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 726-2015 区域供水规划导则(清晰无水印,附条文说明)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SL 726-2015 区域供水规划导则
清晰无水印,附条文说明
3.4.3应收集交通运输、旅游资源、文物古迹和宗教文化等方 面的资料。
5区域水资源及其开发利
质量标准3.5.1水资源资料应包括相关的地表水、地下水及非常规水源 等多种水资源的数量、分布、质量状况及变化情况。 3.5.2水资源开发利用资料应包括蓄、引、提、地下水、调水 工程及非常规水源利用等各类工程的数量、分布、特征参数、运 行状况、供水量等资料及各地区、各用水户的用水和耗水资料。 3.5.3应收集水资源管理体制、监控管理能力、法规制度等方 面的资料。 3.5.4应收集相关的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供水规
3.5.4应收集相关的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
3.5.4应收集相关的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供水规 划、灌区规划、节水规划等水利综合规划或专项规划等成果。
6水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
3.6.1应收集区域内湖泊、水库、河流等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水 质监测评价资料,相关的水资源质量评价及水功能区划成果,水 资源保护措施及管理方面的资料,调查废污水排放和污染源的分 布及数量,现状及规划的污水处理设施的布局和规模等。 3.6.2生态环境资料应包括水生生态、陆生生态和水环境等现 状情况,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水源地、重要保护物种 和敏感保护对象等的数量、分布,区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生态 环境用水及相关规划
3.6.2生态环境资料应包括水生生态、陆生生态和水环境等现 状情况,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水源地、重要保护物种 和敏感保护对象等的数量、分布,区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生态 环境用水及相关规划。
4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调查评价
4.1调查评价范围和分区
4.1.1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调查评价应在规划范围内分区 进行。规划分区应根据规划范围的行政区划和水系特点、供水水 源、供水区域、水资源状况分析确定。 4.1.2在规划分区基础上,根据区域供水规划的特点和实际工 作的需要,可进一步划分计算单元。
4.2.1调查方法和技术要求应执行SL/T238的规定。
4.2.1调查方法和技术要求应执行SL/T238的规定。 4.2.2应对当地及过境水资源数量进行分析评价,主要内容包 括规划范围内水资源桌赋条件、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地下水
括规划范围内水资源票赋条件、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地下水 可开采量等。
4.2.3应对水资源质量进行分析评价,主要内容包括规划
4.3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
4.3.11 调查方法和技术要求应执行SL429的规定 4.3.2当调查收集的资料不能满足规划要求时,应补充必要的 观测工作。
4.4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评价
4.4.1应对区域现状供水格局、供水能力进行分析评价,主要 内容包括规划范围内现状供水水源与供水设施的分布、规模及存 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规划范围内不同水源的供水量及其组成、变化趋势,分析评价供 给城乡生活、工业、农业等的水量、水质状况及水质达标情 况等。
4. 4.3应对用水结构、水
活规划范围内城乡人均生活用水量、河道外生态环境用水量、 立GDP用水量、农业用水灌溉定额及灌溉水利用系数、工业 元增加值用水量、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供水管网漏失率、污 处理率及再生利用率、耗水量、节水水平等。
4.4.4应对供水保证程度、风险、应急能力进行分析评
要内容包括规划范围内不同供水对象的供水保证率、存在的任 安全风险、应急能力及供水调度
4.4.5应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分
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及水产种质资源保护 摩敏感生态环境区域应重点分析。主要内容包括水功能区的达 率,地表水不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超采、水体污染等造成的 水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
4.4.6应对水资源管理现状及相关控制指标进行分析评
要内容包括水资源管理法规、制度、政策以及用水总量、限制纳 污总量、用水效率等控制指标。
4.4.7应进行不同时期的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变化趋势
及不同地区之间的比较分析,综合评价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 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5.0.1需水预测应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水资源综合
量控制和用水效率控制。 5.0.2需水预测的内容应包括不同水平年经济社会发展指标预 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需水预测,生态环境需水预 测、河道内需水预测以及水质要求、节水潜力分析等,必要时应 考虑不同需水组合方案的预测。
5.0.2需水预测的内容应包括不同水平年经济社会发展指标预
5.0.3需水预测方法和技术要求应执行SL429的规定。
5.0.5应对需水预测成果进行合理性分析,主要包括用水总量
水结构、用水效率、用水水平、发展趋势分析等,并与区域用 控制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6.0.1供水预测应符合相关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及
。0.3应结合不同水平年的需水预测,分析现有水源及规戈 原的布局、水文条件,拟定多组供水方案进行供水能力和可供 量预测。必要时应分析集雨工程、矿井水利用等对地表水和地 水供水预测的影响
5.0.4各类供水工程供水预测方法和技术要求应执行SL4
6.0.5有条件的地区可提出分质供水预测。
6.0.6应根据水资源供需分析的要求以计算单元进行统计,按 规划分区、行政分区汇总供水预测成果,分析各分区成果之间的 协调性。
不同年型、不同供水方案的供水预测成果进行合理性分析
/.0.1 应分别开展基准年和规划水平年的水资源供需分析。 7.0.2J 应根据不同的供水对象合理确定设计供水保证率。 7.0.3应采用长系列法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缺乏长系列资料 的地区可采用典型年法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 7.0.4水资源供需分析的要求、计算途径与方法应执行SL429 的规定。涉及调水工程的应执行SL430的规定。 7.0.5对水资源供需分析成果应进行规划工程实施前后的多次 供需反馈和协调平衡。 7.0.6应以计算单元进行统计,按规划分区、行政分区汇总水 资源供需分析成果,分析各分区成果之间的协调性。 7.0.7应根据水资源供需分析成果,综合分析供水工程规划前 后不同水平年不同年型缺水量的大小、缺水性质及结构、缺水原 因及地域分布、不同供水规划方案下各类用水户的供水保证率, 并进行合理性检查。
83.1.1水资源配置应遵循统筹协调、公平公正和高效可持续利 用的原则。 8.1.2水资源配置应符合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和已批复的水 量分配方案,在保证生活用水前提下,合理调配区域内经济社会 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使水资源配置格局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 环境保护要求相协调。
8.2.1应在不同水平年供需分析成果的基础上,依据水源条件 和不同用户用水要求,拟定多组水资源配置方案。在进行水资源 配置方案拟定时,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基本用水需求。 8.2.2应从技术、经济、生态环境及社会可接受等方面进行不 司方案对比分析和综合评价,推荐区域水资源配置方案。 8.2.3推荐方案应初步确定供水水源、供水范围、供水对象及 相应供水量,并依据各供水对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 地位,确定供水优先次序。
8.2.4水资源配置方案成果应包括不同水平年、各种水
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用户间的配置,并绘制水资源配置 洛图。
水资源配置效果及影响讠
8.3.1应对不同水平年水资源配置推荐方案的配置效果进行评 价。评价配置方案实施后对区域内生活、生产、生态等各业用水 的改善作用。对连续枯水年组或特殊干旱年,还应对水资源配置 推荐方案的保障作用进行评价。
8.3.2应对水资源配置推荐方案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并 提出减缓不利影响的补救或补偿措施
8.4应急供水规划方案
,1应急供水规划方案应包括在遭遇连续干旱年或突发性水 染事件以及骨干供水水源发生事故中断供水等特殊情况下,通 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应急供水等内容
合理确定区域内需应急供水的范围、对象、应急供水量、应急供 水持续时间以及应急供水次序等,在此基础上编制应急供水规划 方案。
为原则,加强供水系统之间的联通联调,提高区域供水保障 程度。
9.1.1应在推荐水资源配置方案的基础上,考虑区域水资源特 点及用水户的需要,结合需要与可能,对水源工程、输水工程、 调蓄工程、净水工程及非常规水源工程等各类工程进行统筹规 划,使区域内各类用水要求得到基本满足。 9.1.2工程总体布局应对水源至净水工程间的各个环节进行统 一规划,并应遵循高效、可持续利用、经济合理和资源、环境协 调发展的原则进行合理布局。 9.1.3应考虑供水区用户、地形地貌、交通道路、输电线路
9.1.1应在推荐水资源配置方案的基础上,考虑区域水资源特 点及用水户的需要,结合需要与可能,对水源工程、输水工程、 调蓄工程、净水工程及非常规水源工程等各类工程进行统筹规 划,使区域内各类用水要求得到基本满足
9.1.3应考虑供水区用户、地形地貌、交通道路、输电线路、 通信线路、管理设施和环境敏感因子等要素,并结合运行、管理 要求,对水源工程、输水工程、调蓄工程、净水工程及非常规水 源工程等不同组合的布局进行比较,并从技术、经济、社会、环 境等因素综合论证后提出总体布局方案
9.2.1应根据水资源配置方案选定的水源区,结合地形(含河 势)、地质、水质、水文气象等条件和供水区高程,提出不同的 水源点和取水方式,经综合分析初步确定取水位置和取水方式。
9.2.1应根据水资源配置方案选定的水源区,结合地形(含河 势)、地质、水质、水文气象等条件和供水区高程,提出不同的 水源点和取水方式,经综合分析初步确定取水位置和取水方式。 9.2.2地表水源采用无坝引水时,应保证河(湖)枯水期最低 设计水位满足引水流量、水位的要求,宜选择河岸较坚实、河槽 较稳定、断面较匀称的顺直或凹岸河段;采用有坝引水时,水源 位置应保证库岸稳定、地形地质条件适宜,并根据供水要求,结 合输水建筑物布置综合比较确定;从多泥沙河道引水时,水源应 选择在浊度较低或有条件设置避砂设施的河段。有坝引水应充分 利用现有湖库工程作为水源工程
9.2.3在地下水超采区不应新建地下水取水设施,地下水作为
供水水源时,应合理确定并群分布,取水量应小于充许开头 维持地下水位的相对稳定
9.2.4根据区域内缺水状况、规划水源条件、输水工
运行管理等因素,结合现有水源,应对水源工程布局进行多方案 比选,提出合理的水源布局方案及主要特征指标
9.3.1工程选线宜缩短线路的长度,避开不良地质构造、煤矿 采空区及环境敏感区域,减少拆迁,选择施工、维护方便的线 路,减少穿越河流、交通道路以及各类管线等。 9.3.2工程布局方案应根据各区段的地形、地质条件和建筑物 型式等,初步确定主要控制点水位,提出全线总体控制性指标。 9.3.3输水方式可采用自流输水、加压输水、自流与局部加压 结合输水等多种方式,应根据水源工程与净水工程(用户)间的 高差,结合输水线路的地形、地质条件以及移民占地、工程投 资、水质保护、工程事故风险、运行管理与维护费用等因素,经 比较初步选择工程输水方式。
9.3.4建筑物可采取明渠、管涵、管道、隧洞等不同的型式, 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经综合分析后初步选择输水工程布置及 主要建筑物型式。
9.4.1当水源区的来水时空分布与用水过程存在矛盾,或为减 少输水工程规模、提高供水保证率时,应分析工程布局中是否需 要布设调蓄工程。
水要求的大中型水库、湖泊作为调蓄工程,当供水系统中没有合 适的已建调蓄工程时,可通过方案比较分析新建调蓄工程的必要 性和可行性。
水要求的大中型水库、湖泊作为调蓄工程,当供水系统中没有合
用户的分布情况综合分析,初步选择调蓄工程的位置和类型。 9.4.4调蓄工程宜设在有成库条件的输水线路上或距输水线路 较近的位置。 9.4.5应根据工程布局的总体要求明确调蓄工程的作用或效果
9.4.4调蓄工程宜设在有成库条件的输水线路上或距输水线路 较近的位置。
9.4.5应根据工程布局的总体要求明确调蓄工程的作用或效果, 并初步拟定调蓄工程的调度运行方式。
9.5.1净水工程布局应符合城镇的总体规划,根据给水系统的 布局确定,选择在交通便捷、供电安全可靠、排泥废水处理方便 的位置。 地工水海
9.5.2地下水净水工程布局应根据水源地的地点和不同
9.6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工程
9.6.1污水处理工程布局应符合城镇总体规划、排水工程规划 及其他相关规划的要求。 9.6.2宜合理利用经处理后符合标准的再生水作为工业用水 生活杂用水、河湖环境景观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等,必要时可设 置污水深度处理工程。
9.7.1区域供水工程规模应根据水资源配置推荐方案,结合工 程建设条件、社会环境影响、技术经济指标等因素,对水源、输 水、调蓄、净水工程等进行统筹安排、综合分析后确定。 9.7.2水源工程的规模应根据用水要求、水源条件,经水利计 算后分析确定;输水工程的规模可根据输水总量及各分区用水 量,并结合调蓄工程规模和供水区的需水过程等因素分析论证。 073输水系统由 并结合地形控制
9.7.4交叉建筑物的规模应根据所在区段输水工程的规模,结
合水头分配等因素确定
9.7.5调蓄工程的规模应考虑在工程布局中的作用以及综合利
9.7.6净水工程、污水处理与再生水利用工程规模应参照相关
9.7.7应根据长系列或典型年计算成果初步确定各类工程
10.1.1水资源保护范围应包括供水水源区、输水线路区和供 水区。 10.1.2水资源保护内容应包括水量、水质和水生态环境保护。 10.1.3水资源保护应以水源区保护为重点,并与流域、区域水 资源保护规划等相协调
10.2.1应在现状调查基础上对水功能区水质、入河排污口、生 态需水满足程度及水生态状况等进行现状分析评价,明确水资源 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10.2.2应以批复的水功能区划为依据,按照供水功能和社会经 济发展布局,分析与水功能区划的相符性。水功能区划确需调整 或补充划分的,应提出水功能区调整与补充划分建议。
10.3.1对具有饮用水功能、尚未划分水源保护区的集中式水源 地,应依据水源类型按HJ/T338有关要求划分水源保护区。 10.3.2应按照水源供水功能要求,分析规划水平年水源区水质 达标状况,提出水源涵养、隔离防护、污染源综合治理、生态修 复、水源地监控及水质污染风险防范等措施。 10.3.3对河流型和水库型水源地,应依据水源地下游水域生态 保护自标确定生态需水量。应分析供水规划对水源地下游水域生 态需水的影响程度,提出下泄生态需水保障施。对湖泊型水源 地还应提出保证湖泊最低水位的要求。
10.3.4对地下水源地应提出防止地下水超采、海水人侵、水质
污染及水生态恶化的综合
及水生态恶化的综合措施。
10.4.1对利用明渠或河道进行输水的具有饮用水功能的输水工 程,应划定水源保护区。 10.4.2输水线路应采取截污、隔离防护、防渗及水质污染风险 防范等水资源保护措施。
10.5.1应分析供水区新增废污水量、污染物入河量及排放
10.5.1应分析供水区新增废污水量、污染物入河量及排放 去向。 10.5.2应依据水功能区水质目标、水域纳污能力及人河限制排 污总量控制方案,分析新增污染物入河量对水功能区的影响,提 出水资源保护管理要求。 10.5.3应依据废污水排放水域水功能区和水生态保护要求,提
出废污水处理、人河排污口布局与整治、水生态保护与修复、面 源污染防治及水资源保护监测等措施要求
11.0.1应对区域供水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供水工程建设、 管理中存在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问题,提出完善供水管理体 制、运行机制的措施和建议。 11.0.2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研究与供水水源保护、供水保 障相关的法规、制度,建立健全供水水源保护与供水管理的法 规、制度体系。 11.0.3应根据区域内已建及规划供水工程的供水范围、供水对 象、运行条件等,提出管理信息系统初步框架。 11.0.4应从资金、政策、体制、科技、人才等方面提出规划保 障措施内容。
12.1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
12.1.1应在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评价基础上明确主要环境保护 目标和重要环境敏感区。 12.1.2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内容应侧重与供水相关的水环境和 水生态现状评价、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评价、主要资 源环境问题及其成因分析等
12.1.1应在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评价基础上明确主要环境保护
12.2环境影响分析、预测与评价
12.2.1应拟定不同水平年维护和改善流域生态与环境的目标或 要求,分析规划布局与区域重要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识别规划 实施的资源环境制约因素。 12.2.2供水规划方案应与相关政策法规相符合,与所在区域的 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功能区 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相符合或相协调。 12.2.3应进行供水规划的不确定性分析,并在选取环境影响预 测情景时充分考虑不确定性分析结果。 12.2.4应分析预测不同规划方案实施后对水文情势、水环境 生态环境及社会环境等环境要素,以及环境敏感区和重点环境保 护目标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宜预测分析规划实施的累积影响。 12.2.5应论证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及其环境保护目标的可 达性。
12.2.5应论证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及其环境保护目标的可
12.3环境影响预防或减缓措施
12.3.1编制规划时应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保护。依据规划对资 源和环境要素的影响预测与评价结果,应从环境保护角度对规划 方案的布局、规模、实施时序等进行优化调整,从源头预防重大
环境影响,开以优化调整后的规划作为推存方荣。 12.3.2针对推荐的规划方案,应提出预防和减轻规划方案实施 后产生的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对近期实施的重点工程和 对流域环境有较大影响的控制性工程,应提出环境影响评价重点 内容和基本要求,并对规划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提出要求。
13实施效果评价及规划实施意见
13.0.1应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等方面 进行实施效果的综合评价,必要时还应进行宏观经济效果分析。 13.0.2应对推荐的供水规划方案进行投资匡算,算方法可参 照类似工程,按单位指标扩大法进行。 13.0.3应考虑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管理运营等方面的因素, 根据各水平年经济社会发展及用水要求,按照轻重缓急、突出重 点的原则,结合前期工作进展和相关规划批复等情况,提出规划 实施意见,并对重要工程的主要规模特征指标进行说明。 13.0.4对于以社会公益性质为主的供水工程,如财务收益难以 维持工程正常运行时,应提出维持工程正常运行的建议。 13.0.5应对规划实施效果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包括需水预测 方案的不确定性、项目协调的不确定性、前期工作的不确定性、 工程投资的不确定性等。
附录 A规划编制提纲及成果要求
A. 1 规划编制提纲
阀门标准前言 1区域概况 1.1自 自然地理概况 1.2社会经济概况 2区域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调查评价 2.1规划范围及分区 2.2水资源调查评价 2.3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 2.4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评价 3 总体规划 3.1 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3. 2 规划依据 3.3 规划水平年及规划目标 3.4 规划任务 4 需水预测 4.1 经济社会发展指标预测 4.2 需水预测 4.3 需水预测成果合理性分析 5供水预测 5. 1 可供水量分析原则及方法 5. 2 现状基准年可供水量分析 5.3规划水平年可供水量预测 6水资源供需分析 6. 1 现状基准年水资源供需分析 6.2规划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分析
7.1水资源配置原则 7.2水资源配置方案 7.3水资源配置方案效果及影响评价 7.4应急供水规划方案 8区域供水工程总体布局 8.1工程总体布局原则及方案拟定 8.2 水源工程布局 8. 3 调蓄工程布局 8.4 输水工程布局 8.5 净水工程布局 8.6 工程总体布局推荐方案 8.7 主要工程规模 9水资源保护 9.1 水资源保护现状分析与评价 9.2 水资源保护原则和主要目标 9.3 水源区水资源保护 9.4 输水线路区水资源保护 9.5 供水区水资源保护 10 管理规划 10.1 区域供水管理现状评价 10.2 区域供水管理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 11.1 评价依据 11. 2 评价范围、环境目标和评价方法 11.3 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 11. 4 环境影响分析、预测与评价 11. 5 环境影响预防或减缓措施 11. 6 综合评价
A.2.2区域供水规划包括下列附图
区域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示意图; 区域水系图; 区域供水水源及主要供水设施现状分布图; 区域供水工程规划示意图: 区域供水工程总体布局示意图: 区域供水主要水源地规划图: 水源区保护工程规划图; 区域重点供水工程规划示意图
1.0.1本条阐明了编制本标准的目的和宗旨。只有合理开发、 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才能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自前区域 供水系统呈现多水源、多用户、多目标、跨地域等特点,尚无指 导此类复杂区域供水规划编制的规范,不同单位编制区域供水规 划时,其内容及深度差异较大,既不利于规划编制水平的提高, 同时也影响了区域供水规划作为城乡发展指导性文件的实施效 果。编制本标准的目的,就是通过总结区域供水系统的特点、协 调不同用水户的要求,提出区域供水规划编制应遵循的原则项目管理和论文,用 于规范和指导规划的编制工作;推进城乡供水服务均等化,统筹 城乡供水。
划时,其内容及深度差异较大,既不利于规划编制水平的提高, 司时也影响了区域供水规划作为城乡发展指导性文件的实施效 果。编制本标准的目的,就是通过总结区域供水系统的特点、协 调不同用水户的要求,提出区域供水规划编制应遵循的原则,用 于规范和指导规划的编制工作;推进城乡供水服务均等化,统筹 城乡供水。 1.0.2规定本标准的适用范围。区域供水系统是集多个用水对 象的复杂供水系统,这些用水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着地域方面、行 政方面或是社会经济方面的关联性。区域供水的对象可以是若干 个城市、乡镇或城乡混合区等组成的复杂体系;供水水源既可处 于同一流域,也可属于不同流域。本标准主要适用于此类复杂的 供水系统。单一用水主体或部门的供水规划可以适当简化。 1.0.3区域供水规划要遵照国家的方针和政策,同时还要符合 批复的流域综合规划和水资源综合规划,按照实行最严格水资源 管理制度的要求,落实“三条红线”的规定。由于城市、乡村、 开发区和工矿企业等不同用水主体和用水对象对供水量和水质的 要求不尽相同,各有特点,因此需要深入分析和协调不同用水部 门的用水需求,合理确定各用水对象的供水量、供水次序和供水 水质要求等,统筹协调不同用水对象的需水要求,做到水资源的 开发和保护并重,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涉及调水工程的应 遵循“三先三后”(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 水)的原则。
1.0.4由于区域供水往往包括多个供水对象,供水构成较为复 杂,常常会涉及多个城市、乡镇或地区等,因此对区域供水范围 的界定需要全面合理,与区域供水有直接关系或受影响的地域范 围都需要纳入规划范围进行统筹考虑。规划范围不仅要包括与供 水直接相关的水源区、供水区、输水线路区,还要包括供水可能 造成的影响区等。各区的研究深度要求可以有所差别。 1.0.6对区域而言,不同水平年的需水要求并不相同,因此在 进行区域供水规划时,需要设定现状年、基准年和规划水平年; 并进行不同年型的基准年和规划水平年的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 规划水平年的设立需要综合考愿规划实施发挥作用的时间等有关 方面的因素,并应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水平年相协调。 现状年是指实际发生的年份,一般选取近期资料较完整文具有代 表性的某一年份;基准年是为反映现状年真实用水水平而设置, 基准年以现状年的社会经济指标以及工程条件为依据,需对不合 理用水量进行修正与调整。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