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01T 0020-2021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pdf

  • DB1501T 0020-2021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pdf为pdf格式
  • 文件大小:2.6 M
  • 下载速度:极速
  • 文件评级
  • 更新时间:2022-05-07
  • 发 布 人: wqh6085061
  • 原始文件下载:
  • 立即下载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 6. 2. 1一般要求

    城市绿道的选线应与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绿地系统规划、交通设施规划、空 间规划体系等规划成果相结合。 绿道线路宜网状环通或局部环通,可依托绿道连接线加强绿道的连通性,并满足绿道连接线长度控 制要求。综合考虑环境现状,包括可依托区域的长度、可达性、建设条件等因素,对绿道选线进行多方 案比选,最终确定绿道的适宜线路。 a)绿道选线应充分考虑绿道的线性特征和城市道路系统: 1)充分利用现状自然肌理的开放空间边缘(水系边缘、农田边缘、林地边缘等),以及现有步 行及自行车交通道路等作为绿道选线的依托,宜结合铁路、公路和城市道路、堤岸等线性基 础设施廊道空间; 2)应避开易发生滑坡、塌方、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危险区域,避开生态敏感地段,避开因工程 施工可能造成环境近期难以恢复的地带。 b)绿道串联滨水绿地时,应充分利用现状堤坝、桥梁等,在保证排涝除险、防洪及安全的前提下 营造亲水空间。绿道宜顺应山势和水系走向,为确保绿道连接贯通,可局部架设栈道。 C)绿道选线宜优先考虑已有绿道和绿化资源的利用: 1)应就近联系各级城乡居民点及绿色开放空间,方便市民使用; 2)同时尽可能连接自然景观、历史文化节点、文化遗存及历史文化城镇村等,体现地域特色和 场所历史文化特征。绿道串联节点的衔接要求详见附录B。

    6.2.2分类绿道选线要求

    城镇型绿道选线宜结合城镇空间结构及功能拓展方向,尽量串联城镇各功能组团,邻近使用 主体,结合人流活动密集的重点地区进行布局; 郊野型绿道选线应避开生态保护核心区、生态敏感区花纹板标准,并考虑野生动物生活习性及迁徙路线 避免对动植物生境造成干扰; 绿道分类选线建议详见附录C。

    成市绿道应以现有交通体系与自然环境为基础,有效整合各种生态景观资源,实现绿道景观性、 与通达性的有机统一。 兼顾现状 城市绿道建设应重点分析基础设施条件、土地利用状况和用地权属的现状,兼顾所处地区的社会 件、自然气候条件、地形水文条件、土壤条件、植被条件、景观风貌等状况。

    城市绿道应以现有交通体系与自然环境为基础,有效整合各种生态景观资源,实现绿道景观性、生 态性与通达性的有机统

    7. 1. 2兼顾现状

    DB1501/T0020—2021

    绿道设计的基调和功能定位,应依据城市绿道所经地区的典型景观特征、游览设施特点、资源 位因素、城市经济发展对策、居民需求等因素进行确定。

    绿道游径系统基本要求如下: 保证线路连通,当跨越河流、山体、铁路、公路、城市道路等障碍物时,可采用绿道连接线 的方式保证绿道游径的连通,但应满足绿道连接线选线、长度控制、安全隔离等要求; 保证绿道的安全性,绿道应结合现状地形,避免大填大挖; 绿道与国道、省道、县道、高速公路、城市主干道交叉时,应优先采用涵洞、高架廊道等安 全的立交方式; 除借道路段之外,原则上应避免机动车进入绿道,只允许对绿道进行维护管理和消防、医疗、 应急救助用车临时通行; 绿道游径转弯处应保证任意15m视距内视线通透; 保证绿道游径路面强度及景观需求。根据现状路面条件,条件较好的区域不宜重新铺装。重 新铺装的绿道游径材料应满足使用强度,宜采用生态、经济、防滑的本地材料及可再生材料, 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保证绿道游径的功能性。应根据现状情况灵活设置步行道、无障碍道路、自行车道和步行骑 行综合道; 城镇型绿道的绿道游径在满足坡度、宽度、净空等条件下,宜采用无障碍设计; 郊野型绿道以自行车道为主,宜设置步行骑行综合道

    7.2.2步行道规划设计要求

    步行道规划设计要求如下: 城镇型绿道中步行道单独设置不宜小于2m;郊野型绿道中步行道不小于1.5m,改造步行道 结合现状条件,原则上不宜拓宽; 步行道纵坡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加以防滑措施;横坡坡度不应大于4%; 设计步行道时应考虑盲道设计,结合绿道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置。

    7.2. 3自行车道规划设计要求

    DB1501/T00202021

    自行车道规划设计要求如下: 一一城镇型绿道中自行车道单向通行宽度不小于1.5m,双向通行宽度不小于3m;郊野型绿道中 自行车道宽度2m到3m,结合用地条件尽量满足两辆自行车的错车需求: 自行车道纵坡坡度以小于2.5%为宜,有其他特殊情况限制时,最大不宜超过8%;横坡坡度以 2%到4%为宜; 纵坡坡度天于等于2.5%且小于3%时,限制坡长为300m;纵坡坡度天于等于3%且小于3.5%时: 限制坡长为200m:纵坡坡度大于等于3.5%时,限制坡长为150m。

    .4步行骑行综合道规划设计要求

    7.2.5路面和路基要习

    各类型绿道路面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应符合CJJ37中的相关规定。 a)满足安全性的要求: 1)绿道路基和路面应根据筑路材料、路基类型、水文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确定结构层组合和 厚度,应满足整体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以及良好的抗变形能力和耐久性; 2)路面面层应满足抗滑和平整的要求,确保安全、舒适及连续通行; 3)冰冻地区潮湿路段及其他地区的过分潮湿路段不宜直接铺筑石灰土基层,当需要应用时,应 在其下设置隔水垫层;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应采用级配碎、砾石垫层; 4)软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红黏土、盐渍土等特殊土地区的路基应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 b)满足排水、透水的要求: 1)根据道路排水总体设计的要求,结合必要的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设施,形成合理、完整的排 水系统; 2)若考虑雨水收集利用功能的道路,路面结构应满足透水性要求。 C)满足景观性的要求。路面面层铺装样式和色彩应区别于城市道路,宜通过设置地面标识标线、 高程差等方式增强绿道的可识别性

    7. 2. 6出入口要求

    出入口设置要求如下: 一设置地点。绿道出入口宜设在平缓路段,邻近已有道路、公路与公交站点,出入口的位置、 间距及形式应以方便使用者进出、安全便捷为原则:

    DB1501/T00202021

    连接要求。绿道出入口应与其他道路系统或景区(点)相连接。出入口与其他道路系统相连 接的,应避开交通拥挤的主十道,设置在次十道一侧; 隔离设施。若绿道出入口大于3m,应设置隔离墩、阻车桩等隔离设施,无条件时,应设置交 通标线或警示标识,禁止机动车进入绿道; 标识设施。出入口应设置绿线标志、位置标志、无障碍标志、应急标志、服务网点标志、安 全监控和信息发布等设施

    停车场所设置要求如下: a)设置地点。停车场所宜设置在绿道出入口、休憩区域和交通换乘区域,远离生态敏感地区,机 动车停车场和非机动车停车场应分开设置; b)规模要求: 1)城镇型绿道停车场应满足自行车、残疾人非机动车停放;停车区宜设置车棚、存车支架等 设施; 2) 郊野型绿道宜增设机动车停车场,机动车停车场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51192的有关 规定; 3 根据规划容量和使用标准确定停车场规模,停车场所数量应该与游客数量相匹配,应尽量 利用现有资源,与周围环境融合,避免大规模修建新的各类停车场。 停车场出入口要求。停车场出入口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流线不应交叉,并应与城市道路顺向衔 接; 非机动车停车场设置。绿道非机动车停放点宜结合驿站、公共交通接驳点、广场和人行天桥等 设置,并设置标识; e 乔木要求。停车场所乔木净空应大于2.5m,停车场所应设置必要的安全集散空间; 公共停车场应包括机动车停车场和非机动车停车场,宜设计为生态停车场,

    7.2.8绿道连接线与交通接驳点

    绿道连接线兼具绿道游径连接和城市交通功能,应有效进行交通组织和功能衔接,符合城市道路规 划建设的要求如下: 一一安全性要求。为保证使用安全,应采取适当的交通管理措施,包括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绿道 标识设施、安全隔离设施等。并且绿道连接线一般不应直接借道国道、省道等干线公路及快速 路、主干路等道路,宜借道县道、乡道、村道等非干线公路或城市次干路、支路等道路; 一一长度要求。绿道连接线不宜过长,城镇型绿道单段绿道连接线长度不宜超过1km,郊野型绿 道单段绿道连接线长度不宜超过3km。累计长度不超过当地绿道总长度的10%; 一一连通性要求。绿道连接线应保证衔接顺畅,步行道宽度不宜小于1.5m;自行车道宽度单向不 宜小于1.5m,双向不宜小于3m;连接线净空高度不低于2.5m。 绿道与其他交通线路、河流、停车场所等交叉时,交通接驳点应满足以下要求;

    DB1501/T 00202021

    绿道游径与铁路、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轨道等较高等级交通线路交叉时,应采用立 体交叉形式;绿道游径与一级公路、城市主干路交叉时,应采用平面灯控路口交叉形式;绿道 游径与二、三、四级公路、城市次干路、城市支路交叉时,宜采用平面交叉形式,交叉路口应 设置斑马线、交通信号灯、限速设施、安全护栏、安全岛、减速带、警示标识等,确保通行安 全; 一绿道沿线有轨道交通时,应协调好交通站点或换乘点的衔接,提高绿道的通达性: 绿道与河流交义时,应配合码头、桥梁设计,合理确定交义形式,减少占用桥梁的面积: 一绿道与停车场衔接时,应在距离出入口150m~200m处设置标识和减速带;绿道与广场、公 园等衔接时,应在距离出入口30m处设置标识,并设置缓冲区; 一人行横道设置宜符合CJJ37的规定,平面交叉口可考虑设置交通信号灯,交通信号灯设置条 件应符合GB14886的规定。无交通信号灯时,可在停车线前30m~50m设置限速标志、注意行 标志和人行道预告标识,并设置减速带。

    7.2.9绿道游径的安全、隔离要求

    绿道游径安全要求如下: 绿道规划应满足防灾避险要求,具有城市防灾避险功能的绿道沿线,应符合城市绿地防灾避 验设计要求,设置防灾避险标志,绿道工程应按照国家规定工程所在地区的抗震标准进行设防: 滨水绿道应满足防洪和安全要求,并符合GB/T50805中相关规定。水体岸边设有活动场地的 区域,近岸2m范围内、常水位水深大于(含)0.7m的人工驳岸,驳岸顶与常水位的垂直距离 大于(含)0.5m的驳岸,天然淤泥底水体的驳岸,以上条件应设置防护设施和警示标志; 依山傍水的绿道游径和活动场地应设置安全防护护栏和警示标志; 一绿道中火灾高发区域,应设置警示标识、消防设施、防火设施,防火设施宜与森林防火系统 衔接。 绿道游径隔离要求如下: 绿道游径应设置与机动车道实现有效隔离的设施或标识,包括隔离绿带、隔离墩、护栏和交 通标线等; 隔离绿带宽度不宜小于1.5m。当绿道游径与机动车道隔离宽度小于1.5m时,应设隔离墩或 护栏作安全隔离,其形式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在无法设置硬质隔离的路段,绿道游径与机动车道之间应设置交通标线,绿道游径与机动车 道之间应采用白色实线分隔,禁止机动车压行绿道游径:

    DB1501/T0020—2021

    当规定的行车速度大于(含)50km/h的机动车道路不具备隔离绿带、隔离墩、护栏等隔离设 施的设置条件时,绿道游径 与机动车道路共板设置

    绿道游径两侧应保留或设置一定宽度的绿化带如下: 一宽度要求。城镇型绿道单侧绿化带宽度不宜小于8m,郊野型绿道单侧绿化带宽度不宜小于15 m。承担生物迁徙功能的绿道单侧绿化带宽度不宜小于20m; 一安全性要求。绿化带内不应设置破坏绿道环境、对绿道使用者存在安全隐患的项目; 生态性要求。保护绿化带内的自然地形地貌和生态基底,防控水土流失和水环境的污染和生 态破坏;对生态退化或已遭到破坏的区域,应采用生态技术手段及时修复,实施绿化。保护并 恢复绿化带范围内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稳定; 一设施、建筑要求。绿化带内现有的合法建(构)筑物,不应擅自改建和扩建,影响景观的构 筑物宜采取障景措施等手法进行美化处理,远期可根据需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进行产 权或功能置换;对现有的违法建(构)筑物则应限期拆除。合理控制新建设施规模和数量,新 建、改建设施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对绿化带内不可移动的文物和历史建筑应进行保护、恢复 和利用。

    绿道规划设计中地形塑造应遵循生态原则如下: 绿道绿化工程项目基址内原土壤和塑造地形的外来土壤、填充物不应含有对环境、人和动植 物安全有害的污染物和放射性物质: 地形塑造填挖土方范围应避让古树名木的保护范围,并保证树木根系具有良好的排水、呼吸 条件,确保古树名木周围土壤不积水。

    绿道规划设计中水体建设要求如下: 绿道水体应根据河流的天然走向进行绿道的设计,不应随意改变河流的自然形态,不应采用 裁弯取直、渠化、固化等方式破坏河流的生态环境: 绿道水体的建设,应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应根据水资源时空分布、演化规律,调 整和控制人类的各种取用水行为,使水资源系统维持良性循环,实现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DB1501/T 00202021

    保护河流生态环境,不应在绿廊的河道水系中新建混凝土坝、浆砌石坝等各类永久性的水工 建筑物破坏河流生态,不应将高污染程度的水系,引入洁净或低污染程度的水系;宜采用人工 湿地、水生植物吸附、膜处理技术等水质生态恢复措施恢复已经遭到污染的河流水系,达到改 善、提高水质的效果; 不应影响天然河流和人工沟渠的行洪安全。根据不同河段的功能,保证河流两侧缓冲带的宽

    善、提高水质的效果; 不应影响天然河流和人工沟渠的行洪安全。根据不同河段的功能,保证河流两侧缓冲带的 鹿

    7.3.4植物种植设计

    遵循“生态优先、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地域特色”的原则,不应破坏绿道沿线原有地形地貌、农 自然植被等。植物配植应兼顾生态、景观、功能、交通安全等需求如下: a)科学性。维护植物群落的稳定,防止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生态灾害: 1)优先选用乡土植物、引种驯化后在当地适生、生态效益高、适应性强、景观好的植物种类 2)郊野型绿道应适当增加食源性植物,不应选用需高维护的外来树种; 3)植物种植应遵循自然规律和生物特性,不应反季节种植和过密种植。 b)地域性。结合现状资源特点,根据不同绿道类型进行绿化带种植设计,突出半干旱大陆性气候 地域特色,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c)景观性。注意季相变化,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长、不同色彩、养灌草不同层次植物种类合理 搭配,营造色彩、层次、空间丰富的植物景观。在景观较好的区域不应过密种植植物,以便于 观赏到绿道周边的人文及自然景观; d)安全性。绿道出入口、交通接驳处和转弯处应采取通透式种植,视线通透区内的乔木枝下净空 应大于2.2m,灌木高度应小于1m;交通接驳点与车道相交时,车道的弯道内侧及交叉口视距 三角形范围内,不应种植高于车道中线处路面标高1.2m的植物,弯道外侧宜加密种植以引导 视线,靠近游径的区域避免选用有毒、有硬刺的植物;郊野型绿道宜根据环境选择防火树种, 营造生物防火带; e)经济性。最大限度的保护、合理利用现有自然及人工植被,注重乡土植物的应用; f)功能性。游径系统两侧树种应满足游人通行、活动、遮荫需求,乔木宜选用高大荫浓的种类。 特定植物的保护。绿化带内古树名木、珍稀植物应原地保留,设置保护标志和保护设施,根据 植物特性和生长状况进行合理保护,保护范围不应低于树冠垂直投影外5m的区域, 土壤有害重金属硫含量不应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土壤质量不良时,应进行土壤改良或更换种植土, 植土和肥料不应污染水源

    驿站是供绿道使用者途中休憩、交通换乘的场所,是绿道服务设施的主要载体如下: 在进行建设时充分利用现有设施,控制新建设施数量、尺度和体量,建筑层数以1~2层为宜 建筑风格应结合地域文化特色,与周边环境相协调。驿站建筑要求详见CJJ/T304; 驿站分为三个等级。一级驿站是绿道管理和服务中心,承担管理、综合服务、交通换乘功能 宜结合交通接驳点进行设置;二级驿站是绿道服务次中心,承担售卖、租赁、休憩和交通换乘

    DB1501/T00202021

    DB1501/T 00202021

    结合本地自然、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等本土特色进行标识系统的专门设计,形成统一的绿 道标识系统,能明显区别于道路交通及其它标识,标识内容要求清晰、简洁,兼顾对不同绿道 使用者的指引; 标识牌材料应节能环保、经久耐用、不易破损锈损、易维护。标识牌信息登载位置垂直高度 宜为1m~4m。指示标识宜设置在指示场地或设施前200m~500m的位置,警示及安全标示应 设置在提醒使用者注意事项前大于5m的位置; 标识牌位置应醒目,且不应对行人交通及景观环境造成妨碍和破坏。同一地点设置两种以上 标识时,内容不应矛盾、重复,标牌可合并安装分类设置; 一宜考虑视觉上有障碍的使用者群体,提供能识别的盲文标识牌或手册; 一公共交通信息图形符号、公共服务信息图形符号、旅游设施与服务图形符号应符合GB/T 10001.10中相关规定; 标识分类设置要求见附录E

    绿道智慧化体系工程是基于智能化技术集合生态、景观、文化、休闲、绿色出行于一体的综合服 务设施如下: 一生态环境监测。宜结合实际需求建设气候监测、病虫害监测、智慧动态监测和预警设施,保 障区域生态安全; 一安全系统。宜结合实际需求建设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地理信息定位系统等; 一 智慧化服务设施。宜根据居民游客需求设置通讯系统、健身及记录系统、无线网络系统、智 能停车系统、信息查询系统、智能照明系统等; 一科普宣传系统。绿道宜设置公共广播系统、结合智能化设施实现人机交互技术,提供导览介 绍、信息查询、绿道植物科普、活动宣传等,设置互动装置,增加游人与场地之间的互动,提 高绿道的科普性、趣味性,

    绿道规划设计分为绿道网规划及绿道设计两个层次

    DB1501/T0020—2021

    绿道网规划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绿道系统布局,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纸 三个部分。规划主要内容和成果要求见附录F

    绿道设计是单条绿道的实施性设计。绿道设计应符合绿道网规划。绿道设计可分为方案设计、初 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各阶段均应包括设计说明与设计图纸两部分。方案设计阶段主要内容和 成果要求见附录G,初步设计阶段主要内容和成果要求见附录H,施工图设计阶段主要内容和成果要求见 附录。

    绿道分类设计指引详见附录J。

    DB1501/T0020—2021附录A(资料性)绿道组成绿道组成见表A.1。表A.1绿道组成系统名称要素备注相关要求城镇型绿道:宽度大于等于2m郊野型绿道:宽度大于等于1.5m步行道道纵坡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无障碍道路按照GB50763中相关要求城镇型绿道:单向通行宽度大于等于1.5m,双向通行宽度大于等于3m郊野型绿道:宽度2m~3m纵坡坡度以小于2.5%为宜,最大不宜超绿道游径系统包括绿道连接线自行车道过8%;横坡坡度以2%~4%为宜;纵坡坡度大于等于2.5%且小于3%时,限制坡长为300m;纵坡坡度大于等于3%且3.5%时,限制坡长为200m;纵坡坡度大于等于3.5%时,限制坡长为150m包括步道、无障碍道路、自行车道,城镇型绿道中不建议设置;郊野型绿道中综合道不小于3m坡度要求同自行车道14

    DB1501/T 00202021

    表A.1绿道组成(续)

    绿道串联节点的衔接要求见表B.1。

    DB1501/T0020—2021

    表B.1绿道串联节点的衔接要求

    DB1501/T 00202021

    绿道分类选线建议表见表C.1。

    附录 C (资料性) 绿道分类选线建议表

    表C.1绿道分类选线建议表

    DB1501/T 00202021

    标识分类设置要求见表E.1。

    附录E (资料性) 标识分类设置要求

    表E.1标识分类设置要求

    DB1501/T0020—2021附录F(资料性)绿道网规划主要内容和成果绿道网规划主要内容和成果见表F.1。表F.1绿道网规划主要内容和成果成果形式及内容要求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纸备注资源要素分析评价,上位及同级相关现状综合分析图可多张规划分析,规划范围、依据与期限;上位及同级相关规划分析图可多张规划目标与原则,绿道网布局结构分绿道网总平面图宜对绿道进行统一编号,反映与相邻区析,绿道网分级与分类说明,绿道游域绿道衔接关系径系统、绿化、设施的规划要求,终绿绿道分级规划图道网分期建设规划说明,实施机制与绿道分类规划图保障措施绿道游径系统规划图宜明确绿道游径及交通接驳点布局绿道绿化规划图宜明确绿化带规模、绿化特色与布局绿道设施规划图包含服务设施与市政设施规划,用服务设施规划应反映驿站分级体系与布局绿道分期建设图21

    DB1501/T0020—2021附录G(资料性)方案设计阶段主要内容和成果方案设计阶段主要内容和成果见表G.1。表G.1方案设计阶段主要内容和成果成果形式及内容要求设计说明设计图纸备注工程概述,设计范围与依据,现状及区位图绿道网规划分析,设计指导思想与原现状及绿道网规划分析图则,总体构思与布局结构分析,专项功能分区或景观分区图设计说明,投资估算总平面图竖向设计图绿道游径设计图包含交通组织分析图绿化植物配置图标准段植物布局及典型植物群落种植图驿站设计图包含位置、平立面图和示意效果等给水排水、电气设计图包含给排水、电气等干线布局方案重要节点平面图效果图及意向图22

    DB1501/T0020—2021附录H(资料性)初步设计阶段主要内容和成果初步设计阶段主要内容和成果见表H.1。表H.1初步设计阶段主要内容和成果成果形式及内容要求设计说明设计图纸备注绿道规划设计依据,绿道规划设计规总平面图模、范围、概况和特征,设计指导思竖向设计图包含平面图,土石方量计算表,剖面图想、设计原则和设计构思或特点,:各种植设计图包含平面图、植物材料表专业设计说明,技术专业设计说明,游径、场地设计图园路、场地应以总平面图和竖向平面图为依据绘专项设计内容,投资估算制总平面图结构设计图包含基础平面图和结构平面布置图绿化植物配置图标准段植物布局及典型植物群落种植图驿站设计图包含位置及平立面图设施及小品布局图包含位置、平立面图海绵功能设施布局图包含雨水渗透、滞蓄、净化,雨污水处理等绿色设施和灰色设施市政管线及设施布局图包含给排水、电气等干线布局方案23

    DB1501/T 00202021

    施工设计阶段主要内容和成果见表I.1

    表1.1施工设计阶段主要内容和成果

    J.1城镇型绿道(依托道路)见表J.1。

    DB1501/T0020—2021

    附录J (资料性) 绿道分类设计指引

    表J.1城镇型绿道(依托道路)

    DB1501/T0020—2021J.2城镇型绿道(依托绿地)见表J.2。J.2城镇型绿道(依托绿地)步行道与自行车道应分离设置,宜将步行道设置于绿地内。游径系统绿道游径应便于使用,且不应影响公园绿地、广场的正常使用,与公园绿地、广场等出入口合理衔接。应与相邻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等进行一体化设计。绿化提倡复层植物栽植,增加绿量。设施的规模、体量、形式等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要设施合理设计照明、电力、给排水等市政设施,充分利用绿地内现有的服务设施。素绿道雨水宜散排入绿化带。设计指引与开放式绿地一体设计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道路红线步行道步行道与自行车道应分离设置,步行道可与道路外绿地游道结合设计。26

    J.3城镇型绿道(依托水系)见表J.3。

    DB1501/T0020—2021

    J.3城镇型绿道(依托水系)

    DB1501/T 00202021

    J.4郊野型绿道(依托道路)见表J.4。

    J.4郊野型绿道(依托道路)

    J.4郊野型绿道(依托道路)

    J.5郊野型绿道(依托山地)见表J.5。

    DB1501/T0020—2021

    J.5郊野型绿道(依托山地)

    DB1501/T 00202021

    J.6郊野型绿道(依托水系)见表J.6。

    建设工程标准规范范本J.6郊野型绿道(依托水系)

    滨水岸线坡度较缓且坡顶无现状道路时,宜临近水边设置步行骑行综合道,配置必要的安 全防护设施。

    J.7郊野型绿道(依托农田)见表J.7。

    DB1501/T0020—2021

    型 依托原有道路条件宜分别设置自行车道和步行道,应保证步行道与农田之间的距离,避免 农作物影响通行,或人为破坏农田

    DB1501/T 00202021

    土壤标准J.8郊野型绿道(依托草原)

    依托原有道路条件宜分别设置自行车道和步行道,步行道与草原较近时,应采用栈道的做 法,保证栈道下方有充足的供野生动物迁徒的空间。

    DB1501/T0020—2021

    ....
  • 相关专题:

相关下载

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