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 713-2015 水工混凝土结构缺陷检测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

  • SL 713-2015 水工混凝土结构缺陷检测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22.2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11-18
  • 发 布 人: 月光忆江南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SL 713-2015 水工混凝土结构缺陷检测技术规程

    附条文说明

    3.0.4在施工过程中,为进步验证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或出

    及其位置、测点布置图、检测方法、检测数据、有关图形图谱、 检测及记录人员签字、检测日期等。当检测中出现可疑现象时, 应填绘于简图中

    4.1.1水工混凝土外观缺陷调查应根据其重要性和具体状况确 定调查方案和调查项目。 4.1.2水工混凝土外观缺陷调查方法宜采用资料调查、描述 且测、量测、摄录等。

    4.1.3水工混凝土外观缺

    1水下混凝土结构调查的潜水作业, 应严格遵循国家有关 规定。 2水下调查应始终处于水上指导和监督之下。 3水下调查宜目测与摄像相结合 4.2内容与要求 4.2.1水工混凝土外观缺陷调查宜包括蜂窝麻面、孔洞、露筋 裂缝、疏松区的分布情况园林绿化标准规范范本,裂缝性状,混凝土的剥蚀及冲蚀程 度,混凝土渗漏情况,伸缩缝的状态及变形情况等内容。 4.2.2应根据缺陷的性态、范围,数量做好详细调查记录,绘 制缺陷分布图。 4.2.3蜂窝、麻面、孔洞、露筋、疏松区等外观质量缺陷的调 查内容见表4.2. 3。

    表4.2.3外观质量缺陷调查内容

    4.2.4裂缝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4.2.4 裂缝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裂缝宽度可用读数显微镜、塞尺和测缝计量测。 量测长度,并绘图标示裂缝的分布与走向。 3 裂缝开裂部位钢筋锈蚀、析出物以及表面状态。 4.2.5 混凝土剥蚀及冲蚀调查应包括面积、深度等。 4.2.6 渗漏调查宜按点状、线状、面状分别调查其位置、空间 分布及渗漏状况。

    1具有两个相互平行测试面的混凝土结构应直接采用对测 法、斜测法、汇交法。 2具有一个测试面、测试距离较大或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应 采用钻孔法。 3埋入地下的混凝土结构应采用钻孔或预埋管法。 5.2.3钻孔或预埋管法宜采用跨孔(管)孔(管)间测量、单 孔(管)孔(管)内测量、单孔(管)与测试面间测量,如图 5. 2. 3 所示

    3.1本方法适用于仅具备单面测试条件混凝土结构的浅层缺 检测。 3.2主要检测仪器和设备应包括:冲击器、传感器、数据采 分析系统、游标卡尺、钢卷尺等

    5.3.1本方法适用于仅具备单面测试条件混凝土结构的浅层缺

    5.3.3检测仪器和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冲击头应根据检测缺陷深度选择并可更换, 2 传感器应采用具有接收表面垂直位移响应的宽带换能器

    应能够检测到由冲击产生的沿着表面传播的P波到达时的微小 位移信号。 3数据采样分析系统应具有功能查询、信号触发、数据采 集、滤波、快速傅里叶变换(FFT)。 4采集系统应具有预触发功能,触发信号到达前应能采集 不少于100个数据记录。 5接收器与数据采集仪的连接电缆应无电噪声干扰,外表 应屏蔽、密封,与插头连接应牢固。 5.3.4组成测试系统的精度要求应满足厚度测量相对误差不超 过5%。

    7混凝土缺陷检测应符合下列

    测点宜呈网状布置,间排距不宜大于30cm,测试宜按

    一方向逐点进行。 2冲击点距接收点(测点)不宜大于0.4倍预估的缺陷 深度。 3冲击持续时间应小于P波往返传播时间,可按式 (5. 3. 7) 估算 :

    式中 t。—冲击持续时间, s:

    Cp一混凝土P波波速,m/s; h。一被测部位混凝土结构缺陷预估深度,m。 4每一测点应测试2次,结果相同进行下一点测试,否则 应查明原因后复测。 5应对采集的波形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当所得的振幅谱 无明显峰值时,应查明原因或改变激振球的大小重复测试;当只 有1个峰值时应判定混凝土无缺陷;当有2个及以上的峰值时, 应判定混凝土存在缺陷,并重复测试进行验证。 6存在缺陷的混凝土部位应加密测点,其间距不宜大于原 测点间距的1/2。 5.3.8测试记录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接收的波形应全面完整,波幅大小应适宜,不应有削峰 现象。 2 应记录测试系统所使用的采集参数,包括采样间隔、电 压范围、电压解析度,在波形中点的数量以及在振幅谱中的频率 间隔。 3.应记录每个测点的位置,描述测试表面条件等。

    5.3.9测试成果及整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给出时间域的波形图和频率域的振幅谱。 2应对振幅谱中各峰值进行分析,给出缺陷振幅峰值所对 应的频率值。 3混凝土结构缺陷深度应按式(5.3.9)计算:

    式中h一 混凝土结构缺陷顶部深度,m; f一一缺陷振幅峰值所对应的频率值,Hz; Cp一混凝土P波波速,m/s; β一结构截面的儿何形状系数,可取0.96。 4应根据测试结果所确定的缺陷位置绘制缺陷平面图。 5.4探地雷达法 5.4.1本方法适用于混凝土结构内部空洞、疏松区、脱空区等 缺陷的平面位置和理深检测。 5.4.2主要检测仪器和设备应包括雷达主机、雷达天线、数据 采集分析处理系统等。 5.4.3雷达系统技术要求应符合SL326的有关规定。 5.4.4雷达天线的选择可采用不同频率或不同频率组合,并应 符合下列要求: 1应具有屏蔽功能,探测的最大深度应大于缺陷体埋深: 垂直分辨率宜优于2cm。 2应根据检测的缺陷深度和现场具体条件,选择相应频率 天线。在满足检测深度要求下,宜使用中心频率较高的天线。 3根据中心频率估算出的检测深度小于缺陷体理埋深时,应 适当降低中心频率以获得适宜的探测深度。 5.4。5检测前应对混凝土的相对介电常数或电磁波波速做现场 标定,标定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 1可采用在材料和工作环境相同的混凝土结构或钻取的芯

    1可采用在材料和工作环境相同的混凝土结构或钻取 样上进行测试。

    5.4.6测线和测点的布置应符

    1对于较大尺寸的混凝土结构,宜采用与结构物长度方 致的平行测线布置,间距宜为100 500cm。 2较小尺寸的宜采用网格布置 网格间距宜为10~100cr 3进行点测时 5.4.6)的要求。 △X≤ (5. 4.

    式中X 相邻测点间距,m; c—一真空中的电磁波速度,3×10°m/s; fT一天线中心频率,Hz; Er一混凝土相对介电常数。 5.4.7 混凝土缺陷检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应检查主机、雷达天线,使之处于正常状态。 应根据电缆、天线连接的测量方式,在主机上选择相应

    2hmax w=α

    式中W 时窗长度,S; hmax 拟检测目标体的最大深度,m; 混凝土介质中电磁波速度,m/s; 调整系数,混凝土介质电磁波速度与目标深度变化 & 所留出的残余值,可取1.3~2.0。 2)每道雷达波形最小采样点数:

    式中Vx一天线速度,m/s; S。一天线扫描速率,Hz; dmin一检测目标体最小尺度,m。 5宜采用连续测量方式,特殊地段或条件不充许时可采用 点测方式。

    6当需要分段测量时,相邻测量段接头重复长度不应小 于1m

    5.4.8记录应满足下列要求: 1记录应包括记录测线号、方向、标记间隔以及天线中心 频率等。 应随时记录可能对测量产生电磁影响的物体及其位置。 3 数据记录应完整,信号应清晰,里程标记应准确。 应准确标记测量位置。 5.4.9 检测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原始数据处理前应回放检验。 标记位置应准确无误。 单个雷达图谱应做下列特征分析: 1)确定反射波组的界面特征。 2)识别地表干扰反射波组。 3)识别正常介质界面反射波组。 4)确定反射层信息。 5.4.10雷达图像数据的解释应在掌握测区内物性参数和混凝土

    5.4.8记录应满足下列要求:

    结构的基础上,应按由已知到未知、定性指导定量的原则进行。 5.4.11混凝土结构缺陷埋深应按式(5.4.11)确定:

    (5. 4. 11)

    式中h——混凝土结构缺陷埋深,m;

    5.4.12混凝土缺陷初步判定

    1密实。信号幅度较弱,甚至没有界面反射信号。 2不密实。混凝土界面的强反射信号同向轴呈绕射弧形, 且不连续、较分散。 3空洞。混凝土界面反射信号强,三振相明显,在其下部 仍有强反射界面信号,两组信号时程差较大。

    6.3.2主要检测仪器及技术要求应符合5.3.2~5.3.4

    1应避开混凝土表面蜂窝、结构缝位置。

    置,冲击点与一接收点应置于裂缝同侧。各点应处在同一测线 上, 如图 6. 3. 4 所示 。

    6.3.5检测结果应按下列规定进

    式中fi—一在裂缝测试时传感器1测试面波的卓越频率,可通 过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得到

    6.4.1本方法适用于裂缝预估深度大于50cm或需精确测量深

    6.4.1本方法适用于裂缝预估深度大于50cm或需精确测量深

    5.4.1本方法适用于裂缝预估深度大于50cm或需精确测量深 度的裂缝,且该部位可钻孔的混凝土结构。 .4.2钻孔应避开结构内部理件、仪器等。 注

    1 根据裂缝宽度、走向,选择钻孔孔径与位置。 2 钻孔位置与孔径的选取应尽可能满足在取芯范围内包括

    裂缝。 3 可取芯测量时,直接从芯样上量取裂缝深度值。 4无法进行取芯测量时,可采用孔内电视进行测量,孔内 电视探头大小视钻孔孔径大小选取

    7.1.1混凝土强度检测宜采用回弹法、超声波法、超声回弹综 合法、钻芯法。 7.1.2当需要准确测定混凝土强度,或对回弹法、超声波法、 超声回弹综合法推定的混凝土强度进行校核时,宜采用钻 芯法。

    7.3.1走 超声波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应按SL352的有关规定 执行。 7.3.2 应根据波速换算混凝土抗压强度,绘制混凝土强度图

    fcu.i=0.022ul.99m19

    7.4.7应根据推定的混凝土强度与设计强度标准值进行比较,

    7.5.2钻芯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芯样宜采用标准芯样试件,芯样直径不宜小于骨料最大 粒径的3倍;当采用小直径芯样试件时,其芯样直径不应小于 70mm且不应小于骨料最大粒径的2倍。 2芯样应在结构或构件的下列部位钻取: 1)结构或构件受力较小的部位。 2)混凝土强度具有代表性的部位。 3)避开主筋、预埋件和管线的位置。 4)对非破损法检测的强度进行修正时,钻芯位置应选在 对应的测区。 5)钻孔中心距结构或构件边缘不宜小于150mm。 3每个构件的芯样试件有效数量不应少于3个;对于较小 构件,有效芯样试件的数量不得少于2个。 7.5.3芯样的钻取应符合下列要求: 1钻取芯样时应控制进钻的速度。 2芯样应进行标记,芯样高度和完整程度不满足试样要求 时,应重新钻取芯样。 3芯样应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在运输和贮存中损坏。

    7.5.4 应视芯样侧面质量按芯样高度由上至下分区加工试样。 7.5.5 端面处理、测试应按SL352的规定进行。 7.5.6应根据钻芯取样、加工及芯样测试结果确定混凝土结构 强度分区。

    8.1.1厚度检测可采用超声波法、冲击一回波法、探地雷达法、 钻孔法。

    8.1.2测区布置应具有代表性。

    8.1.2测区布置应具有代表性

    8.2.4表面损伤层厚度检测

    Lr=ai +b,t

    工程规范La=a2 +b2t.

    式中 Lf 拐点前各测点的测距,mm,对应于图8.2.4中的 L1、L2、L3 ; 对应于图 8. 2. 4 中 L、L2、L.的声时 ti、t2、t3,μs;

    式中 L。 拐点的测距,mm; 损伤层厚度,mm。

    8.2.5 结构厚度检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具有一对相对平行的测试面。 2 在测试面上均匀划出网格线,网格边长宜为2001000ml

    建筑常用表格2.5结构厚度检测应符合下死

    .2.5 结构厚度检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具有一对相对平行的测试面。 2 在测试面上均匀划出网格线,网格边长宜为200~1000mn

    ....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