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5T 2395-2021 森林覆盖率抽样调查技术规程.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5.6. 1建立解译标志
通过实地踏查,结合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等成果资料,建立不同遥感 数据源、不同地类的判读解译标志
铝合金标准规范范本5.6.2样地地类判读
5.6.2.1由两名专业人员根据解译标志,并参考最新的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分别判读每个样地 地类。判读能确定地类的样地,填写地类代码(见附录A),不能确定地类的样地标记“999”。两名 人员判读地类一致率要求达到90%以上,否则重新判读。对于两人判读地类不一致或标记为“999”的 样地视为判读不能确定地类的样地,需要开展地面补充调查。
5.6.3样地地类确定
在地类判读过程中,若样地内出现两种以上地类时,则按面积优势法确定样地地类(见附录 7地面补充调查
5. 7. 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是通过上述遥感判读不能确定地类的
DB45/T2395—2021
5. 7.2 准备工作
文集样地所在位置的遥图像 二作图、样地外业调查记录表(见附录C) 导航定位设备、罗盘仪、测距仪、相机、文具等外业调查仪器。
5.8.1判读正确性检查
地类判买正确率大95% 上时为合格,否则重新判读直至合格,
5.8.2.1在判读正确性检查合格的基础上,随机抽取部分样地进行实地检查,抽查量不少于样地总数 的5%。实地检查方法按第5.7.2、5.7.3执行。 5.8.2.2当抽查样地地类正确率大于95%以上时,认定质量符合要求。
5.9.1成数抽样森林覆盖率计算
采用成数点抽样理论方法,计算总体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估计值。具体方法如下: a)森林面积成数,见式(5):
式中: 森林面积成数; 一地类为乔木林、竹林、特殊灌木林地的样地总数,单位为(个); 一调查总体样地数量,单位为(个)。 森林面积估计值,见式(6):
式中: S一—森林面积估计值,单位为(hm); A调查总体土地总面积,单位为(hm); 一森林面积成数。 c)标准误差,见式(7);
DB45/T23952021
Z一—森林覆盖率估计值,单位为(%); 一森林面积估计值,单位为(hm); 调查总体土地总面积,单位为(hm)
DB45/T2395—2021
i)森林覆盖率置信区间,见式(13)。 z ± 4 × 100% 式中: 2 一森林覆盖率估计值,单位为(%); 4绝对误差限。
5.9.2分层抽样森林覆盖率计算
根据森林资源分布情况将调查总体分成h个层,各层布设的样地数为ni,按照分层抽样的理论和方 法,计算总体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估计值。具体方法如下: a)分层特征数计算; 1)各层面积权重,见式(14) ;
式中: Wi一 一第i层面积权重; 一第i层土地总面积,单位为(hm); 一调查总体土地总面积,单位为(hm); i=1, 2.. . h。 2)各层森林面积成数,见式(15);
Pi第i层森林面积成数; mi一 第i层地类为乔木林、竹林、特殊灌木林地的样地数,单位为(个); 几 一第i层样地数,单位为(个); i=1,2. . . h。 3)各层方差,见式(16)。
森林面积总成数; 一第i层面积权重; 一第i层森林面积成数; i=1, 2.. . ho
2)森林面积估计值,见式(18):
DB45/T23952021
式中: S—森林面积估计值,单位为(hm); A—调查总体土地总面积,单位为(hm); D一森林面积成数。 c)标准误差,见式(19):
一森林面积估计值,单位为(hm); A—调查总体土地总面积,单位为(hm); p森林面积成数。 c)标准误差,见式(19):
Sp = Zh1 w2 ×$
式中: Sp一标准误; Wi一 一第i层面积权重; S第i层方差; i=1, 2. . . h。 绝对误差限、相对误差限,分别按公式(8)、(9)计算; 森林面积估计精度、森林面积置信区间,分别按公式(10)、(11)计算; 总体森林覆盖率、森林覆盖率置信区间,分别按公式(12)、(13)计算
报告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调查工作概况、调查方法、调查结果分析与评价、问题与
调查数据表应包括但不限于样地属性数据表、样地外业调查记录表、森林覆盖率计算结果表、 各地类样地数量转移情况表(仅限于定期或不定期连续调查的总体)等。
地类分布图应包括但不限于样地空间位置、样地地类、坐标系、比例尺、图例、主要地理要素 制图单位、时间等。
A. 1. 2. 1. 3 竹林地
附着有胸径2cm以上的竹类植物,郁闭度大于或等于0.20的林地。
附着有胸径2cm以上的竹类植物,
A. 1.2. 1.4灌木林地
DB45/T23952021
附着有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或因人工栽培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cm的小杂竹 丛,以经营灌木林为主要目的或专为防护用途,覆盖度在30%以上的林地。其中,灌木林带行数应在2 行以上且行距≤2m:当灌木林带的缺损长度超过林带宽度3倍时,应视为两条灌木林带;两平行灌木林 带的带距≤4m时按片状灌木林调查。包括由以灌木型红树植物为主体组成的红树林群落,如下: a)特殊灌木林地:指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广西特殊灌木林地细分为乔木分布线以上灌木 林地、热带亚热带岩溶地区灌木林地、沿海灌木型红树林,及以获取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灌木 经济林; b )一般灌木林地:不属于特殊灌木林地的其它灌木林地。
A. 1. 2. 1. 5 迹地
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其它迹地: a)采伐迹地:乔木林地采伐后3年内活立木达不到疏林地标准、尚未人工更新的林地: b)火烧迹地:乔木林地火灾后3年内活立木达不到疏林地标准、尚未人工更新的林地: c)其它迹地:灌木林经采伐等经营活动或者火灾发生后,覆盖度达不到30%的林地,
A.1.2.1.6未成林造林地
人造林(包括直播、植苗)和飞播造林后不到成林年限或者达到成林年限(见表A.2、表A.3)后, 造林成效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苗木分布均匀,尚未郁闭但有成林希望或补植后有成林希望的造林地,包 括乔木未成林造林地和灌木未成林造林地: a)人工造林后不到成林年限,成活率85%以上(含85%)的人工造林地; 人工造林后不到成林年限,成活率41%~85%(含41%),待补植的人工造林地; C 飞播造林后不到成林年限,成苗调查苗木3000株/hm以上或飞播治沙成苗2500株/hm以上, 且分布均匀的飞播造林地; d 造林更新达到成林年限后,未达到乔木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标准,保存率41%~80%(含 41%),待补植的造林地。
A. 1. 2. 1. 7其它林地
包括疏林地、苗圃地、宜林地: a 疏林地:乔木郁闭度在0.10~0.19之间的林地; b 苗圃地:固定的林木和木本花卉育苗用地,不包括母树林、种子园、采穗圃、种质基地等种 子、种条生产用地以及种子加工、储藏等设施用地; 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用于发展林业的土地。包括造林失败地、规划造林地和其 它宜林地,
A. 1.2. 2 非林地
的耕地、牧草地、水域、未利用地、建设用地等
DB45/T2395—2021
表A.2广西主要乔木树种、竹类植物成林年限和最低造林密度
表A.3广西主要经济林树种成林年限和最低造林密度
出的经济林树种的成林年限均为2年,人工造林最低造林
A.2.1林地样地的地类判读要求明确到三级地类,在判读过程中,若样地内出现两个以上地类时,则 按面积优势法确定样地地类,如样地内乔木林地面积占60%,其他林地占40%,则该样地地类为乔木林地: 若样地内各地类面积比重相同时,应根据各自外延的面积确定地类。 A.2.2若属于定期或不定期连续调查的总体,应分析前后期地类变化趋向和原因。
样地属性数据库结构见表B.1
DB45/T23952021
表B.1样地属性数据库结构
样地号,填写调查总体的样地编号
纵坐标、横坐标,即样地中心点平面坐标,从地理信息系统中提取。 设区市,填写设区市代码,见表B.2。 “县(市、区)、乡(镇)、村、林班,按林地变更调查的代码填写或通过叠加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提 取。 “上期地类,属于定期或不定期连续调查的样地,填写上一次调查的地类。 判读地类,填写相应的地类代码,参照附录表A.1。 核实地类,指遥感判读无法确定地类的样地,填写外业调查的地类, “检查地类,指质量抽查的样地,填写实地检查的地类。 本期地类,判读能确定地类的样地,按判读地类确定;判读无法确定地类的样地,按实地调查确定;质量 检查的样地,按检查结果确定。 变化原因,依据前后期地类变化情况,判断地类变化原因,变化原因及代码见表B.3。 “土地管理类型,样地所在位置的土地管理类型要与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保持一致,分为“按林地管理 (代码10)、按非林地管理(代码20)、暂按林地管理(代码30)”,具体规定按LY/T2893执行。
纵坐标、横坐标,即样地中心点平面坐标,从地理信息系统中提取。 设区市,填写设区市代码,见表B.2。 “县(市、区)、乡(镇)、村、林班,按林地变更调查的代码填写或通过登加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提 取。 “上期地类,属于定期或不定期连续调查的样地,填写上一次调查的地类。 判读地类,填写相应的地类代码,参照附录表A.1。 核实地类,指遥感判读无法确定地类的样地,填写外业调查的地类。 “检查地类,指质量抽查的样地,填写实地检查的地类。 1本期地类,判读能确定地类的样地,按判读地类确定;判读无法确定地类的样地,按实地调查确定;质量 检查的样地,按检查结果确定。 变化原因,依据前后期地类变化情况,判断地类变化原因,变化原因及代码见表B.3。 “土地管理类型,样地所在位置的土地管理类型要与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保持一致,分为“按林地管理 (代码10)、按非林地管理(代码20)、暂按林地管理(代码30)”,具体规定按LY/T2893执行。
DB45/T2395—2021
3地类变化原因及代码
附录C (资料性) 样地外业调查记录表 样地外业调查记录表见表C.1。
DB45/T23952021
附录C (资料性) 样地外业调查记录表
表C.1样地外业调查记录表
注:调查总体名称,用汉字填写。 理论坐标,即样地中心点平面坐标,从地理信息系统中提取。 实测坐标,指外业调查样地中心点的GPS实测坐标。 乡(镇)、村、林班,从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提取。 地类,填写实地调查样地地类名称和代码。 树种,填写样地优势树种(组)名称。 ‘郁闭度按照十分法记载,精确到0.05。
注:调查总体名称,用汉字填写。 理论坐标,即样地中心点平面坐标,从地理信息系统中提取 实测坐标,指外业调查样地中心点的GPS实测坐标。 乡(镇)、村、林班,从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提取。 地类,填写实地调查样地地类名称和代码。 树种,填写样地优势树种(组)名称。 郁闭度按照士分法记载,精确到0.05。
DB45/T2395—2021
(资料性) 森林覆盖率计算过程及变化情况分析表 森林覆盖率计算过程表见表D.1。前后期样地地类变化主要由造林、采伐、更新等森林经营活动和 建设项目使用林地、毁林开垦等非森林经营活动引起,它是分析森林覆盖率变化的基础依据,各地类样 地数量变化情况填写表D.2。
地基标准规范范本表D.1森林覆盖率计算过程表
DB45/T2395—2021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制作样地地类分布图(CGCS2000坐标系)。图面要素包括图名、样地空间 位置、样地号、样地地类、比例尺、乡级以上行政界线,主要河流水系、图例、制图单位和时间等。样 地地类参照《林业地图图式》用不同颜色区分,示例见图E1。
图E.1xxx县森林覆盖率调查样地地类分布图
DB45/T23952021
附录F (资料性) 森林覆盖率调查报告编写提纲
前言 一、调查工作概况 (一)目的和任务:简述森林覆盖率调查的目的和主要工作任务。 (二)工作组织管理:简述调查工作人员组成,职责和分工,以及质量管理人员组成职责、分工情况。 (三)工作开展情况:简述资料和数据准备、样地判读、实地补充调查、内业数据处理等各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和所 耗费时间等。 (四)调查成果:包括样地属性数据库、样地地类分布图、计算结果表、前后期样地数量转移情况表等。 二、调查方法 (一)遥感数据:介绍遥感数据类型、分辨率、处理方法。 (二)样地布设:阐述抽样方法、精度要求、样地数量和布设方法。 (三)样地判读:阐述样地判读内容、方法。 (四)外业调查:阐述外业补充调查对象、调查方法。 (五)内业统计:阐述样地数据库建立、处理、统计计算,调查成果编制方法。 (六)质量检查:阐述质量检查方法、质量评定标准。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详细介绍调查总体森林覆盖率现状、估计区间、抽样精度,以及调查成果质量情况等。 (二)结果分析:对比分析前后期森林覆盖率变化情况,分析变化原因;重点依据不同土地管理类型森林面积变化 情况进行分析说明。 四、森林经营管理成效 依据森林覆盖率变化情况,分析间隔期内调查总体在造林更新、林木采伐、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所采取的 经营管理措施和取得的主要成效。 五、存在问题与建议 剖析森林经营管理存在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经营管理措施和建议。
阀门标准图F.1森林覆盖率调查报告编写提纲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地方标准 森林覆盖率抽样调查技术规程 DB45/T23952021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统一印刷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 技术标准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