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 10426-2019 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

  • TB 10426-2019  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22.09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19-10-20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TB 10426-2019 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

    4.3.9芯样尺寸偏差及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加工后芯样试件的高径比(H/d)应大于或等于0.95且不 大于1.05。 2沿芯样试件高度任一直径与平均直径相差应小于2mm。 3芯样试件端面平整度允许偏差在直径范围内不应大于 0.05 mm。 4芯样试件端面与轴线垂直度的充许偏差为±1°。 5芯样应无裂缝、明显的错台和其他较大缺陷。

    4.4芯样试件强度试验

    4.4.1芯样试件应在与被检测结构或构件混凝土环境基本一致

    的条件下进行试验,并符合下列规定: 1当结构或构件处于干燥环境时,芯样试件应在室内自然干 燥3d进行试验。 2当结构或构件处于干湿交替环境、潮湿环境时,芯样试件 宜在20℃±5℃的清水中浸泡40h~48h,从水中取出后擦于表 面立即进行试验。

    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中圆柱体试件抗压强度试验的规定 进行。 4.4.3芯样试件抗压强度换算值应按下式计算:

    确至0.1 MPa; F。——第i个芯样试件抗压试验测得的破坏荷载(N); d一第i个芯样试件的平均直径(mm)。

    4.5混凝士强度换算及推定

    4.5.1采用钻芯法确定单个构件或单个构件局部区域的混凝土 强度推定值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芯样试件混凝土抗压强度最小值大于或等于设计混凝 土抗压强度标准值的85%时,取平均值作为混凝土强度推定值。 2当芯样试件混凝土抗压强度最小值小于设计混凝土抗压 强度标准值的85%时.取最小值作为混凝土强度推定值。

    4.5.2批量检测混凝土强度推定值应按下列方法确定:

    批量检测混凝土强度推定值应计算推定区间,推定区间的

    4当不具备本条第3款条件时,不宜进行批量推定区间,宜 以f。..e作为批量检测混凝土强度的推定值。 4.5.3钻芯法确定批量检测混凝土强度推定值时,可剔除芯样试 抗压强度样本中的异常值。别除规则应符合《数据的统计处理 和解释正态样本离群值的判断和处理》GB/T4883的规定。当 确有试验依据时,可对芯样试件抗压强度样本的标准差S进行符 合实际情况的修正或调整,

    5.1.1回弹法适用于表面质量无明显缺陷的结构或构件混凝土 强度检测。 5.1.2回弹仪应根据结构或构件混凝土强度合理选用,50MPa 以下的混凝土宜选用标称动能为2.207J的回弹仪,50MPa及以 上的混凝土宜选用标称动能为4.5J或5.5J的回弹仪。 5.1.3结构或构件混凝土强度检测可按单个检测和批量检测。 批量检测抽检数量不应少于同批结构或构件总数的50%,且抽检 数量不应少于2件

    5.1.4结构或构件的测区应符合下列规

    1每一结构或构件测区数不宣少于10个。 2相邻两测区的间距应控制在2m以内,测区离构件端部或 施工缝边缘的距离宜控制在0.2m~0.5m。 3检测时回弹仪应与受检测面垂直,测区宜选在混凝土结构 或构件浇筑侧面。 4测区宜选在构件的两个对称可测面上,当不能布置在对称 的可测面上时,也可选在一个可测面上,且应均匀分布。在构件的 重要部位及薄弱部位应布置测区,并应避开预埋件。 5测区的面积不宜大于0.04m。 6检测面应为混凝土表面,并应干燥、清洁、平整。检测面不 应有疏松层、浮浆、油垢、涂层、蜂窝、麻面,必要时可用砂轮清除并 打磨平整,且不应有残留的粉末或碎屑。

    5.1.5结构或构件的测区应标有清断的编号,必要时应在记录细

    上描述测区布置示意图和外观质量情况。

    5.2.1回弹仪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回弹仪》GB/T9138的规定, 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配套的洛氏硬度HRC为60±2的钢砧上.标称动能为 2.207J、4.5J和5.5J的回弹仪的率定值应分别为80±2、88±2 和83±1。 2数字式回弹仪应带有指针直读示值系统,数字显示的回弹 值与指针直读示值相差不应超过1。

    新回弹仪启用前。 2 超过检定有效期限。 3 数字式回弹仪数字显示的回弹值与指针直读示值相差大 于1。 4 经常规保养后在钢砧上率定值不合格。 5遭受严重撞击或其他损害。

    5.2.4回弹仪在工程检测前后,应按规定作率定试验。率定试验 宜在干燥、室温为5℃~35℃的条件下进行。率定时,钢砧应稳固 地平放在坚硬的地面上。弹击杆应分4次旋转,每次旋转宜为 90°。测定回弹值时,取连续向下弹击3次回弹值的平均值。

    5.2.5回弹仪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常规保养

    1弹击次数大于2000次。 2在钢砧上的率定值不合格。 3对检测结果有怀疑。

    弹击次数大于2000次。 2在钢砧上的率定值不合格。 对检测结果有怀是。

    5.2.6回弹仪的常规保养应符合下列规定

    1拆开维护时应先使弹击锤脱钩后取出机芯,然后卸下弹击 托.取出里面的缓冲压簧,并取出弹击锤、弹击拉簧和拉簧座。

    2机芯各零部件应进行清洗,重点清洗中心导杆、弹击锤、弹 击杆的内孔和冲击面。清洗后应在中心导杆上薄薄涂抹钟表油, 其他零部件均不应抹油。 3回弹仪保养不应旋转尾盖上已定位紧固的调零螺丝,不应 自制或更换零部件。 4保养后应按本规程第5.2.4条的规定作率定试验。 5.2.7回弹仪使用完毕后应使弹击杆伸出机壳,清除弹击杆、杆 前端球面、刻度尺表面和机壳上的污垢、尘土。回弹仪不用时,应 将弹击杆压入机壳内,待弹击后方可按下按钮锁住机芯装人仪器 箱,平放在干燥阴凉处,

    5.3.1回弹仪的纵抽线应垂直于结构或构件混避土的检测面,缓 慢施压,准确读数,快速复位。 5.3.2测点在测区范围内宜均勾分布,相邻两测点的净距不宜小 手20mm,测点距外露钢筋、预埋件的距离不宜小于30mm。测点 不应在气孔或外露石子上,同一测点只应弹击一次。每测区应 记取16个回弹值,每测点的回弹值读数读至1。 5.3.3回弹值测量完毕后,应在有代表性的位置上测量碳化深度 直,测点数不应少于结构或构件测区数的30%,取其平均值作为该 结构或构件每一测区的碳化深度值。当碳化深度值极差大于 2.0mm时,应在每一测区测量碳化深度值。 5.3.4碳化深度值测量,可采用适当的工具在测区表面形成直径 约15mm的孔洞,其深度应大于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孔洞中的粉 末和碎屑应除净,并不应用水擦洗。同时,应采用浓度为1%~2% 的酚酰酒精溶液滴在孔洞内壁的边缘处,当已碳化与未碳化界线 清晰时,再用深度测量工具测量已碳化与未碳化深度值混凝土交 界面与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离,测量3次,读数精确至0.25mm,

    5.3.5计算测区平均回弹值,应从该测区的16个回弹值中剔除3 个量大值和3个最小值,余下的10个回弹值应按下式计算:

    5.3.5计算测区平均回弹值,应从该测区的16个回弹值中剔除3

    个量大值和3个最小值,余下的10个回弹值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R.——测区平均回弹值,精确至0.1 R第i个测点的回弹值。

    5.3.6非水平状态检测混凝士浇筑侧面时、应按下式修正

    R..非水平状态检测时回弹值的修正值,采用本规程附 录C中表C.0.1修正。

    5.3.7水平状态检测混凝土浇筑顶面或底面时,应按下式修正:

    5.3.71 ) 5.3.72

    R.=R, +RJ R.=R"+R"

    式中R,R——水平状态检测混凝土浇筑顶面、底面时,测区的 平均回弹值,精确至0.1; R,R,——混凝土浇筑项面、底面回弹值的修正值,采用本 规程附录C中表C.0.2修正。 5.3.8当测试面为非混凝土的浇筑侧面,且检测时回弹仪为非水 平状态,应先按本规程附录C中表C.0.1对回弹值进行角度修正」 再按本规程附录C中表C.0.2对修正后的回弹值进行浇筑面 修正。

    R,R— 水平状态检测混凝土浇筑顶面、底面时,测区的 平均回弹值,精确至0.1; R,,R, 混凝土浇筑顶面、底面回弹值的修正值,采用本 规程附录C中表C.0.2修正,

    5.3.8当测试面为非混凝土的浇筑侧面,且检测时回弹仪为非水

    5.4混凝土强度换算及推定

    5.4.1混凝土强度换算值可采用以下三类测强曲线计算:

    1统一测强曲线由全国有代表性的材料、成型养护工艺配制 的混凝土试件,通过试验所建立的曲线。其允许的强度平均相对 误差8不应超过±15.0%.相对标准差e.不应大于18.0%。

    2地区测强曲线由本地区常用的材料、成型养护工艺配制的 混凝土试件,通过试验所建立的曲线。其允许的强度平均相对误 差8不应超过±14.0%,相对标准差e,不应大于17.0%。 3专用测强曲线由与结构或构件混凝土相同的材料、成型养 护工艺配制的混凝土试件,通过试验所建立的曲线。其允许的强 度平均相对误差8不应超过±12.0%,相对标准差e,不应大于 14.0%。 4平均相对误差8和相对标准差e,的取得和计算过程应符 合本规程附录D的规定。 5测强曲线应按专用测强曲线、地区测强曲线、统一测强曲 线的次序选用。 5.4.2地区和专用测强曲线应与制定该类测强曲线条件相同的 混凝土相适应,不应超出该类测强曲线的适用范围。每半年应推 取一定数量的同条件试件进行校核,当发现有显著差异时,不应继 续使用,并及时查找原因。 5.4.3符合下列条件的混凝土应选用本规程附录E至附录G进 行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 1混凝土采用的原材料符合现行铁路行业有关标准。 2人模混凝土的含气量不大于5.0%。 3采用普通成型工艺。 4自然养护龄期为14d~1000d。 5蒸气养护出池后经自然养护7d以上,且混凝土表面为于 燥状态。 6抗压强度为10MPa~100MPa。 5.4.4当有下列情况之一时,测区混凝土强度值不应按本规程附 录E至附录G换算,可制定专用测强曲线或通过试验进行修正, 专用测强曲线的制定方法宜符合本规程附录D的有关规定: 1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大于60mm的非泵送混凝土,粗骨料 最大公称粒径大于31.5mm的泵送混凝土。 · 16·

    2地区测强曲线由本地区常用的材料、成型养护工艺配制的 混凝土试件,通过试验所建立的曲线。其允许的强度平均相对误 差8不应超过±14.0%,相对标准差e,不应大于17.0%。 3专用测强曲线由与结构或构件混凝土相同的材料、成型养 护工艺配制的混凝土试件,通过试验所建立的曲线。其允许的强 度平均相对误差8不应超过±12.0%,相对标准差e,不应大于 14.0%。 4平均相对误差8和相对标准差e,的取得和计算过程应符 合本规程附录D的规定。 5测强曲线应按专用测强曲线、地区测强曲线、统一测强曲 线的次序选用

    5.4.3符合下列条件的混凝土应选用本规程附录E至附录G进

    1混凝土采用的原材料符合现行铁路行业有关标准。 2人模混凝土的含气量不大于5.0%。 3采用普通成型工艺。 4自然养护龄期为14d~1000d。 5蒸气养护出池后经自然养护7d以上,且混凝土表面为干 燥状态。 6抗压强度为10MPa~100MPa。 5.4.4当有下列情况之一时,测区混凝土强度值不应按本规程附 录E至附录G换算,可制定专用测强曲线或通过试验进行修正 专用测强曲线的制定方法宜符合本规程附录D的有关规定: 1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大于60mm的非泵送混凝土,粗骨料 最大公称粒径大于31.5mm的泵送混凝土。 :16:

    2采用特种成型工艺。 3检测部位曲率半径小于250mm。 4表面潮湿的混凝土。 5.4.5结构或构件第i个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f的计算应符 合下列规定: 1符合本规程第5.4.3条规定的混凝土强度换算值可按本 规程附录E查表得出。 2泵送混凝土制作的结构或构件混凝土强度换算值应按本 规程附录F查表得出。 3采用4.5J或5.5J的回弹仪检测混凝土强度时,按本规程 附录J验证后,其换算值应按本规程附录C中表G.0.1或表 G.0.2查表得出。 4当有地区测强曲线或专用测强曲线时,混凝土强度换算值 应按地区测强曲线或专用测强曲线换算得出。 5.4.6结构或构件的测区混凝土强度平均值应根据各测区的混 凝土强度换算值计算。当测区数为10个及以上时应计算强度标 准差(S)。平均值及标准差应接下列公式计算:

    (5. 4.61) (5.4. 62

    式中 (MPa)精确至0.1MPa; 对于单个检测的构件,取一个构件的测区数,对批 量检测的构件,取被抽检构件测区数之和; (MPa)精确至0.01MPa。

    5.4.7当结构混凝土所用材料与制定测强曲线时混凝土所用材 料有较大差异时,应用同条件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或从结构或构件 钻取的混凝土芯样进行修正,试件或芯样数量不应小于6个。计 算时,测区混凝土强度修正量及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修正应 符合下列规定: 1修正量应按下式计算,

    7当结构混凝土所用材料与制定测强曲线时混凝士所用材

    1当该批构件混凝土换算强度平均值小于25MPa,且标准差 大于4.5MPa。 2当该批构件混凝土换算强度平均值为25MPa~50MPa,且 标准差大于5.5MPa。 3当该批构件混凝土换算强度平均值大于50MPa,且标准差 大于6.5MPa。 5.4.10检测记录和检测报告可按本规程附录H填写,

    1当该批构件混凝土换算强度平均值小于25MPa,且标准差 大于4.5MPa。 2当该批构件混凝土换算强度平均值为25MPa~50MPa,且 标准差大于5.5MPa。 3当该批构件混凝土换算强度平均值大于50MPa,且标准差 大于6.5MPa。 5.4.10检测记录和检测报告可按本规程附录H填写,

    (5. 4. 71)

    中A——测区混凝土强度修正量,精确至0.1MPa; fe——第i个混凝土立方体试件(以边长为150mm计)抗 压强度值,或第i个混凝土芯样试件(以Φ100mm× 100mm计)抗压强度值,精确至0.1MPa; f.——对应于第;个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或芯样试件抗压强 度换算值,精确至0.1MPa; 几一试件或芯样个数。 2 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应按下式计算

    Fua =fua +A

    中fo.o一 一第i个测区修正前的混凝土强度换算值(MPa),精 确到O.I MPa; 确到0.1MPa

    e.e = feu.nla

    式中feo.ni 一构件中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中的最小值。 2当测区数为10个及以上时,fm应按下式确定:

    5.4.9对按批检测的构件,当该批构件混凝土强度换算值标准差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则该批构件应全部按单个构件检测:

    规定。 6.1.2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数量和测区布置应符合本规程第 5.1.3条和第5.1.4条的规定。当采用平测时测区尺寸宜为 400 mm ×400 mm。

    6.1.1超声回弹综合法的适用范围应符合本规程第5.1.1条的 规定。 6.1.2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数量和测区布置应符合本规程第 5.1.3条和第5.1.4条的规定。当采用平测时测区尺寸宜为 400 mm ×400 mm。

    6.2.1回弹仪的标准状态、检定、率定试验及保养应符合本规程 第5.2节的规定。 (22超惠油检测似声链合下列需或

    1检测仪应具有波形清晰、显示稳定的示波装置。 2声时最小分度值为0.1μs。 3具有最小分度值为1dB的信号幅度调整系统。 4接收放大器频响范围为10kHz500kHz,总增益不小于 0dB,接收灵敏度(信噪比3:1时)不大于50μV。 5电源电压波动范围在标称值±10%情况下能正常工作。 D 连续正常工作时间不少于4h。 7换能器频率宜在50kHz~100kHz范围内,实测频率与标 你频率相差不应超过10%。

    6.2.3超声波检测仪应按下列规定进行维护,

    较长时间内停用,每月应通电一次,每次不少于1h。 2检测仪应存放在通风、阴凉、干燥处,存放或工作应防尘。 ·20·

    3在搬运过程中应防止碰撞和剧烈振动。 4换能器应避免摔损和撞击,工作完毕应擦拭干净单独存 ,换能器的耦合面应避免磨损,

    63.1结构或构件的每一测区宜先进行回弹测试,后进行超声测 试非同一测区内的回弹值及超声波声速值,在计算混凝土强度 换算值时不应混用。 6.3.2采用回弹仪测试时应按本规程第5.3节的规定进行。 6.3.3超声波检测前应先采用本规程附录K规定的方法测试超 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声速,并与空气声速计算值相比,相差不应超 过±0.5%。 6.34超声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率1超声测试宜选择对测,当被测结构或构件不满足对测的条 件时,可采用单面平测。 2超声测点布置在回弹测试的同一测区内,当采用平测法测 定时,应以回弹测试的测区为中心安装发射传感器和接收传感器。 3声时测试时,应保证传感器与混凝土耦合良好。 4声时值应精确至0.1μs,声速值应精确至0.01km/s,超声 测更的测量充许误差不应超过±1%。 5对测时,在每个测区的相对测试面上,应对应布置3个测 点,且发射器和接收器的轴线应在同一轴线上。 6当采用平测法测试时,每个测点重复测试3次。 3.5 采用对测法测试时测区声速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6.3.5—1) (6.3.5—2)

    v=l/tm t=(t+ +t +t,)/3

    t,2,t,—测区中3个测点的声时值(μus)。 6.3.6采用平测法测试时,声速值应按下式计算:

    3强度为50MPa~100MPa的混凝土可按下式计算: (6. 4. 3—3) 式中.——第i个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精确至0.1MPa; R—第i个测区修正后的回弹值,精确至0.1,大于50MPa 的混凝土需使用标准能量4.5J或5.5J回弹仪。 64.4当结构或构件混凝土所用材料与制定测强曲线时混凝土 所用材料有较大差异时,应用同条件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或从结构 或构件测区钻取的混凝土芯样进行修正,修正方法应符合本规程 第5.4.7条的规定。 645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按单个构件检测时,混凝土强度推定值f。应取该构件 当批量检测 尼+ 强度推定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修正后的测区声速值(km/s); β一超声测试面修正系数。在混凝土浇筑顶面及底面对 测时,β取1.034;在混凝土浇筑顶面平测时,β取 1.05:在混凝土浇筑底面平测时B取0.95。

    6.4湿凝士强度换算及推定

    6.4.1换算和推定结构或构件混凝土强度时,宜采用专用或地区 测强曲线。 6.4.2专用或地区测强曲线的建立除符合本规程附录L的规定 外,尚应符合本规程第5.4.1条和第5.4.2条的规定。 6.4.3构件第个测区的混凝土强度换算值,应根据修正后的测 区回弹值及修正后的测区声速值,宜采用专用或地区测强曲线推 定;当无该类测强曲线时,按本规程附录M验证后,也可按本规程 附录N的规定确定或按下列公式计算: 1粗骨料采用碎石,强度50MPa以下混凝土可按下式计算:

    f= 0. 016 2ul.6°Rl.41

    2粗骨料采用卵右,强度50MPa以下混凝土可按下式计算:

    fu..=0.0056uR.

    当该批构件混凝土换算强度平均值小于25MPa,且标准差 大于4.5MPa。 2当该批构件混凝土换算强度平均值为25MPa~50MPa,且 标准差大于5.5MPa。 3当该批构件混凝土换算强度平均值大于50MPa,且标准差 大于6.5MPa。

    7.1.1拨出法适用于抗压强度在10MPa~80MPa之间,表面与 内部质量无明显差异的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的检测。 7.1.2拨出法检测前,宜通过专门试验按本规程附录P的规定建 立专用测强曲线,其允许相对标准差不应大于12%。 7.1.3后装拨出法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需,1按单个构件检测时,应在构件上均匀布置3个测点。当3 个拔出力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小于中间值的15% 时可布置3个测点。当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大于或等 于中间值的15%时,应在最小拨出力测点附近再加测2个测点。 2当回批构件按批抽样检测时,抽检数量应不少手间批结构 总数的50%,且不少于2个,每个构件不应少于5个测点。 3测点的布置应具有代表性,应能真实反映整不结构或构件 的整体质量情况,相两测点的间距不应小于250mm。当采用质 环式拨出仪时,测点距构件边缘不应小于100mm。当采用三点式 拨出仪时,测点距构件边缘不应小于150mm。测试部位的混凝土 厚度不宜小于80mm。 4测点宜布置在结构或构件混凝土的浇筑侧面,如不能满足 这一要求时,可布置在结构或构件混凝土的浇筑顶面或底面。 5测点应避开接缝、蜂窝、麻面部位和钢筋、预埋件等。 6测点表面应平整、清洁、干燥,对饰面层、浮浆、薄弱层等应 予请除,必要时进行磨平处理。 7.1.4预埋拨出法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预理件的布点数量和位置应预先规划确定。对局部混凝 土或单个构件进行强度测试时,应在同一母体混凝土范围内至少 设置5个预埋点。当用以监控较大批量混凝土的强度时,每浇灌 100m3混凝土至少设置10个预埋点。 2预埋点相互之间间距不应小于200mm,预埋点离混凝土 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预埋点部位的混凝土厚度不宜小于 80mm,预埋件与钢筋边缘间的净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直径。 7.1.5结构或构件的测点应标明编号.并描绘测点的布置

    7.2.1拨出法检测装置由钻孔机、磨槽机、锚固件及拔出仪等

    1 试验最大拨出力应在拨出仪量程的20%~80% 2 圆环式拔出仪的拉杆及胀簧材料极限抗拉强度不应小于 2100 MPa 3圆环式拨出装置工作行程应不小于4mm,三点式拔出装 置工作行程应不小于6mm。 4 允许示值误差应控制在仪器量程的±2%以内。 测力装置应具有峰值保持功能。 7.2.3 拨出仪应每年至少校准一次。遇下列情况时,应重新 校准: 1 更换液压油后。 2 更换测力装置后。 3 经维修后。 4 拔出仪出现异常时,

    .2.4钻孔机宜采用金刚石薄壁空心钻或冲击电锤。钻孔机宜 带有控制垂直及深度的装置,金刚石薄壁空心钻应带水冷装置。 ·26·

    .2.5磨槽机由电钻、金刚石磨头、定位圆盘和冷却水装置组

    7.3后装拔出法检测

    7.3.1钻孔与磨槽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钻孔过程中,钻头应始终与混凝土测试面保持垂直,垂 直度偏差不应大于3°。 2在混凝土钻孔内的孔壁磨环形槽时,磨槽机的定位圆盘应 始终紧靠混凝土表面回转,磨出的环形槽形状应规整。 7.3.2成孔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 1钻孔直径d,的最大允许偏差为1.0mm。 2钻孔深度h,应较锚固深度h深20mm~30mm。 53圆环式锚固深度h宜为25mm,三点式锚固深度h宜为 35mm,允许误差为±0.5mm。 4环形槽深度c不应小于胀簧锚固台阶宽度6。 7.3.3安装拨出仪应注意下列事项: 1将胀簧插入成型孔内,通过胀杆使胀簧锚固台阶完全嵌入 环形槽内,保证锚固可靠。 2将拉杆一端旋入胀簧,另一端与拨出仪连接对中,拨出仪 与混凝土检测面应垂直。 7.3.4拨出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加拨出力应连续均匀,将拉拨速度控制在0.5kN/s~ 1.0kN/s。 2施加拨出力至混凝土开裂破坏、测力显示器读数不再增加 为止,记录极限拨出力值,精确至0.1kN。 3拨出检测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拨出仪及机具脱落摔坏或 伤人。 7.3.5当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拨出检测应作详细记录,并将该 值舍去,在其附近补测一个测点: 1锚固件在混凝土孔内滑移或断裂。

    1钻孔直径d,的最大允许偏差为1.0mm。 2钻孔深度h,应较锚固深度h深20mm~30mm 3圆环式错固深度h宜为25mm,三点式锚固深度h宜为 35mm,允许误差为±0.5mm 4环形槽深度c不应小于胀簧锚固台阶宽度b。 7.3.3安装拨出仪应注意下列事项: 1将胀簧插入成型孔内,通过胀杆使胀簧锚固台阶完全嵌人 环形槽内,保证锚固可靠。 2将拉杆一端旋入胀簧,另一端与拨出仪连接对中,拨出仪 与混凝土检测面应垂直。

    7.3.4拨出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加拨出力应连续均匀,将拉拨速度控制在0.5kN/s~ 1.okN/s。 2施加拨出力至混凝土开裂破坏、测力显示器读数不再增加 为止,记录极限拨出力值,精确至0.1kN。 3拨出检测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拨出仪及机具脱落摔坏或 伤人。 7.3.5当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拔出检测应作详细记录,并将该 值舍去,在其附近补测一个测点: 1锚固件在混凝土孔内滑移或断裂,

    2被测构件在拨出检测时出现断裂。 3反力支承内的混凝土仅有小部分破损或被拨出,而大部分 无损伤。 4在拔出混凝土的破坏面上,有大于40mm的粗骨料颗粒, 有蜂宽、空洞、疏松等缺陷或其他异物。 5当采用圆环式拔出法检测装置时,检测后在混凝土测试面 上见不到完整的环形压痕或在支承环外出现混凝土裂缝。 7.3.6拔出法检测后的结构或构件应及时修补破损部位

    7.4.1预埋拨出法宜采用圆环式拨出仪进行试验。 7.4.2预埋件由锚盘、定位杆和连接圆盘组成,在锚盘和定位杆 外表宜涂上一层机油或其他隔离油, 7.4.3在浇筑混凝土之前,预埋件应安装在划定测点部位的模板 内侧。当测点在浇筑面时,应将预埋件钉在连接圆盘的木板上,确 保木板漂浮在混凝土表面。 7.4.4在模板内浇筑混凝土时,预理点周围的混凝土应与其他部 立同样捣实,且不应损坏预埋件。 7.4.5拆模后应预先将定位杆旋松,进行拨出试验前,应把连接 圆盘和定位杆拆除

    1检测前,应确认预埋件未受损伤,并检查拨出仪的工作状 态是否正常。 2检测时,应将拉杆一端穿过小孔旋入锚盘中,另一端与拨 出仪连接。 3拨出仪的反力支承应均匀地压紧混凝土测试面,并与拉杆 和锚盘处于同一轴线。 4施加拨出力应连续均匀,其速度应控制在0.5kN/s~ 1. 0 kN/so

    5拔出力应施加至混凝土破坏,测力显示器读数不再增加为 止,记录的极限拨出力值应精确至0.1kN。 度6检测时,应防止拔出仪及机具脱落摔坏或伤人。 7.47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按本规程第7.1.3条第1款采 用后装拔出法补充检测 1单个构件检测时,因预埋件损伤或异常导致有效测试点不 是3个。 52.按批抽样检测时,因预埋件损伤或数据异常导致样本容量 不足15个,无法按批进行强度推定。

    7.5混凝土强度换算及推定

    7.5.1混凝土强度换算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后装拔出法(圆环式可按下式计算:

    (7.5.11) [7.5.1—2) (7.5.1—3)

    f=1.55F, +2.35

    2后装拔出法(三点式)可按下式计算

    预埋拨出法(圆环式)可按下式计算:

    入本规程公式(7.5.1一1)和公式(7.5.1一2)中计算强度换算值, 作为单个构件混凝土强度推定值。 7.5.4预埋拨出法检测局部混凝土或单个构件混凝土强度时,以 5次拨出试验为一组,将同组5次拨出试验的极限拨出力,舍去其 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后求出算术平均值,再按本规程公式 (7.5.1一3)计算抗压强度换算值,作为该组试验的混凝土抗压强 度推定值。

    7.5.5后装拔出法批量检测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应符 合下列规定: 1将批量检测的每个拨出力作为拨出力代表值,根据不同的 检测方法对应代人本规程公式(7.5.1—1)和公式(7.5.1—2)中 计算强度换算值作为单个构件混凝土强度推定值fe。 2批量检测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推定值1。应按 下列公式计算:

    7.569预埋拔出法批量检测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应授 下别公式计算

    式中f。一该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推定值(MPa),精确至0.1MPa; 骨奶拉大 精确至0.1MPa; 同批拨出试验次数,n≥10: S%—结构或构件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标准差(MPa), 精确至0.01MPa。当S%<0.06mg时,S%=0.06mg% 产 当Sg>0.15mg时,S,a=0.15m/a 7.57对于批量检测的结构或构件,当全部批量检测的混凝土强 度换算值的标准差出现下列情况时,则该批结构或构件应全部按 单个结构检测: 减当该批构件混凝土换算强度平均值小于25MPa,且标准差 大于4.5MPa。 2当该批构件混凝土换算强度平均值为25MPa~50MPa,且 标准差大于5.5MPa。 当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平均值大于50MPa时,变异系数8 大干010。变异系数可按下式计算:

    8.1.1同条件养护试件法适用于涉及混凝土结构安全重要部位 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 8.1.2同条件养护试件的标准成型方法及强度试验方法均应符 合现行《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的有关 规定。采用蒸汽养护的结构或构件,其试件应随结构或构件同条 件养护至规定龄期

    8.2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和养护

    8.2.1同条件养护试件的取样应具有代表性,同一强度等级同条 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相关规定确定。 8.2.2同条件养护试件应在混凝土浇筑地点取样。 8.2.3同条件养护试件拆模后,应放置在靠近相应结构或构件部 应的适当位置,采取与结构或构件部位相同的养护方法,且应采取 可靠的保护措施,保证同条件养护试件不丢失和损坏,

    8.3.1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等效养护龄期应根据同条件养护试件 强度与在标准养护条件下规定龄期试件强度相等的原则确定。 8.3.2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等效养护龄期,可根据结构或构件所处 环境气温和养护条件按下列规定确定: 1对于标准条件养护试件试验龄期分别为28d、56d的,其 司条件养护试件的逐日累计温度分别达到600℃·d、1200℃·d ·32·

    (不研计0℃及以下的龄期)或达到设计龄期所对应的温度积。 2等效养护龄期不应少于14d。 &33冬期施工、蒸汽养护的混凝土结构或构件,其同条件养护 试件的等效养护龄期应根据结构或构件的实际养护条件确定。 34同条件养护试件的养护温度记录可按本规程附录Q填写。

    9.1.2采用射钉法检测前,宜通过专门试验按本规程附录R的规 定建立专用测强曲线,其允许的强度平均相对误差不应超过 ±12%,相对标准差不应大于14%。 9.1.3采用射钉法检测时,每次检测不少于2个测区,测区面积 宜控制在0.03m~0.04m,相邻两测区的间距不宜小于0.3m, 且不宜大于2m。测区应避开蜂窝、麻面、钢筋和预埋件等。 9.1.4测点在测区内宜均匀分布,相邻两测点的净距不宜小于 30mm;测点距外露钢筋、预埋件的距离不宜小于50mm。 9.1.5检测环境温度应为0℃~40℃

    9.2.1射钉仪应符合下列要求,

    1测钉射人力为1000N±8N,工作冲程为20mm±0.1mm。 2测钉直径为3.00mm~3.50mm,精确至0.01mm;测钉长 度为35.0mm~40.0mm,精确至0.1mm;测钉钉尖长度为5.0mm ±0.01mm(测钉尖角度34°),测钉洛氏硬度(HRC)为62~66。 3深度测量尺精度为0.01mm。 42长山

    3仅器使用后应及时清理表面灰尘。 4仪器应存放在通风干燥、无腐蚀气体处,防止锈蚀。 9.2.3 射钉仪应每12个月进行校准。

    免31检测前,应将混凝土表面打磨平整,并清除表面灰尘。 见32检测时,将射钉仪轴线与混凝土测试面垂直,用力握住把 手.防止反冲。扣动扳机,使射钉仪自由释放能量。移开射钉仪, 用风器吹净测孔,测量射人深度值,每一测区应记取7个有效射 人深度值.读数精确至0.01mm,可按本规程附录S中表S.0.1填 写记录。 33在检测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测钉的磨损情况,当测钉能通 试量规槽时,应更换测钉。 34当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将该测量值舍去,并在其附近 重新补测: 1测钉射入到钢筋或预理件上时。 2测钉射人到骨料、蜂窝或孔隙内时。 3测量值的极差超过1.6mm时,剔除7个测量值中与平均 值确差最大的数据,至所剩测量值极差满足要求且不少于7个。 35射钉法检测应在1h内完成。

    9.4湿凝土强度换算及推定

    更41计算测区平均射入深度值时,应从该测区7个射人深度值 中刷降1个最大值和1个最小值后,平均射人深度值应接下式 计算:

    式中L一—测区测钉射人深度平均值,精确至0.01mm;

    式中L,—测区测钉射人深度平均值,精确至0.01mm; 35

    L一一第个测点的射入深度。 9.4.2根据平均射人深度值利用专用测强曲线推算测区混凝土 抗压强度值,精确至0.1MPa。 9.4.3检测报告可按本规程附录S中表S.0.2填写

    L一一第个测点的射入深度。 9.4.2根据平均射人深度值利用专用测强曲线推算测区混凝土 抗压强度值,精确至0.1MPa。 9.4.3检测报告可按本规程附录S中表S.0.2填写

    附录A钻芯法检测现场操作记录表

    附录B钻芯法检测推定区间系数表

    附录B钻芯法检测推定区间系数表

    B.0.1试件数与上限值系数k,、下限值系数k,的关系可按表 B.0.1 取值。

    B.0.1试件数与上限值系数k,、下限值系数k,的关系可按表 B.0.1 取值。

    表B.0.1上下限值系数表

    注:k,宜为置信度为0.90,错判概率为0.05条件下的限值系数;k,宜为置信度为 0.90,漏判概率为0.05条件下的限值系数。当采用小直径芯样试件时.,可为 置信度为0.85,错判摄率为0.05条件下的限值系数;k,可为置信度为0.85,漏 并概率为0.10条件下的限值系数

    注:k,宜为置信度为0.90,错判概率为0.05条件下的限值系数;k,宜为置信度为 0.90,漏判概率为0.05条件下的限值系数。当采用小直径芯样试件时.,可为 置信度为0.85,错判摄率为0.05条件下的限值系数;k,可为置信度为0.85,漏 并概率为0.10条件下的限值系数

    附录C回弹法非水平方向及不同浇筑面 检测的修正值

    表C.0.1回弹法非水平方向检测回弹值的修正值

    1R小于20或大于50时,均分别按20或50查表

    2表中未列人的相应于R..的修正值R..可用内插法求得,精确至0.1MPa。

    注:1R或R小于20或大于50时,均分期按20或50套表。 2表中有关混凝土浇筑项面的修正值,是指一般原浆抹面的修正值。 3 表中有关混疑土浇筑底面的修正值,是指构件底面与侧面采用同一类模板 在正常浇筑情况下的修正值。 表中未列入的相应于R或R的R或R值,可用内插法得,精确至0.1,

    附录D回弹法专用测强曲线的制定方法

    D.0.1制定专用测强曲线的试件应与受检结构或构件的原材料 (含品种、规格)、成型工艺和养护方法等相同。 D.0.2试件的制作、养护应特合下列规定: 1按5个强度等级分别设计最佳配合比,每一强度等级每一 龄期制作6个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同一龄期试件宜在同 一天内成型完毕。 2在成型后的第2天,应将试件移至与被测结构或构件相同 的条件下养护,试件拆模日期宜与结构或构件的拆模日期相同。 D.0.3试件的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到达龄期的试件表面应擦净,以浇筑侧面的两个相对面置 于压力机的上下承压板之间,加压30kN~80kN(低强度试件取低 值加压)。 2在试件保持30kN~80kN的压力下,用符合本规程第 5.2.1条规定的标准状态的回弹仪和本规程第5.3.1条规定的操 作方法,在试件的另外两个相对侧面上分别选择均匀分布的8个 点按本规程第5.3.2条的要求进行弹击。 3从每一试件的16个回弹值中分别别除3个最大值和3个 最小值,然后再求余下10个回弹值的平均值,计算精确至0.1,即 得该试件的平均回弹值R.。 4将试件加荷直至破坏,然后计算试件的抗压强度值了。:,精 确至0.1 MPa。 5按本规程第5.3节的规定在破坏的试件边缘测量该试件 的平均碳化深度d。 D.0.4专用测强曲线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专用测强曲线的回归方程式应按每一试件求得的平均回 弹值R,和抗压强度值了。,数据,来用最小二乘法原理计算。 2回归方程宜采用下式计算,

    附录E回弹法混凝土测区强度换算表 (标称动能2.207J)

    (D. 0. 4—1)

    式中.一混凝土试件的强度换算值; R.一混凝土试件的平均回弹值: α,b,c一一回归方程的回归系数。 3用下式计算回归方程式的强度平均相对误差8和强度相 对标准差e,当强度平均相对误差和强度相对标准差均符合本规 程第5.4.1条的规定时,即可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 ± x 100% n × 100%

    中8—回归方程式的强度平均相对误差,精确至0.1%; 回归方程式的强度相对标准差,精确至0.1%; f.一 由第个试件抗压试验得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值,精 确至0.1 MPa; f.—由同一试件的平均回弹值R。按回归方程式算出的混 凝土的强度换算值,精确至0.1MPa; 一制定回归方程式的试件数。 0.5当需制定具有较长龄期范围的专用测强曲线时,应在试 金及回归分析时引入碳化深度变量,并求得碳化深度修正系数。

    表E回弹法混士测区强度换章表

    ....
  • 工程规范 混凝土结构 铁路标准 检测标准
  • 相关专题: 强度检验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