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 383-2007 河道演变勘测调查规范(清晰无水印,可编辑,附条文说明)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SL 383-2007 河道演变勘测调查规范
清晰无水印,可编辑,附条文说明
河道演变剧烈的河段、重点河段或多沙河流,宜每年进行1~3次。 2 河势相对稳定的河段或少沙河流,可3~5年进行一次。 3当河段新建水工程对河道演变产生明显影响时,应及时进行河道演变基本勘测调查。 4 当遇特殊水沙情势时,应及时进行河道演变基本勘测调查。 当河道发生崩岸或局部河段河势变化剧烈时,应及时进行河道演变基本勘测调查,
3.2.1河道历史演变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3.2河道历史演变调查
1 河道历史考证。 2 区域构造背景调查。 3河流阶地调查。 4 古河道调查。 5 决口扇调查。 3.2.2 河道历史考证,应收集历史文献资料,必要时可进行实地调查 3.2.3 区域构造背景调查主要调查区域内的地质构造单元及构造活动历史,构造单元目前的活动趋 势。 3.2.4河流阶地调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自下而上调查阶地级数及阶地的新老关系。 2 应调查阶地结构和形态特征。 应结合地形图,进行调查和取样分析。 3.2.5 古河道调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调查裁弯类型、裁弯时间及古河道遗迹。 2古河道调查应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和遥感解译进行,必要时对古河道组成物质进行取样分析。 3.2.6 决口扇调查,应包括决口扇位置、规模、形状、组成物质等内容。 3.2.7河道改道情况调查,应包括河道改道的时间、地点、原因及影响等
3.2.4河流阶地调查设备安装规范,应符合下列要求
3.3.1河道边界条件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3.3河道边界条件调查
地质地貌调查。 2 河道平面形态调查。 3 河道堤防调查。 4河道演变控制节点调查。 5河床组成勘测调查。 6 工程情况调查。 洲滩利用现状调查。 9 植被状况调查。 3.3.2 地质地貌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调查区域内河谷地貌形态,河流地貌类型及分布情况。 2 调查区域内地层出露情况、褶皱、断裂的类型。 3地质地貌调查应收集和分析各类最新区域地质志和区域地质图。当河段内缺乏区域性资料时 应进行遥感资料解译和路线地质调查。 3.3.3河道平面形态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河型调查。 河道走向调查。 3 岸线调查。 4 洲滩形态调查。 3.3.4 河道堤防调查,应包括名称、位置、等级、结构、尺寸、修建时间及变化调查。 3.3.5河道演变控制节点调查,应包括控制节点的名称、位置、数量、类型、稳定性、形成原因及 时间等调查。
3.3.3河道平面形态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客
3.3.6河床组成调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水面宽1000m以内布置取样点3~5点;1000~2000m,布置取样点57点;2000m以上,布量 取样点710点。 2断面线通过洲滩时,洲滩应布点取样,至坎边处止。 3卵砾石取样数量应不少于100颗或总重量为最大颗粒的5倍;砂样宜取1000g以上;土样宜取 100g以上。
4取样的同时,应施测水面宽度和取样垂线水深,并视需要施测水下断面地形。 5取样点定位精度应按1:10000测图的散点精度执行。 3.3.8水下河床组成物质取样分析,应符合SL43—92规定,洲滩钻孔取样应符合SL291一2003的相 关规定。 3.3.9河段工程情况调查范围应包括水库、河道整治、港口、码头、涵闸、桥隧等。调查内容应包 括工程名称、位置、规模、修建时间等。 3.3.10洲滩利用现状调查应包括河道内重点洲滩土地利用类型、数量及比例。调查可采用遥感解译 或野外调查的方法。 11插油代汇
3.3.11植被状况调查应包括河段内不同地貌单元的植被类型及分布。调查可采用遥感解译或野外调 查的方法。
3.4.1河势变化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主流线变化调查。 2岸线变化调查。 3.4.2 2 河势勘测调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河势勘测调查宜结合水道地形测量和水文测验同步进行。 当发生特大洪水或特枯水后,应及时进行河势勘测调查。 3 当河道受人类活动影响引起河势发生异常变化时,应及时进行河势勘测调查, 3.4.3 有实测地形资料的主流线变化调查,应根据实测地形资料或航道走向,现场勾绘主流线走向 顶冲岸线的部位、夹角。
3.4.4无实测地形资料的主流线变化调查,应进行主流线简易测量。主流线简易测量应符合下列要 发
3.4.4无实测地形资料的主流线变化调查,应进行主流线简易测量。主流线简易测量应符合下列要
1主流线变化较大的河段,宜根据河段长度、主流线走向等布设不少于3个流速测验断面。 2流速测验断面测线数目可根据河宽确定,不宜少于5线。 3流速测验也可只测量水面流速。
3.4.5岸线变化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岸线位置、类型、走向、长度变化调查, 2岸线崩塌位置、长度、宽度和发生时间,崩塌速度、崩塌类型和特点调查。 3重点冲淤部位岸线变化勘测调查。
3.4.6发生较大崩岸并对防洪安全等产生较大影响时,应对崩岸段及时进行监测。
应不低于1:2000测图地形散点精度, 2崩岸期间监测测次不宜小于3次。
应不低于1:2000测图地形散点精度, 崩岸期间监测测次不宜小于3次。
3.5.1洲滩演变勘测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5.T 典测宜 1 洲滩平面变化。 2 洲滩高程变化。 3 洲滩组成变化。 3.5.2洲滩演变勘测调查时机,宜选择在枯水期。 3.5.3 洲滩演变平面、高程勘测调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收集不同时期的地形图或调查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洲滩变化较大时,应进行洲滩测量,其精度应不低于1:10000测图地形散点精度。 3.5.4 洲滩组成调查宜布置在滩头、滩中、滩尾,洲顶、洲脊等有代表性位置,取样点应不少于3 点。 3.5.5 洲滩组成勘测调查可采用钻探、坑测和表层取样等方法。 3.5.6 洲滩钻探取样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钻孔应布设在卵、砾石、砂堆积覆盖集中的主要区域。 2钻孔深度不宜小于15m。 3钻孔平面定位应不低于1:10000测图地形散点精度。 4各钻孔应分层取出全样进行颗粒级配分析,分层厚度宜按颗粒级配组成变化情况确定,但同 组成物质厚度较大时,分层厚度宜控制在2m以内。 5凡粒径大于2mm的卵、砾质泥沙,宜现场测定。粒径小于2mm的砂质床沙,应取样带回室内 颗分,样品数量应不少于200g。 3.5.7洲滩坑测取样,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取样点应布设在代表性部位,并视洲滩大小与组成分布变化,分别布设1~5个坑位。 2坑面应为正方形,其边长以坑位表面最大颗粒中径8倍左右的长度为宜。 3试坑深度不宜小于1m,如1m深度内,床沙组成较为复杂,需增加深度0.5m~1.0m;如洲滩沿 深度组成分布较均勾,取样深度可控制在0.5m~0.8m;替代钻孔的特深坑,应使其深度达到1.5m~ 3.0m 4砾、卵石洲滩应于表层、次表层(0.1m~0.5m)、深层(0.5m1.0m)取样,泥、砂、砾洲 滩于表层、深层(0.5m)处取样。 5应按单元层分别进行颗粒级配分析,粗颗粒分析粒径组为:200mm,150mm,100mm,75mm 50mm,25mm,10mm,5mm,2mm等多组,2mm以下细颗粒级配分组按SL42一92规定热行。
3.5.6洲滩钻探取样应符合下列规定
坑点定位:应不低于1:10000测图地形散点精度,并点绘在同期地形图上。
3.6.1汉道演变勘测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汉道平面形态勘测调查。 2 汉道分、汇流区勘测调查。 分流、分沙勘测调查。 4 泥沙冲淤变化勘测调查。 3.6.2汉道演变勘测调查的范围,应自上游主流线未受分汉影响处的水流平顺段起至下游分汉汇合 主流线一致后的水流平顺段为止。见图3.6.2
图3.6.2汉道示意图
3.6.3汉道演变勘测调查,宜分洪水期、中水期及枯水期进行。 3.6.4 汉道平面形态包括岸线和洲滩两部分,其勘测调查应符合本标准3.4.5和3.5.3的规定。 3.6.5 汉道分、汇流区勘测调查,应包括分、汇流点位置、主流线变化等内容。调查应符合下列规 定: 1 收集不同时期实测地形资料,在地形图上勾绘不同时期的主流线或深泓线。 2无实测地形资料时,应进行地形测量或简易测量。
1水文泥沙测验。一般观测的汉道河段,应在汉道进口、出口各布设一组2"、3”、6*与5"、8”、 9#六个一级水文断面,并应同步观测。在分汉前干流上游及分汉支流内布设一组1#、4#、7"三个二级 水文断面。在收集较多测次资料后,根据实际情况可少测或不测。基本观测的汉道河段,可只测2# 3"、6"或5"、8"、9"三个断面。多汉河段可根据上述原则布设。如汉道河段内有影响较大的支流入汇 或分流时,应在支流河口布设一个一级水文断面。 2纵横比降水位观测。应与水文测验同时进行。重点观测河段,应设纵横比降水尺6~8组,设 尺位置根据河段特性、水面线变化及其他具体情况而定,但在河段最天弯曲处左右岸应各设一组水尺 (如图3.6.2中A、B、C、D、E、F、G、H所示);一般观测河段可只在水文测验断面上设3~4组水 尺。 3水面流速流向观测。在汉道进口、出口段布设3~5线,可与水道地形测量同时进行, 4水道地形测量。应与同测次水文泥沙测验配合进行,选择高、中、低代表性水位级布置测次 5 固定断面测量。应与水道地形相间进行,并应根据能控制河道冲淤变化及具体需要布置断面 6土壤钻探。可在分汉进口段布设3~5个钻孔,钻深至深泓最深点以下3~5m。 3.6.7分汇流河段的观测布置除应符合3.6.6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道地形测量。在全范围内每年施测1~3次水道地形,测次分布在有代表性的不同水位级 2 固定断面测量。应在分流、汇流口门附近及干流上下游适当布置固定断面,根据需要分布测 次,且与水道地形相间施测。 3土壤钻探。可在分流、汇流口门洲头或洲尾布设1~3个钻孔,孔深钻至深泓以下3~5m 3.6.8汉道泥沙冲淤变化勘测调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收集不同时期实测资料进行分析。
3.7.1弯道演变勘测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3.7弯道演变勘测调查
1 弯道平面形态勘测调查。 弯道纵、横比降勘测调查。 弯道水流及泥沙分布勘测调查
应包括新老河段的全部范围。
应包括新老河段的全部范围。
应包括新老河段的全部范围。
.7.5弯道横比降勘测调查,应在弯顶左右岸同时进行水位观测,纵比降观测应符合SL257一2 勺相关规定。
1断面垂线布设应不少于4线,每线采用6点法(水面、0.2、0.4、0.6、0.8及河底)测流、取 沙、施测水流流向。当水深小于5m时可采用3点法(0.2、0.6、0.8)。 2各垂线测点流速、流向可采用声学多普勒流速仪、流速仪、流向仪等测量。 3.7.7 弯道泥沙冲淤变化勘测调查,应重点开展凹岸、凸岸崩塌或淤积量勘测调查。 3.7.8弯道的裁弯取直调查,应调查了解弯道的裁弯取直的地点、时间和发生裁弯取直的水位流量 等情况,并计算裁弯取直后河段长度和比降
4. 1分洪影响勘测调查
4.1.1分洪影响勘测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分洪水位、流量,分洪水量、沙量调查。 2分洪口门附近河段水位、流速、流量、含沙量勘测调查。 3分洪口门附近泥沙冲淤勘测调查。 4分洪区泥沙淤积勘测调查。 5分洪对上、下游河道演变影响勘测调查。 6分洪区或分洪民境堤防漫溢情况勘测调查。 4.1.2 分洪影响勘测调查应分别在分洪前、后及时进行。 4.1.3 分洪水位、流量,分洪水量、沙量勘测调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分洪口门附近河段有水文观测资料时,应收集分洪口门的水位、流量、含沙量等水文资料以 及分洪口门特征和分洪设施运行资料,推求分洪流量、水量、含沙量等特征。 2分洪口门附近河段无水文观测资料时,应调查分洪口门上下游水位及分洪口门特征和分洪设 施运行资料,推求分洪流量、水量、含沙量等特征。 4.1.4分洪口门附近河段水位、流速、流量、含沙量勘测调查,应在分洪口门上下游布置水文断面 进行流速、流量、含沙量测验,并同步观测水位。 4.1.5分洪口门附近泥沙冲淤勘测调查,应结合分洪前的地形资料,现场勘测调查并进行对比分析 4.1.6分洪区泥沙淤积勘测调查,应结合分洪前的地形图,通过分洪区泥沙冲淤位置、面积、厚度 勘测调查,估算分洪区内泥沙冲淤量。 4.1.7分洪对上、下游河道演变影响勘测调查,应包括河道河势变化、洲滩演变、汉道演变、泥沙 冲淤等内容,其方法应符合本标准河道演变基本勘测调查的相关规定。 4.1.8分洪区或分洪民烷堤防漫溢情况勘测调查,应包括漫溢时间、宽度和高度等
4.1.1分洪影响勘测调查,应包括下列内
4.2.1溃口泥沙冲淤勘测调查,应包括下列内
溃口宽度、深度及发展过程勘测调查。 溃口水沙过程勘测调查
4.2溃口泥沙冲淤勘测调查
3溃口口门附近泥沙冲淤勘测调查。 4 溃口对上、下游河道演变影响勘测调查。 4.2.2 溃口泥沙冲淤勘测调查宜在河道发生溃口后及时进行。 4.2.3溃口宽度、深度及发展过程勘测调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1溃口宽度可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全站仪、经纬仪、红外测距仪器等仪器测量。 2 溃口深度可采用测深仪、测杆等方法测量。 3 溃口发展过程可通过拍照、录像或通过堰闸推流确定。 4.2.4 溃口水沙过程勘测调查,应在溃口上下游布置水文断面进行流速、流量、含沙量测验 步观测水位。
4.3水工程影响勘测调查
4.3.1水工程影响勘测调查,应包括水工程特性及其对上、下游河道演变影响勘测调查。 4.3.2水工程影响勘测调查,宜分别进行水工程建设前、建设中和建成后调查。 4.3.3水工程影响特性调查,应包括水工程位置、规模、工程特征值、建设时间、运用情况等。 4.3.4水工程对上、下游河道演变影响勘测调查,包括来水来沙、河势变化、洲滩演变、汉道演变 弯道演变、河床冲淤等内容
4.4.1河道采砂或取土勘测调查,应包括下列
4.4河道采砂或取土勘测调查
4.4.1河道采砂或取土勘测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砂土来源勘测调查。 2开采范围勘测调查。 3开采量勘测调查。 4 床沙组成勘测调查。 5 河道采砂或取土对河道演变的影响勘测调查。 4.4.2 河道采砂或取土勘测调查,应在每年采砂或取土前、采砂或取土后各进行一次。 4.4.3 河道采砂或取土勘测调查,宜现场进行地形测量。 4.4.4 砂土来源勘测调查,应收集上游河段水文站的水文泥沙资料,开采区附近地形、钻探
应在开采区附近进行床沙取样。 4.5开采范围、开采量勘测调查,应根据开采区地形资料或相关资料确定,若无地形资料时, 生行地形测量
4.4.6床沙组成勘测调查应符合本标准3.3.6~3.3.8的规定。 4.4.7河道采砂或取土对河道演变的影响。包括来水来沙、河势变化、洲滩演变、汉道演变、弯道 演变、河床冲淤以及堤防防洪安全影响等内容,其方法应符合本标准第2章和第3章的相关规定
4.5.1故道淤积勘测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4.5故道淤积勘测调查
4.5.1故道淤积勘测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泥沙冲淤量及分布。 2 淤积物组成。 4.5.2 故道淤积勘测调查,宜选择在故道过水后及时进行。 4.5.3 故道冲淤量及分布勘测调查,可采用断面法或地形法测量。 4.5.4 淤积物组成应在故道内选择有代表性的断面进行取样分析。 取样应符合本标准3.3.6~3.3.8 的规定。
4.6.1造床流量调查,宜每3~5年进行一次。当河段内新建水工程对河道演变影响较大时,应及时 进行造床流量调查。
2造床流量调查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涨水期、落水期造床流量调查。 2平滩水位持续时间调查。 3造床流量调查时机,应符合下列规定: 1涨水期间,宜在水位低于平滩水位0.5m时,及时观测水位、流量。 2落水期间,宜在水位高于平滩水位0.5m时,及时观测水位、流量
4.7.1近岸河床演变勘测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4.7近岸河床演变勘测调查
1基本情况勘测调查。 2 崩岸勘测调查。 3近岸水流勘测调查。 4近岸河床地形勘测调查。 5险工护岸基本情况勘测调查。 4.7.2近岸河床演变勘测调查应每年进行。当发生特大洪水、特枯水后或岸线出现较大变化时,应 及时进行勘测调查。 4.7.3近岸河床基本情况演变勘测调查,应包括近岸河床边界条件、崩岸整治情况等内容。可通过 收集工程规划设计及地形勘测资料或通过现场勘测调查确定。 4.7.4崩岸勘测调查,应包括崩岸的位置、时间、类型、范围,可通过现场勘测调查确定、 4.7.5近岸水流勘测调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近岸河床地形变化。 2 水流顶冲点位置,并标注在地形图上。 3近岸水流流速流向、流态。 4 泥沙取样。 4.7.6近岸河床地形勘测调查,可采用断面法或地形法测量。测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测量断面间距不宜大于40m,点距不宜大于20m,岸坡适当加密,水下地形应测至深泓外100m 岸上测至大堤内顶,若大堤距坎边大于50m,则仅测50m, 2地形测量测图比例尺不宜小于1:2000。 3 岸坡变化监测可采用全站仪和水准仪测定, 4.7.7 险工护岸基本情况勘测调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险工护岸建设时间勘测调查,应向当地堤防管理部门收集有关资料。 2险工护岸位置勘测调查,平面定位精度应低于1:2000测图地形散点精度。 3险工护岸类型勘测调查,应现场详细记录。 4险工护岸长度勘测调查,可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全站仪、经纬仪等测定。
5.1.1河口段河道演变勘测调查,应包括下列
1 水沙勘测调查。 2河道演变勘测调查。 3 岛屿、沙洲勘测调查。 4 围垦勘测调查。 5.1.2 河口段河道演变勘测调查测次安排,应符合本标准3.1.2的规定 5.1.3 河口段河道演变勘测调查资料收集,应符合下列规定: 1收集各种比例地形图及各种历史资料。 2调查河口段江道变迁历史,并详细记录裁弯、岸线变迁、主泓线等变化情况。 3现有河道江堤、海塘、附属建筑物(丁坝、顺坝、护岸等)及其他水利工程的状况、维修统 计资料。 4历史水(洪水、暴潮)、旱、咸潮等自然灾害情况的频次统计等。 5.1.4河口段河道边界条件勘测调查,应符合本标准3.3的规定。 5.1.5河口段河道专项勘测调查,应参照本标准第4章的规定执行。
5.2.1水沙勘测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流速流向勘测调查。 2 河口潮汐特征调查。 3 河口潮流特征调查。 4 悬移质勘测调查。 5 河床质勘测调查。 6 风速风向勘测调查。 7 含盐度勘测调查。 8 波浪勘测调查。 9 浮泥勘测调查。 5.2.2 河口段水沙勘测调查的时机,应选在枯水季和洪水季进行。当河口段兴建重要工程时,应及 时进行水沙勘测调查。
5.2.4流场勘测调查,可采用浮标法也可采用流速流向仪或声学多普勒流速仪等进行测量。 5.2.5河口潮汐特征调查,应调查河口口门、中间及感潮末端的潮水位变化情况。 5.2.6河口潮流特征调查,应调查大、中、小典型潮的的潮位、潮流速、流向变化。 5.2.7悬移质、河床质勘测调查,应现场取样。 5.2.8风速风向勘测调查,宜采用资料收集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 5.2.9 含盐度勘测调查,宜与潮流调查同步进行。 5.2.10波浪勘测调查,可在河口口门选1~2个典型站,在3~5年台风期连续施测风速、波高 长、周期。 5.2.11浮泥勘测调查,可采用双频道回声测深仪、浮泥分层取样器、高浓度射线测沙仪或浅 面仪,对河口浮泥层厚度、组成及其变化等进行勘测调查。 5.2.12分汉河口应进行分流分沙勘测调查,勘测调查时机应符合本标准5.2.2的规定
5.3.1河口段河道演变勘测调查,应包括下列
5.3河道演变勘测调查
河段特征勘测调查。 河势勘测调查。 堤防勘测调查。 河段特征勘测调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顺直河段,应勘测调查其地点、位置、河宽、长度等。 扩散或收缩河段,应勘测调查其起、止地点、河宽、长度、扩散或收缩形状及程度。 游荡河段,应勘测调查其起、止位置、河宽、长度、主流摆动变化情况等 河弯,应勘测调查起、止地点位置、河宽、长度、弯曲率等。 裁弯取直,应勘测调查其起、止地点位置、原河道形状、长度、裁弯取直后的河宽和长度等 河势勘测调查内容除应符合本规范3.4.1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河势勘测调查断面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河床稳定、河道顺直时,可间隔500~2000m布设一个断面。 2)当河床不稳定或河道弯曲时,应加设断面,可间隔200~1000m布设一个断面。 3)断面应位置固定,断面基点位置的重复测量位置误差,应不大于同比例尺测图图根点误差 控制要求的2倍。 主流线勘测调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河道主流(深泓)线勘测调查,应测量主流线水深、河底高程、离岸边距离。 2)横向(水道)断面,应进行横断面测量。
3)纵向水深变化情况,应进行主流线纵问水深即沿程水深测量 4)单式或复式主流线,应勘测调查是单式或者复式主流线。 5)床沙颗粒组成:应勘测调查主流线泥沙组成,分析其床沙颗粒级配。 6)弯曲河道还应勘测调查其弯曲率和水流动力轴线。 3岸线勘测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岸线高度勘测调查。 2)岸边坡度勘测调查。 3)河床质勘测调查。 4)植被组成勘测调查。 5.3.4 堤防勘测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堤防的地点、地理位置。 2 堤防的结构形状。 堤防的质料组成。 4堤防的长度、宽度、坡降和内外坡比。 5堤防的高度和堤顶高程。 堤防的防洪设计标准。 5.3.5 勘测调查方法应包含:搜集其他如堤防、航道、海事等部门观测的资料;对当地政府部门和 群众进行访问勘测调查;对勘测调查内容进行直接的野外勘测测量,可采取巡回勘测调查和建立委托 观测点勘测调查的方式进行。
5.4岛屿、沙洲勘测调查
5.4.1河口岛屿、沙洲勘测调查范围应包括其所属滩涂和浅滩。 5.4.2河口岛屿、沙洲勘测调查时机应选择在枯水期和洪水期各勘测调查一次,当受人类活动影响 变化较大时,应及时进行勘测调查。 5.4.3河口岛屿、沙洲勘测调查测量断面的布设,应符合本标准5.3.3的规定。 5.4.4岛屿勘测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岛屿位置、形状、大小、面积勘测调查。 岛屿最高高程勘测调查。 3 地貌、地质组成勘测调查。 岛上植被组成调查
5岛屿人工建筑情况调查。
J 岛屿人工建筑情况调查。 5.4.5 沙洲勘测调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基本形状特征,应勘测调查沙洲在河中所处的位置及其形状、露出最低水和中水位的面积。 2应测量沙洲顶部高程。 3应进行沙洲泥沙取样。分析沙洲泥沙组成和颗粒配。 4 应进行沙洲发育或消亡的趋势勘测调查。 5.4.6 勘测调查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搜集其他如航道、海洋、海事、国土资源、测绘等部门观测的资料。 2对当地政府部门和群众进行访问勘测调查。 2对地政府部门和群众进行访问,调查了解河道沙洲变迁情况。 3对勘测调查内容进行直接的野外勘测测量,可采取回勘测调查和建立委托观测点勘测调查 的方式进行。
5.5.1河口围垦勘测调查范围,应包含整个围范围及周边区域。 5.5.2围垦勘测调查的时机,应选择在枯水期和洪水期各勘测调查一次,当受人类活动影响变化较 大时,应及时进行勘测调查。 5.5.3 河口段围垦勘测调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进行地形测量,标注在地形图上,测算围垦区域面积。 2 应进行堤顶高程和长度勘测调查。 3 应勘测调查潮水位变动情况。 4 泥沙勘测调查应现场取样分析。 应现场询问围垦区域人口数量。 5.5.4有盐水入侵水域,应对含盐度进行沿程勘测调查,勘测调查时机一般选择有盐水影响时间段。 5.5.5应勘测调查围垦对行洪纳潮、防御台风、暴潮、海塘堤防安全、交通航运、海水养殖、滩涂 生态环境等的影响。 5.5.6应对滩涂围垦产生的近岸流进行水文调查,包括水流流速流向、波浪、泥沙、盐度等,监测 时间应固定在典型潮(或洪枯期),
5.5.1河口围垦勘测调查范围,应包含整个围垦范围及周边区域。 5.5.2围垦勘测调查的时机,应选择在枯水期和洪水期各勘测调查一次,当受人类活动影响变化较 大时,应及时进行勘测调查。
应定期进行水沙优势条件的监测,监测时间应固定在典型潮日(或洪枯期)。
附录A河道演变勘测调查报告的编写
A.0.1河道演变勘测调查野外工作完成后,应及时编写单项或综合勘测调查报告。 A.0.2河道演变勘测调查报告,有以下几种: 河道来水来沙勘测调查报告。 河势变化调查报告。 洲滩演变勘测调查报告。 4汉道演变勘测调查报告。 5 弯道演变勘测调查报告。 分洪影响勘测调查报告。 7 溃口泥沙冲淤勘测调查报告, 8水工程影响勘测调查报告。 9河道采砂或取土勘测调查报告。 10 故道淤积勘测调查报告, 11 造床流量调查报告。 12 近岸河床演变勘测调查报告。 13河道演变勘测调查综合报告。 A.0.3河道演变勘测调查综合报告,应包括基本勘测调查,专项勘测调查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A.0.4河道演变勘测调查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勘测调查目的时间安排、勘测调查区域概况等。 2已有资料利用情况及主要依据标准。有关资料的收集和考证,包括收集了解在勘测调查前后 的有关论证、旁证资料,查阅有关的历史文献文物资料。 3勘测调查实施情况,包括投入的人力资源及主要仪器设备、项目实施过程、关键技术问题处 理、成果合理性检查等。合理性检查,应采用多种途径对比分析其合理性, 4勘测调查成果,包括文字说明及有关图表等。 5成果审查和评价,包括主持成果审查的单位、人员、级别,评定资料可靠程度等级,确定主 要勘测调查成果的采用值。 6 资料处理,说明基本资料存放地点、单位和方式。 A.0.5河道演变勘测勘测调查报告应一式几份分别报送有关主管和委托部门。基本资料应注册编号 存档,并连同河道演变勘测勘测调查报告一并存入水文数据库,也可刊印专册。流域基本情况勘测调 查可与测站考证薄合并编制。
B.1.2河道演变分析报告编写需具备的基础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 1流域水资源开发规划、防洪规划与防洪工程体系,河道防洪标准与规划,防洪调度措施及河 道或航道整治规划。 2河段的来水来沙资料。 3历年实测水道地形图或航道图、河道主流线图、岸线图及纵横断面图。 4已有河道演变分析资料及河道演变调查分析报告。 B.1.3 有资料河段的河道演变分析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前言。 河道概况。 河道来水来沙条件。 4 河道历史演变概述。 河道近期演变分析。 6河道演变趋势分析。 7 结论与建议。 B.1.4无实测资料河段的河道演变分析,应遵守下列规定: 1可根据实地调查成果,对河段内控制节点的类型与抗冲性能、附近的地形地貌、历史演变概 况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等,分析和判断控制节点的稳定性。同时还可根据控制节点上下游的地形地貌、 河势以及两岸滩地高程变化和洪水位等,分析控制节点对上下游水流流态和河道演变的控制作用。 2可根据深泓线沿流程的摆动范围、原因、频率和方向,结合河道两岸组成特性,分析深泓线 的最大摆动范围以及对两岸滩地、台地和堤防的影响。 3可根据河势的发展与两岸岸线的抗冲性能和河道整治情况,分析河势发展的趋势,以及可能 发生险工、险段的位置。 4应根据上述分析,结合调查河段的地形地貌、组成特性、河道整治工程和规划,对调查河段 河道演变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任务来源及目的,包括分析的目的、缘由、时间、区域等。 7 有关资料的收集和考证,包括收集了解分析在分析前后的有关论证、旁证资料,查阅有关的
史文献文物资料。 3采用和参考的主要技术文献及分析方法和手段。 4其它说明等。
B.2.1河道概况,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自然地理概况。 2水文站网基本情况。 河道基本情况。 B.2.2 河道自然地理概况,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河段所在流域的地质地貌、水文气象、植被条件等自然地理概况。 2 河段内行政区划分、主要城镇和社会经济概况等。 河段地理位置(包括起迄地点或断面名称)、河长、支流入汇(分流)、湖泊。 B.2.3 水文站网基本情况,应包括河段内及上下游主要水文站分布、基本设施和水文测验方式、时 间等。 B.2.4 河道基本情况,应包括下列内容: 1河道上下游两岸水工程(包括港口、码头、桥隧、涵闸、水库、河道或航道整治工程等)、险 工险段及裁弯、堵汉等其它工程设施,防洪形势,两岸堤防,分蓄洪区等防洪工程体系以及各类规划
B.2.4河道基本情况,应包括下列内容
1河道上下游两岸水工程(包括港口、码头、桥隧、涵闸、水库、河道或航道整治工程等)、险 工险段及裁弯、堵汉等其它工程设施,防洪形势,两岸堤防,分蓄洪区等防洪工程体系以及各类规划 等。 2 河段类型,河段内江心洲(含潜洲)、边滩、深槽、浅滩分布等。 河道演变控制节点的类型、稳定性和控制作用等基本特性。 4河床组成。 5河道采砂、取土等人类活动。
B.3.1河道来水来沙条件,应包括下列内容:
B.3河道来水来沙条件
3.1河道来水来沙条件,应包括下列内容: 1水文观测基本情况。 2水位、流量、悬移质与推移质输沙率等特征值统计,包括多年平均值、最大(高)值和最小 低)值,以及悬移质和推移质泥沙颗粒级配、最大粒径、平均粒径、中值粒径等。 3河道来水来沙的年际变化及年内分配。 4 汉道分流分沙。 5 弯道水力泥沙特性。
6水流流速流向、水面比降和水面线。 7 河流冰情。 B.3.2河口地区,除上述分析内容外,还应补充潮汐、含盐度等方面的统计分析内容。 B.3.3对上述水沙特征的统计与分析,如河段受其上游或下游水利工程、裁弯或堵汉等影响,应视 工程建设或实施时间进行分时段统计
B.4河道历史演变概述
B.4.1河道历史演变概述,宜根据30年以前的历史文献、考证资料,概括地描述河段的历史变化过 程。 B.4.2无历史文献和考证资料时,可根据30年以前的历史测图资料或临近河段历史文献和考证资料 分析河段的历史变化过程。
B.5河道近期演变分析
B.5.1河道近期演变分析应根据近30年以内的河道实测地形图和河道演变实地调查成果 期演变进行分析
1河道平面变化分析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 1)河段平面形态特点及其变化。 2)河道主流(深泓)沿程走向、摆动情况及其变化特点,包括年内、年际变化。主要分析河 道主流(深泓)线历年摆动的频次、方向、速度、距离、发生原因及规律,以及对洲滩变 化、两岸岸线和堤防稳定可能产生的影响。 3)岸线变化及其特点,包括河道岸线变化的速度、距离,岸线变化的原因、岸线变化给堤防 带来的影响,以及岸线维护及治理的工程措施等。 2河道纵向变化,主要分析河段深泓纵剖面年际、年内变化特点。 3洲滩变化,主要分析河段内边滩、江心洲(含潜洲)、岛屿或沙洲等的位置、长度、宽度、面 积、洲顶高程的年际、年内变化特点。 4深槽变化,主要分析河段内深槽位置、长度、宽度、面积、最低点高程的年际、年内变化特 点。 5汉道变化,主要分析河段内汉道分汉系数、分汉放宽率等分汉形态,主支汉演变、分流分沙 变化特点。 6弯道变化,主要分析河段弯道平面形态和水力泥沙特性等特征年际、年内变化特点,
7横断面变化,主要统计分析河段典型横断面特征变化。 8河床冲淤变化,应根据河段地形或断面观测资料,计算河段不同时期的泥沙冲淤量及其时空 分布特征。 9险工险段近岸河床冲淤变化,主要分析险工段岸坡变化,断面冲淤变化,冲刷坑形状大小及 平面摆动等
B.6河道演变趋势分析
B.6.1分析河道演变与水沙条件、河道边界、上下游河势等之间的关系,总结河道演变特点及主要 影响因素。
6.2在归纳总结河道历史和近期演变的基础上,可结合河道演变影响因素变化,采用原型观 、数学模型或实体模型等方法,对河道演变趋势进行分析,
B.7.1归纳总结河道平面、纵向、洲滩、汉道、弯道、河床形态、泥沙冲淤等演变特点。 B.7.2 归纳总结河道演变主要影响因素。 B.7.3河道演变趋热分析。
表 C.0.13洲滩形态特征勘测调查表河段洲滩年月日基面:等高线面积洲长(m)洲宽 (m)洲顶高程地理位置州滩组成(m)(km)最大平均最大平均(m)表C.0.14汉道分流分沙统计表河段汉道年月日汉道1汉道2总流量总输沙量流量分流比输沙量分沙比流量分流比输沙量分沙比(m/s)(t)(m/s)(%)(t)(%)(m/s)(%)(t)(%)表 C.0.15分汉形态要素勘测调查表河段汉道年月日直线长度主流长度支流长度分汉系数分汉段最大宽度族窄段宽度分汉放宽率汉道数分汉类型(m)(m)(m)(m)(m)(m)27
执行本标准时,标准用词应遵守下表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河道演变勘测调查规范 odeforriverchannel changesurvey
总 则. 河道来水、来沙调查 2. 1 般规定 2. 2 来水调查... 2. 3 来沙调查 2. 4 水面线调查 2. 5 流场调查 2. 6 河流冰情调查, 河道演变基本勘测调查 3. 1 般规定 3. 2 河道历史演变调查, 3. 3 河道边界条件调查, 3. 4 河势变化调查, 3.5 洲滩演变勘测调查 3. 6 汉道演变勘测调查, 12 3. 7 弯道演变勘测调查, 12 河道演变专项勘测调查 16 4.1 分洪影响勘测调查, 4. 2 溃口泥沙冲淤勘测调查 16 4. 3 水工程影响勘测调查 4.4 河道采砂或取土勘测调查 4.5 故道淤积勘测调查 17 4.6 造床流量调 4.7 近岸河床演变勘测调查, 河口段河道演变勘测调查 19 5. 1 般规定 19 5. 2 水沙勘测调查, .19 5.3河道演变勘测调查。 .20 5. 4 岛屿、沙洲勘测调查. 20 5. 5 围垦 21
1.0.1制定《河道演变勘测调查规范》是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提高河床演变勘测调 查成果质量的系列标准之一。目前我国现有的水利行业标准中缺乏统一的、能反映各类江、河、湖 泊(水库)河道演变勘测调查及河道演变分析工作的标准。为统一全国河道演变勘测调查及河道演 变分析的内容和技术要求,保证河道演变勘测调查及河道演变分析成果质量,制定本标准。
凡本标准中有可选项或未作具体规定的条款防雷标准规范范本,河道演变勘测调查单位可以制定补充规定。补充 规定只适用于其所属单位
2河道演变基本勘测调查,为防洪、河道整治、航运服务,宜普遍开展的长期勘测调查项目 3专项勘测调查,为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或为某项科学实验专题的需要而开展的勘测调查 项目。
5人类活动影响是指:当河道兴建水利枢纽工程、堤防工程、引(排)水工程等或发生分洪洁 口时,对河道产生的影响。 河道来水、来沙发生明显变化是指:河道的来水来沙量较正常年份明显偏多或偏少。 2.1.3收集水文站水文、泥沙观测资料及其调查资料应满足下列要求: 1当上游水文站集水面积占调查河段集水面积的90%时。 2当调查河段集水面积占下游水文站集水面积的90%时。
2.1河道来水调查内容是调查河段的来水量、洪水情况、枯水情况。调查目的是为河道演变 斤提供参考依据型钢标准,
1河段径流量调查,可通过收集河段附近水文站资料进行。 2河道分汇流量调查,可通过收集河道分汇流量资料或现场测验进行。 3 河段调节水量调查,可通过收集河道引进、引出水量资料或现场测验进行。 2.2.3 水量调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调查收集有径流资料以来的蓄引提水量及其相应的指标变化情况。有困难时,可调查收集丰、 中、枯典型年情况。 2收集基本资料应与分项水量相配合。
2.2.4洪水调查应包括历史洪水考证和河道洪水调查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