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3/T 1638-2019 城郊森林公园建设规范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园内的自然、人文等主要风景资源,应严格保护,不得损毁、破坏或随意改变。重要景点应竖牌保 护,不得增建其它工程设施。古建筑物修护或维护应修旧如旧,保持原有历史风貌
湿地保护应严格执行《湖南省湿地保护条例》。对水库、湖泊、河流湿地等重要湿地资源,应 行定期监测,保证湿地资源不受人为活动的侵占、污染和破坏。
对于园内生态景观功能较差的林分,应结合景观需要,采用近自然风景林培育的方式进行改造,构 建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多功能、多效益、林相优美的地带性森林植被。
环境保护应按GB/T51046的有关规定执行
.1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应包括休憩、服务类设施、森林康养设施、生态科普教育设施、餐饮、贝 、公共卫生设施、游览标识设施等内容招标投标,可根据实际情况建设娱乐设施。 2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应有利于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和风景资源,便于游览,为游人提供安全、舍 衣游与服务条件,并与游客规模和游客需求相适应。
DB43/T16382019
6.2休憩、服务类设施
6.3.1建设健身步道、骑行道、游览道及无障碍通道,设立走向、里程、难易程度、安全性等标识, 满足游客徒步健身、骑行锻炼和游览的需求。 6.3.2充分利用城郊森林公园的植被和地形,结合健身步道,在林下空间和开阔场地合理布局健身场 地,设置公共健身器械。 6.3.3在主要森林健身休闲场所,可建设温度、湿度、空气负离子等环境因子监测点,实时发布监测 数据。 6.3.4城郊森林公园可建立医疗保健设施,其设施和用品应根据城郊森林公园的性质、特点和自然条 件因地制宜地设置和匹配。
6.4生态科普教育设施
6.5.1园内餐饮、购物网点规模和布局,应在GB/T51046规定的范围内,按游览里程和实际条件统筹 安排,凡是游人集散地和较集中的休憩点,均宜设置餐饮、购物等设施。 6.5.2餐饮、购物网点建筑应造型新颖、独特,并应与自然环境协调。 6.5.3餐饮建筑建设应按JGJ64的有关规定执行。
根据实际情况在GB/T51046规定的范围内,可建设温泉设施、营地设施、游乐设施、戏水设方 餐烧烤设施、游钓设施、森林浴场、滑翔基地等娱乐设施。大型游乐设施的建设应符合GB8408白 见定。营地设施的建设应符合LY/T2791的相关规定。
6.8.1游览标识设施应包括导游指引标识和游览解说标识。
6.8.1游览标识设施应包括导游指引标识和游览解说标识。
DB43/T16382019
6.8.2导游指引标识包括全景导游牌、线路导引牌和服务设施牌等,宜设在入口区、游客集散中心、 主要景点、游览线路两侧和交通节点等处。 6.8.3游览解说标识包括文字解说和图文解说两种形式,宜设置在被解说对象附近的合适位置,便于 游人的观看和对比。
7.1.1园内基础设施建设应包括道路交通设施、给水设施、排水设施、供电设施、通信网络设施、园 务管理设施等内容。 7.1.2园内道路、水、电、通信、燃气等线路布置,不得破坏景观,同时应符合安全、卫生、节约和 便于维修的要求。通信、电气、给排水工程的配套设施,应设在隐蔽地段,不得造成视觉污染。 7.1.3园内基础设施工程,宜与附近城镇联网。 7.1.4园内不宜设置架空线路,必须设置时,应避开中心景区、主要景点和游人密集活动区,且不得 影响原有植被的生长,
7.2.2.1园路系统建设应满足森林旅游、护林防火、日常巡护及园务管理等多方面的需要;应充分利 用现有林区道路系统,注意做到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尽量少占林地。 7.2.2.2园路布局应顺从地形地势,避免高填深挖,尽量不破坏地表植被和自然景观。 7.2.2.3园路按使用性质分为车行道、骑行道和徒步道三类。 7.2.2.4车行道分为主干道、次干道及森林防火通道。主干道为城郊森林公园与外部公路之间的连接 道路以及城郊森林公园内的环行主道。次干道为公园内通往客功能分区、景区的道路。车行道相关建设 参照LY5104执行,其中主干道参照林一、林二级公路,次干道参照林三级公路,森林防火通道参照林 三、林四级公路建设。 7.2.2.5园内宜合理设置骑行道,在使用率较低、安全系数较高的路段,可与车行道、徒步道合用 条道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骑行道建设技术指标见附录A。 7.2.2.6根据城郊森林公园面积、游客规模和游憩需要,建设徒步道,徒步道分主徒步道和次徒步道 主徒步道成环状需穿越主要景点和景区,次徒步道是联络步道。当纵坡超过18%时,应设台阶。徒步道 相关建设技术标准见附录A。 7.2.2.7主要园路及出入口应便于轮椅通过,其建设应符合GB50763的相关规定。
DB43/T16382019
.3.1园内的主次入口和机动车可达的主要游览区、景区,均需设置停车场,宜建设成林荫停车 .3.2停车场规模设置要综合考虑城郊森林公园游客量、停车场利用率等因素,其计算公式 5
7.3.1用水水源应尽量利用当地市政给水管网;当周边无市政供水管网时,应就近利用地表水或地下 水作为用水水源,其卫生标准应符合GB3838和GB5749的相关规定。 7.3.2园内的水量、水质、水压及给水应满足森林消防安全要求,宜采用重力输配水系统;地形起伏 较大且变化复杂时,可采用分区分压给水。给水设施应采用暗管(渠)铺设或隐蔽布置,不宜暴露于地表 或破坏周边景观。
7.4.1园内的雨水排放应尽量利用洼地、池塘、水库等自然地形条件,以地面径流方式排入道路雨水 系统或其他雨水系统或雨水下渗、收集系统。 7.4.2园内道路与山体的结合处应开设水渠和排水管道,防止雨水对道路冲刷。 7.4.3园务管理中心及主要景区雨水应采用暗管(渠)排放,道路交叉口须预留雨水管接入井。 7.4.4污水应尽量接入城市污水系统,不能接入的应经处理达标后排放,污水排放的水质标准必须达 到GB8978中相关排放标准。
管理方便。 7.5.2供电电源应利用国家或地方现有电源。供电容量应处理近期和远期发展的关系,并应做到以近期 为主,同时应预留远期发展空间。 7.5.3供电高压线路不应穿越旅游区和动物集中活动区。
7.7.1森林公园管理中心
管理中心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办公建筑和辅助建筑,其中辅助建筑含食堂、车库、仓库、传达 间等。管理中心需配备办公设施、配套简单生活设施及储存防火物资等。
管理点应设置在游客聚集区或景区入口区等重要地段。面积大于1000hm的城郊森林公园,应 园游客管理和安全管理的需求增设景区管理点。
DB43/T16382019
园内应至少配备一个护林站,面积大于500hm的城郊森林公园可根据管护需要设置多个护林 居实际情况,可将护林站与管理点合并设置
8.1.1防灾工程与安保设施建设应包括森林防火工程、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治、地质灾害防护、安保设 施等内容。 3.1.2防灾工程与安保设施应结合地区与城郊森林公园特点,确定建设方案,设置相应的灾害预防与 控制设施。 8.1.3防灾工程与安保设施建设应因地制宜,并与周围景观相协调
8.2.1森林防火工程建设必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LYJ127等有关规定, 确保森林资源安全,改善森林环境。 8.2.2瞭望塔(台)、观测站等巡视瞭望工程的设置,应通视良好、视野宽阔、无盲区、控制范围广,其 设置位置、结构形式、色彩和高度,均应与园内景观相协调。 8.2.3野营、野炊等野外用火的旅游场所,必须设置防火设施。 8.2.4在森林高火险区段,应设置防火预警监控探头、防火隔离带或生物防火林带等。隔离带宽度应为 20m~30m,最低宽度不应小于树高的1.5倍。
8.3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治
3.3.1应对园内林业有害生物进行监测与防治,建立监测与防治档案,并按照“防重于治”的方针, 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设置相关的防治设施。 8.3.2编制应对有害生物入侵的应急预案,规划引入外来植物时必须经过严格筛选、科学论证。
8.4.1城郊森林公园建成开放前,须由专业机构对游人可到达区域的山体、道路边坡进行安全评估。 对容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区域,应通过工程措施进行加固、治理。 3.4.2在极端天气频发季节,应定期对游人可到达区域的山体及建筑设施进行巡视,及时发现和排查 险情,完善防灾工程措施。 8.4.3在游客集中地和自然灾害易发区域,须在50m以内设立明显的预警标识牌。 3.4.4园内山脊、山顶等较突元区域的建筑物,均应安装避雷针或避雷带作为防雷接地装置,并按规 范要求装设接地体。
DB43/T16382019
3.5.4应根据路段行程及通行难易程度,设置游人短暂休息的场所及护栏设施;在通往孤岛、山顶等 卡口的路段,宜设通行复线或加宽路面。 8.5.5园内应根据需要,因地制宜设置避难屋、直升机停机坪、水上救生设施等紧急救助设施。 8.5.6游人进出的溶洞,其结构应稳固,并应有采光、通风、排水等措施,同时应保证通行安全。 3.5.7园内的主要景区和园路,应沿途配备完整的视频监控系统,对园区的人流情况、治安状况、消 防安全状况、森林资源等进行实时监控,逐步实现治安信息的现代化、规范化管理。
9.1.1应构建全民参与城郊森林公园发展平台,创造全民参与城郊森林公园建设、保护和管理的良好 社会氛围,组织和引导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个人参与城郊森林公园建设。 9.1.2发展平台建设应包括智慧公园建设、义务植树活动区域、树木、绿地等认养机制以及林业特色 生态产品等内容
9.2.1服务和管理网络
服务能力和市民互动水平,发布公共服务信息,服 行,接受市民监督。并应根
9.2.2官方志愿者网络平台
在园内自行招募志愿者的基础上,逐步建设各级官方志愿者网络平台,充分发挥网上申请、审 、协调、规范等功能,搭建互动的桥梁,不断规范志愿者管理工作。
9.3义务植树活动区域
结合园内的生态修复和生境治理,在部分需要改造和治理的区域,组织和开展城郊森林公园内, 活动。同步开展树苗识别、土地整理、栽植要求、后期养护等一系列培训教育活动,加强植树参 寸森林的认识和环境教育。
9.4树木、绿地等认养机制
充分利用园内便捷的交通条件、丰富的林木资源、众多的古树名木和完备的科普教育平台,开月 绿地等认养活动,构建规范有序的“认养”机制
9.5林业特色生态产品
利用“爱鸟周”、“世界森林日”、“环境日”等主题日及自身资源特色技术标准,开展丰富多彩的专项活 客提供多元化的林业特色生态产品。
DB43/T16382019
A.1骑行道建设技术指标
A.2徒步道建设技术指
北京标准规范范本DB43/T16382019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停车场规模计算公式
....- 相关专题: 森林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