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5T 4395-2021 乡村绿化美化技术规范.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VGR= X100%...... VMSVZ
4.2.2村庄绿化覆盖面积
5. 1.1 结构配置
5.1.1.1村道绿化不应妨碍道路交通通行、道路标志识别等通道功能,不得影响通道安全。 位按照C 75中规定的要求执行。 5.1.1.2村道绿化应优先考虑生态防护功能,以营造防风防固沙林带为主,因地制宜裁植具有观赏价 值的彩化、花化乔木、灌木及具有当地特色的果树。 5.1.1.3村道绿化应与区域相关规划相衔接,道路沿线是耕地的,两侧用地范围外绿化带宽度不得超 过3m。
5.1.2.1村道绿化应优先选择具有寿命长、材质好、根系发达、抗逆性强的优良乡主树种,宜选择高 大乔木,并实行乔灌结合,使村道绿化具有层次感。 5.1.2.2村道绿化应积极营建混交林,根据绿化地段的立地条件、防护要求和绿化树种确定栽植密度 乡村主干道不宜在较长路段内采用同一绿化植物品种 卫生标准,应分段轮换栽植,以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 并丰富生态景观多样性。 5.1.2.3乡村居民区内部巷道绿化,要避免选择易产生飞絮的树种,可合理配置观花、观叶等花灌木 及攀援植物。
5. 1.3 树种配置
村道两侧布置带状绿地,根据绿化空间,合理种植单行或行林带,乔木株距宜2m~4m,灌木棵 距宜密植,种植多行的,株距可适当放宽。居民点内部巷道绿化,可采用乔、灌、花混交配置。
DB65/T43952021
DB65/T43952021
5.2.1.1绿化树种选择和种植配置应有利于行洪、
5.2.1.1绿化树种选择和种植配置应有利于行洪、防水蚀、固岸等要求。 5.2.1.2选择耐水淹、耐盐碱、深根性、根系发达,固持土壤、抗蚀能力强的树种
5.2.2.1河道蓝线范围内的绿化带,应按照河道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5.2.2.2应根据渠塘绿化景观需求,合理确定乔灌混交比例。重点绿化地段,花灌木种植面积比例不 超过30%。当绿化带长度超过500m时,应进行树种交替。 5.2.2.3可根据地形、渠塘水系和绿化区域采用列植、孤植、片植的配置模式,进行直线状、曲线状、 团状绿化设计
5.2.3.1长方形配置,通常行距大于株距,适宜于蓝线范围内的绿化、平原灌渠绿化。 5.2.3.2品字形配置,相邻两行的各株相对位置错开排列成品字形或三角形,适宜于坡地和易发生水 土流失地段的绿化。 5.2.3.3不规则配置,根据绿化地段的立地条件,进行株行距不明显的配置,适宜于绿化区域分散 土层分布不均匀的地段,
5.3.1.1在迎风面可选择树体高、干形好、冠幅大的防护树种。 5.3.1.2适宜当地种植,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用材树种、珍贵树种和长寿树种 5.3.1.3合理配置果树等经济树种,合理发展庭院经济
5.3.2.1庭院、围墙提倡立体绿化和美化,乔、灌、藤、花多层次结合。 5.3.2.2平原区迎风面的宅旁林木采用紧密结构配置
5.4.1单位、村委会
.4.1.1以寿命长、冠大荫浓、根系发达、观赏性强的乔木为主,优先选择美化、香化和彩化 的树种,搭配花灌木和多年生花卉植物。 5.4.1.2布设有本村文化特色的园林小品
5.4.2学校、幼儿园
5.4.2.1校园绿化应突出植物种类的多样性,校园出入口和教学楼前可对植花木以衬托建筑物,并适 当配置花坛、花境、花架等,不使用带刺、有毒、有飞絮的植物。 5.4.2.2校园四周可配置高大乔木,形成环校林带。 5.4.2.3道路及林荫下可种植绿篱、花灌木或布置花带,
DB65/T4395—2021
5.4.3.1养老院或照料所的绿化配置宜简洁明快,合理营造有助于老年人养生环境,应留有菜地及休 憩场所。 5.4.3.2选择树冠高大、冠厚叶密的阔叶乔木,注重色彩搭配,点状配置花木及能散发香味树种,营 造景观效果。
.4. 4 卫星工厂、合作礼
4.4.1合理配置点、线、面结合的厂区绿地系统,选择隔音减噪、阻滞粉尘、抗污染强的树种 4.4.2厂区道路、办公楼前、厂房之间均应种植绿化。 4.4.3空地、树下种植多年生花卉、草本植物,有条件的地方应垂直绿化。
5.4.5.1以乡土乔木、灌木植物为主,优先选择美化、香化和彩化效果好的树种,突出本地特色。 5.4.5.2采用不同叶色、花色,不同枝高,不同季相的植物搭配,因地制宜地配置花坛、花境、花架 等园林小品,形成色彩对比鲜明、高低错落有致、季相特征突出的绿化景观
5.5.1.1根据绿化地段的立地条件、周边自然植被或自然生态景观优先选择适应性、抗逆性、稳定性 和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乡土树种。 5.5.1.2风沙区护村林内侧宜选择根系发达、耐干旱的乔木树种;外侧宜选择耐沙埋、耐日灼的沙生 灌草植物。
5.2.1护村林应依据村庄地形地势,结合环村路、水系、农田等配置,宜配置为紧密结构的林 5.2.2为体现村庄特色,可突出当地乡土树种,形成桃花村、杏花村、梨花村等风格鲜明的特
6.1.1.1整地采用方形或圆形穴状方式,山地可采用鱼鳞状整地。 6.1.1.2乔木树种的植穴规格,方形穴50cm×50cm×40cm~60cm×60cm×50cm,圆形穴50cm×40 cm~60cmx50cm。 6.1.1.3灌木树种的植穴规格,方形穴30cm×30cm×30cm40cm×40cm×40cm,圆形穴30cm×30 cm~40cmx40cm。 6.1.1.4带土球苗木的植穴规格宜根据土球或容器大小确定。 6.1.1.5经济树种宜采用大规格整地,但穴的边长或直径不宜大于1m,深不宜大于80cm。应按照 LY/T2645中规定的要求执行。
DB65/T43952021
DB65/T43952021
6.1.2.1草坪及花卉的翻土深度不得小于20cm,多年生木本花卉翻地深度不得小于30cm 6.1.2.2翻地深度内土壤中的混杂物,如杂草根、碎砖、石块等应加以清除。
6.2.1.1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选择植苗栽植方式栽植。 6.2.1.2栽植时,应扶正苗木,压实覆土,浇足定根水。可根据立地条件,进行客土、施底肥。 6.2.1.3地径3cm以上的苗木,以及栽植季节大风易发地段的苗木,栽植后宜设支撑。 6.2.1.4籽播草种植,播籽后,应覆土0.5cm~1cm或耙土、并镇压、浇水。播种花卉的种植地面, 应排水良好,播种应均匀,播后即覆土,厚度为种子直径的1倍~2.5倍,并应立即浇水。 6.2.1.5花苗种植深度应以原生长在温床、箱内或盆内的深度为准。栽植时不得揉搓和折曲花苗根部 在花苗栽植后的4d~5d内,应每天早晨或傍晚用喷壶在根际浇水,土墟不得沾污植株
6. 2. 2 种子、苗木
6. 2. 2. 1一般规定
草种、花种和苗木应符合以下规定: a)草种、花种的质量规定:每种草种、花种应注明品种、产地、生产者、采收年份、品种质量 播种质量及发芽率、混有病虫害的种籽不得用以播种; b)花苗应苗壮,发育匀齐,根系良好,无机械损伤和病虫害; c)植株健壮,苗木通直圆满,树形优美; d)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根系完整发达,侧须根多; e) 针叶树种有完整健壮、充分发育的顶芽; 乔木树种,苗木根径小于3cm时,土球不宜小于苗木根径的10倍;苗木根径3cm~5cm时 土球直径宜为40cm60cm。
6.2.2.2苗龄和规格
苗木的苗龄和规格应符合以下规定: a)宜采用多年生苗木; b)落叶阔叶树宜采用地径2cm以上的苗木,其中速生树种宜采用地径3cm以上的苗木; c)针叶树宜采用地径2cm以上的苗木; d)灌木树种宜采用高度1m以上,或苗龄2年以上的苗本,
6.2.3.1支撑及浇水
苗木栽植后应做好灌水围堰,对树干进行支撑,然后浇水,水量以浸润树坑土壤为度。在整个树 期都应及时浇水。
6.2.3.2松土施肥
年在树冠范围内松土1次~2次,可结合松土进行
6. 2.3. 3整形修剪
修剪宜轻,以枝条不影响行人、车辆和架空管线为宜,可不整形。
6. 2.3. 4 有害生物防治
有害生物防治应该按照以下要求执行: a)认真做好苗木检疫工作,防止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入侵; b)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后宜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或综合防治方法,及时修剪病树、枯枝,避免 采用单一的化学防治方法; c)大规模造林地块要相应配置防治设施设备。
6.2.3.5古树名木保护
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按照以下要求执行: a)挖掘和保护乡村传统生态文化,加强乡村古树名木保护; b)古树名木采取设置围护栏或砌石等方法进行保护,并设立标识牌; c)对乡村古树名木登记造册,定期管护维护。
6. 2. 3. 6 管理
乡村绿化美化后,应按照森林资源档案管理的要求,及时建立档案。档案主要内容应包括绿化 种、花草种、苗木规格、株数、裁植措施、绿化用工、投资及来源等。
DB65/T4395202
附录A (资料性) 乡村绿化美化主要树(花、草)种
表A.1乡村绿化美化主要树(花、草)种
TZZB标准规范范本表A.1乡村绿化美化主要树(花、草)种(续)
DB65/T43952021
表A1乡村绿化美化主要树(花、草)种(续)
石油标准DB65/T4395—2021
表A.1乡村绿化美化主要树(花、草)种(续)
注:不同的区域选择适合本地的树、花、草种
....- 技术标准
- 相关专题: 乡村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