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R 9652-2017 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规程.pdf

  • Q/CR 9652-2017  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规程.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55.5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09-25
  • 发 布 人: 13648167612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1桩身顶端上层浮浆必须凿除,凿除后顶面应平整,粗骨料 呈现均匀,不得损坏桩基钢筋,凿除后桩顶高程偏差应控制在 3 cm ~0 cm 2采用人工凿除时,混凝土强度应不小于2.5MPa;采用风 动机等机械凿除时,应不小于10MPa。 3桩体埋人承台长度及桩顶主筋错入承台的长度应符合设 计要求。 7.7.3绑扎承台钢筋前,应检查核实承台底面高程及每根桩体埋 人承台长度,并对基底面进行清理修整。当基底为软弱土层时,应 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 7.7.4当采用基桩顶部主筋伸入承台连接时,承台底层钢筋网在 越过桩顶处不得截断;当采用基桩项部桩身埋入承台连接时,承台 底层钢筋网碰及桩身时,可调整钢筋间距或在桩身两侧改用束筋 绕过,确需截断钢筋时,应在截断处增设附加等强度钢筋连续绕 ·65·

    图9.1.1墩合施工流程图

    图9.2.7爬升模板施工流程图

    模板安装前均应清除表面灰浆污垢,整修变形部位并涂刷 离剂 7 模板沿墩身周边方向应始终保持顺向搭接。 8 爬模施工过程中,应经常检查中线、高程,发现问题及时 正。 9 墩身混凝土拆模后应及时堵塞对拉螺栓孔。 10 爬模的接料平台、脚手平台、拆模吊篮的荷载应均匀,不 超载,严禁混凝土吊斗碰撞爬模系统。 .2.8 翻模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翻模适用于高墩施工,主要由起重设备和多组同样规格的 莫板组成,多组模板循环倒用。 三节模板翻模施工流程如图9.2.8所示。

    责,跟踪观测,发现偏差及时纠正。 4每浇筑5~10节墩身混凝土,应对中心和高程校核一次。 5应利用减少内外模板的块数和相邻模板的搭接长度,实现 桥墩的收坡和曲率变化。 6模板搭接时,应沿桥墩周围向一个方向搭接。 7作业平台应铺设牢固家电标准,安全网应布设严密。 9.2.9浇筑墩台混凝土时,除采用一体化设计的模板和脚手架结 构外,模板与脚手架之间不应互相连接。模板支架的支撑部分应 支于可靠的地基上,必要时应设置防、排水设施。 9.2.10当采用设对拉筋的模板时,应采取措施保证拆模后将对 拉筋抽出或使拉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并采用不低 于墩台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材料对孔洞进行堵塞处理。

    图9.3.4振热器插点距离示意图

    图10.2.1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染预制施工流程图 10.2.2T梁预制模板由底模、侧模和端模组成,应采用钢模板, 并符合下列规定:

    图10.2.1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 10.2.2T梁预制模板由底模、侧模和端模组成,应采用钢模板, 并符合下列规定:

    1钢模板应拆装方便,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钢模 板结构设计时,应考虑起吊、拆模及振捣器的振捣要求,接缝严密。 振捣器位置应交错布置。 2预留压缩量和反拱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设置,并在 生产过程中根据实测梁长和上拱度等数据及时进行调整。 3模板的接缝应平顺严密、板面平整、转角光滑,连接件、预 埋件、螺栓孔位置应准确。 4钢模板应经过配套试拼,检验合格后方可投产使用 5模板应设有带微调装置的支、拆机构,以保证模板定位准 确、固定牢靠和拆除方便 6底模宜固定在台座上,两端应设活动段或活动板,以方便 起顶(吊)梁体。 7模板的配备数量应与生产规模及工期相适应。 10.2.3模板使用前应除锈和清理干净,均匀涂刷隔离剂。模板 安装应接缝严密,可采用螺栓紧固、顶紧或拉紧等多种方式,接缝 中应放置橡胶条或泡沫塑料条。 10.2.4钢筋制作及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2钢筋的接头类型、接头位置及接头百分率均应符合设计要 求和相关标准的规定。钢筋接头应采用闪光对焊。 3钢筋骨架宜在专用胎具上制作。钢筋加工后的型式、尺寸 应符合设计要求,弯曲成型时应按设计弯曲角度一次弯曲成型,髓 筋末端应向内弯曲。 4钢筋安装时,箍筋除设计有特别要求外应与主筋垂直安 装,弯钩接合处应沿梁体纵向交错布置。 5钢筋交叉点应用钢丝绑扎结实,也可使用电焊焊牢。使用 钢丝绑扎时,相邻绑扎点的钢丝应成八字形,钢丝扣头应弯向内 侧,不得伸人混凝土保护层内。 6钢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在钢筋与模板间设 84

    快 7固定预应力管道的定位钢筋应设置牢固顺直,位置、间距 和在浇筑混凝土时不沉浮、不旁移。 8梁体预埋件的类型、结构、数量、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 设置牢固,保证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不变位。预埋件外露部分 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防锈处理。 0.2.5预留管道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抽拨胶管(棒)预留管道时,胶管(棒)直径应保证成 孔径符合设计要求。胶管(棒)的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 关标准的规定。胶管内应插人芯棒,以增加刚度。胶管(棒)接 宜设在跨中处,接头用铁皮套接长度不得小于30cm,并应绑扎 封不漏浆。胶管(棒)抽拔后,应对预留管道进行检查。 2采用金属波纹管预留管道时,波纹管规格、质量应符合设 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规定。接长时,可采用大一号同型波纹管 为接头管,接头管长度不得小手30cm,接头位置宜避开管道弯 处。接头管两端应用密封胶带或塑料热缩管封裹严密。管内应 先穿人塑料管或预应力筋束以增加刚度,并宜在混凝土初凝前 动。 3预应力管道应采取措施防止位移。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 道位置及完好情况,符合设计要求方可浇筑混凝土。 1梁体混凝土浇筑前,应全面仔细检查模板、钢筋、预应力管 、预埋件和钢筋保护层垫块的位置、数量及其稳固程度,符合设 要求方可浇筑混凝土。 2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原材料性能、设计强度等级、弹性模 、耐久性指标和工作性能要求等,提前通过试配选定。 3混凝土浇筑应分层进行,分层厚度不宜大于30cm。浇筑 8

    时,梁体混凝土强度不应小于设计强度的75%,并应在预应力筋初 长拉后进行。 2压浆后移梁,水泥浆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 寸应大于设计强度的75%。 3封锚后移梁,封锚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的50%。 4吊、移梁时,梁端悬出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吊(拉)索或 千斤顶端部与梁体接触部位应设置垫木或护铁,保护染体不受 员伤。 5千斤顶落梁时,千斤顶的顶点应位于梁端重心线上,应两 端交替进行,不得同时起落。设顶处基础应可靠牢固,受力后不沉 自。顶落梁过程中,千斤顶行程不得超过有效行程的80%,梁两端 立设保险垫木和保险支撑,应边顶边垫、边落边撤,脱空距离保持 在3cm以内,以防意外情况发生。 6滑移梁时两端应同步,滑移梁底部与滑移轨道间应放置滑 板,保护梁体不受损伤,梁两端应设支护。滑移轨道应设在坚固稳 主的基础上,并与案纵轴线事直。轨道应保持平顺,平整度偏差不 得大于2mm/m。 7存梁时,梁端悬出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长期存梁时, 应采取措施,防止梁体产生过大上拱。

    10.3先张法预应力湿凝土简支T梁预制

    一致,合力中心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台座生产的梁型变更时 张拉横梁和锚板位置应作相应的调整。折线配筋的先张梁,预应 力筋转辙器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10.3.4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预制施工流程如图10.3.4 所示。

    图10.3.4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量预制施工流器图

    10.3.7先张梁施工所用的锚具和连接器应按规定检验合格后方 可使用。为节约预应力筋,可使用预应力筋连接器在梁体外连接 预应力筋或张拉螺杆。 10.3.8预应力筋的下料长度应符合第10.2.9条的规定。预应 力钢绞线采用张拉螺杆连接时,其下料长度误差绝对值不得大于 张拉时弹性伸长值的2%,且不得大于5mm。 0.3.9钢致线应在拉直条件下切断,切割应采用砂轮切割机切 割,切口端头应用钢丝扎紧,不得使用电弧焊切割。热轧带肋钢筋 应在调直后切断,应优先采用砂轮切割机切割,不得使便用电弧焊 切割。 10.3.10 钢筋制作及安装应符合第10.2.4条的规定。 10.3.11预应力筋及套管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预应力筋的品种、规格、数量和安装线型应符合设计要求。 穿筋的顺序宜自下而上,由里向外。直、折线混合配筋时,安装时 应先穿直线筋,再穿折线筋。折线筋应穿过转辙器,精准定位并入 槽。转辙器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2预应力筋隔离套管的材质、直径、长度和位置应符合设计 求。隔离套管内端应封堵严密,外端应穿出端分丝板以外至少 50mm并加以固定。梁体内隔离套管长度允许偏差为±20mm。 3预应力筋穿入后,严禁使用电弧焊在梁体钢筋骨架及模板 上进行焊接和切割。 10.3.12预应力筋张拉前应完成下列准备工作: 1折线配肠时,应测定折线摩阻损失,调整折线筋张拉控制 应力,并经设计单位认可。 2应测定台座弹性压缩、张拉横荣的挠曲、锚板挠度和锚具 锁定构造变形值等参数。 3施工现场应有张拉程序和张拉工艺技术交底资料,并对操 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10.3.13预应力筋与错固横梁连接宜采用张拉螺杆体系。 ·93·

    10.3.26桥面防水层和保护层施工应符合第10.2.13条的规定

    10.3.26桥面防水层和保护层施工应符合第10.2.13条的规定 10.3.27先张场内移运和存放应符合第10.2.15条的规定。

    图10.4.1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塑额设施工流程图

    10.4.3架梁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1架梁前应检查设备的制动系统、液压系统、电气系统、通信 指挥系统,各部位的限位开关必须齐全、有效。 2所有吊具、平衡梁均应经过检查、重载试验。吊梁时的梁 体起吊点、跨装的运输支点均应满足设计要求。 10.4.4捆梁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捆梁位置应在设计允许悬出长度范围内。 2捆梁钢丝绳各股钢丝绳应受力均匀,不得误用,不应有绞 花和两股互压现象。 3钢丝绳必须可靠地悬挂在吊具上。 护梁的垫木或护铁应在预紧时进行调整,使其牢固,不致 滑落。 10.4.5卷扬设备应在完全正常状态下使用,并应设有限位器。 10.4.6落梁就位时梁缝应符合设计要求。 10.4.7梁体横向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梁体连接板的厚度和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使相对的 两连接板之间至少能保持30mm净距的宽度。 2架桥机过孔前,应按照设计要求挡数焊连横隔板,并采用 横向预应力筋加固,以保证过孔安全。 3焊接前应除去连接角钢和连接板表面上的混凝土残渣、油 污和铁锈,连接钢板单面通长焊接,焊缝高度8mm,焊缝平直、均 匀、密实。 10.4.8横向连接即湿接缝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过程应采取措施保证同一孔梁横隔板预留孔在同 一 轴线上。 2预应力筋管道应满足设计要求。 3接缝处的预留波纹管应插入预留管道内30mm以上,管道 对接处应密封,防止进浆。 4浇筑混凝土前接缝处混凝土应凿毛,并充分湿润。 ·97.

    10.5声屏障桥面现浇施工

    11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预制及架设

    书,编制架梁作业指导书。 11.1.10架梁施工应建立完善的检修、保养制度,并定期对架桥 机轮轨、吊钩等重要部件进行探伤检查。

    11.2.2后张聚模板应符合下列规定

    约规定。终张拉完成后,应在错圈口处的钢绞线上作标记,以观察 是否滑丝。经24h复查合格后,应用机械切制钢绞线头,切断处 巨铺具外不宜小于30mm。 6张拉时预应力筋实际伸长值与计算伸长值之差、断丝或滑 丝数量等张拉质量控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的规定。 1.2.11终张拉后应实测梁体弹性上拱,实测值不宜大于1.05 培设计计算值。 11.2.12管道压浆应符合第10.2.11条的规定。 11.2.13后张梁封铺应符合第10.2.12条的规定。 11.2.14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的起吊、移梁和存放应符 合下列规定: 1移梁可采用拖拉(顶推)滑移或提梁机吊运方法。滑移或 吊运所用的设备应通过载荷试验和试运转,经验收合格后方可 使用。 2移梁时,梁体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 时,梁体混凝土强度不应小于设计强度的80%,并应在预应力筋初 张拉完成后进行。 3梁体压浆后移梁时,水泥浆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 要求时,场内移梁时应大于设计强度的80%。压浆水泥浆强度未 达到28d强度要求(抗压强度≥50MPa、抗折强度≥10MPa)不得 进行静载试验或运梁出场架设。 4梁体封锚后移梁时,封错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的 50%。 5 吊、移梁时,梁端悬出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吊索或千斤 项与梁体接触部位应设置护铁或垫木,保护梁体不受损伤。 6千斤顶顶落梁时,千斤顶顶梁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顶梁时 应两端交替进行,不得同起同落。设顶处基础应可靠牢固,受力后不 落梁端设保险垫木,应边顶边垫、边落边撤,以保证施工安全。 ·106·

    7起重吊染时,应严格按起重机操作规程进行施作,吊臂回 转范围内不应有任何障碍物。如采用一台起重机吊梁时,应在吊 点位置上部配备起吊扁担。如采用两台起重机吊梁时,两端应同 步起落,两端高差不得大于30cm。 8滑移梁时,滑移梁底部与滑移轨道间应放置滑板,保护梁 本不受损伤。滑移时两端应同步,滑移轨道应与梁纵轴线垂直。 母移轨道宜采用重型钢轨,并应设在坚固稳定的基础上,滑移轨道 必须保持平整无突变点,染底四个支点相对高差不得大于2mm。 在滑移方向可设不超过2%的下坡,以利于滑移。 9箱梁存放时,四支点应均勾受力,箱梁底面任一支点与其 地三个支点组成平面的高差应不大于2mm,支点处应采用弹性支 掌垫。双层存架时,上下层箱梁均采用四点支承,支点按设计要求 置,应及时对支点平整度进行观测,保证上下层染支点不平整量 均不大于2mm,双层存整只允许同类型箱染按设计要求叠置,不 同跨度箱梁禁止相互叠放。 10存梁台座及其地基应有足够的承载力,以保证存梁期间 台座顶面不发生大于允许偏差的沉陷。对有盐雾侵蚀影响的梁 场,存梁台座顶面应高出地面0.2m以上。存梁场地应排水畅通, 天和水

    1.3.1预应力箱染架设流程如图11.3.1所示。 1.3.2架梁前应编制相应的架梁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工艺和安 全操作细则,并认真组织实施。 1.3.3对运架范围内的运架通道应进行验收,保证满足运梁荷 成和运行净空要求。 1.3.4运架梁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运梁前应检查确认运架设备通过的线路和结构物能安全 乐受运梁车的荷载。在新建的路基上运行时,轮胎式运梁车的接 .107

    图13.1预应力销架设流程图

    12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染桥位制染

    12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染桥位制染

    13预应力混凝士连续梁、连续刚构

    13.3.4悬臂拼装梁段预制,除应符合第10.2节、第11.2节的有 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悬臂拼装梁段应提前预制,提前的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 保证预制梁段获得足够的养护时间,其强度及弹性模量达到设计 要求,混凝土干缩徐变较小。 2制染台座及基础必须坚固、稳定,无不均匀下沉。台座项 面或底模顶面应与桥梁梁底设计线型相一致,并应在每次制作梁 段前,进行全面检查,发现变化及时调整。 3梁段接缝面设有定位销或剪力齿时,其位置、尺寸、平整度 和预理件的规格、数量、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4预制梁段吊运前,应标明梁段编号及拼接方向、梁段中心 线及两侧平行线、梁段中心线的横向垂直线等拼装施工控制标线, 在梁段顶面四角设立高程控制点并测定其相对高差。 5预制梁段的吊点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 应根据计算确定吊点位置。 13.3.5预制染段币运应符合下列规定: 1梁段起吊前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 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方可吊出预制场地。 2梁段起吊前,必须使梁底与台座或底模及相邻梁段相脱离。 3梁段起吊前应先检查吊架、吊具及起升系统等是否处于最 佳状态,待检查无误后,缓缓启动卷扬机。待箱梁底面离开运梁平 车顶面约5cm~10cm时停止起吊,检查预制箱梁是否呈水平状 态、吊架各部位是否正常,待检查无误后,重新启动卷扬机,正式起 吊就位。 点的连接应保证4个点均匀受力,防止架体受扭和碰撞。 13.3.6梁段的运输应符合下列规定: 平稳。 .130

    1必须在桥墩两侧对称、平衡吊装施工,桥墩两侧施工荷载 的实际不平衡重偏差不得大于设计允许数值。 2每次起吊梁段时,都应在吊起约20cm后暂停,检查吊具、 吊点、吊机情况,正常后方可继续起吊。 3涂刷接缝材料前应进行节段试拼 4悬拼全过程应进行线形监控,提前绘制染段安装挠度变化 曲线,对实测梁体线型与设计值的偏差及时进行调整。 13.3.11拼装梁段的接缝面处理方式、梁段间接缝宽度、接缝方 法和接缝材料种类、性能、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13.3.12梁段湿接缝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梁段接缝面应提前进行凿毛、清洗,并应在混凝土浇筑前 充分浸湿 2整段吊升到设计位置初步定位后,宜将梁段重量由钢丝缝 装吊转换为型钢定位架热吊,精确定位, 3梁段连接缝定位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接缝面两侧梁段纵向中心线重合、横向垂直线平行。 2)梁段前端高程符合施工线型设计要求。 3)梁段接缝定位检查合格后,应立即在接缝段安装模板、 钢筋、管道、撑块和按设计要求穿束张拉临时预应力 筋,将湿接缝进行临时固定。 4 接缝模板必须与两侧梁段搭接密贴,不得出现错台和漏浆 现象。 5接缝钢筋连接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预应力管道连接钢管 伸入梁段长度应不小于10cm,并应进行密封处理。 13.3.13梁段胶接缝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涂胶前应先对节段试拼定位,检查梁段纵横位置及四角 高程。 胶黏剂配合比和胶浆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胶浆稠度和 固化时间应满足施工操作要求,并应经过试验。

    3涂胶前接缝面必须清洁、干燥、平整,无松散混凝土、浮浆 和隔离剂,环境温度和混凝土表面温度应不低于10℃或产品使用 要求;涂胶后应进行覆盖,防止雨淋、日晒和保持温度稳定。 4涂胶作业应符合工艺设计要求,确保涂胶厚度符合要求且 在整个匹配面涂抹均匀。梁段正式定位后,按设计张拉顺序及压 力(设计无要求时按0.2MPa~0.3MPa)对称张拉临时预应力筋 施行挤压,挤压应在3h以内完成,胶黏剂应在梁体的全断面挤 出,并应及时清理接缝面周围和挤人预应力管道中的胶浆。 5胶黏剂宜采用机械拌和,在使用过程中应持续搅拌以保证 均匀。 6途胶人员应配散防护用品 13.3.14悬拼梁段永久预应力筋张拉施工除应符合第10章的有 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湿接缝梁段必须在接缝现浇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 扩能进行预应力施工,当设计无要求时,应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 等级的75%以上时方可张拉, 2胶接缝梁段拼装完毕,应按设计要求的间隔时间或胶浆强 度、固化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预应力筋张拉,当设计无要求时需在 挤胶张拉30h后进行张拉 3预应力筋张拉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按先 长后短、先边后中、先上后下交错进行施作。 4预应力筋张拉应注意气温和气象的变化,当气温在0℃以 下、风力在5级以上时,不宜进行预应力筋张拉。 13.3.15梁上悬臂吊装设备,必须在拼装梁段的永久预应力筋张 拉完毕后方可向桥墩两侧对称移动,每次移动都应注意起重机定 位准确和铺固的稳定。 13.3.16悬拼时应采取有效测量方法减小平面位移误差的叠加 和传递。 13.3. 17 边跨非对称现浇梁段施工,应符合第13.2节的有关规定。 ·133·

    13.3.18悬臂拼装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连续刚构的合龙段施 和体系转换,应符合第13.2节的有关规定。 13.4支架法现浇 13.4.1支架法现浇连续梁适用于桥墩台较矮且地基条件较好的 旱地或浅水桥位制梁。支架法整体浇筑连续梁施工流程如 图13.4.1所示。

    第12.2节的有关规定。 13.4.3支架法现浇梁体混凝土宜一次连续完成。设计要求分段 现浇时,分段长度、位置以及分段浇筑、张拉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 13.4.4分段浇筑时,应考患预应力筋张拉时梁体上拱对支架受 力的影响。在支架受力增大位置采取加强措施,必要时设置临时 刚性支墩。 13.4.5梁底模及支架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顺序进行卸载、拆 除。设计无要求时应从梁体挠度最大处支架节点开始,逐步对称 卸落相邻节点。

    退、转体牵引紧及动力系统组成。制作安装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上、下转盘和转轴的施工及制作安装精度及表面摩操系数 应满足设计要求。上下转盘在转动前应进行临时固定。 2浇固于上转盘周边的撑脚应对称均匀布置,撑脚下端与下 不道的间原应保证转体时有10mm~20mm的间距 3环形滑道基座应保持水平,滑道的平整度及辅助支腿与 骨道的间距误差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滑道3m长 变内平整度不大于±1mm,径向对称点高差不大于环形滑道直 经的1/5000 4上下转盘(球铰)安装就位后,应将上下转盘(球铰)边缘 的缝隙密封,严禁泥砂或杂物进人。 5转盘(球铰)范围内的混凝土应振捣密实。 13.5.8转体系统应设置防超转限位装置。 3.5.9预理于上转盘的转体牵引紧应牢固圆顺、不得弯折,其固 定端应尽量与上转盘外圆相切位置,并处于同一水平面内。预埋 时应清除每根钢绞线表面的锈迹、油污后,逐根顺次沿着既定索道 排列缠绕。预埋完成后对钢绞线外露部分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 防护 13.5.10牵引千斤顶应分别水平、对称地布置于转盘两侧的同一 平面内,中心线应与上转盘外圆相切,中心线高度与上转盘预埋钢 绞线的中心线水平,同时牵引千斤顶到上转盘的距离应相等。 13.5.11转体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主梁梁体施工完成后,拆除转盘上各临时支撑点,完成从 主梁施工到梁体待转的体系转换。 2清除转体范围内各种障碍物。转体前应对梁端与接应墩 脚下涂抹润滑剂。 .137.

    13.5.3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采用平转法进行墩顶转体施工时,

    图13.5.3连续梁墩项转体施工流程

    4应进行桥体称重,根据实测不平衡力距推算出所需配载重 量,使实际重心偏移量满足设计偏心要求。 5对全桥各部位包括转盘、转轴、滑道、辅助支腿、牵引系统等 进行测量、检查后,进行试转。试转体过程中,应检查转体结构平衡 情况和关键部位受力情况,并应获取不同时长点动的转体数据。 6主梁试转后,根据量测监控所提供的数据情况判断是否进 行后续配重。 7转动时应控制转速均匀.角速度不宜大于0.02rad/min且 桥体悬臂端线速度不大于1.5m/min。 8平转接近设计位置1m时降低平转速度,距设计位置 0.5m时采用点动牵引法就位。 13.5.12转盘封固、转体合龙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转体到位后.应精确测量、调整中线位置和梁体线型,并利 用千斤项调整梁体端部高程。调整就位后应尽快使用限位装置将 转盘固定,并及时浇筑转盘封固混凝土。 2对底转体,在上转盘制作时,宜在其上预留数量足够、孔 径适当的混凝土振捣孔、排气孔,以及用于处理转盘封固混凝土缺 陷的注浆孔。 3合龙段施工应符合第13.2节的规定。 13.5.13连续梁墩顶平转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转体墩处应设托架式工作平台,平台尺寸和结构受力应 满足施工需要 2为保证梁体转体到位后体系转换过程的稳定,可根据设计 或实际需要设立临时支墩,既作为转体就位后保持梁体平衡的临 时支撑,也可作为转体限位装置使用。 值,设计无规定时,一次最大顶升高度不应超过5mm。顶、落梁时 应以支点反力控制施工,可在不大于计算支点反力值±10%范围 内调整梁底高程。 :138·

    4永久支座安装就位、体系转换完成后,取出球铰定位销,对 球饺处进行密封,避免杂物和污垢进入。 13.5.14转体过程中应随时观测作业现场的天气情况,若现场有 极端天气或风速超过6级时,不应进行转体作业。 13.5.15转体施工应编制监控方案,对转体施工应进行施工监控

    13.6顶推施工连续梁

    13.6.1顶推施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应根据场地条件、工期要 求、设备情况等,选择从一端顶推、从两端顶推方式,采用单点接力 顶推、多点连续顶推等方法进行施工。施工流程如图13.6.1所示。

    图13.6.1项推施工连续股施工流程图

    图1412钢桁梁架设施工流程图

    14.1.18多主桁分片悬臂架设时,钢桁梁每拼装元 即应测量相邻主桁的相对里程、高程差及中线偏差,预拱度设置情 况.并做好记录

    14.2.2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表14.2.4高强度锂检预拉力(kN

    表14.2.4高强度螺栓预拉力(kN

    图14.3.1杆件预拼施工流程图

    图14.4.4报股起重机基背拼装流程图

    螺栓,并按规定施拧工艺进行初、终拧 4杆件吊装应根据杆件形态和安装要求采用安全可靠、便于 安装的装吊方法,杆件捆绑要牢靠,必要时设保险钢丝绳及防滑垫 以保证施工安全。 5杆件拼装终拧作业,不应落后于杆件拼装作业2个节间。 6每组拼完成一个节间或一孔梁,即应检测钢桁梁中线及拱 度。钢桁染悬臂拼装过程中,应跟踪测量梁中心线偏差情况,当发 现拼梁前端偏向一侧时,可采用先拼另一侧弦、斜、竖杆的方法进 行纠正。 7主桁节点高强螺栓按规定施后,方可前移起重机。 14.4.7在支架上拼装钢桁染时,冲钉和高强度螺栓总数量不得 少于栓孔总数的1/3,其中冲钉应占2/3,栓孔较少部位冲钉和高 强度螺栓数量不得少于6个。 14.4.8采用悬臂法或半悬臂法拼装钢桁梁时,连接处冲钉数量 应按所承受的荷载计算确定,但不得少于栓孔总数的一半,其余栓 孔布置高强度螺栓。冲钉和高强度螺栓应均匀安装,应在已装高 强度螺栓终后再将冲钉换成高强度螺栓并作一般拧紧,一次拆 印替换冲钉数量不应超过冲钉息数的20%。 14.4.9使用千斤顶顶梁,除应符合第14.1.14条有关规定外尚 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千斤顶中心应与支顶结构中心线重合,同一断面各桁的支 点应同时起落。 2顶落梁前支点附近各大节点及相关联结系的栓合部位,应 符合设计要求。 3顶落梁与杆件拼装不得同时进行。 14.4.10第一孔钢桁梁作为第二孔钢桁梁悬臂拼装的平衡梁时, 应符合下列规定: 1第一孔梁采用在跨内设置支架拼装时,支架的顶面高程应能 .155·

    14.4.20钢梁长悬臂拼装,当悬臂端出现较大振荡时,可采用 以下主要措施: 1尽可能减少悬臂梁上人、物等施工荷载,运料车应限速平 稳运行,避免急利车,起重机吊装杆件时启动、回转、制动等应缓慢 平稳、避免冲撞。 2采用大致水平设置的钢丝绳,以交叉形式将悬臂染端与前 方墩台相连,并在前方墩台设置转向定滑轮组连吊平衡重。 3拼装钢桁梁时,应及时安装上下平联、横联等结构,并按规 定上紧冲钉、螺栓,增强钢行染的整体刚度 14.4.21钢梁拼装栓合与起顶相互关系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主桁大节点栓合进度不应落后于正在拼装的大节点2个 大节间,每个大节点应一次栓合完成达到终拧程度。 2慧臂拼装至墩(台)项后,支点附近主析各大节点和与其 相关的桥门架、断面联结系,原则上应在起顶前栓合完成或按设计 要求办理。 3纵梁的上下鱼形板和连接角在纵梁腹板上的高强度螺栓, 应在一孔简支梁或一联连续梁拼装完毕并起顶达到设计高程后再 栓合或按设计要求办理。 14.4.22当平衡梁与悬臂孔的连接或两孔(联)之间的连接为双 支点的框架结构时,由于悬臂拼装使框架结构上部位移而产生的 弯曲应力(次应力),应根据设计要求分段进行调整。消除框架结 构弯曲应力可采用下列方法: 1落低平衡梁后支点高程,使框架结构正位。 2 调整双支点中的后支点反力,并以反力值为准,高程作 参考。 系,也可用应变仪直接测量杆件弯曲应力,以便核查调整效果。 使其内力为零时再进行拆除,严禁在受力状态下拆除。 ·164·

    14.4.24钢桁梁横移宜在支点反力较小和每孔钢桁梁拼装完毕 后立即进行,当反力较大时,横移设备不宜集中一处,可分别设于 下弦节点和顶梁下。 14.4.25钢桁梁纵移,简支梁可利用水平千斤顶纵移,连续梁可 利用温差调整法、起落梁调整法或顶推法进行纵移。 14.4.26采用温差调整法纵向移梁时,应合理选定固定支座位 置,并需使其摩擦力大于所有活动支座的摩擦力之和,以保证非移 动梁端固定不动。采用温差法时尚应掌握好温差转折点,在最低 温度时锁定伸缩孔起点活动支座和将伸缩端固定支座改为临时活 动支座,温度升高后钢梁伸长达到计划纵移量时,及时恢复伸缩端 固定支座和伸缩孔起点活动支座完成钢梁纵移 14.4.27采用起落梁调整法纵向移梁时,除临时固定支座必须具 有足够的反力能确保非移动梁端固定不动外,尚应检算起落梁时 对钢桁梁杆件内力的影响,并做好起落梁法纵移钢架施工工艺 设计。

    图14.5.1 浮船上拼望浮运架型施工道程图

    图14.8.3混凝土道硅槽施工流程图

    4.8.4栓钉焊接前需先在桥面板上放线形成网格,标记出焊接 理要求达到Sa2.5级。 放(如吊索索力)。

    差应不大于±3mm,沿钢染横向偏差根部不大于±3mm、顶部不 大于±5mm,栓钉高度偏差应不大于栓钉公称长度±1.5mm,栓 钉底角应保证360°周边挤出焊脚。30°弯曲试验抽检合格的栓钉, 可保留其弯曲位置。 6栓钉焊接工作必须由经过栓钉焊接培训考试合格的焊工 担任,严格按栓钉焊接工艺焊接,并应在每班开始正式焊接前先在 试板(应与钢梁材质相同)上试焊2个栓钉,经外观检查及35°弯 曲试验合格方可进行正式焊接。 15.1.7钢梁剪力连接器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时,预埋连接器套 管的种类、规格、位置、数量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套管应使用螺栓固 定,确保其与钢染上翼缘板垂直和桥面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 变位。 15.1.8钢梁工地涂装应符合第14.7节的有关规定

    2吊装钢梁应正确选择和使用吊具,钢丝绳与钢架接触处应 采取隔垫措施,保护钢梁不受损伤。 3移动式起重机使用前应经过调试、检测和试吊。钢梁运输 和吊装过程中应严防发生碰撞、扭转、翘曲和侧倾。在墩台上就位 时,钢梁两端应同步、平稳、轻放。 4钢梁安装应按设计进行。钢梁在工地安装过程中校正、制 孔、组装、焊接和涂装等工序的质量应符合现行《铁路钢桥制造规 范》Q/CR9211的有关规定。 15.2.4工厂分段分片制造的钢箱梁和分段制造的钢板梁,在工 地使用高强度螺栓拼装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拼装使用的杆件、零件和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均应符合设计 要求和相关标准的规定,并应有出厂合格证。 2钢梁组拼前,应清除构件的附着物,摩擦面应保持洁净、 干燥。 3 拼装钢梁的临时支架应有足够的承载力及刚度,支架顶部 工作面应设有起顶位置和滑移装置以满足钢梁线型的调整需要。 4在支架上拼接钢梁时,应采用冲钉配合施工,冲钉和高强 度螺栓总数应不少于栓孔总数的1/3.其中冲钉占2/3;栓孔较少 部位,冲钉和高强度螺栓总数不得少于6个。 5钢梁栓合前,必须保证钢梁拱度和纵向平直度符合设计要 求。高强度螺栓连接施工应符合第14章的有关规定。 6钢梁安装过程中,每完成一节间应测量其位置、标高和预 共度,如不符合要求应及时校正。 7顶梁时,千斤顶应安置在钢梁腹板中心线上,每个中间支 处宜设置4台千斤顶,千斤顶与钢梁间应垫石棉板或胶合板,并 使千斤顶顶程控制在有效顶程的80%以内。顶梁过程中,应随 监视梁体偏斜及位移情况,并应设置保险木垛紧跟钢梁起落加 或降低,确保施工安全。 8曲线连续梁端支座应平行梁端布置,中间支点支座应沿径 .183.

    类、质量及强度等级、桥面板与钢梁间缝隙处理方法均应符合设计 要求。 3连续结合梁钢梁中间支点顶升高度及方法和落低钢梁施 工时间及方法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工艺设计。 4连续结合梁桥面板应按设计要求的顺序浇筑混凝土,桥面 板混凝土的顶面应抹平。 5连续结合梁中间支点负弯矩区,应按设计要求施加预 应力。 6 预制桥面板应严格控制预留孔的位置和尺寸,确保预留孔 和钢梁连接器之间的精确对位。 7预制桥面板在架设安装时,应优先确保预应力管道的精确 对位,确保后续预应力施工质量。 15.3.4桥面板防水层及保护层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第20章 的有关规定

    图16.2.1钢管混凝土拱助施工流程图

    主检算。采用先案后拱法在架上搭设支架施工时,还成对案体进 亍必要的检算。 2支架体系应根据拱肋分段长度合理设置立柱(杆),同时 柱(杆)间应有可靠联结系,必要时设置缆风措施。 3拱肋节段接头处的拱架顶部应设置拱助调整和焊接工作 平台,平台项应设置限位和调位装置。 4钢管拱节段吊装可根据场地条件和吊装能力采用桥上吊 装或桥下吊装进行节段拼装。拱肋节段拼装应由拱脚向拱顶对称 段安装至合龙,每段安装后应采取有效临时固定限位措施,并进 全程线形监控。 5节段间环焊缝的施焊应对称进行,施焊前应保证节段间有 靠临时连接并用定位板控制焊缝闻原,不得采用堆焊。合龙口 内焊接或栓接作业,应选择在结构相对稳定的时间内尽快完成。 6钢管拱助成拱过程中,应同时安装横向联结系,并应采取 时横向稳定措施。 7拱肋安装过程中必须采取抗风措施 8卸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卸架时应监测拱圈挠 度和墩、台变位等情况 6.2.13采用扣索悬臂法拼装拱肋除应符合第16.2.12条的有 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拱肋拼装采用的缆索吊装设备在使用前必须进行地锚试 立、扣索对拉和主索吊装系统试吊。 2采用扣索悬拼施工时,扣素系统应自成系统,与缆索吊运系统 不干扰。其前错系统、扣索系统和张拉系统均应进行设计计算。 3扣索应根据索力计算采用多根钢绞线或高强钢丝束,其安 全系数应大于2。 4吊装过程中应以标高调整为目标,准确测定各阶段索力及 5拱助拼装施工必须进行施工安全设计,确保拱助施工各个 ·189

    此进行外包混凝土浇筑方案设计,设置合理的浇筑顺序和分段 数量。 2采用分环多工作面均衡浇筑法施工时,各工作面的工作程 度可根据模板长度划分,但其浇筑进度差不宜超过一个工作段。 3采用斜拉扣挂分环连续浇筑法施工时,应选用可靠且操作 方便的扣索系统,并应明确各阶段扣索的索力、位移和张拉次序, 控制连续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拱肋(圈)的变形。 4分阶段浇筑拱圈时,应严格控制每一施工阶段劲性骨架及 劲性骨架与混凝土形成组合结构的平面位置、高程、变形和拱轴线 横向偏位,其变形值、高差和偏位应符合设计要求

    高空作业应有防雷装置和安全措施。索塔施工应设置塔式起重

    尚空作业应有防雷装置和安全措施。索塔施工应设置塔式起重 几、施工电梯及安全通道

    图17.2.1混液土索塔施工流程图

    17.2.5混凝土索塔横梁施工应根据结构、重量及支撑高度设置 可靠的模板和支撑系统,并应考虑混凝土浇筑时支撑的弹性和非 弹性变形、支撑下沉、温差及日照等影响,必要时应设置调控设施。 17.2.6塔柱施工应检算未形成门式刚构时的稳定性,必要时应 设置临时支护设施。 17.2.7各种预埋件的位置应准确,并满足设计要求。 17.3主梁施工 17.3.1斜拉桥主梁施工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工艺施工,保 证梁体内力、变形、高程和线形符合设计要求。

    17.3.2与索塔非固结的主梁采用悬臂法施工时,应按设计要求

    17.3.2与索塔非固结的主梁采用悬臂法施工时,应按设计要求 将梁塔临时固结,并于施工完毕后按设计要求程序解除临时固结, 完成体系转换。 17.3.3混凝土主梁采用悬臂浇筑法施工流程如图17.3.3所示。

    图17.3.3主梁悬臂浇筑法施工流程图 17.3.4混凝土主梁在支架或托架上浇筑时.除应符合第13章的

    应符合设计要求,铺具应逐个进行操伤检验,合金灌注率应符合要

    图17.4.1斜数究安装版工程图

    18刚架桥、框架桥、涵洞

    图18.4.1盖板源施工流程图

    图18.5.1活施工流程图

    18.5.2钢筋混凝土圆管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筋混凝土圆管宜在预制场集中制作。 2管节端面应平直并与其轴线垂直,斜交涵洞进出口管节的 外端面,应按设计斜交角度进行处理。 3管节内外壁表面应光滑圆顺,无蜂窝麻面和露筋等缺陷, 钢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4管节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18.5.3当圆形涵洞设计为混凝土或砌体基础时,应设置混凝土 管座,其顶部弧形面应与管身密贴。 实或回填砂垫层等措施,然后做成与管身密贴的弧形管座,并符合 设计要求。 18.5.5安装管节应符合下列规定: ·208

    18.7.1渡槽的染与台、染与梁连接处,预留的止水缝或预理止水 逢螺栓以及槽梁架设就位后的安装止水缝和填塞止水材料应符合 没计要求并不得漏水。 18.7.2槽台尾端与进、出口过渡段连接处的沉降缝应按设计填 缝深度和填缝材料施工质量标准,不得渗漏。边坡护砌工程应按设计要求 封缝。

    18.7.3槽染设计为U形时,置采用反置浇筑混凝土方法施工 槽染横杆采用预制件预理在底模中)。 18.7.4槽梁起吊、架设时,应防止与墩、台及已架设的槽梁发生 碰撞,支座安装应放平、垫实

    图19.2.1框架桥活顶进施工流程图

    19.2.3工作抗滑板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虑前面塌方时强行快速项进的储备顶力。 5液压传动系统的动力机构、高压油泵、油箱及其辅助装置 的布置应与千斤顶配套。 6液压系统安装后必须试运转,检验油路、千斤顶及控制台, 达到要求方可使用。 7安装顶铁时,应与顶力轴线一致,并与横梁垂直,应做到 平、顺、直。当顶程较长时,应在4m~8m范围内加设一道横梁。 19.2.6采用扣轨及纵横梁加固线路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扣轨及纵横梁加固施工顺序如图19.2.6所示。

    特种设备标准图19.2.6扣轨及纵横架加固施工顺库图

    2防护桩、支承桩、抗横移桩宜为路基挖孔桩,桩径一般为 1.00m~1.50m,桩身应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3路基防护桩、支承桩应设在框架桥涵就位的四个角和线路 股道间。 .214.

    ....
  • 路桥图纸 路桥工程表格 铁路标准
  • 相关专题: 铁路桥涵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