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 501-2010 土石坝沥青混凝土面板和心墙设计规范(替代SLJ 01-88,清晰无水印,附条文说明)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SL 501-2010 土石坝沥青混凝土面板和心墙设计规范
替代SLJ 01-88,清晰无水印,附条文说明
asphalt mortar
沥青质量与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比值,以百分 表示。
沥青质量与矿料总质量的比值,以百分数(%)表
设置在沥青混凝士面板和填筑体之间的具有一定厚
石或砂砾石铺筑层火力发电厂标准规范范本,其主要作用是:基础整平、排水和支承
介于垫层和沥青混凝土防渗层之间的沥青混凝士结构层, 平和胶结作用。
位于整平胶结层或排水层上,用于防渗的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结构层。
2. 0.23 排水层
铺筑在两个防渗层之间的、用于将渗漏水排出的开级配沥青 混凝土结构层。
涂刷或喷涂在防渗层表面,用于封闭表面空隙和延缓防渗层 老化的薄层,通常为有一定厚度的沥青玛蹄脂涂层。
规定形态的沥青试样,在规定温度下以一定速度拉伸至断开 时的长度,单位以cm计。
规定形态的沥青试样,在规定温度下以一定速度拉伸至断开 时的长度,单位以cm计。 2.0.26沥青软化点softening point of bitumen 沥青试样在规定尺寸的金属环内,上置规定尺寸和质量的钢 球,放于水或甘油中,以规定的速度加热,至钢球下沉达规定距 离时的温度,以℃表示
沥青试样在规定尺寸的金属环内,上置规定尺寸和质量的 ,放于水或甘油中,以规定的速度加热,至钢球下沉达规定 时的温度,以℃表示
2. 0.27沥青针人度
在规定温度和时间内,附加一定质量的标准针垂直贯人氵 式样的深度,以0.1mm表示
3.0.1水工沥青混凝土的各项技术指标应满足沥青混凝 体设计所规定的要求。
选择。 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可选用道路石油沥青。对沥青混凝土性能 有特殊要求时,可专门提出沥青性能指标要求。 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宜选用针人度较小、温度敏感性较小的 沥青。 3.0.3粗骨料宜采用碱性岩石破碎的碎石;当采用未经破碎的 卵石料时,其用量不宜超过粗骨料用量的50%,并经试验研究 论证。当采用酸性碎石或卵石时:应采取增强骨料与沥青黏附性 的措施并经试验研究论证
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可选用道路石油沥青。对沥青混凝土性能 有特殊要求时,可专门提出沥青性能指标要求。 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宜选用针人度较小、温度敏感性较小的 沥青。
3.0.3粗骨料宜采用碱性岩石破碎的碎石;当采用未经破碎的 卵石料时,其用量不宜超过粗骨料用量的50%,并经试验研究 论证。当采用酸性碎石或卵石时:应采取增强骨料与沥青黏附性 的措施并经试验研究论证。 粗骨料应质地坚硬、新鲜,不因加热而引起性质变化,其技 术标准应满足表3.0.3的要求。
表3.0.3粗骨料技术要求
3. 0. 4 细骨料可选用人工砂、天然砂等;加工碎石筛
也可利用,但其级配应符合要求。 细骨料应质地坚硬、新鲜,不因加热而引起性质变化,其技 术标准应满足表3.0.4的要求
表 3. 0. 4 细骨料的技术要求
3.0.5填料可采用石灰岩粉、白云岩粉:也可采用滑石粉、普 通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但采用粉煤灰时需经试验研究论证。 填料应不结团块、不含有机质及泥土,其技术标准应满足表 3. 0. 5 的要求。
表3.0.5填料的技术要求
3.0.6为改善沥青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可按以下措施在沥 青混凝土中掺入合适的掺料,但掺料品种及其用量应通过试验 确定。 1可在沥青中掺加抗剥离剂或在矿料中掺用消石灰、普通 硅酸盐水泥或其它高分子材料,改善沥青与酸性骨料的黏附性。 2在沥青中可掺用SBS(苯乙烯一丁二烯一苯乙烯嵌段共 聚物)材料,改善沥青混凝土低温抗裂性和热稳定性;在沥青中
可掺用SBR[苯乙烯一丁二烯橡胶(丁苯橡胶)」材料,改善沥 青混凝土低温抗裂性能;在沥青中可掺用EVA(乙烯一醋酸乙 烯共聚物)和PE(聚乙烯)材料,改善沥青混凝土热稳定性。 3.0.7用做沥青涂料的乳化沥青宜采用阳离子乳化沥青。水工 沥青混凝土使用的石油沥青、改性沥青及乳化沥青的技术标准应 满足附录A的要求。
4沥青混凝土技术要求及配合比
4.0.3碾压式沥青混凝土面板整平胶结层的沥青混凝
率宜为10%~15%;热稳定系数应不大于4.5;水稳定系数 小于0.85;沥青含量可为3.5%~5.0%;粗骨料最大粒径 大于 19mm。
4.0.4碾压式沥青混凝土面板封闭层使用的沥青玛蹄脂、
沥青玛蹄脂或其它防水材料,应与防渗层面黏结牢固,高温不 流涧,低温不脆裂,并易于涂刷或喷涂。
4.0.5碾压式沥菁混凝土心墙的沥青混凝土,孔隙率
3%;渗透系数应不大于1×10~8cm/s;水稳定系数应不小于 0.9;并应根据工程的运用条件和要求,提出有关的变形和力学 指标要求;沥青含量可为6.0%~7.5%;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 大于19mm。
4.0.7碾压式沥青混凝土面板防渗层和沥青混凝土心墙的室内 配合比试验及现场出机口检测试验的马歇尔标准试件孔隙率不宜 大于 2. 0% ,
4.0.8沥青混凝土配合比应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摊铺试验进行
求,开应有良好的施工性能。 沥青混凝土室内试验的温度、加荷速度等试验条件,应根据 工程的特点、环境温度和运用条件等确定。 4.0.9沥青混凝土配合比选择应按附录B执行沥青湿凝及
沥青混凝土室内试验的温度、加荷速度等试验条件,应根据 工程的特点、环境温度和运用条件等确定,
原材料的试验应符合DL/T5362的规定
5碾压式沥青混凝土面板设计
5.1.1碾压式沥青混凝土面板应满足防渗、适应变形、高温稳 定、低温抗裂和耐久性等性能要求。 5.1.2沥青混凝土面板坡比,除满足填筑体自身稳定外,根据 目前施工水平,从面板铺筑机械的施工效果和操作人员安全考 虑,宜不陡于1:1.7。 5.1.3对坝高超过100m的碾压式沥青混凝土防渗面板,应做 专项技术论证。
5.2.1沥青混凝土面板平面布置宜平滑顺直,不变坡。需变坡 时,应弧线平顺过渡,不宜设马道。弧线段曲率半径应满足面板 应力应变和摊铺机施工要求,
5.2.2沥青混凝土面板与填筑体或基础面之间应设垫
类型和厚度(垂直坡面)应根据填筑体及基础变形大小,以 水、防冻胀、粒径过渡、料源和施工方法等要求选定。垫层 选用级配碎石或砂卵石,垫层厚度宜为50~100cm。
不宜大于80mm,小于5mm粒径含量宜为25%~40%,小于 0.075mm粒径含量不宜大于5%。垫层表面压缩模量宜大 于40MPa
5.2.5沥青混凝土面板板后排水应通畅。
5.2. 6沥青混凝土面板断面形式
1一封闭层;2一防渗层(复式断面为上防渗层:3一排水层:
4一下防渗层:5一整平胶结层:6一垫层
5.2.9排水层宜沿坝轴线方向设置隔水带,以便分区双
隔水带间隔宜为20~100m,隔水带宽度宜为1~3m,以摊 最小摊铺宽度为宜。
5.2.10沥青混凝土面板宜设置防止沥青混凝土发生流涧的 设施。降温设施可采取面板表面喷涂浅色涂层或在坝顶 (淋)水设施。
析研究。当常规沥青混凝土不能满足低温抗裂要求时,宜采 性沥青混凝土。
面板的变形及应力应变分析。
板的变形及应力应变分析。 13沥青混凝土面板防渗工程初次蓄水时间,宜选在气温较 季节,并应控制库水位上升和下降速度,蓄水初期应加强对 的监测。
高的季节,并应控制库水位上升和下降速度,蓄水初期 面板的监测。
反与基础、岸坡及其它建筑
5.3.1沥青混凝土面板与基础、岸坡或其它刚性建筑物的连接 结构,应根据连接部位的相对变形及水头大小等条件进行设计。 对重要工程,应进行接头模型试验论证。 5.3.2面板与刚性结构连接处、反弧段或基础挖填交界处和不 均匀沉降较大的部位,宜铺设加筋网或加厚层。加厚层应设置在 防渗层下部。
5.3.3与沥青混凝土面板连接部位的混凝士齿墙或岸墩,其尺
6碾压式沥青混凝士心墙设计
6.1.1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心墙应满足防渗、适应变形、耐 等性能要求。
6.1.1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心墙应满足防渗、适应变形、耐久性 等性能要求。 6.1.2对坝高超过150m的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应做专 项技术论证。
2对坝高超过150m的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应做专 术论证。
6.2.1沥青混凝土心墙轴线宜选择在坝轴线上游一侧,并与坝 顶防浪墙连接。心墙宜采用竖直布置形式,也可根据地形、地质 等条件以及坝体应力应变情况,选择倾斜或下部竖直、上部倾斜 等布置形式。
6.2.2心墙防渗轴线宜避开断层发育、强烈风化、夹泥、软黏
6.2.2心墙防渗轴线宜避升断层发育、强烈风化、夹泥、软黏 土等不利地质条件。
6.2.3沥青混凝土心墙的厚度可根据坝高、工程级别、抗
求和施工条件等选定。心墙底部最大厚度(不含扩大段)宜为坝 高的1/110~1/70。心墙厚度宜采用渐变式或阶梯式。心墙顶部 的最小厚度不宜小于40cm。
6。2.4心墙顶部应设保护层。保护层厚度应根据坝顶结构型式、
6.2.4心墙顶部应设保护层。保护层厚度应根据坝顶结构型式、 冻结深度等综合选定。
.2.5么墙两侧应设过渡层,压实后的过渡层应具有变形协调、 渗透稳定性。过渡层的水平宽度宜为1.5~3.0m。强地震区和岸 波有明显变化的部位宜适当加厚。 1过渡层料应质地坚硬,具有较强的抗水性和抗风化能力 可采用经筛选加工的砂砾石、人工砂石料或其掺配料。 2过渡层料应具有连续的级配,最大粒径不宜大于80mm;; 小于5mm的含量宜为25%~40%;小于0.075mm的含量不宜
6.2.6对重要的沥青混凝土心墙土石坝,应进行应力应
对重要的沥青混凝土心墙土石坝,应进行应力应变分析。
5.2.7应力应变计算参数应通过试验确定。试验温度、试验加 荷速度等应根据当地多年平均气温、心墙的施工速度、水库的运 行条件等选择。
6.3心墙与基础、岸坡及其它建筑物的连接
6.3.1心墙与基础、岸坡的连接应设置水泥混凝土基座。基座 的设置应满足渗流控制和方便心墙施工要求。心墙与岸坡、基础 等刚性建筑物连接部位之间应做好止水设计。 6.3.2心墙基座沿防渗轴线方向应平顺布置,避免采用台阶状 反坡或突然变坡,岸坡上缓下陡时,变坡角应小于20°。心墙基 座或其它刚性建筑物表面的坡比宜缓于1:0.35。 6.3.3与基础和岸坡的基座及刚性建筑物连接处的沥青混凝土 心墙,应采用厚度逐渐扩大的形式连接。心墙与基座及刚性建筑 物连接处的表面应凿毛,喷涂0.15~0.2kg/m阳离子乳化沥青 或稀释沥青,待充分十燥后,再涂一层厚度为1~2cm的砂质沥
心墙,应采用厚度逐渐扩大的形式连接。心墙与基座及刚性 勿连接处的表面应凿毛,喷涂0.15~0.2kg/m阳离子乳化 或稀释沥青,待充分干燥后,再涂一层厚度为1~2cm的砂 青玛蹄脂。
7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心墙设计
7.1.1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心墙主要用于寒冷和严寒地区,并需 冬季施工的中低高度土石坝。 7.1.2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心墙应具有良好的抗流变性,并应满 足防渗、适应变形、耐久性等性能要求。 7.1.3对坝高超过70m的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应进行专 项技术论证。
1.1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心墙主要用于寒冷和严寒地区,并 季施工的中低高度土石坝。
轴线上游侧。 7.2.2沥青混凝土心墙的厚度可根据坝高、工程级别、沥青混 凝土的流变特性、施工要求、当地气温和抗震要求等条件选定 心墙厚度宜为坝高的1/100,顶部最小厚度不宜小于20cm。 7.2.3沥青混凝土心墙宜采用可拆卸组装的钢模板施工。低坝 也可采用主、副墙复式结构。 7.2.4心墙顶部应设保护层,保护层厚度应根据坝顶结构型式 冻结深度等综合选定。
7.2.5导流缺口部位的心墙分期浇筑段斜面可根据工程
2.5导流缺口部位的心墙分期浇筑段斜面可根据工程特点 水铜片。
7.2.6心墙两侧应设过渡层,压实后的过渡层应具有变形协调、 渗透稳定性。过渡层的水平宽度宜为1.5~3.0m。强地震区和岸 玻有明显变化的部位宜适当加厚。 1过渡层料应质地坚硬,具有较强的抗水性和抗风化能力 可采用经筛选加工的砂砾石、人工砂石料或其掺配料。
7.2.6心墙两侧应设过渡层,压实后的过渡层应具有变形协调、
1过渡层料应质地坚硬,具有较强的抗水性和抗风化能力, 可采用经筛选加工的砂砾石、人工砂石料或其掺配料。 2过渡层料应具有连续的级配,最大粒径不宜大于60mm:
小于5mm的含量宜为25%~35%;小于0.075mm的含量不宜 大于 5%。
7.2.7心墙与基础、岸坡及其它建筑物的连接应符合6.3 规定。
8.1.1土石坝沥青混凝土面板和心墙安全监测设计除应满足本 标准规定外,还应符合SL60的有关规定。 8.1.2·理设在沥青混凝土中及周边的监测仪器应具有耐高温的 性能,埋设前应进行检验和率定。 8.1.3监测设计应针对沥青混凝土高温施工的特点,采取相应 措施,并提出具体的埋设施工技术要求。
8.2.11级、2级土石坝沥青混凝土面板应设置下列监测项目, 对3级及3级以下土石坝沥青混凝土面板的监测项目可适当 减少: 1变形监测应包括面板的水平和垂直位移、面板挠度、面 板与岸坡和刚性结构接缝处的位移等。 2渗流监测应包括面板后及面板与混凝土接头部位的渗透 压力等。 3温度监测应包括面板表面及内部的温度。 4外观检查应包括斜坡流尚、裂缝、鼓包等。 5有特殊要求时,可增设专门性观测项自,如面板应力应 变、日照辐射热等。 8.2.21.级、2级土石坝沥青混凝土心墙应设置下列监测项目, 对3级及3级以下土石坝沥青混凝土心墙的监测项自可适当 减少: 1变形监测应包括心墙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心墙与过 渡层的位错变形、心墙与混凝土基座接触面的相对位移、心墙与 岸坡和刚性结构接缝处的位移等。
2渗流监测应包括墙后及心墙与混凝土基座结合部位的渗 透压力等。 3应进行心墙内部温度监测。 4有特殊要求时,可增设专门性观测项目,如心墙内部的 应力应变等。
A.0.2对于水工沥青混凝土,应根据沥青混凝土的性能指标要 求选择与表中对应的沥青。对沥青混凝土性能有特殊要求时,可 专门提出沥青性能指标要求。 A. 0 3表 A.0. 1 中适用的气候分区应按表 A. 0. 3执行。
表A.0.3气候分区
注:本表仪适应于公路沥青路面按气候分区选择沥青,
A.0.4水工沥青混凝土采用的聚合物改性沥青技术指标应按表 A.0.4执行。 A.0.5对表A.0.4中贮存性能指标,现场制作的改性沥青可不 作要求,但应在制作后,保持不间断的搅拌或泵送循环,保证使 用前没有明显的离析。
附录B水工沥青混凝土配合比选择
B.0.1矿料级配选择可采用丁朴荣公式(B. 0. 1)。
附录C碾压式沥青混凝土面板防渗层和
C. 1. 1 按水头估算时,防渗层厚度可按经验公式(C.1.1) 计算。
h = c + H/25
对全库盆防渗的抽水蓄能水库,应按水库充许日渗透量不超 过库容的某一标准来复核防渗层的厚度。水库充许日渗漏量应根 据水库的类型、重要性、库容大小等由设计确定,对大中型水库 可取总库容的1/5000~1/2000,对抽水蓄能水库可取总库容的 1/10000~1/5000
C.2复式断面的排水层厚度计算
.2.1排水层厚度()应由防渗层的渗水量作为排水层的 水量确定。
C. 2. 2 防渗面每米坝长的渗水量 f应按公式(C.2.2)计
纸箱标准qt = Rf 1+m×H 20
qp 每米坝长排水量,即防渗面层每米坝长的渗水量 t, m /(s : m);
gf, m/(s : m):
式中 F。富裕系数,一般取 1. 0~1.3; 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未准时,标准用词应遵守下表规
天然气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土石坝沥青混凝土面板和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