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2416-2021 城市绿化碳汇造林计量与监测技术规程.pdf

  • DB33T 2416-2021 城市绿化碳汇造林计量与监测技术规程.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0.4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1-06
  • 发 布 人: wqh6085061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当实施地为建设用地时,基准线碳汇量可假定为0。 当实施地为非建设用地,且分布有绿化树种,则基准线碳汇量的计算方法见公式(1): 保留原有灌木。根据经济有效性原则和参照核证碳标准(VerifiedCarbonStandard,VCS)有关规程做法, 基准线情景和项目情景下,本标准对灌木生物量碳储量变化量均予以忽略,不予计量与监测。 ACRSILt = ACTREE.RSIt

    注:保留原有灌木。根据经济有效性原则和参照核证碳标准(VerifiedCarbonStandard,VCS)有关规程做法,在 基准线情景和项目情景下,本标准对灌木生物量碳储量变化量均予以忽略,不予计量与监测。

    DB33/T2416202

    电力弱电设计、计算BTREE,ijit = Vijit × D, × BEF × (1 + R,)

    BTREE,ij.t 第t年,第i层林木树种j的生物量,td.m. Vijt 第t年,第i层树种j的林木树干材积,用胸径(DBH)和(或)树高(H)数据查材积表 或用材积方程计算得来,m:

    DB33/T 2416202

    D; 树种j的基本木材密度(带皮),td.m./m; BEF; 树种j的生物量扩展因子,用于将树干材积转化为林木地上生物量,无量纲 R; 树种j的地下与地上生物量比,无量纲。 生物量方程法。按公式(6)进行计算:

    BTREEjit = fi(DBH,H) × (1 + R

    BTREE,ij.t 第t年,第i层林木树种j的生物量,td.m.; f;(DBH,H)一一将第t年第i层树种j的测树因子(DBH,H)转化为地上生物量的回归方程。分为一元 生物量方程(DBH)和二元生物量方程(DBH、H); R; 树种的地下与地上生物量比,无量纲, 在项目实施和监测阶段,在项目区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设置基准线控制样区并在其内设置基准线控 制固定标准地用于监测基准线碳储量变化量

    5.6.1项目碳汇量计算

    项目恢江量等于任城市绿化碳汇项区 选的各个碳库碳储量变化量之和,减去项目排 得的差值。计算方法见公式(7):

    页目区内林木生物质碳储

    ACpt = ACTREE P.

    ACpt = ACTREE P.t .+.++.++.++++...+..+++.(8

    项目区内林木生物质碳储量的年变化量(ACTREEP,t)的计算方法见公式(9)、公式(10)和公式 (11):

    DB33/T2416202

    项目排放量只考虑由森林火灾所造成的项目区内CH和N20排放的增加量,计算方法见公式(12)。 在项目设计阶段将项目区内上述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量设为0。在项目实施和监测阶段,项目排放量 只考虑发生森林火灾燃烧地上生物量所引起的排放。如果不发生森林火灾,GHGEt为0。 GHGE.t = GHGFF.t

    在项目计入期,泄漏主要考虑使用运输 等使用燃料引起的,发生在项目边界之列 放。如苗木来自城市内部,则泄漏LK为0,不需要进行计量与监测;如来自外部,则应当计量

    DB33/T 2416202

    DB33/T 2416202

    6.9项目核证减排量计

    CCERT = ACAR, t=t

    项目参与方(项目业主)在编制项目设计文件(简称PDD)时,需要制定监测计划,获取编制监测 报告和为核证机构开展核证工作所必需的相关数据和材料,包括: a)证明项目符合本标准适用条件的证明材料,如项目规划书、规划图、施工验收书、竣工图和权 属证书等; b 计算所选碳库碳储量变化量的数据和证明材料; c)计算项目区内排放量的数据和证明材料。 上述数据应按照GB50420、GB/T50563、LY/T1729、DB33/T640申的要求进行监测和采集。监测 过程中获取的所有数据、材料都应以纸质和电子版方式保存,并至少保存到项目计入期结束后两年,

    6. 2基准线碳汇量的监测

    按PDD确定的项目基准线控制固定标准 监测评估林木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 两个碳库碳储量。按森林调查的要求,测定每个基准线控制标准地达到检尺胸径(BDH≥3.0cm)的所 有林木的胸径。选用二元材积表或二元生物量方程时,在每个基准线控制标准地内测定25株~30株样 木的树高与胸径的成对数据,绘制树高曲线或拟合树高一胸径方程,确定林分平均树高及径阶平均树高, 安公式计算基准线碳汇量。

    项目参与方应对项目计入期内的绿化、养护活动(造林、施肥、修枝等)和项目区内森林灾害(毁 沐、林火、病虫害等)发生情况以及项目边界与面积进行监测并详细记录。项目边界、面积监测,利用 规划图、峻工图现场勾绘,或利用无人机实测,面积监测误差≤5%,误差较大时需人工测量调整。

    DB33/T 24162021

    一般与项目事前分层一致,如变化较大,按事前分层监测困难太大时,可根据项目实际开展绿化情 况和养护情况等关键分层因素,适当调整事前项目分层。

    按照95%的可靠性(概率保证)和95%的抽样精度要求和采用分层抽样调查的样本单元计算方法(具 体可采用比例分配法或最优分配法),计算所需要的固定样地数量。项目区内蓄积量或生物量分布比较 均匀,可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等距抽样的样本单元数计算方法,计算所需固定样地数量。计算公式见 录。

    距≤8m时可以按片林调查;未达林地标准的单行且冠幅<10m的树带,按四旁树计。片林的样地设置方 法如下: 在各层中随机确定起点后,等距布点设置固定样地;或在各层中随机布设固定样地: 6 固定样地大小为0.04hm~0.06hm,样地形状为方形(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 C 固定样地采用罗盘仪或全站仪测设,做好引线记录,并在样地四个角设立明显的固定标志;在 圆形样地中心设立明显的固定标志; d 固定样地记录:设计并填写固定样地调查记录表,详细记录样地的行政位置、小地名和西南角 点的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GPS)坐标、地位级或立地指数、树种、起源、 龄级等信息。

    见定的周期和时间,监测固定样地,提交监测报

    项目养术层林术生物质碳储量的监测,采用基于固定样地的连续分层抽样调查方法。项目林术生物 质碳储量监测的步骤如下: a)在固定样地内,实测达到起测胸径(DBH≥3.0cm)的每株林木的胸径。选用二元材积表或二 元生物量方程时,还应随机选择25株~30株林木测定胸径和树高,绘制树高曲线,用以确定 各样木树高,径阶平均树高或林分平均树高: 6 采用生物量扩展因子法,计算方法见公式(6),或采用生物量方程法,计算方法见公式(7), 求算每个固定样地林木生物量: C 累加得到固定样地内生物量或单位面积生物量; d 按分层抽样的统计分析方法,计算各层样本平均数(各层平均单位面积林木生物量估计值)及 其方差:然后计算分层抽样总体平均数估计值(总体平均单位面积林木生物量估计值)及其方 差,总体林木生物量估计值,相对误差以及抽样精度,计算公式见附录C; e)计算第t年项目区内林木生物质的碳储量估计值。计算方法见公式(15):

    × BTREE,t × CF TREE,t= 12

    DB33/T 2416202

    f)计算项目区内林木生物质碳储量的年变化量,采用定期平均数计算。计算方法见公式(16)

    6.9项目灌木生物量碳储量的监测

    6.9.1样方调查:设置4m的正方形样方;测量并记录样方内灌木的名称、平均高度、盖度及其他性 状。 6.9.2生物量计算:根据生物量模型法或系数法计算样方灌木层生物量,按面积比例推算样地内单位 面积生物量、碳储量。 6.9.3计量时优先选用经检验合格的当地数学模型和参数;在当地缺乏模型和参数时,使用经检验合 格的相似地区的数学模型和参数:否则应开发适用于当地的数学模型和参数。

    6.10项目排放量的监测

    银据记录的项目区内的每一次森林火灾发生的时间、面积、地理边界等数据,按照公式(12)计 区内因森林火灾燃烧地上林木生物质所引起的项目排放量

    6.11精度控制与校正

    1不确定性分析主要针对项目情景下固定样地的抽样调查的相对误差。项目林木碳储量及变化 安照分层抽样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抽样精度计算。 2监测精度:在95%的可靠性水平下,项目林木蓄积量或生物量估计值的抽样精度≥95%。 3抽样精度达不到要求时,项目参与方可通过增加固定样地数量,使抽样精度符合要求

    6.12相关数据和参数的确定和监测

    6.12. 1不需要监测的参数

    树种j的生物量含碳率CF为0.5tC/(td.m.),毛竹等大型竹种平均单位面积生物量为60.647t/hm, 雷竹等小型竹种平均单位面积生物量为31.356t/hm。树种j的基本木材密度Di、生物量扩展因子BEF 和地下与地上生物量比R;见附录A。其他不需要监测或只需监测一次的数据和参数见表3。

    DB33/T 24162021

    表3不需要监测或只需监测一次的数据和参数

    6.12.2需要监测的数据和参数

    需要监测的数据和参数见表4。

    表4需要监测的数据和参数

    DB33/T 2416202

    表4需要监测的数据和参数(续)

    表A.1给出了浙江主要乔木树种(组)生物量参数。

    DB33/T2416202

    附录, (资料性) 浙江省主要乔木树种(组)生物量参数

    江省主要乔木树种(组)生物量参数

    表A.1浙江主要乔木树种(组)生物量参数

    DB33/T 2416202

    附 录 B (资料性) 浙江省主要乔木树种(组)生物量方程参考表

    给出了浙江省主要乔木树种(组)生物量方程。

    表B.1浙江省主要乔木树种(组)生物量方程参考表

    DB33/T 2416202

    表B.1浙江省主要乔木树种(组)生物量方程参考表(续)

    C.1各层特征数的估计

    C.1.1层样本平均数

    Yh = 式中: yh 第h层平均数估计值; nh 第h层的样本单元数; Yhi 第h层第i个单元。

    C.1.2 层估计值的方差

    C.1.3层总量的估计作

    C.2分层抽样总体特征数的计算

    C.2.1分层抽样总体平均数的估计值

    yst 分层抽样总体平均数估计值; 总体单元数; L一一总体划分的层数; h一一具体层数; Wh一第h层总体单元Nh占总体N的比重(层权重)。 当总体各层是按比例抽取样本时,即=,分层抽样样本平均数为:

    DB33/T2416202

    DB33/T 2416202

    可见公式(C.4)与公式(C.5)是等价的 可以证明,yst是总体Y的无偏估计值: 证明:

    无偏估计值; 总体样本的平均数。

    设第h层的总体方差为,据公式(C.4)有

    2 (yst)=Zh=1 Wo? (yh) 标准误2(yh)= Zh=, WRo? (yh)

    g2(yst)一一第h层的总体方差。 公式(C.6)的证明,是按方差定理,是已知的常量,各层样本是独立抽取的性质推出的。下面作 几点说明: 第一,各层抽样方差(yh),由于各层内抽样是随机地,且抽样方式又可分重复和不重复两种情况: 在重复抽样下:

    第二,将公式(C.8)和公式(C.9)分别代入公式(C.6),便得到分层抽样方差 在重复抽样下:

    公式(C.10)可改写为

    DB33/T2416202

    其中,2为各层方差α的加权平均值,称平均层内方差。公式(C.14)是按比例分层抽样方差公 式,它与简单随机抽样方差计算只有一个差别,就是以平均层内方差2代替总体方差2。并且在实际 应用中常用样本平均方差S2代替总体2值,用S、s2(y)分别代替、c2(yh)。

    C.3分层抽样小样本估计方法

    当用△(yst)=tS(yst)估计分层抽样误差限时,是假定总体平均数估计值y的分布为正态或近似正态 分布,并且S2(yst)~2(yst)条件下才能成立。其中t为遵从标准正态分布的可靠性指标。如果要使yst服 人正态分布,就应有各层内yhi都服从正态分布,或者各层的nh充分大,使各层服从或近似yh正态分布 才行。此外,要使s2(yst)~α(yst)也必须要求各层nh大。 如上述条件不能满足,则(yst)计算比较复杂。实践中常有下列情况,即各层的yhi分布近似正态, 而各层的nh却较小,因此不能认为S2(yst)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即s2st)α2st)。这时,如果各层采 用的是按比例分层抽样,即nk=nWh,并且各层总体的方差相等生活垃圾标准规范范本,用各层样本方差的加权平均数作 为总体方差?的估计值,即以

    作为的估计值,其误差限用公式(C.16)计1

    A(st) = t ‘言 即(yst)= t

    下面给出一个例子,说明分层抽样的估计方法。 示例1:某林区有林地面积A=40hm,根据不同年龄将总体分为三层,I层面积A,=13.2hm,II层A2=14.5hm,ⅢI层 A3=12.3hm,用0.1hm的样地,按比例分层抽样共抽取样地n=22,各样地林木蓄积量测定结果列于表C.1,试以95% 的可靠性估计总体蓄积量并指出其估计精度

    表C.1分层抽样样地蓄积调查表(单位:m/0.1hm

    污水处理厂标准规范范本DB33/T 2416202

    ....
  • 相关专题: 监测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