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R 3-2014 高速铁路隧道用纤维素纤维与合成纤维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Q/CR 3-2014 高速铁路隧道用纤维素纤维与合成纤维
6. 1.2 纤维素纤维重量平均长度
6. 1. 4 当量直径
纤维的单丝当量直径按等面积原则折算为圆形截面后,按公式(1)计算。纤维横截面按附录A规 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6. 2纤维的性能指标检验
6. 2. 1 断裂强度、初始模量和断裂伸长率
本标准规定之混凝土性能试验项目所用原材料、配合比(附录E试验除外)和试件的制作养护应符 合TB/T3275一2011相应要求,用于力学性能测试的硬化混凝土的标准养护龄期为56d,用于硬化混 凝土干缩裂缝测试的圆环试件标准养护龄期为1d。试验在温度为20℃+5℃的室内进行。拌和混凝 土用原材料应提前运到室内,存放时间不得小于24h;模拟混凝土现场施工条件时,试验室原材料的温 度宜保持与施工现场一致。
6. 3.2试验所需试件数量
试验项目及所需数量详见表6。
表6试验项目及所需数量
纤维的分散性试验按GB/T21120一2007中6.4.1规定的方法进行。
混凝土塑性裂缝降低系数按附录D进行试验和计算,掺加合成纤维的混凝硬化裂缝降低系数按 附录E进行试验和计算
6.3. 5混凝士抗压强度比
受检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抗压强度比应按GB/T21120—2007中6.5.1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驴 算。
6.3.6混凝土渗透高度比
内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内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7. 1. 1 出厂检验
7. 1. 1. 1 组批与抽样
以同品种、同规格的25t纤维为一批,不满25t也可作为一批。在该批产品中随机抽取5 物理力学性能中纤维性能检验。
7. 1. 1. 2 检验项目
7. 1. 2型式检验
8标志、出厂、包装、运输与储存
所有包装上应在显著位置注明以下内容:产品名称、规格型号、净质量、生产厂名、厂 执行标准等,如有商标应在包装上注明。包装上应特别注明劳动保护提示。
凡有不合格产品、技术文件不全(产品说明书、合格证、检验报告)、包装不符、数量不足、产品受潮 等情况之一者,不得出厂。 生产厂商应随货提供产品说明书,其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及型号、生产日期、主要特性、适用范围 及推荐包装、储存条件、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8.3包装、运输与储存
可按单位混凝土体积用量进行小袋包装,若干个小袋组合成一个大件包装。 出厂产品在使用前应安置在较为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与其他易腐蚀的化学产品混放。
A. 5. 1 制作切片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纤维当量直径试验方法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纤维当量直径试验方法
取一片纤维素纤维,用钳子将纤维片拉断,将断面处的单纤维整理成大致的单一趋向并进行石蜡 包埋。对于合成纤维,则将适量纤维整理成单一趋向的束状并进行石蜡包埋。将包埋好的石蜡块固定 在回转式切片机上,调节切片厚度,一般纤维切片6μm~10μm最为适宜。摇动手轮,使石蜡块上下移 动,切成带状的连续切片,用镊子或毛笔轻轻的取下切片放在黑纸盒内备用。
将切好的纤维横截面切片放置在载玻片上,加上一滴透明介质(注意不要带人气泡)盖上盖玻片, 改在生物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在放大倍数500倍条件下观察横截面。开始时首先对盖玻片的角进行调 焦,调节载物台纵向和横向移动旋钮,找到具有纤维横截面的第一个视野并调焦使图像清晰,在视野中 选取10个边界清晰的横截面并用图像分析软件测试面积,测量完毕后,将载玻片横向移动0.5mm,获 取第二个视野,用同样的方法测试横截面面积,测试完毕后同样移动载玻片并测试,测试出截面积数值 个数应不低于50个。
X一一纤维加权平均横截面面积,单位为平方微米(um); 1一一组中值,单位为平方微米(μm); F一一测量横截面积个数。
式中: 一标准差,单位为平方微米(um)。
CV==×100% (A.
CV一一变异系数,以百分数计(%)。 因纤维素纤维在包埋及切片过程中纤维轴向与切片平面存在一定的夹角,所以纤维素纤维当量横 戴面面积按公式(A.4)计算。
X模栽面 =α : X
(规范性附录) 纤维断裂强度、初始模量和断裂伸长率的试验方法
单根纤维试样以规定名义隔距长度和拉伸速度在等速伸长型强伸仪上拉伸到断裂,得出断裂强度 (极限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由断裂强力(极限拉伸力)和纤维横截面积计算断裂强度;以应力一 应变曲线原点切线的斜率作为初始模量。拉伸荷载与纤维截面积之比即为应力;拉伸位移和测量标距 之差与测量标距之比即为应变;由断裂伸长值和原标距计算断裂伸长率。
B.3仪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试验仪器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 a)负荷测量范围:能适应试样 b)负荷测量误差:≤±1%; c)负荷测量分辨率:0.001N d 伸长测量范围:100mm; 伸长测量误差:≤0.05mm 伸长测量分辨率:1%; g) 下夹持器下降速度:连续可 夹持器隔距:1mm~20mm D 下夹持器动程:100mm; 具备负荷一伸长曲线输出习
B.4调湿和试验标准大气压
B.4.1将纤维放置在试验用标准大气中,调湿时间16h
B.5. 1 试验条件
B. 5. 2 试验步骤
B. 5. 2. 1 试验抽取 50 根为一组
B.5.2.2选择合适的张力夹,随机夹取一根纤维的一端,另一端在上夹持器中夹紧后放手,让张力夹 自由下垂,以保证纤维沿轴向伸直,再夹紧下夹持器,然后进行拉伸试验,测得试样断裂负荷。试验时 应防止夹具夹持处打滑或夹伤纤维。 B.5.2.3在拉伸试验时仔细观察纤维断裂情况,纤维断裂的位置在钳口上的数量不应超过10%,否 则应检查和调试夹持器,重新试验;若不超过10%,则纤维在钳口上或在夹持器中滑移的试样结果应剔 除重测。
.5.3结果计算 .5.3. 1平均断裂强力应按公式(B.1)计算
B. 5. 4试验结果的处理
平均断裂强力、单根断裂强度、单根纤维的初始模量、单根断裂伸长率、变异系数计算到小数点后 二位,按GB/T8170修约到小数点后一位。当量直径计算至小数点后三位,修约到小数点后二位。断 裂强度试验结果精确到1.MPa、初始模量试验结果精确到0.1×103MPa、断裂伸长率试验结果精确 到1%。 当断裂强度、初始模量、断裂伸长率测定值任何一项的变异系数大于30%时,则该组试验结果无 效,应该重做。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样品名称; b) 样品数量; c) 代表部位; d) 试验根数; e) 试验条件; f) 试验依据; ?
g)强伸仪型号; h)采用的夹持器长度; 纤维的平均当量直径及变异系数; 纤维的平均断裂强力及变异系数 k) 纤维的断裂强度及变异系数; 1) 纤维的初始模量及变异系数; m)纤维的断裂伸长率及变异系数
(规范性附录) 纤维素纤维耐碱性试验方法
(规范性附录) 纤维素纤维耐碱性试验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水泥混凝土用纤维素纤维 生能试 ,以衡量纤维 度的长期稳定性。
长期稳定性。 原 理 纤维素纤维在氢氧化钠碱溶液中,以规定的温度、浓度和时间浸泡处理,测其断裂强力,与原试样 裂强力之百分率表示,称极限拉力保持率。
纤维素纤维在氢氧化钠碱溶液中,以规定的温度、浓度和时间浸泡处理,测其断裂强力,与 的断裂强力之百分率表示,称极限拉力保持率。
仪器和试剂技术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等速伸长型强伸仪:技术指标符合附录B要求, b) 恒温干燥箱:能有效控制温度在80℃±2℃; c) 天平:最大称量 200 g,分度值 0. 1 mg;最大称量 500 g,分度值 0.2 g; d) 酸式滴定管:50mL,分度值0.1mL; e) 移液管:10mL、20mL; f) 容量瓶:1000mL; g) 三角烧瓶:250mL; h) 塑料提桶:1000mL、500mL; i) 不锈钢烧杯:250mL,带盖; j) 不锈钢丝网:丝网孔径0.01mm,丝网的直径与不锈钢烧杯的直径等同,直径外沿有3mm左 右的向上折边,以保证与烧杯壁密贴; k) 氢氧化钠:分析纯; 1) 苯二甲酸氢钾:分析纯以上; m)酚酞指示剂:1%乙醇溶液,称取酚1g,加无水乙醇(分析纯)100mL。 4浸泡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4.1浸泡溶液的配制 首先配制A溶液和B溶液,并分别标定出它们的实际浓度。A溶液配制成略小于1mol/L的浓 B溶液配制成约2mol/L的浓度。根据实际浓度,再将A、B二种溶液混合配制成1mol/L浓度的浸
C.4 浸泡溶液的配制与
C. 4. 1 浸泡溶液的配制
C. 4.2A溶液配制
称取氢氧化钠溶液40.0g于500mL烧杯中,加水约400mL,使氢氧化钠溶解,冷却至室温后移人 1000mL的塑料提桶里,加水到1000mL摇匀。此溶液浓度约为1mol/L
C.4. 3B溶液配制
称取氢氧化钠溶液40.0g与500mL烧杯中,加水约400mL,使氢氧化钠溶解,冷却至室温 500mL的塑料提桶里,加水到500mL摇匀。此溶液浓度约为2mol/L。
C.4.4苯二甲酸氢钾标准溶液配制
将苯二甲酸氢钾在100 105g于250mL烧 纯水溶解,移入 1 000 mL容量瓶中,用纯水稀 0mL刻度,摇匀。此溶液浓度为0.5mo
C.4.5A溶液浓度标定
A溶液浓度标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a)用移液管移取A溶液20mL于250mL的三角烧瓶里,加纯水约100mL。 b)加酚酞数滴,用0.5mol/L苯二甲酸氢钾滴定至玫瑰红色正好消失为终点,记下苯二甲酸氢钾 溶液所耗体积V,。 c)A溶液的浓度按公式(C.1)计算:
C.4.6B溶液浓度标定
B溶液浓度标定应符合下列要习 a)用移液管移取B溶液10m b)按C.4.5b)步骤操作。 c)B溶液的浓度按公式(C.2
C. 4. 7 1 mol/L 浸泡溶液的配制
a)将A、B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配制成1mI/L的浸泡溶液1000mL。配制比例按公 公式(C.4)计算如下,
C.6.3取出另一份试样,置于250mL不锈钢烧杯和1mol/L氢氧化钠浸泡液中,加不锈钢丝网至液 面下25mm左右,不使纤维上浮在液面上,烧杯加盖后在室温20℃±2℃相对湿度(65±3)%的环境 中静置30d。 C.6.4取出后用快速滤纸滤出纤维,用纯水洗净(洗液用酚酞检验之)后,按附录B进行断裂强力 测试。 C.7结果计算 C.7.1极限拉力保持率按公式(C.5)计算:
(规范性附录) 纤维混凝土早期塑性收缩裂缝试验方法
本方法用于评定纤维索纤维和合成纤维对限制混凝土早期塑性收缩裂缝的有效性 D.2试件制作 D.2.1受检混凝土或混凝土试件为355mm×560mm×100mm的平面板。具体试模尺寸见图D.1, 试模的材质可以是钢或者高强度塑料板。试模底部的凸起应单独用钢板制作,钢板厚度为3mm,形状 大小应与试模相吻合。
图D.1纤维混凝土抗塑性开裂试验模具
2.2试件混凝土骨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应超过31.5mm。试件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a)当专门用于评定纤维素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限裂效能时,可采用符合6.3规定的原材料和配合 比进行试验。基准混凝土的配合比、原材料应与受检混凝土的配合比、原材料相同。 b 当结合具体工程进行纤维素纤维和合成纤维限裂效能评定时,受检混凝土应按工程采用的配 合比配制,基准混凝土应将受检混凝土配合比中的纤维取消,其他组分不变。 c) 同时成型受检混凝土试件和基准混凝土试件1组,每组各1个试件,每次试验做三组试件。 d) 风扇的风速应可调,并且应能够保证试件表面中心处的风速为5m/s±0.5m/s。 e) 温度计精度不应低于0.5℃。相对湿度计精度不应低于1%。风速计精度不应低于0.5m/s。 读数显微镜放大倍数不应小于40倍,分度值不应大于0.01mm。钢直尺的最小刻度应为 1 mm。 f) 试验宜在温度20℃±2℃,相对湿度为(60±5)%恒温恒湿室中进行。
2.2试件混凝土骨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应超过31.5mm。试件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当专门用于评定纤维素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限裂效能时,可采用符合6.3规定的原材料和配合 比进行试验。基准混凝土的配合比、原材料应与受检混凝土的配合比、原材料相同。 b) 当结合具体工程进行纤维素纤维和合成纤维限裂效能评定时,受检混凝土应按工程采用的配 合比配制,基准混凝土应将受检混凝土配合比中的纤维取消,其他组分不变。 c) 同时成型受检混凝土试件和基准混凝土试件1组,每组各1个试件,每次试验做三组试件。 d) 风扇的风速应可调,并且应能够保证试件表面中心处的风速为5m/s±0.5m/s。 e) 温度计精度不应低于0.5℃。相对湿度计精度不应低于1%。风速计精度不应低于0.5m/s 读数显微镜放大倍数不应小于40倍,分度值不应大于0.01mm。钢直尺的最小刻度应为 1mm。 f 试验宜在温度20℃±2℃,相对湿度为(60±5)%恒温恒湿室中进行。
D.3.1将混凝土浇筑至模具内以后,应立即将混凝土摊平,表面应与模具边框齐平。可使用振动台 或者附着式振捣器或者采用振捣棒插捣,应控制好振捣时间,并应防止过振和欠振。 D.3.2振捣后,用抹子整平表面,使骨料不外露,表面平实。 D.3.3应在试件成型后,立即放置至试验位置,调节风扇位置和风速,使试件表面中心正上方10cm 处风速为5m/s±0.5m/s,风向平行于试件表面。并在距离每个试件表面中心正上方30cm处设置 000W的碘钨灯。上述工作完成后,每隔15min观察一次,约30min后应每隔5min观察一次,记录 昆凝土试件的开裂初始时间,精确到5min。 D.3.4试验时间应从混凝土试件成型后放置到试验位置开始计算,试验进行3h±0.5h后关闭风扇 和碘钨灯。应在4h±0.5h后开始测读裂缝。裂缝长度以肉眼可见裂缝为准,每条裂缝的长度通过细 线测量,即把细线沿着裂缝走向放在试件表面上,然后用钢直尺测量细线的直线长度。裂缝宽度应采 用放大倍数至少40倍的读数显微镜进行测量,对每条裂缝以10mm的间隔沿着裂缝方向测量裂缝此 处的宽度,取此裂缝所有测得宽度数值的平均值,作为该条裂缝的平均宽度。测量时按顺序从一端到 另一端逐条操作,并对测量过的裂缝用记号笔标记,以防止重复测量。
D.4. 2应按(D.2)公式计算裂缝降低系数 n:
D.4.3测试数据处理
a)混凝土裂缝降低系数取三批试验测值的算术平均值表示,结果精确到0.1%。 b 若三批试验测值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有一个值与中间值的差值超过中间值的15%,则 最小值一并舍去,取中间值作为该批的试验结果。 C 如三批试验测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的差均超过中间值的15%,则该次试弱 效,应重做。
(规范性附录) 纤维混凝土后期硬化收缩裂
纤维混凝土后期硬化收缩裂缝试验方法
E.2.1受检混凝土试件内径为150mm高为150mm、厚度为20mm的圆环混凝土试件。试件制作模 具的内筒为外径150 mm、高150 mm、厚度20 mm的钢制圆筒体,外简为外径200 mm、高 160mm、厚度 5mm的钢制圆筒体。具体试模尺寸见图E.1,试模的材质为高强度钢。
E.2.1受检混凝土试件内径为150mm、高为150mm厚度为20mm的圆环混凝土试件。试件制作模 具的内筒为外径150mm、高150mm、厚度20mm的钢制圆筒体,外简为外径200mm、高160mm、厚度 5mm的钢制圆筒体。具体试模尺寸见图E.1,试模的材质为高强度钢。 E.2.2试件混凝土骨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应超过15mm,试件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a 配合比为水泥:砂:石:水=1:0.5:0.5:0.5。基准混凝土的配合比、原材料应与受检混凝土的 配合比、原材料相同。 b) 同时成型受检混凝土试件和基准混凝土试件1组,每组各1个试件,每次试验做三组试件。 温度计精度不应低于0.5℃。相对湿度计精度不应低于1%。 d) 读数显微镜放大倍数不应小于40倍,分度值不应大于0.01mm。钢直尺的最小刻度应为 1mm。试验宜在温度20℃±2℃,相对湿度为(60±5%实验室中进行。
E.2.2试件混凝土骨料最大公称料
配合比为水泥:砂:石:水: 配合比、原材料相同。 b) 同时成型受检混凝土试件利 c) 温度计精度不应低于0.5° d) 读数显微镜放大倍数不应 1 mm。 试验宜在温度 20 ℃
子混凝土浇筑至模具内以后,可使用振动台或附着式振捣器或采用振捣棒插捣,应控制好振 应防止过振和欠振。
捣时间,并应防止过振和欠振。
图E.1纤维混凝土抗硬化干缩开裂试验试模结构示意图
E.3.2振捣后,用抹子整平表面,使骨料不外露,表面平实。
E.3.2振捣后,用抹子整平表面,使骨料不外露,表面平实。 E.3.3应在试件成型后,立即放置至标准养护室或养护箱内进行标准养护。在试件养护至1d后取 出拆除外模,对试件进行分组编号。
E.3.4将试件放入温度为30℃±2℃、相对湿度为(20±5)%的恒温恒湿箱内进行加速十燥失水收缩开裂 实验。在保持相对湿度为(20±5)%的情况下,从30℃开始,以升温10℃/h、恒温1h升温制度升温直至温 度为80℃±2℃、相对湿度为(20±5)%恒温恒湿状态,进行恒温恒湿干燥。进人恒温恒湿干燥时及每恒温 恒湿1h时,均取出试件采用称量精度为5g的磅秤称量试件重量并尽快放回,计算试件失水速度。以肉眼观 察试件是否出现开裂,若试件开裂则记录开裂时间,以基准混凝土试件连续两次失水量均小于称量精度结束 实验。关闭恒温恒湿箱电源,让试件在箱内自然冷却12h~24h至接近室温。 E.3.5从恒温恒湿箱内取出试件置于工作台上测量裂缝。裂缝以肉眼可见裂缝为准,每条裂缝的长 度通过细线测量,即把细线沿着裂缝走向放在试件表面上,然后用钢直尺测量细线的直线长度。裂缝 宽度应采用放大倍数至少40倍的读数显微镜进行测量,对每条裂缝以10mm的间隔沿着裂缝方向测 量裂缝此处的宽度,取此裂缝所有测得宽度数值的平均值,作为该条裂缝的平均宽度。测量时按顺序 从一端到另一端逐条操作,并对测量过的裂缝用记号笔标记,以防止重复测量。
中国铁路总公司 企业标准 高速铁路隧道用纤维素纤维 与合成纤维 Cellulosefiber and synthetic fiberfor high speed railway tunnel Q/CR3—2014 * 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 (100054,北京市西城区右安门西街8号) 中国铁道出版社印刷厂印刷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 开本:880mm×1230mm 1/16印张:1.5字数:36千字 2014年11月第1版 2014年11月第1次印刷 统一书号:15113·4225(内部用书)
.... - 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铁路标准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