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 10218-2019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_(高清-无水印).pdf

  • TB 10218-2019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_(高清-无水印).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3.3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0-10-25
  • 发 布 人: fish0915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顶部随时间产生的沉降、上拔位移或水平位移,以确定相应的单桩 竖向抗压承载力、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或单桩水平承载力的试验 方法。

    3.1.1基桩完整性及承载力检测宜在桩项设计标高位置

    广播电视影视标准3. 1.2 基桩检测开始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或声波透射法检测时,受检桩桩身 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70%且不应低于15MPa,或桩身 混凝土龄期不小于14d。 2单桩静载试验与高应变法检测前,除桩身混凝土强度应达 到设计强度外,桩侧和桩端土应满足最小间歇时间要求:打入桩, 砂土7d,粉土10d,非饱和黏性土15d,饱和黏性土25d;混凝土灌 注桩28d。 3当采用钻芯法进行强度检测时,桩身混凝土龄期不宜小于 28d或预留试件强度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当钻芯法仅作为无损检 测的缺陷验证时,其龄期可按照无损检测的龄期要求进行。 3.1.3基桩完整性及承载力检测数量应符合铁路工程设计和相

    3.1.4对检测结果有杯疑或争议时,可进行验证检测。验

    1对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结果有怀疑或争议时,可采用钻芯 法、高应变法或直接开挖进行验证。 2对声波透射法检测结果有怀疑或争议时,可采用钻芯法或 直接开挖进行验证。 3对高应变法提供的单桩承载力有怀疑或争议时,应采用静

    4采用钻芯法进行验证时,可辅以孔内摄像进行分析验

    3.1.5当抽样检测结果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对同一批次进

    大抽检。扩大抽检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时,按所发现Ⅲ、IV 类桩的桩数加倍抽检。 2单桩承载力或钻芯法抽检结果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分析 原因并按不满足设计要求的桩(点)数加倍抽检。

    3.2.T桩身完整性检测评定应提出每根受检桩的桩身元整性类 别。桩身完整性分类应符合表3.2.1和本规程第4章~第6章、 第10章的有关规定。

    3.2.21、Ⅱ类桩为合格桩;Ⅲ类桩需由工程建设方与设计方等 单位研究,以确定处理方案或继续使用:IV类桩为不合格桩。

    1委托方名称,工程名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咨 询单位(如有)、施工单位。 2工程概况,地质概况,设计与施工概况,受检基桩相关参

    数,桩位布置图。 3检测方法、依据、数量、日期、仪器设备。 4受检桩的检测数据,实测与计算分析曲线,检测结果汇总 表,检测结论,相关图片。

    数,桩位布置图。 3检测方法、依据、数量、日期、仪器设备。 4受检桩的检测数据,实测与计算分析曲线,检测结果汇总 表,检测结论,相关图片。

    4.1.1本方法适用于检测混凝土桩桩身缺陷位置和程度 身完整性类别

    4.1.2本方法检测的基桩桩径应小于 2.0 m,桩长不宜大于40 m。 当现场组织试验时,桩长标准可根据现场试验数据确定。 4.1.3对桩身截面多变或变化幅度较大的灌注桩,应采用其他方 法辅助验证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4.2.1 检测仪器应具有信号采集、滤波、放大、显示、储存、信号处 理分析功能。

    4.2.2激振设备宜根据桩型及检测目的进行选择,以获得所需的

    JG/T518的有关规定,

    4.3.1检测前受检桩应符合下列规定: 1桩身强度或龄期应符合本规程第3.1.2条的规定。 2桩头的材质、强度应与桩身相同,桩头的截面尺寸不宜与 桩身有明显差异。 3桩顶检测面应平整、密实,并与桩轴线垂直,传感器安装点 和激振点应打磨光滑。

    4打入或静压式预制桩的检测应在相邻桩打完后进行。

    4.3.2传感器安装和激振操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传感器应安装在桩顶面,传感器安装点及其附近不得有裂 缝或浮动砂粒。传感器应与桩顶面保持垂直,且紧贴桩顶表面,在 信号采集过程中不应产生滑移或松动。 2对于实心桩,当激振点在桩顶中心时,传感器安装点与桩 中心的距离宜为桩半径的2/3,如图4.3.2一1所示:当激振点不在 桩顶中心时,传感器安装点与激振点的距离不宜小于桩半径的 1/2,

    (a)D≤0.8 m (b)0.8m

    3对于空心桩,激振点和传感器宜安装在桩壁厚 1/2 处,传 安装点、锤击点与桩顶面圆心构成的平面夹角宜为90°,如 .3. 2一2 所示。

    图4.3.2—2空心桩激振点和传感器安装点布置示意图 O一振点:0一传感器安装点

    4激振点与传感器安装位置应避开钢筋笼的主筋影响。 5激振方向应沿桩轴线方向。 6应根据缺陷所在位置的深浅,及时改变锤击脉冲宽度 采用宽脉冲检测长桩桩底或深部缺陷,窄脉冲检测短桩或桩 部缺陷。

    4.3.3测试参数设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4.3.3测试参数设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时域信号记录的时间段长度应在2L/c时刻后延续不少于 5ms;幅频信号分析的频率范围上限不应小于2000Hz。 2设定桩长应为桩顶测点至桩底的施工桩长。 3采样时间间隔或采样频率应根据桩长、桩身波速和频域分 辨率确定;时域信号采样点数不应少于1024点。 4传感器的灵敏度值应按计量校结果设定。 5采样频率、增益、指数放大、数学滤波等参数应根据长 设置。 4.3.4信号采集和筛选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各检测点重复检测次数不应少于3次,且检测波形应具有 良好的一致性,信号不应失真或产生零点漂移。 2当信号干扰较大时,可采用信号增强技术或多次信号叠加 方式,提高信噪比。 3不同检测点多次实测信号一致性较差时,应分析原因,排 除人为和检测仪器等干扰因素,增加检测点数量,重新检测。

    1各检测点重复检测次数不应少于3次,且检测波形应具有 良好的一致性,信号不应失真或产生零点漂移。 2当信号干扰较大时,可采用信号增强技术或多次信号叠加 方式,提高信噪比。 3不同检测点多次实测信号一致性较差时,应分析原因,排 除人为和检测仪器等干扰因素,增加检测点数量,重新检测。

    4.4.1信号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低通滤波不宜低于2000Hz。 2指数放大倍数不宣大于15倍,放大范围不宜小于桩长的 2/3。 3测试信号曲线尾部应基本归零。 4.4.2 桩身完整性分析宜以时域分析为主,以频域分析为辅,并

    结合地质资料,施工资料和波形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判定。

    4.4.3桩身波速平均值应按下列方法确定,

    1 桩长已知、桩底反射信号明显时,应选取相同条件下不少 于5根I类桩的桩身波速值,按下列公式计算桩身波速平均值:

    2L × 1 000 △T c, =2L : Af

    (4. 4. 31)

    (4. 4.32) (4. 4. 33)

    (4. 4. 32)

    (4. 4. 33)

    Lt 2 000 1 c L 2. Af

    (4. 4. 41)

    c一桩身波速(m/s),无法确定时用cm值替代。 4.4.5桩身完整性类别应结合缺陷出现的深度、测试信号衰减特 性、设计桩型、成桩工艺、地质条件、施工情况,按表4.4.5进行综 合判定。

    表 4.4. 5 桩身完整性判定

    4.4.6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桩身完整性判定应结合其他检测方 法进行: 1实测信号复杂、无规律,无法对其进行准确分析和评定。 2桩长的推算值与实际桩长明显不符,耳又缺乏相关资料加 以解释或验证。 3桩身截面渐变或多变,且变化幅度较大的混凝土灌注桩。 4某一场地多数桩底反射不明显,无法对桩身完整性和桩长 做出判定。

    5柱桩(端承桩)桩底反射信号出现明显与入射波同相的反 射特征。 4.4.7检测报告除应包括本规程第3.3.2条规定的内容外,还应 包括下列内容: 1实测信号曲线。 2桩身波速及检测时桩身混凝土龄期。 3桩身完整性描述、缺陷的位置及桩身完整性类别。 4时域信号时段所对应的桩身长度标尺、指数或线性放大的 范围及倍数、低通滤波频率;或幅频信号曲线分析的频率范围、桩 底或桩身缺陷对应的相邻谐振峰间的频差。

    5.1.1本方法适用于检测混凝土灌注桩桩身缺陷位置、戎 度,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5. 1. 2桩径大于等于2 m或桩长大于 40m或特殊结构物或复李

    等于 0. 5 Ls,采样长度不应小于 1 024 点。

    1桩身直径小于等于0.8 m 时,应埋设不少于2 根管;桩身 直径大于0.8m且小于等于1.6m时,应埋设不少于3根管:桩身 直径大于1.6m时,应埋设不少于4根管;桩身直径大于2.5m时, 宜增加声测管的理埋设数量。 2声测管应采用金属管,内径不应小于40mm,壁厚不应小 于3.0mm。 3声测管下端封闭、上端加盖,管内无异物,连接处应光滑过 渡,不漏水。管口应高出混凝土顶面100mm以上,且各声测管管 口高度宜一致。 4声测管应沿钢筋笼内侧布置,固定牢靠,保证浇筑混凝土 后相互平行。 5声测管以线路大里程方向的顶点为起始点,按顺时针旋转 方向呈对称形状布置并进行编号,如图5.3.1所示。

    0.8m

    5.3.2现场检测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受检桩的桩身混凝土强度或龄期应符合本规程第3.1. 条的规定。 2声测管管口应高出桩顶设计标高 100 mm 以上。

    3将各声测管内灌满清水,管内不得堵塞。 4采用标定法确定仪器系统延迟时间。 5在顶准确测量相应声测管外壁间净距离。 6检查换能器的完好状态。 5.3.3现场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将发射与接收声波换能器以相同标高分别置于声测管中 的测点处,同步升降,测点间距不应大于200mm,不宜小于100mm。 检测过程中应校核换能器深度。 2合理设置延时、放大倍数等采集参数,实时显示和记录接 收信号的时程曲线,读取声时、首波幅值,当需要采用信号主频值 作为声波透射法检测的辅助判据时,尚应读取信号的主频值。 3在桩身质量可疑的测点周围,应加密测点,或采用斜测、扇 形扫测进行复测,进一步确定桩身缺陷的位置和范围(图5.3.3)。 采用斜测法时,两个换能器中点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宜大 于40°。

    5.3.3现场检测应符合下列规

    图5.3.3平测斜测和扇形扫测示意图

    4在同一根桩不同剖面的检测过程中,声波发射电压和仪 设置参数应保持不变。

    耦合水层的声时修正值t应按

    (5. 4. 21 )

    (5. 4. 23)

    α——零分贝信号幅值(V); f——第i测点信号主频值(kHz),也可由信号频谱的主频 求得; T,一一第i测点信号周期(μus)。

    声速临界值采用正常混凝土声速平均值与2倍声速标剂 差即

    (5. 4. 33)

    m n一一测点数。 实测混凝土声速值低于声速临界值时,声速可判为异常。

    实测混凝土声速值低于声速临界值时,声速可判为异常。

    当检测剖面n个测点的声速值普遍偏低且离散性很小时,宜 采用声速低限值判据。即实测混凝土声速值低于声速低限值时, 可判定为异常。

    (5. 4. 35)

    武中一—声速低限值(km/s)。 声速低限值应由预留同条件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与 化试验结果,结合本地区实际经验确定。

    (5. 4.36) (5.4.37)

    (5. 4. 37)

    (5. 4. 38)

    [5. 4. 310)

    5.4.4采用信号主频值作为辅助异常点

    判据、混凝土声速低限值以及桩身可疑点加密测试(包括斜 形扫测)后确定的缺陷范围按表 5. 4. 5 进行综合判定。

    表5.4.5桩身完整性判定

    续表 5. 4. 5

    注.完整性类别由V类往I类判定。

    54.0声测管现缩官请优的,应按下刻规定: 1出现个别声测管桩底附近堵管时,可采用斜测法检测,且 两个换能器中点连线的水平夹角不应大于40°。 2不满足本条第1款的规定时,可在所堵声测管附近钻芯, 检测桩身混凝土完整性,并用钻芯孔作为通道进行声波透射法 检测。 3声测管无法蔬通或在声测管附近无法形成整桩检测通道 时,可采用钻芯法检测桩身混凝土完整性,并应符合本规程第10章 “钻芯法”的相关规定,声波透射法仅对检测部分进行评价。 5.4.7检测报告除应包括本规程第3.3.2条规定的内容外,还应 包括下列内容: 1受检桩每个检测剖面声速一深度曲线、波幅一深度曲线, 并将相应判据临界值所对应的标志线绘制于同一个坐标系。 2当采用主频值或PSD值进行辅助分析判定时,绘制主 频一一深度曲线或PSD油线。 3桩身完整性类别、缺陷位置、范围和程度。

    6.1.1本方法适用于检测预制桩及混凝土灌注桩的竖向抗压承 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检测预制桩打入时的桩身应力和锤击能量传 递比,为沉桩工艺参数及桩长选择提供依据。 6.1.2进行灌注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时,应有现场实测经验

    6.2.1检测仪器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基桩动测仪》 JG/T518 的有关规定,且应具有保存并显示实测力与速度信号、信 号处理分析功能。

    6.2.2锤击设备应具有稳固的导向装置。除导杆式柴油锤

    桩机械或类似的装置都可作为锤击设备。重锤应材质均匀 对称锤底平整,高径(宽)比不应小于1。

    检测试验6. 3.1 检测前受检桩应符合下列规定,

    .1检测前受检桩应符合下列

    与桩顶对中,锤击装置架立应垂直稳固。

    2对不能承受锤击的桩头应做加固处理,混凝土桩桩头加固 可参照本规程附录A执行:预应力管桩宜选择桩顶有端头板的栅 作为试验桩。 3桩身强度和间歇时间应符合本规程第3.1.2条的规定。 6.3.2传感器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加速度传感器和应变传感器应分别中心对称安装在桩顶 下两侧表面处,传感器与桩顶的距离不宜小于2.0倍的桩径(宽), 对于大直径桩,距离可适当减小,但不应小于1.0倍的桩径(宽)。 传感器安装面应平整,所在截面的材质和尺寸与桩身相同。 2加速度传感器与应变传感器的中心应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司侧传感器间水平距离不宜大于100mm,传感器中轴线应与桩轴 线平行。 3传感器应紧贴桩身表面,锤击时不得松动。安装应变传感 器时,应对传感器初始变形量进行蓝测,初始变形量应在仪器规定 的范围内。 4锤头测力只适用于整体锤自由落体,测力的加速度传感器 应为冲击型加速度传感器,且信号必须正常归零。传感器必须安 装在整体锤的形心部位。 5桩头顶部应设置桩垫,桩垫宜采用10mm~30mm厚的干 木板或干胶合板等匀质材料,必要时可用细砂找平。对于大直径 混凝土灌注桩,桩头处理宜采用接桩方式。 6.3.3检测仪器参数设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样时间间隔宜为100us~200us,信号采样点数不应少 于1024点。 2传感器的设定值应按计量校准结果设定。 3测点处的耕截面尺寸应按实际测量确定,波速、质量密度 和弹性模量应按实际情况设定。 4测点以下桩长和截面积可采用设计文件或施工记录提供 的数据作为设定值,

    1采样时间间隔宜为100μs~200us,信号采样点数不应少 于1024点。 2传感器的设定值应按计量校准结果设定。 3测点处的桩截面尺寸应按实际测量确定,波速、质量密度 和弹性模量应按实际情况设定。 4测点以下桩长和截面积可采用设计文件或施工记录提供 的数据作为设定值。

    5桩身材料质量密度的取值:混凝土预制桩2 450kg/m~ 2 500 kg/m,管桩 2 550 kg/m ~ 2 600 kg/m,混凝土灌注桩 2 350 kg/m~2 400 kg/m。 6桩身波速可结合本地区经验或按同场地同类型已检桩的 平均波速初步设定,现场检测完成后应按本规程第6.4.1条第2款 调整。 7桩身材料弹性模量应按下式计算:

    1检测前应检查传感器、连接电缆及接插件,确认测试系统 处于正常状态漆包线标准,并按本规程第6.3.3条的规定设定参数。 2每根受检桩记录的有效锤击信号应根据桩顶最大动位移 最大速度、桩身最大压应力、锤击能量、贯人度、信号质量,以及缺 陷程度及其发展情况等综合确定,不宜采用桩土系统反复扰动、承 载力下降后的记录信号。 3重锤和锤架安装应保证锤的重心与桩顶对中,锤架中轴线 4检测时应及时检查采集数据的质量,实测力与速度曲线峰 值比例失调时,应分析原因,必要时重新测试;两侧力信号幅值相 差1倍时,应调整锤击设备重新测试;测试波形紊乱或四通道信号 不全时,应分析原因后重新测试;桩身有明显缺陷或缺陷程度加剧 时,应停止检测。

    ....
  • 铁路标准 检测标准
  • 相关专题: 铁路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