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4445-2021 城市轨道交通土建工程设计安全风险评估规范.pdf

  • DB37T 4445-2021 城市轨道交通土建工程设计安全风险评估规范.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0.2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1-11-23
  • 发 布 人: wqh6085061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DB37/T4445—2021表1明(盖)挖法的工程自身风险分级表自身风险等级基本分级条件分级修正依据地下四层或深度超a)对以下情况,宜上调一级:I级过25m(含25m)的1)基坑结构平面或断面复杂;深基坑2)开挖宽度超过35m;地下三层或深度在3)存在高边坡;II级15m~25m(含15m)4)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如:基坑结构底板标高位于承压水水的深基坑位以下且不具备降水条件;位于软硬复合地层或软土层内;位于软土地下二层或一层或或富水砂层等不良地质条件下:岩溶地质;煤系地层:泉水等承压水III级深度5m~15m(含5地层:断层破碎带;采空区:m)的基坑5)基坑工程周边环境条件复杂:6)采用装配式工法,存在动态拆撑换撑工况车站基坑,b)对以下情况,可下调一级:1)采用盖挖逆作法施工;2)矿山法、盾构(TBM)法工程的施工竖井类基坑;3)整体工序及断面工序简单:IV级基坑深度小于5m4)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如:基坑整体位于IV级以上岩层,地下水对工程影响较小等。c)对以下情况,可根据情况调整:1)采用与工程施工安全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工法施工时结合工程风险因素的识别和深入分析,确有需要调整时。注:风险等级修正时,最多只能调整一个等级。5.2.3矿山法的工程风险分级宜以隧道的结构层数、跨度、断面形状及大小为基本依据,并根据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隧道空间状态等进行修正。矿山法的工程自身风险分级宜符合表2的规定。表2矿山法的工程自身风险分级表自身风险等级基本分级条件分级修正依据双层暗挖车站或净a)对以下情况,宜上调一级:I级跨超过15.5m的暗1)暗挖结构平面或断面复杂;挖单层隧道2)暗挖受力体系转换多;断面大于6m的矿山3)暗挖坡度大;II级法工程4)覆土厚度小:一般断面矿山法工5)相邻暗挖隧道间距离近;HII级程6)群洞效应显著;7)采用平顶直墙工法;8)结构进入富水砂层,且不具备降水条件;9)采用盾构(TBM)扩挖方式形成永久结构的暗挖工程:隧道建设无相互影IV级10)地质条件复杂,穿越软土、富水砂层、中强透水的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响的工程地质条件的矿山法暗挖区间隧道工程等;11)矿山法隧道穿越受扰动地层。b)对以下情况,可下调一级:4

    DB37/T4445—2021表2矿山法的工程自身风险分级表(续)自身风险等级基本分级条件分级修正依据位于II、IⅢI、IV级围岩的暗挖车站及隧道(跨度小于25m)隧道建设无相互影c)对以下情况,可根据情况调整:IV级响的工程采用与工程施工安全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工法施工时:2)结合工程风险因素的识别和深入分析,确有需要调整时。注:风险等级修正时,最多只能调整一个等级。5.2.4盾构(TBM)法的工程风险分级以盾构/TBM隧道相互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地质条件的适宜性以及工程部位等为基本依据,并根据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盾构(TBM)机型式等进行修正。盾构(TBM)法的工程自身风险分级宜符合表3的规定。表3盾构(TBM)法的工程自身风险分级表自身风险等级基本分级条件分级修正依据较长范围处于非常a)对以下情况,宜上调一级:I级接近状态的并行或1)覆土厚度小于1倍洞径;交叠盾构隧道2)地质条件复杂;较长范围处于接近3)单洞双线盾构/TBM隧道;状态的并行或交叠4)盾构(TBM)机型与地质条件适应性差地段;II级盾构隧道盾构区间5)不良地质地段的盾构区间及联络通道:的联络通道:盾构始6)不良地质地段的盾构始发与到达区段等;发到达区段7)不良地质段落换刀和不良地质始发段无加固条件的情况。III级般的盾构法区间b)对以下情况,可下调一级:地质条件简单,穿越地层的均一性较好。隧道建设无相互影c)对以下情况,可根据情况调整:IV级响的工程1)采用与工程施工安全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工法施工时结合工程风险因素的识别和深入分析,确有需要调整时。注:风险等级修正时,最多只能调整一个等级。5.2.5高架结构的工程风险分级宜以桥跨、桥型、施工方法为基本依据,并根据跨度等进行修正。高架结构的工程自身风险分级宜符合表4的规定。表4高架结构工程自身风险分级表自身风险等级基本分级条件分级修正依据I级单跨跨径≥100m、斜拉桥、拱桥等体系复杂桥梁II级40m≤单跨跨径<100m、存在体系转换的桥梁;独柱高架车站当斜拉桥、拱桥等体系复杂的桥梁主跨III级单跨跨径<40m、不存在体系转换的桥梁跨度小于80m时,可下调一个等级。IV级非独柱高架车站注1:桥梁承台、基础开挖分级参照表1分级标准:注2:存在体系转换的桥梁主要指采用悬浇、转体及顶推等施工方法的桥梁。5.2.6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风险应重点分析不良地质、特殊性岩土、地下水等不利于工程实施的5

    条件及其对工程的影响

    5.3环境风险辨识与分级

    快递标准DB37/T44452021

    5.3.1环境风险分级宜根据周边环境设施的重 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结构的接近程度及影响范围 周边环境设施的自身特点,依据轨道交通建 意设施的影响程度大小综合确定。常见环境风险因素 和风险事件见附录A中表A.5所示。 。环境风险分级宜符合表5的规定

    表6环境设施重要性分级表

    DB37/T44452021

    DB37/T44452021

    5.3.3周边环境设施与新建城市轨道交通结构的接近程度宜用接近关系表示,分为非常接近、接近、 较接近和不接近四级。环境设施与新建城市轨道交通结构的接近关系分级宜符合表7的规定。

    注1:H为地下工程开挖深度或基底理深;B为矿山法隧道毛洞宽度,当隧道采用爆破法施工时,需研 影响;D为隧道的外径;L为水平净距,h为垂直净距;d为桥梁桩径; 注2:矿山法、盾构法、顶管法与环境设施的接近关系依据水平、垂直净距等两项指标确定,为双控

    3.4周边环境设施状况可根据环境设施 元好状等确定,直通过一股关 项检测等综合确定。 3.5当同一单位(子单位)工程范围内存在多个类型相近的环境设施,且可合并采取同一环境 理措施时,可归并为一个环境风险工程群,并按其中较高的风险等级采取措施。

    4.1针对不同等级风险,应采用不同的风险处置原则和控制方案,各等级风险的接受准则应符 规定。

    6工程自身风险分析与评价

    自身风险等级为I、 11级的工程应重点进行分析与评价。 风险分析与评价可采用核查设计计算成果、工程类比分析、专家评议等方法,必要时应辅以理

    DB37/T44452021

    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定量方法予以验证, 6.1.3工程自身风险分析与评价应结合设计方案及相关工程措施的安全性、合理性、可实施性和施工 风险等进行。 6.1.4工程自身风险分析与评价应重点分析风险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影响范围与影响程度,分析可 能发生工程风险事件或事故的类型、发生位置、部位和工序,并给出必要的工程风险控制措施建议。 6.1.5当工程设计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时,应进行工程自身风险分析与评价。

    2.1 明(盖)挖法应主要从以下各方面进行自身风险分析与评价: a) 工法选择的适宜性; b) 围(支)护结构的合理性; c) 所采用设计计算模型的合理性,各项基坑稳定安全性等; d) 地下水处理方案; e) 土方开挖方式、程序及风险分析 所采用地层加固措施的适宜性; g) 盖挖逆作法竖向承载结构施工工艺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h) 吊脚桩(墙)脚稳定性; i) 爆破对围(支)护结构的影响: j 主体结构上浮风险分析。 对明(盖)挖法进行自身风险分析与评价时,应结合结构方案和环境条件,分析和提出建议的

    3.1矿山法宜根据地质条件对施工工法、地下水控制措施、初期支护结构、工程辅助措施、施 、受力转换、计算模型等进行工程自身风险分析与评价。

    隧道开挖范围内存在富水砂层、淤泥质地层等不良地质址 大断面隧道; 平顶直墙隧道: 不良地层暗挖断面从小变大的隧道; 马头门位置: 明暗挖接口位置; 转弯处暗挖工程; 带泵房的联络通道; 穿越断裂带、破碎带、采空区、岩溶等不良地质的隧道 邻近隧道(交叠隧道、小间距隧道); 典型上软下硬地层; 拱盖法挑高进洞; 拱盖法大拱脚及高边墙; 拱盖法出洞; 爆破对超前支护、初支、拱脚的影响; 二衬结构上浮风险分析

    )排水型矿山法隧道开挖及使用阶段,水量评估和监测。

    6.4盾构(TBM)法

    DB37/T44452021

    3.4.1盾构(TBM)法宜对机械选型、工程辅助措施、施工工序、计算模型、始发(接收) 进行工程自身风险分析与评价

    6.4.2盾构法(或带有保压功能的TBM)工程应重点对下列情况进行工程自身风险分析与评 穿越富水砂层、砂卵石地层; b 穿越复合(不均匀)地层、空洞、(大)漂石、采空区、岩溶等不良地质的隧道; C) 穿越断裂带或有水库、河流、湖泊、池塘以及近海、跨海等大型水体及高水头地层; d 始发(接收)井设计方案及始发(接收)段不良地层加固; e) 邻近隧道(交叠隧道、小净距隧道); f) 联络通道开洞: g) 盾构(TBM)浅埋施工(覆土小于1.OD); h 管片设计及拼装; i 较大埋深段始发(接收)地层加固: j) 平面曲线地段、纵向大坡度地段始发(接收)。 6.4.3 TBM法(非保压功能TBM)工程应重点对下列情况进行工程自身风险分析与评价: a) 穿越水量大、渗透性强、软弱地层,强风化岩石地层或邻近强风化岩石地层施工; b 地下水丰富的水库、河流、湖泊、池塘以及近海、跨海等高地下水位地层掘进施工: 穿越断层或破碎带施工局部掉块风险; d) 始发(接收)井开挖施工及始发(接收)段不良地层加固; e) 邻近隧道(交叠隧道、小净距隧道); f 联络通道开洞; g) TBM浅埋施工(覆土小于1.OD); h 管片设计及拼装。

    6.5.1高架结构应对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及可实施性、不良地质条件等进行工程自身风险分析与 平价。 .5.2 高架结构符合下列条件时,应进行工程自身风险分析与评价: a 斜拉桥、拱桥等体系复杂桥梁; 6) 承台理深较大(同深基坑): 桥梁基础邻近地质断层、滑坡、岩溶等不良地质: d 地质条件复杂、无类似工程经验的大直径桩基; e) 独柱高架车站的抗震性能: f 墩身高大模板混凝土浇筑; g 上部结构采用高支架施工、架桥机架设、悬浇、平转转体、顶推等特殊施工方法; h) 三层及以上高架车站抗风; 1 高架车站大跨钢结构屋盖稳定; J 高架车站与复杂外立面联接节点; k) 建筑物、桥完全分离岛式车站基础不均匀沉降; 1) 高架车站考虑架桥机架梁、运梁车运梁过站; m 位于路中地表架空高架车站结构柱防撞:

    n)独柱、大悬挑高架车站的抗震性能; o)支座选型及安装工艺; D)容易产生徐变下挠的大跨径桥梁。

    DB37/T44452021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的重要程度和自身特点、周边环境与城市轨道交通结构的空间位置 关系及环境保护方案或措施等进行。 7.1.2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价应针对环境保护设计方案、相关工程措施及选用计算模型(如有)的安全 性、合理性、可实施性和施工对环境安全性影响等进行,并给出相应的环境风险控制措施建议。 7.1.3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价宜分析风险发生的影响因素、影响范围与程度等,明确可能发生环境风险 事件或事故的类型、发生位置、部位和工序。 7.1.4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价可根据工程实际,分别或综合采用工程类比法、专家评议法等定性方法和 理论分析、实验室仿直模型试验、数值模拟法等定量方法

    7.2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价

    7.2.1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价宜重点对I、II级环境风险源进行。 7.2.2明(盖)挖法、矿山法工程采用工程降水辅助措施时,应对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和周边环境影 响情况进行预测分析。 7.2.3对I、II级周边环境风险的工程,应通过工程类比或数值计算等方面,对工程施工给周边环境 造成的附加荷载、附加变形影响等进行施工附加影响分析,评价环境对象的安全性,判断施工工法、加 固措施等能否满足环境设施所允许的剩余承载能力和剩余变形能力,并结合当地工程经验、相关变形监 测规范及环境设施业主单位的要求提供监控量测控制值和工程措施优化或调整等风险控制的方案建议 I、II级环境专项风险分析与评价流程可参照图1执行

    图1、II级环境专项风险分析与评价流程

    DB37/T44452021

    7.2.4环境影响风险分析与评价应收集相关勘察成果报告、环境调查资料、现状检测报告、环境设施 原设计资料、竣工资料等基础资料。针对I、II级环境风险工程宜开展专项风险分析与评价

    8.1.1安全风险控制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根据风险等级、评估结论和工程条件等,在 风险工程设计中采取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的风险控制方案或措施。 8.1.2初步设计阶段在线路走向、车站站位的选择和布置时,宜避开不良地质和重要周边环境;并通 过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围(支)护结构、地下水控制、环境保护等方案降低风险。 8.1.3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在安全、经济的基础上,制定工程自身风险控制措施和环境风险控制措施 并给出合理的监测控制值。

    8.2工程自身风险控制

    8.2.1明(盖)挖法基坑宜通过合理选择围护结构型式、支撑体系及其相应参数等措施控制工程自身 风险,可根据情况采取下列措施: a)可采用加密钢支撑、加大钢支撑直径、设置倒撑、设置临时立柱等措施,以满足钢支撑稳定 性要求; b 基坑阳角应在两边同时设置支撑,必要时局部应设置混凝土支撑; 对变形控制要求严格或易产生较大变形的基坑,宜采用混凝主支撑施工,并考虑砼支撑达到 设计强度之前对基坑的临时加固措施; d 当坑底承压水不满足突涌稳定性要求时,可采用止水惟幕隔断承压水或打设降压井等措施; e 对支护结构各构件施工顺序及相应的基坑开挖深度、基坑周边荷载限值、地下水和地表水控 制、钢支撑防坠落措施、支撑端头型式等提出明确要求; 吊脚桩(墙)底锁脚梁应采用混凝土型式,并采用锚索等加强措施; g 吊脚桩(墙)底预留岩肩处应采用控制爆破或静态破碎等措施保护岩肩。 8.2.2石 矿山法工程宜通过选择合理的施工开挖方法、开挖步序、辅助施工措施、支护参数、受力转换 形式等措施控制工程自身风险,可根据情况采取下列措施: 采用注浆小导管、管棚、管幕等超前支护措施; b 采用水平旋喷桩、洞内惟幕注浆、地面注浆等提前加固措施; C) 加强初支刚度,必要时增设中隔壁或临时仰拱; d 采取打设锁脚锚杆、施作“L”型拱脚或其它控制拱脚沉降的措施; e) 合理选择格栅间距,快速封闭初支,并对初支背后及时充填注浆; f) 有断面变化的矿山法隧道,宜从大断面向小断面开挖;当从小断面向大断面开挖时宜先设置 过渡段; 隧道断面采用拱形; h 马头门处遵循“先衬砌后开口”或“先加强后开口”的原则进洞,加强措施采取密排钢格栅 设临时仰拱、打设管棚或双排长导管、设置加强环梁等; 对隧道施工步序、核心土留置、地面荷载限值、地下水控制提出明确要求; 通道进拱盖法断面采用门型钢架逐榻调高后,断面由低变高,设置初支钢架进行转换,然后 再破除门型钢架进入正洞施工;

    DB37/T44452021

    时宜对中间土体进行加固。

    8.3.1地下结构环境风险控制宜从施工工法、支护结构施工、土方开挖和地下水控制等方面分析对环 竟的影响,在严格控制工程自身风险基础上,根据工程条件采用加强围(支)护刚度、设置隔离桩 (墙)、地层加固、基础托换、顶升等保护措施,确保周边环境的正常使用及安全。 8.3.2明(盖)挖法、矿山法工程采用工程降水辅助措施时,施工中应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并应对 周边环境进行同步监测,确保地下水位变化下周边环境的正常使用及安全。 8.3.3矿山法、盾构(TBM)法隧道穿越I级环境风险工程时,应设置试掘进段,根据试掘进段施工经 验,优化施工参数。

    桩基施工时,采用适宜的成桩工艺,并加强防护; 上跨既有轨道交通线、铁路、市政道路或桥梁等建构筑物时,满足产权部门相关规定,并采 取专门防护措施; C 临时墩、临时支撑等施工临时结构应进行强度、稳定性等验算,且施工临时结构不得侵入周 边环境对象限界。

    8.4工程监测与信息反馈

    DB37/T44452021

    8.4.1工程监测设计中应明确工程风险监测对象、项目和监测控制值,对监测点布设、监测仪器、监 测频率、监测成果及信息反馈提出相关技术要求。 8.4.2I、II级周边环境风险工程的风险源监测控制值,应根据专项安全风险评估成果和专项设计文 件,并结合专家审查意见给出。 8.4.3工程监测设计应根据不同风险工程等级、类型和监测对象的特点进行编制。对I级、II级环境 风险的工程,宜采用高精度、多频次的远程自动化监测方法。 8.4.4工程监测数据达到预报警要求时应立即启动预报警程序,按照预报警预案要求进行监测、信息 反馈及施工

    9风险评估成果文件编制

    a 工程概况及设计范围; b 地形地貌、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概况; C) 自身风险工程、环境风险工程的风险识别,风险源清单表的编制可按附录B执行; d)各级工程风险分析及设计控制措施; e)有关附图、附表。 9.2施工图设计阶段应编制安全风险分级核查表、工程风险设计文件等,文件内容包括风险分析评价 工程环境监测控制标准、工程技术措施、环境影响保护措施和专项监测方案。其中针对I级自身风险工 程和I、II级周边环境风险工程应开展专项设计

    DB37/T44452021

    附录A (资料性) 常见工程安全风险表

    附录A (资料性) 常见工程安全风险表

    明(盖)挖法常见风险因素及风险事件见表A.1。

    表A.1明(盖)挖法常见风险因素及风险事件

    矿山法工程常见风险因素及风险事件见表A.2。

    矿山法工程常见风险因素及风险事件见表A.2

    DB37/T44452021

    表A.2矿山法工程常见风险因素及风险事件

    盾构法工程常见风险因素及风险事件见表A.3。

    表A.3盾构法工程常见风险因素及风险事件

    高架结构常见风险因素及风险事件见表A.4

    DB37/T44452021

    表A.4高架结构常见风险因素及风险事件

    常见环境风险因素及风险事件见表A.5

    止回阀标准表A.5常见环境风险因素及风险事件

    DB37/T44452021

    表A.5常见环境风险因素及风险事件(续)

    附 录 B (资料性) 风险工程分级清单表 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阶段风险源清单表见表B.1。

    DB37/T44452021

    装修CAD图纸表B.1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阶段风险源清单表

    DB37/T4445202

    1 GB/T20032项目风险管理应用指南 2] GB/T 24353 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 3] GB 50157 地铁设计规范 4] GB 50307 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5] GB50497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6] GB50652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 7] GB 50722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管理规范 [8] GB5091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9]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建质[2010]5号) 10]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检查指南》(建质[2016]173号) 11] 《大型工程技术风险控制要点》(建质函[2018]28号) [12]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建部[2018137号令)

    ....
  • 交通标准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