(12h)

    5.0.10混凝土浇筑前泥浆性能指标宜符合表5.0.10的要求。 当墙体深度小于40m时,可降低这个指标要求,其中膨润土泥 浆含砂量可降低为6%,黏土泥浆含砂量可降低为10%。泥浆取 样位置距孔底0.5~1.5m。

    5.0.11配制泥浆用水应按规范JGJ63的规定执行。在施工区 域的地下水或海水可能对泥浆产生污染的情况下,应进行水质分 析并采取保证泥浆质量的措施。 5.0.12拌制泥浆的方法及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膨润土泥浆应 选用高速搅拌机秤制,溶胀时间宜不小于12h。 5.0.13常用的泥浆处理剂有分散剂、增黏剂、降黏剂、加重 剂、防漏剂等,其品种和掺加率应通过试验确定。 5.0.14应按规定的配合比配制泥浆,各种成分的加量误差不应 大于5%。当使用泥浆处理剂时,其掺量误差不应大于1%。储 浆池内的泥浆应经常搅动,保持泥浆性能指标均一性。 5.0.15当孔深天于80m,地质条件复杂时,如遇强漏失地层 粉细砂层等,成槽过程及混凝土浇筑前应适当提高泥浆性能指 标;当孔深较浅(<40m)时,可降低泥浆性能指标

    5.0.16泥浆的生产能力及储备量应满足施工需

    6.0.1防渗墙轴线及墙顶高程,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根据测 量基准点控制。 6.0.2槽孔建造设备和方法,可根据地层情况、墙体结构型式 及设备性能进行选择,必要时可选用多种设备组合施工。可采用 的成槽方法有钻劈法、钻抓法、抓取法、铣削法等。 6.0.3确定槽孔长度时,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施工部位、成槽方法、机具性能、成槽历时、墙体材料供应强 度、墙体预留孔的位置、浇筑导管布置原则及墙体平面形状等 因素。 6.0.4合龙槽孔宜为短槽孔,并宜安排在深度较浅、地质条件

    6.0.4合龙槽孔宜为短槽孔,并宜安排在深度较浅、 较好的地方。

    较好的地方。 6.0.5槽孔宜分期建造,同时施工的相邻槽孔之间应留有足够 的安全距离。 6.0.6采用钻劈法建造槽孔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开孔钻头直径应大于终孔钻头直径,终孔钻头直径应满 足设计墙厚要求。 2选择合理的副孔长度。 6.0.7采用钻抓法建造槽孔时,应先用钻机钻进主孔,后用抓 斗抓取副孔。采用钻抓法时,主孔的中心距离不应大于抓斗的 开度。 6.0.8采用抓取法和铣削法建造槽孔时,主孔长度应等于抓斗 开度或铣头长度,副孔长度宜为主孔长度的1/2~2/3。 6.0.9槽孔建造时,固壁泥浆面应保持在导墙顶面以下300 500

    较好的地方。 6.0.5槽孔宜分期建造,同时施工的相邻槽孔之间应留有足够 的安全距离。

    6.0.5槽孔宜分期建造,同时施工的相邻槽孔之间应留有足够 的安全距离。

    6.0.6采用钻劈法建造槽孔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开孔钻头直径应大于终孔钻头直径,终孔钻头直径应满 足设计墙厚要求。 2选择合理的副孔长度。 6.0.7采用钻抓法建造槽孔时,应先用钻机钻进主孔,后用抓 斗抓取副孔。采用钻抓法时,主孔的中心距离不应大于抓斗的 开度。

    6. 0.,8采用抓取法和铣削法建造槽孔时、主孔长度应等抓

    开度或铣头长度,副孔长度宜为主孔长度的1/2~2/3。 6.0.9槽孔建造时,固壁泥浆面应保持在导墙顶面以下300 500mm。 6.0.10建造槽孔时遇孤石或硬岩,可采用重凿冲砸或爆破等方 法处理。爆破时应保证槽壁安全。对于孤石密集地层,亦可在槽

    孔建造前采用钻孔预爆的方法。 6.0.11对漏失地层应采取堵漏预防措施。发现泥浆漏失应立即 堵漏和补浆。 6.0.12施工过程中应及时清除槽孔周围的废水、废浆、废渣。 6.0.13槽孔如需嵌入基岩,基岩面应按下列方法确定: 1依照防渗墙轴线地质剖面图,当孔深接近设计基岩面时, 开始留取岩样,根据岩样的性质确定基岩面。 2对照邻孔基岩面高程,分析本孔钻进情况,确定基岩面 3当上述方法难以确定基岩面,或对基岩面产生怀疑时, 应钻取岩芯予以验证和确定。钻孔深度应不小于10m。 6.0.14基岩岩样是槽孔嵌人基岩的主要依据,应按顺序、深 度、位置编号,填好标签,装箱,妥善保管。 6.0.15槽孔建造结束后,应进行终孔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 行清孔。 6.0.16槽孔建造质量应按下列要求控制: 1槽壁应平整垂直,不应有梅花孔、小墙等。 2孔位允许偏差不大于30mm。 3槽孔深度(包括入岩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4孔斜率:成槽施工时不应大于4%,遇含孤石地层及基 岩陡坡等特殊情况,应控制在6%以内。采用钻劈法时,接头套 接孔的两次孔位中心在任一深度的偏差值,不应大于设计墙厚的 1/3。并应采取相应措施保证设计墙厚。下设接头管的端孔孔斜 率,应保证接头管顺利下设和起拔。 6.0.17清孔换浆宜选用泵吸法或气举法,槽孔较浅时亦可采用 抽桶法。 6.0.18二期槽孔清孔换浆结束前,应清除接头槽壁上的泥皮, 清除泥皮宜用钢丝刷子分段刷洗,也可采用其他合适方法,合格 条件是:刷子钻头上基本不带泥屑,孔底淤积不再增加。 6.0.19清孔换浆完成1h后应进行检验,并应达到下列质量 西

    1孔底淤积厚度不大于100mm。 2槽内泥浆性能指标应满足表5.0.10的要求。 3清孔换浆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0.20清孔检验合格后,应于4h内开浇混凝土,因吊放钢筋 笼或其他理设件不能在4h内开浇混凝土的槽孔,浇筑前应重新 量淤积厚度,如超过100mm须再次清孔

    1普通混凝土的配制强度按照SL352的要求计算确定;黏 土混凝土和塑性混凝土的配制强度宜采用离差系数法计算确定。 其计算方法按附录A执行。固化灰浆及自凝灰浆的配制强度经 过试验确定。 2无论何种类型的防渗墙用混凝土,均宜考虑泥浆下浇筑 条件对实际强度的不利影响。 7.0.2混凝土墙体材料的入孔落度应为180~220mm,扩散 度应为340~400mm,势落度保持150mm以上的时间应不小于 1h;初凝时间应不小于6h,终凝时间不宜大于24h;混凝土的 密度不宜小于2100kg/m3。当采用钻凿法施工接头孔时,一期槽 段混凝土早期强度不宜过高。 7.0.3配制混凝土的骨料,可使用天然卵石、砾石、人工碎石 和天然砂、人工砂,其品质要求应符合SL632的相关规定。骨 料最大粒径应不大于40mm,且不应大于钢筋净间距的1/4。 7.0.4普通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不宜少于350kg/m,水胶比 不宜大于0.60,砂率不宜小于40% 7.0.5黏土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不宜低于350kg/m,水胶比 不宜大于0.65,黏土掺量不宜大于水泥和黏土总量的25%,砂 率不宜小于36%。 7.0.6塑性混凝土胶凝材料的总量不宜少于240kg/m,其中水 泥用量不宜少于80kg/m,膨润土用量不宜少于40kg/m,水泥 与膨润土的合计用量不宜少于160kg/m,砂率不宜小于45%。 在满足流动性要求的前提下,宜减少用水量。塑性混凝土宜采用 绒购

    1普通混凝土的配制强度按照SL352的要求计算确定;黏 土混凝土和塑性混凝土的配制强度宜采用离差系数法计算确定 其计算方法按附录A执行。固化灰浆及自凝灰浆的配制强度经 过试验确定。 2无论何种类型的防渗墙用混凝土,均宜考虑泥浆下浇筑 条件对实际强度的不利影响。

    7.0.3配制混凝土的骨料,可使用天然卵石、砾石、

    7.0.6塑性混凝土胶凝材料的总量不宜少干240kg/m3,其中水

    泥用量不宜少于80kg/m3,膨润土用量不宜少于40kg/m,水泥 与膨润土的合计用量不宜少于160kg/m3,砂率不宜小于45%。 在满足流动性要求的前提下,宜减少用水量。塑性混凝土宜采用 一级配骨料。

    7.0.7墙体采用固化灰浆,应遵守下列规定:

    1配制固化灰浆的泥浆,漏斗黏度宜为38~58s(马氏漏 斗黏度),密度应根据固化灰浆的配合比控制。 2固化灰浆单位体积的水泥用量不宜少于200kg/m3,水玻 璃用量宜为35kg/m左右,砂的用量不宜少于200kg/m。 3新拌混合浆液失去流动性的时间不宜小于5h,固化时间 不宜大于24h。 4原位搅拌法施工时固化灰浆的密度宜为1.3~1.5g/cm, 置换法施工时固化灰浆的密度不宜小于1.7g/cm3。 7.0.8当采用自凝灰浆作墙体材料时,其配合比应遵守下列 规定: 1自凝灰浆单位体积水泥用量不应小于100kg/m,不宜大 于300kg/m3;膨润土的用量宜为40~60kg/m。 2在拌制自凝灰浆时,可加入缓凝剂,其品种和加量通过 试验确定。 3可用粉煤灰、磨细的高炉矿渣替代部分水泥,以调节自 凝灰浆的性能。

    浆下混凝土防渗墙成墙施

    8.1.1 混凝土浇筑前,应拟定浇筑方案,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绘制槽孔纵面图。 2 计划浇筑方量、供应强度、浇筑高程。 3 导管等浇筑机具及埋设件的布置与组合。 4 浇筑方法、开浇顺序、主要技术措施。 5 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品种及用量。 8.1.2 混凝土的实际拌和及运输能力,应不小于平均计划浇筑 强度的1.5倍,并大于最大计划浇筑强度。 8.1.3运至槽口的混凝土应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混凝土的浇 筑应连续进行,若因故中断,中断时间不宜超过40min。 8.1.4泥浆下浇筑混凝土应采用直升导管法,导管内径不应小 于混凝土骨料最大粒径6倍。 8.1.5一个槽孔使用两套以上导管浇筑时,导管中心距不宜大 于4.0m。当采用一级配混凝土时,导管中心距可适当加大,但 不应大于5.0m。导管中心至槽孔端部或接头管壁面的距离宜为 1.0~1.5m。当槽孔底部的高差大于250mm时,导管应布置在 其控制范围的最低处,并从最低处开始浇筑。 8.1.6导管应连接可靠,管节接头宜采用快速连接方式,并进 行封闭试验。应在每套导管的顶部和底节导管以上部位设置数节 长度为0.3~1.0m的短管。开浇前,导管底口距槽底应控制在 150~250mm范围内。 8.1.7开浇前,导管内应放入可浮起的隔离塞球或其他适宜的 隔离物。开浇时宜先注入少量的水泥砂浆,随即注人足够的混凝 土,挤出塞球并埋住导管底端。 8.1.8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遵守下列规定:

    8.1.1 混凝土浇筑前,应拟定浇筑方案,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绘制槽孔纵剖面图。 2 计划浇筑方量、供应强度、浇筑高程。 3 导管等浇筑机具及埋设件的布置与组合。 4 浇筑方法、开浇顺序、主要技术措施。 5 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品种及用量。 8.1.2 混凝土的实际拌和及运输能力,应不小于平均计划浇筑 强度的1.5倍,并大于最大计划浇筑强度。 8.1.3运至槽口的混凝土应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混凝土的浇 筑应连续进行,若因故中断,中断时间不宜超过40min。 8.1.4泥浆下浇筑混凝土应采用直升导管法,导管内径不应小 于混凝士骨料最大粒径6倍

    8.1.5一个槽孔使用两套以上导管浇筑时,导管中心距不宜大 于4.0m。当采用一级配混凝土时,导管中心距可适当加大,但 不应大于5.0m。导管中心至槽孔端部或接头管壁面的距离宜为 1.0~1.5m。当槽孔底部的高差大于250mm时,导管应布置在 其控制范围的最低处,并从最低处开始浇筑。 8.1.6导管应连接可靠,管节接头宜采用快速连接方式,并进 行封闭试验。应在每套导管的顶部和底节导管以上部位设置数节 长度为0.3~~1.0m的短管。开浇前,导管底口距槽底应控制在 150~250mm范围内。 8.1.7开浇前,导管内应放入可浮起的隔离塞球或其他适宜的 隔离物。开浇时宜先注人少量的水泥砂浆,随即注人足够的混凝 土,挤出塞球并埋住导管底端。

    8.1.5一个槽孔使用两套以上导管浇筑时,导管中心

    8.1.8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遵守下列规定:

    1导管理人混凝土的最小深度不宜小于2m,最大深度也 不宜大于6m,在混凝土面上升较快时,可适当加大,但不宜超 过8m;当混凝土顶面接近孔口或设计墙顶高程时,为便于混凝 土流动,导管理深可适当减小,但不宜小于1m。 2混凝土面上升速度不应小于2m/h。 3混凝土面应均匀上升,各处高差应控制在500mm以内; 相邻导管底部高差不宜超过3.0m。 4至少每隔30min测量1次槽孔内混凝土面深度,每隔2h 测量1次导管内的混凝土面深度,并在现场填绘混凝土浇筑指 示图。 5 槽孔口应设置盖板,避免混凝土由导管外撒落槽孔内。 8.1.9 混凝土终浇高程应高于设计规定的墙顶高程0.5m。 8.1.10 防渗墙墙体应均匀完整,不应有混浆、夹泥、断墙、孔 洞竺

    8.2.1固化材料加入槽孔前,应将槽孔内的泥浆搅拌均匀。水 泥宜与砂搅拌成水泥砂浆加人,水泥砂浆的密度不宜小于 1. 7g/cm3。

    8.2.3当采用气拌方法时,空压机的风压应不小于最大浆柱压 力的1.5倍。每根风管均应下到槽孔底部,风管底部应安装水平 出风花管。加料应在2h内结束,中途不应停风,加料结束后应 继续气拌至少30min。 8.2.4槽孔内混合浆液固化后,应用厚度不小于0.3m的湿土

    8.2.3当采用气拌方法时,空压机的风压应不小于最

    力的1.5倍。每根风管均应下到槽孔底部,风管底部应安装 出风花管。加料应在2h内结束,中途不应停风,加料结束 迷续气拌至少30min,

    .2.4槽孔内混合浆液固化后,应用厚度不小于0.3m的 爱盖墙顶。

    自凝灰浆的拌制应采用“两步法”:第一步先将膨润士和 成泥浆,溶胀12h后待用;第二步在泥浆中加人水泥、缓凝

    剂、掺合料等制成目凝灰浆原浆,供挖槽使用,随制随用,不应 存放。膨润土浆及自凝灰浆原浆均宜用高速搅拌机拌制。 8.3.2应采用泥浆非循环法建造自凝灰浆防渗墙,槽孔施工设 备宜选用抓斗、反铲等挖槽机械。 8.3.3自凝灰浆防渗墙成槽施工可采用连续成槽法或间断成槽

    法,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成槽施工应在该部位槽内灰浆初 完成。

    8.3.5槽内浆体凝固后,应用厚度不小于0.3m的湿土 墙顶。

    9.0.1接头管(板)法施工,应遵守下列规定:

    9.0.1接头管(板)法施工,应遵守下列规定: 1接头管能承受最大的混凝土压力和起拔力。接头管表面 应平滑,管体连接方式应可靠、易操作。 2选用有足够起拔能力的吊车或拔管机。 3使用液压拔管机起拔接头管时,应验算地基及导墙的承 载能力,防止槽口塌。 4当接头管难以下设到预定深度时,接头管以下部分可采 取钻凿法连接。 5接头管起拔的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 6接头管拔出的过程中应及时向接头孔内充填泥浆。 7起拔接头管过程中,应做好混凝土浇筑和起拔记录。 9.0.2采用钻凿法施工接头孔时,应在已浇混凝土终凝后方可 开始钻凿接头孔。 9.0.3采用铣削法施工接头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根据槽孔深度和成槽孔斜率要求,确定铣削一期墙段混 凝士(或灰浆)的长度。 2接缝的位置应准确标记在导墙上。 3建造槽孔时,经常测量接缝处端孔的孔斜率,并控制 孔斜。 9.0.4采用其他连接方法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 平接法应严格控制接缝处端孔的孔斜率和接头洗刷质量。 2止水带法和止水片法在接头防渗要求较高的防渗墙内使 用。下设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立遵寸下列规足: 1钢筋笼的外形尺寸根据槽段长度、深度、接头型式及具 备的起重能力等因素确定。 2钢筋笼在主体工程墙体中的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75mm。 3垂直钢筋净间距宜大于混凝土粗骨料直径的4倍。 10.1.2钢筋笼分节长度应根据孔深、起吊高度、重量、在槽口 总对接时间等条件综合考虑选定。 10.1.3 应采取措施防止钢筋笼在存放和吊运过程中产生扭曲 变形。 10.1.4 钢筋笼较长时,应选择合适的起吊点和起吊方法。 10.1.5 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主筋间距士10mm。 2 箍筋和加强筋间距士20mm。 3 钢筋笼长度土50mm。 4 钢筋笼的弯曲度不大于1%。 10.1.64 钢筋笼入槽定位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标高±50mm。 垂直墙轴线方向士20mm。 3沿轴线方向士50mm。

    10.2预理埋管或预留孔

    10.2.1 防渗墙墙体内可以预理管或采用拨管法预留孔洞。 10.2.2预埋管和拔管管模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管模的结构 应有利于减少起拔阻力,管接头应牢固。 10.2.3预埋管或预留孔孔位宜布置在相邻混凝士导管间的中心

    10.2.4预理管底部和上端宜采用角钢固定牢固,中部可用钢筋 定位架定位,定位架间距6~12m。 10.2.5应保护好预埋管和预留孔,防止异物坠入

    定位架定位,定位架间距6~12m。

    10.3.1防渗墙内可理设应力应变计、无应力计、钢筋计、土压 力计、墙体变形测斜导管等仪器。 10.3.2仪器埋设断面宜布置在相邻混凝土导管间的中心位 置上。 10.3.3仪器埋设前,应完成仪器的力学率定、温度率定、绝缘 气密性率定,并进行电缆绝缘的气密性检查和芯线电阻检查,电 缆硫化接头强度和绝缘情况检查。

    10.3.5仪器理设完毕,应妥善保护仪器电

    11.0.1薄防渗墙的成槽可根据地质条件选用薄型抓斗成槽、冲 击钻成槽、射水法成槽和锯槽机成槽等方法,槽孔的孔斜率不应 大于4%。

    11.0.2薄型抓斗成槽应符合下列要求: 1薄型抓斗成槽可适用于黏土、粉土、砂和砾石地层。 2开槽宽度不小于300mm,开槽深度不宜大于40m。 3槽孔施工应分主孔和副孔,主孔和副孔长度均应小于抓 斗的有效抓取长度。 4采用两期槽段施工,墙段连接宜采用接头管(板)法。 11.0.3冲击钻成槽应遵守下列规定: 1 冲击钻成槽可适用于各种第四纪地层和基岩地层。 2 槽宽不宜小于400mm,开槽深度不宜大于40m。 3采用两期槽段施工,墙段连接宜采用接头管法或钻凿法。 11.0.4射水法成槽应遵守下列规定: 1射水法成槽适用于黏土、粉土、砂及含有少量粒径不大 于100mm的卵砾石地层。 2开槽宽度宜为200~300mm,开槽深度不宜大于30m。 3采用两期槽段施工,槽段连接采用平接法。槽孔划分时 二期槽孔的长度应大于成型器长度20~40mm。 4二期槽孔成槽时,成形器应增加侧向喷嘴,侧向喷嘴之 上应安装钢丝刷。 11.0.5锯槽机成槽应遵守下列规定: 1锯槽机成槽适用于粉土、砂土。 2开槽宽度宜在200~400mm之间,开槽深度不宜大 于20m。 3在混凝土浇筑前,槽孔间应采取安全可靠的隔离措施。

    11.0.2薄型抓斗成槽应符合下列要求:

    11.0.6漏失地层应采取预防措施,发现泥浆漏失,应立即堵漏 或补浆。 11.0.7成槽后,应对槽孔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应经检查合格, 方可进行清孔。

    11.0.6漏失地层应采取预防措施,发现泥浆漏失,应立即堵漏 或补浆。 11.0.7成槽后,应对槽孔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应经检查合格, 方可进行清孔。

    12.0.1导墙严重变形,影响成槽施工时,可采取下列方法 处理: 1 局部加固支撑。 2 改善导墙地基条件。 3 重新修筑导墙或在变形破坏部位补贴一段导墙。 12.0.2槽孔漏浆、塌孔可采取下列方法处理: 1导墙底部塌,可回填槽孔,处理塌坑或采取其他安全 技术措施。 2槽孔中下部班塌,应及时补充浓浆。必要时可回填槽孔 至塌部位以上,重新造孔。 3地层严重漏浆,应迅速向槽孔内补浆并填入堵漏材料 必要时可回填槽孔。 12.0.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导管堵塞、拨脱、导管破裂漏浆或其 他原因中断浇筑,应按下列程序处理: 1将事故导管全部拔出,清洗检查导管。 2核对混凝土面高程及导管长度,重新下设导管,确认导 管插人混凝土深度不小于1.0m。 3抽尽导管内泥浆,继续浇筑。 12.0.4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钢筋笼上浮,可采取下列措施: 1及时减少导管在混凝土内的埋入深度。 2对钢筋笼体锚固或压重。 3降低混凝土浇筑速度。 12.0.5采用接头管法施工时,对确已被混凝土凝固的接头管 可在其上下游两侧采用高压喷射灌浆或水泥灌浆包裹处理,同时 清理净管体下部和内部泥浆,灌注水泥砂浆。接头管在混凝土浇 筑过程中发生偏斜,或被混凝土凝筑而不能正常起拔时,可采取

    下列方法处理: 1浇筑开始时接头管发生偏斜,及时提出全部接头管板, 检查后重新吊放。 2吊放无法实施或仍产生偏斜,影响接头质量时,放弃接 头管,可改为钻凿法套接。 3接头管被凝筑,但混凝土尚未终凝时,适当加大压力起 拔,可采用强力起拔与振动相结合的方法,边振边提。 4浇筑完毕及时开挖相邻槽孔,清除管侧壁土体或混凝土 后,再强力起拨。 5对的确已被“铸死”的接头管,可在其上下游两侧采用 高压喷射灌浆或水泥灌浆包裹处理,同时清理净管下部和内部泥 浆,灌注水泥浆或混凝士。 12.0.6墙段连接未达到设计要求可选择下列方法处理: 1在接缝上游侧补贴一段新墙。 2在接缝迎水面采用高压喷射灌浆或水泥灌浆处理。 12.0.7防渗墙墙体发生断墙或混凝土严重混浆时,可选择下列 方法处理: 1凿除已浇筑的混凝土,重新成槽、清孔、混凝土浇筑。 2在需要处理的墙段迎水侧补贴一段新墙。 3在需要处理的墙段迎水面进行水泥灌浆或高压喷射灌浆 处理。 4用地质钻机在墙体内钻孔,对夹泥层用高压水冲洗,洗 争后采用水泥灌浆或高压喷射灌浆处理。 2.0.8防渗墙顶部欠浇未达到设计高程,应清除顶部混合物至 海鉴

    13.0.1防渗墙质量检查程序应包括工序质量检查和墙体 检查。 13.0.2工序质量检查应包括造孔、终孔、清孔、接头处理 疑土浇筑(包括钢筋笼、预埋件、观测仪器安装理埋设)等检 13.0.3各工序检查合格后,应签发工序质量检查合格证。 工序未经检查合格,不应进行下道工序。 3.0.4槽孔建造的终孔质量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孔深、槽孔中心偏差、孔斜率、槽宽和孔形。 2基岩岩样与槽孔嵌人基岩深度。 3一期、二期槽孔间接头的套接厚度。 13.0.5槽孔的清孔质量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接头孔刷洗质量。 孔底淤积厚度。 3 孔内泥浆性能(包括密度、黏度、含砂量)。 13.0.6 混凝土浇筑质量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导管布置。 2 导管埋深。 浇筑混凝土面的上升速度。 钢筋笼、预埋件、观测仪器安装理设。 混凝土面高差。 13.0.7墙体材料检查应遵循下列规定: 1 混凝土成型试件应在槽孔口现场取样。 2抗压强度试件每个墙段至少成型1组,大于500m 段至少成型2组;抗渗性能试件每8~10个墙段成型1组。 3薄墙抗压强度试件每5个墙段成型1组,抗渗性能 每 20 个墙段成型1 组。

    4固化灰浆和自凝灰浆应进行抗压及抗渗试验,试验组数 根据工程规模确定。 5确需进行弹性模量试验时,弹性模量试件数量根据需要 确定。 13.0.8墙体质量检查应在成墙后28d进行,检查内容为必要的 墙体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墙段接缝和可能存在的缺陷。检查可采 用钻孔取芯、注水试验或其他检测等方法,注水试验按照 SL345的规定进行。检查孔的数量宜为每15~20个槽孔一个, 应置应具有代表性。遇有特殊要求时,可酌情增加检测项目及检 测频率,固化灰浆和自凝灰浆的质量检查可在合适龄期进行。 13.0.9防渗墙单项工程的竣工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设计图纸、说明书、技术要求、设计变更及补充文件。 2 竣工报告、竣工总平面图及部面图。 3施工原始记录、工序质量检查资料、原材料检验资料、 墙体材料及泥浆试验资料、墙内观测仪器的理设和初期观测资 料、施工期地下水位和坝体观测资料、墙体检查孔成果资料、重 大事故报告。 4有关的专题试验研究报告等。 5工程建设大事记。 13.0.10防渗墙单项工程的竣工验收,应按照SL223的规定 执行。 13.0.11应做好防渗墙施工记录和资料统计分析整理工作,主 要图表按附录B执行。

    附录A黏土混凝土和塑性混凝土配制

    A.0.1黏土混凝土和塑性混凝土的配制强度按式(A.0.1) 计算:

    不锈钢标准f eu.k Fcu,o 1 tC

    2混凝土抗压强度匀质性的评定采用离差系数(C)法, 准见表 A. 0. 2 。

    表A.0.2混凝土抗压强度离差系数C,的评定标准

    工程项目: 施工单位: 下设时间(时:分):至 一、导管管节编号及长度

    工程项目: 施工单位: 下设时间(时:分):至 一、导管管节编号及长度

    ,3导管下设及开浇情况记录表

    食用盐标准二 、导管实际下设情况

    ....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