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T 3485-2017 应答器传输系统技术条件(含2022年第1号修改单).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TB/T 3485-2017 应答器传输系统技术条件(含2022年第1号修改单)
接收车载主机单元发送的信息。 e) 接口“D是BTM与天线单元间的接口,由设备制造商自行规定。 f 接口“V”是对BTM进行测试和校验的接口,可在BTM设备内实现,也可通过接口适配器实 现接口协议由测试规范或车裁设备相关规范进行规定
4.2系统基本功能和性能
,1.1当天线单元经过应答器时(或之后),BTM应向车载主机单元提供探测到应答器的信息。 答器是安全相关功能。 1.2当BTM丧失探测应答器功能时.应向车载主机单元报告
钢结构设计图纸4.2.2上行链路报文传输功能
4.2.2.1从地面向车载设备传输报文是安全相关功能,报文编码规则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编码与 解码背景参见附录B。 4.2.2.2在天线单元经过应答器上方时,连接到LEU的有源应答器应将从接口“C”接收到的报文透 明地传输到接口“A”,无源应答器传输固定的、预先存储的报文。 4.2.2.3BTM应对接收到的应答器报文进行过滤.提供满足时延要求的已解码用户报文
4.2.3提供列车位置参照功能
3.2BTM以车载主机单元提供的时间和里程数
4.2.4提供列车运行方向信息功能
4.2.5串扰防护功能
应答器磁场一致性满足要求; b) 应答器输人输出特性满足要求; c) 应答器附近其他设备电缆或金属物满足安装要求; 有源应答器接口“C”电缆满足电气安装要求; e BTM接收机的磁场强度最小阈值V.足以正确处理在串扰区被激活的应答器发出的上行链路 信息; f 由天线单元产生的射频能量磁场,在最不利条件下不应激活串扰区的应答器。
4.2.5.4应综合考虑应答器输入/输出特性、应答器磁场一致性、车裁设备磁场辑
况下,在表1所示的范围内不应出现串扰,对于安装两个天线单元的情况下只防护上行链路不受 串扰。
4.2.5.5其他串扰相关的条件见表2
4.2.5.6一个应答器与一个天线单元时,在最不利条件下(如应答器输入输出效率最高,以及附近存 在电缆、护轮轨和杂物覆盖),天线单元发出的射频能量至上行链路接收信号电平的比值,应大于天线 单元最大射频能量与上行接收器磁场强度最小阈值V.的比值。 4.2.5.7一个应答器与两个天线单元时,在最不利条件下(如存在电缆、护轮轨和杂物覆盖等),从串 扰应答器接收到的信号电平应小于BTM接收器磁场强度阅值V的最小值。
4.2.6数据传输通道质要求
4. 2. 7数据传输时间延迟
2.7.1每一数据位从接口“C1"到接口A1”的最大延时为10μs。 2.7.2天线单元参照标记经过应答器参照标记之后不超过1.3m,BTM应已准备好该应答器亻 户报文和定位信息)。
4.2.8.1在安全应用中,应答器传输系统对应答器的定位精度要求为±1m,在低速通过应答器时 (天线单元与应答器的作用时间超过BTM设定的报告周期),BTM可提供预定位信息,预定位信息精度 要求为±1m。
L.应答器传输系统对应答器的定位最大误差;
5.1参考轴及坐标原点
0 km/h
5.1.1应答器的外表面应有参照标记,以标明应答器电气中心在X、Y、Z三个轴的位置。 5.1.2天线单元的外表面应有参照标记,以标明天线单元电气中心在X、Y、Z三个轴的位置。本标准 中天线单元的底边作为高度的参照标记。
5.2.1设备壳体和外部引线应使用阻燃材料。 5.2.2应说明设备设计中用到的所有有害材料并提供适当的警告
5.2.1设备壳体和外部引线应使用阻燃材料。
2.1设备壳体和外部引线应使用阻燃材料。
5.3铭牌和产品标识要求
5.3.1设备应通过标签予以标识设备名称、序列号等内容。 5.3.2所有警示标志应注明危险条件的类别
5.4.1BTM及天线单元由车载蓄电池供电,电源应符合GB/T25119一2010中第5章相关要求。 5.4.2LEU由信号电源屏供电,输人电压标称值宜为DC24V或AC220V,LEU应满足在19V~30V 直流电压输人范围内或175V~240V交流电压输人范围内正常工作。 5.4.3有源应答器和无源应答器向接口“A”传输上行链路数据时,不需要地面设备供电,所需能量由 天线单元提供。 5.4.4有源应答器除由天线单元供电外,还由LEU提供接口“C”电路电源,为了不降低串扰防护能 力,接口“C”电路电源不应泄漏到应答器上行链路发送电路中
4有源应答器除由天线单元供电外,还由LEU提供接口“C”电路电源,为了不降低串扰防护 接口“C”电路电源不应泄漏到应答器上行链路发送电路中
6.1.1上行链路数据传输信号(接口A1”
6.1.1.1.1上行链路磁场应产生两种用于上行链路数据FSK的频率,这两种频率分别是逻辑“0" (fL)的3.951MHz和逻辑“1”(fu)的4.516MHz。两种频率相互转换时,载波信号应具有连续相位。 中心频率应为4.234MHz±0.175MHz,频率偏移应为282.24×(1±7%)kHz。 6.1.1.1.2平均数据速率定义为1500除以1500个连续数据位的时间长度。对任意连续1500位 平均数据速率应为564.48kbit/s,整体公差为2.5%,见公式(2)。
Vi ·(2) 式中: T(bit +1 500) 发送i位+1500位数据所需时间长度; T(bit,) 发送i位数据所需时间长度; bit, 发送的第i位数据:
式中: 发送i位+1500位数据所需时间长度; T(bit,) 发送i位数据所需时间长度; 发送的第i位数据:
i一一发送数据的序号。 6.1.1.1.3在定义的启动时间周期TBAL之后,数据速率变化和应答器发出的数据抖动应满足如 下最大时间间隔误差MTIE需求1(与理论数据速率相关)或MTIE需求2(与传输的平均速率相 关):
bit≤T≤16bit 16bit<≤140bit ... (3) 140 bit
MTIE需求2要求见公式(4)及图3,其中t为位数的测试区段,数据速率为实测的平均数据 速率
5.1.1.1.5传输随机用户数据时,以实测中心频率为中心,1MHz带宽内的信号功率(均方根值)应 比以下两频带内信号功率(均方根值)之和高10dB: a)以实测中心频率上移1MHz为中心,带宽1MHz; b)以实测中心频率下移1MHz为中心,带宽1MHz
6.1.1.2报文运用长度与应答器类型、最大线路速度
报文运用长度与应答器类型、最大线路速度的限制要求见表3.
■报文运用长度与应答器类型、最大线路速度关
6.1.1.3应答器参考区域
6.1.1.3.1应答器的参考区域分大尺寸和标准尺寸两种规格,参考区域应以Z轴为中心,与应答器X 和Y轴在相同平面。两种规格应答器参考区域为: a)大尺寸应答器参考区域应为:358mm×488mm; b)标准尺寸应答器参考区域应为:200mm×390mm。 6.1.1.3.2由天线单元输出、穿过参考区域的信号,被定义为总磁通量Φa。 6.1.1.3.3由应答器输出的磁场强度,被定义为环绕参考区域的电流1.。 6.1.1.3.4两种不同尺寸的参考环可用于测量天线单元发出的磁通量以及应答器发出的磁场强度 参考环应符合定义的参考区域。 6.1.1.3.5输人到应答器的磁通量应与从参考区域测量到的磁通量一致。应答器输出的磁场应与 参考区域的电流产生的磁场一致。
6. 1. 1. 4磁场分布
6.1.1.4.3磁场被定义为三个区域:作用区、旁瓣区和应答器串扰区
求仅适用于作用区和旁瓣区。
6.1.1.4.5作用区定义为16角的柱状型,见图5
6.1.1.4.6柱状作用区的范围见表4。
6.1.1.4.6柱状作用区的范围见表4。
A=5 dB;B =5 dB;C=35 dB;D= 60 dB;X. =5 cm
6.1.1.5作用区的传输
图6上行链路参考磁场和限定
图7射频能量参考磁场和限定
1.1.5.1应答器的输人输出特性应符合图8要求,该要求包含杂物覆盖、地面金属结构、安装装 及电缆带来的影响。
6.1.1.5.2大尺寸应答器特性见表5
图8应答器输入输出特性
表5大尺寸应答器特性
6.1.1.5.3标准尺寸应答器特性见表6
表6标准尺寸应答器特性
6.1.1.6应答器启动时间
当磁通量达到Φ,时,应答器应在150μs(TAL)内采用FSK调制方式问接口"A发送数据,见图9
6. 1.2射频能量(接口"A4”
尺寸以及标准尺寸横向安装)的参考区域中的磁通量不应大于Φ
6.1.3应答器报文读写(接口“A5”)
5.1.3应答器报文读写(接口“A5”)
6.1.3.1对应答器进行报文写入的过程(包括工具)应保证每个应答器写入了预期的报文 正确的位置。
6.1.3.2在正常运用和储存期间,应答器不应因受到电磁干扰而错误激活报文写入操作。 6.1.3.3报文写人过程应满足本标准定义的安全要求。 6.1.3.4该接口的内容由应答器设备厂商确定。
接口“B”采用串行主从通信方式,车载主机单元为主机,BTM为从机,可采用RS422、CAN总线、 MVB总线、Profibus总线或其他串行数据总线方式,具体方式由系统设计确定或由车载设备制造商 确定。
6.2.2接口"B”通信协议
6.2.2.1接口B”通信协议应符合GB/T24339.1—2009的规定。 6.2.2.2BTM向车载主机单元传输的用户报文数据和定位信息.还应考虑其他的保护措施
6.2.2.1接口B”通信协议应符合GB/T24339.1—2009的规定。
2.3BTM与车载主机单元信息交换内容
6.2.3.1BTM向车载主机单元传输的信息应至少包含解码后的用户报文、位置数据、错误报告、设备 工作状况等内容。 6.2.3.2车载主机单元向BTM传输的信息应至少包含时间数据、里程数据、列车运行速度、射频能量 开/关指令等。
6.3.1接口"C"要求
6.3.1.1接口“c"适用的电缆最大长度为2500m。 6.3.1.2接口“C"所规定的电气特性,如果不做特别说明,均指对LEU输出端的规定。 6.3.1.3接口“C1”、“C4”、“C6”应共用相同的一对电缆芯线。 6.3.1.4电缆芯线不限时的意外短路或开路不应造成所连接设备的永久损坏。 6.3.1.5接口“C”传输的信号无极性要求,即交换两根输人线不应影响接口功能。 6.3.1.6接口C”所采用的电缆应符合TB/T3100.6一2008的要求。
6.3.2上行链路数据输入(接口“C1”)
2.1连接120Q阻性负载时,信号幅度(如图11中所示V)应符合表7的规定
表7接口"C1”信号幅度
图10差分双相电平编码图示
6.3.2.4平均数据速率为564.48×(1±0.02%)kbit/s,平均数据速率定义为:1500除以1500个连 续数据位持续时间。 6.3.2.5连接120阻性负载时的信号眼图应满足图11所示的要求,信号不应进人阴影区域(考虑 实际平均数据速率以及实际V,信号幅度),眼图参数见表8。
表8上行链路眼图参数
6.3.2.6连接120Q阻性负载时,上升沿和下降沿(10%~90%)的时间应大于100ns。 6.3.3接口电源输入(接口C6”) 6.3.3.1接口“C6”由LEU向应答器上行链路串行接口输入电路提供电源。当实现接口“C4”时,接 口“C6”用于传输“过车信号”的载波。 6.3.3.2连接170.0阻性负裁时信号幅度应符合表9的规定。
6.3.2.6连接120Q阻性负载时,上升沿和下降沿(10%~90%)的时间应大于100ns。
表9接口“C6”信号幅度
6.4. 1接口"s"通信方式
6.4.1.1报文透明传输型LEU接口“S"采用串行主从通信方式,外部设备为主机,LEU为从机,可采 用RS485、CAN总线、以太网或其他串行数据总线方式,具体方式由系统设计确定或由制造商确定。 6.4.1.2报文存储型LEU接口“S”可采用串行主从通信方式,也可通过采集外部开关量输入条件, 采用串行主从通信方式时,外部设备为主机,LEU为从机,可采用RS485、CAN总线、以太网或其他串行 数据总线方式,具体方式由系统设计确定或与制造商商定;采用开关量输入条件采集方式时,LEU应具 备至少16路输入信号,其类型和方式由系统设计确定或由制造商确定。 6.4.1.3LEU采用串行通信方式时,应具备独立穴余的两个物理通信通道,单通道故障不应影响 LEU正常工作。
6.4.2接口"S"通信协议
7.1.1.1应答器应以电磁感应方式接收天线单元发出的射频能量,并将其转换为电能,建立上行链路 传输的工作电源。 7.1.1.2应答器应具备对输人功率的限制能力以免输人信号过强而损坏应签器
7.1.2.1应答器建立上行链路传输的工作电源后,应以电磁感应方式向天线单元发送上行链路信号 7.1.2.2上行链路传输的数据来源于应答器中的非易失存储器,或来源于接口“C”的串行数据流。 7.1.2.3应答器在作用区之前或之后(旁瓣区)被激活抗震标准规范范本,不应影响作用区的信号传输。 7.1.2.4应答器应在允许的环境条件下(杂物覆盖温度等)正常发送上行链路信号
7.1.3数据管理功能
7.1.3.1应答器应产生正确的上行链路数据发送速率。 7.1.3.2无源应答器发送自身存储的固定数据时,应正确将存储的数据串行、连续不间断输出。 7.1.3.3有源应答器应正确处理与发送源于接口“C”的串行数据,正确处理发送默认报文的操作与
施工安全资料7.1.4启动时的模式选择功能
应答器在启动时,应检测当前射频能量的类型,对于符合本标准要求的射频能量,应答器应在目 的启动时间内予以响应:对于其他模式的射频能量,应答器可不予响应。
7.1.5上行链路磁场的限制功能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