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TJ08-2335-2020 郊野公园设计标准(完整清晰正版).pdf
- 文档部分内容预览:
DG/TJ08-2335-2020 郊野公园设计标准(完整清晰正版)
郊野公园的专项工程包括土地整治、河道整治、林地建设、村 庄整治、市政道路桥梁、湿地生态修复治理、土壤修复等工程。
3.1.1应以提升和改善城郊、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增加市民游 憩空间,同时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本土历史文化,协调当地居民生 产生活为目标
刘,符合相关水务、农业、生态等专项规划以及土地、农业、水务 木业、美丽乡村等法律政策、规范和标准要求,并衔接相关专项 设计。
避免大拆天建。应对郊野公园内的生态环境、林业资源、农业货 原、特色风貌与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保护石油化工标准规范范本,对受到破坏的环境与货 原应予以恢复和修复。
3.1.6应充分发挥郊野公园自身独特的环境与资源优势,因地制
性,公园的生态功能应符合上位规划要求。 3.2.2应协调好内部交通与市政交通之间的关系,并应符合下列 规定: 1根据游人人流主要方向,宜分散设置出入口与停车场,降 低公园大客流对于周边市政交通的影响。 2当利用穿越郊野公园的市政交通,组织公园各区域之间 的游览路线时,不得影响市政交通。 3当主园路与市政道路交叉时,宜采用立体交通的方式。 当市级绿道穿越郊野公园时,应做好衔接。 3.2.3应协调公园与城市空间的关系,塑造具有郊野公园风貌特 征的城市景观界面。 3.2.4紧邻城区的郊野公园,其外围游憩区应兼顾当地居民日常 游憩需求,宜布置相应游憩活动内容与设施。 3.3乡村协调 3.3.1应在符合上位规划的前提下,对农民的生产、生活进行适 当的调整和引导。 3.3.2郊野公园建设不得对正常的农业生产造成负面的影响,应 挖掘独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及相关的延伸产业与游憩活动。 3.3.3应在保护传统村庄风貌与人文环境的基础上,创造特色农 田景观;同时加强村庄的生态环境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 村人居环境。 3.3.4不应建设与当地生产、生活以及郊野公园游憩无关的建筑 与设施。
,公四 3.2.2应协调好内部交通与市政交通之间的关系,并应符合下列 规定: 1根据游人人流主要方向,宜分散设置出入口与停车场,降 低公园大客流对于周边市政交通的影响。 2当利用穿越郊野公园的市政交通,组织公园各区域之间 的游览路线时,不得影响市政交通。 3当主园路与市政道路交叉时,宜采用立体交通的方式。 当市级绿道穿越郊野公园时,应做好衔接
3.3.4不应建设与当地生产、生活以及郊野公园游憩无关的建筑
3.3.4不应建设与当地生产、生活以及郊野公园游憩无关的建 与设施。
3.4.1应遵循生态学原理,依据上位规划要求和生境务
应遵循生态学原理,依据上位规划要求和生境条件确定郊
野公园不同区域的生态功能
3.4.2应构建完善的基质、斑块、廊道结构,并确保斑块具有一定 的规模以保证内部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确保廊道的宽度及 连通度以实现斑块之间的联系,保证生物通道的畅通。 3.4.3应对郊野公园内的农由、林地、湿地等各类遭到破坏的生 境,运用适宜的生态恢复措施进行保护和修复,提升生态功能 3.4.4应分析动物栖息地资源现状,尊重和保护野生动物重要栖 息地,保护野生动物资源,提高目标物种生境质量, 3.4.5应根据环境的生态承载力控制游人量及游憩活动类型与 强度,游人活动区域宜轮流开放;应合理安排居民的生产与生活: 避免对生太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3.5人文资源保护与利用
3.5.1应加强对地域文化属性和乡风、民俗等文化属性的挖掘, 形成具有特征性和针对性的设计,创造公园人文特色,可持续地 利用和展示人文资源。 3.5.2应明确保护对象并评估资源的人文价值,确保基地内的人 文资源及其物质文化环境不受破坏。 3.5.3 宜采取就地保护的方式保护人文资源的完整性和原真性。 3.5.4历史文化资源的修复应按原貌进行修复,力求还原其原真 状态。 3.5.5应在保护的基础上利用人文资源,不应与当地文化有所冲 宝书生代种
3.5.3宜采取就地保护的方式保护人文资源的完整性和原真性
3.5.5应在保护的基础上利用人文资源,不应与当地文化有所冲 突或造成破坏。
3.6.1 郊野公园的设计应符合表3.6.1中的各类控制性指 要求。
表3.6.1各类控制性指标
3.6.2郊野公园硬质场地,包括停车场、铺装广场、建(构)筑物用 地等,宜优先利用存量建设用地
地等,宜优先利用存量建设用地。
4.1.1郊野公园设计应包括调查、设计两个阶段,并能作为后续 各类专项工程设计的依据。 4.1.2调查阶段应包括基础资料的收集和现状调查工作,通过分 析基地可利用的资源和存在的问题,形成基础资料汇编,指导后 续设计工作。 4.1.3设计阶段,应以调查阶段工作为基础,并以郊野单元(村 庄)规划为依据,对公园全部要素作出综合性设计
4.2调查阶段工作内容
4.2.1调查阶段工作应涵盖土地、林业、农业、水务、村镇建设、基 础设施、生态、历史、人文、社会、经济等方面,包括现状、规划、访 谈等资料。
4.2.2上位规划资料及相关标准法规收集应包括但不限于
1本市国土空间规划。 2 郊野单元(村庄)规划。 3 集建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4 各类专项规划。 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技术审批要求。 4.2.3 现状资料调查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1 现状地形测绘资料。 2 现状用地资料。 3 现状农田规模、分布、权属资料。 现状水系规模、分布资料。 4 5 现状道路资料。 6 现状林地规模、分布、类型、权属、质量资料。 7 现状村落规模、分布、风貌资料以及现状建筑 8 现状游憩资源调查与评价。 9 现状农业人口及生产情况。 10 现状其他产业类型及规模情况。 11 相关利益方调研资料。 4.3设计阶段工作内容 4.3.1 总体设计工作内容应包括下列内容 总体定位与特色策划。 2 总体布局。 3 三生协调与功能布局 4 生态保育分区 5 人文资源保护分区 6 景观风貌规划。 7 游憩布局。 8 交通组织。 9 服务设施与管理设施布局。 10 经济技术指标。 11 分期建设。 版上沉工力
总体竖向布置 2 污染土处理。
3土石方填挖分布。 4 土石方平衡表。 4.3.3河道水系设计工作内容应包括下列内容: 水系布局与水面率控制。 2 水位控制与水利设施布置。 3 湿地分布及设计。 4 驳岸、码头及景观桥梁设计。 4.3.4 植物种植设计工作内容应包括下列内容: 植物总体布局。 2 种植土改良。 3 林地设计。 村庄绿化设计。 5 农田林网设计。 4.3.5 道路与交通设施设计工作内容应包括下列内容: 内外交通组织。 2 道路与停车场布置。 3 道路新建、改造、保留分布。 道路设计。 5 停车场设计。 4.3.6 场地与构筑物设计工作内容应包括下列内容: 场地与构筑物布置。 2 场地与构筑物单体设计。 4.3.7 建筑设计工作内容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建筑功能与规模。 2 总体布局。 3 新建建筑设计。 4 保留建筑评估与改造设计。 4.3.8 标识设计工作内容应包括标识系统布置和标识系统
.9给排水设计工作内容应包括供水设计和排水设计。 .10电气设计工作内容应包括强电设计和智能化设计。 .11工程经济工作内容应包括造价测算和控制
4.3.10电气设计工作内容应包括强电设计和智能化设计
5.1.1应根据主安功能将郊野公园划分为生态、游憩与生产生估 三类功能区,合理布置各类功能区及其主要功能节点,并应符合 下列规定: 1生态功能区应为郊野公园的主要区域,起到保护生态环 境、恢复生态功能的作用;其布置应基于现状生态资源,体现基地 自然环境特点,同时符合区域生态空间结构布局要求;该区主要 功能包括林地抚育、湿地修复、动物栖息地保育等。 2游憩功能区是以游憩活动为主要功能的区域,应主题明 确,动静分开,宜与生产、生活的主要区域相对分离,避免游憩活 动对当地居民正常的生活、生产造成十扰。 3生产生活功能区是以农业生产和当地居民居住、生活为 主要功能的区域,应依托现状进行梳理,确保当地居民开展正常 的生产生活;该区主要功能包括农业生产、居住生活等。 5.1.2应根据生态保护力度的不同将生态功能区划分为保育区 和缓冲区,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保育区:以保育修复生态环境为主要功能的区域,不应进 行建设活动。 2缓冲区:保育区的外围区域,起到隔离外部干扰,保护内 部生态环境的作用,可安排适宜的游憩活动,配置必要的步行游 览设施;该区域应根据环境的生态承载力控制使用强度,避免对 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5.1.3应根据人文资源保护力度的不同划定保护范围与协调范 围,合理确定保护强度与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保护范围:该区域内应严格保护历史文化资源本身及其 赖以存在的物质环境。 2协调范围:位于保护范围外围,是外部环境与保护范围之 间的过渡区和缓冲区,起到协调风貌的作用
5.1.4景观风貌规划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立足现状资源和基地特色,以自然野趣为基调,以由园 风光为特色,强化基地原有景观风貌,提升现状景观资源价值,不 得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对基地内原始风貌受到破坏的区域应进行 修复,提升景观品质 2可根据不同区域自然资源的特点组织景观风貌分区,明 确各分区的景观特色:宜针对郊野公园所特有的农田、林地、水 系、村落等既有要素进行典型景观设计提升。 3应结合土地整治、林地建设、农业产业升级、村镇改造等 专项工程进行风貌保护与提升,满足低维护、可持续的要求。 4可结合公园主题定位,在园区边界及主要出人口等重要 区城展现公园白身景观
5.1.5游憩功能策划与布局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依据郊野公园定位与特色策划游憩活动,活动应符合 郊野环境特征、凸显自然与人文资源特点。 2郊野公园的基本游憩功能应包括:游览赏景、生态科普、 运动休闲、露营野餐、农事体验、文化活动等内容;各郊野公园应 利用自身优势,打造各自特色,进行错位发展。 3应结合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合理布置不同主题的游憩 功能区域,因地制宜地设置游憩功能节点,宜动静分区,避免 王扰。
5.1.6交通组织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组织各类交通,集约布局道路与其他交通设施 2使用强度较高的生产、生活、后勤交通不宜与主要游线共 用道路。 3当公园地块被市政道路分割或公园分期实施时,地块内 应能形成相对完整的道路系统,主要功能区的主园路应能在地块 内环通。 4公园应提供漫步道、跑步道、自行车道及水上游线;自行 车、电瓶车宜设置专用道路,与人行道路分开,以避免干扰;不同 游径之间的转换应合理便捷。 5各游览区域之间可利用市政道路和慢行交通进行衔接: 日社会车辆不得进入游览区域。 6应通过合理的交通组织与管理,提升交通设施应对游览 与生产的交通需求变化的能力。
组织各类交通,集约布局道路与其他父通设施。 2使用强度较高的生产、生活、后勤交通不宜与主要游线共 用道路。 3当公园地块被市政道路分割或公园分期实施时,地块内 应能形成相对完整的道路系统,主要功能区的主园路应能在地块 内环通。 4公园应提供漫步道、跑步道、自行车道及水上游线;自行 车、电瓶车宜设置专用道路,与人行道路分开,以避免于扰;不同 游径之间的转换应合理便捷。 5各游览区域之间可利用市政道路和慢行交通进行衔接 但社会车辆不得进入游览区域。 6应通过合理的交通组织与管理,提升交通设施应对游览 与生产的交通需求变化的能力。 5.1.7服务设施与管理设施的配置与布局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以满足郊野游憩的基本功能需要为导向,不应建设与 用地性质不符,与郊野公园管理服务无关的设施和建筑。 2应充分发挥郊野公园周边及内部集建区内设施的服务接 待功能。 3设施规模以满足周未高峰游人量的使用需求为宜,用地 规模不超过开园面积的0.5%(需占用类集建区指标)。 4宜采用低碳生态的设计理念和技术,风格应简朴、实用: 与郊野公园及当地乡土环境协调、融合。 5宜选址于未利用地和低效闲置的土地,不得占用耕地。 天型设施应根据郊野公园内生产、生活和观光需求,按照节约用 地的原则集中布置;小型设施应在兼顾使用需求和生态环境保护 的前提下,在主要游憩区域内根据合理的服务半径进行分散 布局。
1应以满足郊野游憩的基本功能需要为导向,不应建设与 用地性质不符,与郊野公园管理服务无关的设施和建筑。 2应充分发挥郊野公园周边及内部集建区内设施的服务接 待功能。 3设施规模以满足周未高峰游人量的使用需求为宜,用地 规模不超过开园面积的0.5%(需占用类集建区指标)。 4宜采用低碳生态的设计理念和技术,风格应简朴、实用, 与郊野公园及当地乡土环境协调、融合。 5宜选址于未利用地和低效闲置的土地,不得占用耕地。 天型设施应根据郊野公园内生产、生活和观光需求,按照节约用 地的原则集中布置;小型设施应在兼顾使用需求和生态环境保护 的前提下,在主要游憩区域内根据合理的服务半径进行分散 布局。
5.1.8郊野公园服务设施应满足基本功能需求,包括
5.2.7应对基地内的污染土进行科学化处理,并确保场地无环境 风险。
5.2.7应对基地内的污染土进行科学化处理,并确保场地
1应保持基地原有水网肌理,科学合理地进行河网布局,优 化配置水资源,体现自然生态的理念和江南水乡的风貌特色。 2应在总体维持河道原有基本格局的基础上,做好河道整 治与疏通,确保水面率不减少的前提下,达到较高的河道连通度。 3水系水位设计宜留有调蓄空间。 4可结合水系规划设置开阔湖面,以调蓄地表径流、丰富景 观风貌。
1应以生态驳岸为主,不得设置天量硬化驳岸,水位变化较 大之处宜以湿地作为水陆过渡带。 2已建硬化护坡应进行生态修复,恢复湿地,构建完整的生 态系统,恢复岸线和水体的自然净化功能,
5.3.3水系水质应符合下列规定:
5.3.3水系水质应符合下列规
1水系水质应不低于地表V类水标准,应采用生态修复、活 水保质等措施。 2水系设计应重视提升水体的自净能力,实现水体的“自 愈功能。 3生态净化应选择净化效果好的本地物种,并应及时收割 捕捞。 4对流动性较差的水系可进行人工增氧和人工推流,但人 工设施不得影响水系行洪等主要功能
3生态净化应选择净化效果好的本地物种,并应及时收割 捕捞。 4对流动性较差的水系可进行人工增氧和人工推流,但人 工设施不得影响水系行洪等主要功能。 5.3.4水利设施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1桥梁应符合道路交通设计要求,同时满足河道的通行 要求。 2 桥梁、堤坝等设施宜与郊野风貌相协调,与周边环境相 融合。 5.4植物设计 5.4.1郊野公园植物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充分保护和利用现状植被,结合生态、景观与游憩需求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进行绿化设计,提升生态效益、 2应满足林地总面积、养木覆盖率等指标要求。 3应依据立地条件,选择乡土植物,从整体林相改造和本地 植被群落的保育与恢复的角度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近自然植物 群落景观,达到可持续发展与低维护的要求。
5.3.4水利设施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1 桥梁应符合道路交通设计要求,同时满足河道的通行 要求。 2 桥梁、堤坝等设施宜与郊野风貌相协调,与周边环境木 独合。 5.4植物设计
5.4.1郊野公园植物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充分保护和利用现状植被,结合生态、景观与游憩需求 2应满足林地总面积、养木覆盖率等指标要求。 3应依据立地条件,选择乡土植物,从整体林相改造和本地 植被群落的保育与恢复的角度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近自然植物 群落景观,达到可持续发展与低维护的要求。 4应符合郊野公园特点,体现自然野趣;并充分利用植物的 季相变化和色彩效果.形成郊野植物风貌特色
4.2林地植物设计应符合下列
1 应进行林网总体设计,通过林相改造,提升现有 质量。
应进行林网总体设计,通过林相改造,提升现有林地
2应进行树种规划,科学采用彩化、珍贵化植物品种,通过 构建本地植物群落,形成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环境。 3树种选择、苗木质量和规格、种植密度、种植方式等应符 合现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DG/TJ 08一2058的相关规定。 5.4.3河渠坑塘周边、道路两侧、宅旁和庭院、公共空间等区域的
录化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村庄整治技术标准》GB/ 0445的相关规定。
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的相关规定
5.5.1道路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5.5道路与停车场设计
1道路选线应充分利用现状道路,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十扰: 并充分展现基地景观资源,突显郊野公园风貌 2道路宜采用生态设计理念,提高道路自身的生态性 3总体上应合理布置主路、次路与小径,满足必要的游览需 求,并尽可能减少对生态与农业生产的影响。 4游憩功能的主路宽度不宜超过4m;如需满足机械化耕作 需要,宽度宜为6m;在大型机械化作业区,田间道(机耕路)的路 面宽度可以适当放宽,最大不超过8m。 5应合理布置会车、错车与回车场地,保障交通安全,减少 硬化路面。
5.5.2停车场设计应符合下列
1应科学预测停车位需求,根据车流方向合理分散布置 车和非机动车停车设施。
2宜以周未高峰停车数量设置停车位,合理配置固定停车 场和临时停车场,缓解客流高峰时段和低谷时段停车需求差异较 大的问题。 3宜采用林下生态停车场,减少场地硬化面积,降低对生态 环境的破坏程度。 4地下停车场宜与地面建筑结合设计,宜在建筑轮廓内及 出入口广场下设置。
5.6.1建筑功能应满足游憩、服务、管理三大功能的需要,根据 同建筑物的实际功能特点,从功能性、安全性、舒适性、生态性 层面充分满足游人使用需求;对功能类型、数量规模、布局方式 行控制,充分满足游人基本需求
5.6.2建筑风格及空间形式应符合地方特色,与郊野风貌相
调,建筑外观自然、朴实,建筑内装实用简洁,宜运用新理念、新 术、新材料,创造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乡土、乡村、乡野建筑
5.7.1总体要求应符合下列规
1应遵循可持续的原则,宜结合现有的基础设施,并根据郊 野公园的特性进行基础工程设计,降低运营和维护的成本与 难度。 2应设置资源循环再利用的设施,分散布置的服务配套设 施宜采用独立设备或生态的处理方式。
1应根据郊野公园的特性建立完善的给排水基础设施,并 根据功能需求进行生活给水、消防给水、节水灌溉、污水排水、雨 水控制利用和防涝等系统的设计。 2应设计满足管理设施和服务设施需求的生活给水系统和 消防给水系统;系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 范》GB5001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消防给水及消火 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 范》GB50067的相关规定。 3公园中进行植物灌溉和场地冲洗用水应优先采用已有的 地表水和雨水;应优先采用节水型的灌溉设施和系统。 4所有污水必须纳管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无条件纳管的污 水必须就地处理,达到不低于1级A的排放标准;就地处理排放 的并达到不低于1级A的排放标准污水还应经过人工湿地、生物 塘等设施达到V类水标准才能排入公园水系。 5公园中雨水排水设计必须满足上位规划提出的源头雨水 的径流总量控制、径流峰值控制、径流污染控制和雨水利回用的 指标要求。 6地表径流雨水排入水系之前宜采用渗蓄草沟、下凹绿地 雨水花园等设施拦截和净化 5.7.3电气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按照郊野公园的定位、功能分区及使用需求,开展供配 电系统设计、照明系统设计、智能化系统设计。 2郊野公园的供电电压宜为10kV、220/380V;10kV配电 系统应采用放射式或环式,220/380V配电系统宜采用放射式。 3生态功能区中的保育区内不得设置照明设施,缓冲区内 仅充许设置功能性照明;游憩功能区内可按照需求设置景观照 明,但应避免对当地居民生活、生产的过度十扰;生产生活功能区 内的照明设计应以功能性照明为主,满足当地居民正常生产生活 的需要
5.7.3电气设计应符合下列
4 郊野公园智能化子系统设置应符合表5.7.3的规定。
表5.7.3智能化子系统设置分类
5郊野公园内需要在室外安装的智能化系统终端设备宜共 杆设置,杆件整体造型应美观并与环境融合,有条件的场所还可 与照明系统共杆。 6室外电气设备的外壳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54,埋地设置 的电气设备外壳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67。
5.8安全与无障碍设计
5.8.1郊野公园设计应防范各类危险,主要包括但不限于游览 全、极端客流应对、日常治安防范、森林防火、防汛防洪防台,同 应满足防灾避难与无障碍设计要求
5.8.2游览安全应通过设置防护、警示、救援设施等措施进行保
5.8.3日常治安防范应通过人防、技防等措施予以保障,此外还
5.8.9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
郊野公园内的公共服务建筑至少应设置1个无障碍入口,满足轮 椅通行要求。
A.0.1根据本市郊野公园的实践以及苗木市场的实际现状电子标准,推 适合本市郊野公园风貌的部分常用树种见表A.0.1。
续表A.0.1种植方式序号植物名称科属学名散植点植群植木兰科Michelia.maudiae10深山含笑含笑属Michelia maudiae Dunn樟科Cinnamomum.camphora11香樟(樟树)樟属Cinnamomum bodinieriH.Lev.樟科Cinnamomum.japoniacum12浙江樟樟属Cinnamomum japonicum Siebold械树科13樟叶械Acer coriaceifolium H.Lév.械亚属樟科Cinnamomum.porrectum14黄樟樟属Cinnamomumparthenoxylon杨梅科Myrica.rubra15杨梅杨梅属Morella rubra Lour.Elaeocarpus. sylvestris杜英科16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 (Lour.)杜英属Poir. in Lamarck木犀科Ligustrum.lucidum.17女贞女贞属Ligustrum lucidum W.T.Aiton落叶乔木类银杏科Ginkgo biloba18银杏(实生)银杏属Ginkgo biloba L.杉科Taxodium.distichum19落羽杉落羽杉属Taxodium distichum (L.)Rich.Taxodiun.ascendens杉科20池杉Taxodium distichum var.落羽杉属imbricatum墨西哥杉科Taxodium.mucronatum21落羽杉落羽杉属Taxodium mucronatum Ten.Megnolia.glyptostroboides杉科22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水杉属Hu &. W. C. Cheng24
续表A.0.1种植方式序号植物名称科属学名散植点箱群植蔷薇科Prunus.pseudocerasus63樱桃樱属Prunus pseudocerasus Lindl.Prunus.serrulata64樱花蔷薇科樱属Cerasus yedoensis (Matsum.)Yu et Li蔷薇科Prunus.subhirtella65日本早樱樱属Cerasus subhirtella(Miq.)Sok.Prunus lannesiana蔷薇科66日本晚樱Prunus serrulata var. lannesiana樱属(Carriere)Makino蔷薇科Malus.micromalus67西府海棠苹果属Malus X micromalus Makino蔷薇科Malus.halliana68垂丝海棠苹果属Malus halliana Koehne常绿花灌木类柏科Sabina chinensis Ant.cv69塔枝圆柏圆柏属JuniperuskomaroviiFlorin樟科Laurus.nobilis70月桂月桂属Laurus nobilis L.Pyracantha.fortuneana蔷薇科71火棘火棘属Pyracantha fortuneana(Maxim.)H. L. LiEriobotrya.Japonica蔷薇科72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枇杷属Lindl.Photinia.serrulata蔷薇科73石楠Photinia serratifolia (Desf.)石楠属Kalkman蔷薇科Photinia.davidsoniae74锣木石楠石楠属Photinia bodinieri H. Lev.28
续表A.0.1种植方式序号植物名称科属学名散植群植点植木犀科Osmanthus fragrans cv.Latifolius99银桂木犀属Osmanthus fragrans var.fragrans木犀科Osmanthus fragrans.var.100四季桂木犀属semperflorus木犀科Jasminummesnyc101黄馨素馨属JasminummesnyiHance夹竹桃科Nerium indicum102夹竹桃夹竹桃属Nerium oleanderLGardenia.jasminoides茜草科103子花Gardenia jasminoides var.子属fortuniana (Lindl.)H.Hara茜草科Serissa.foetida104六月雪白马骨属Serissa japonica (Thunb.)Thunb.小檗科Nandina domestica105南天竹南天竹属Nandina domestica Thunb.小檗科Mahonia.fortunei106十大功劳十大功劳属Mahonia fortunei(Lindl.)Fedde阔叶十大小檗科Mahonia.bealei107功劳十大功劳属Mahonia bealei (Fortune)Carr.百合科Yucca.gloriosa108凤尾兰丝兰属Yucca gloriosa L落叶花灌木类木兰科Magnolia.liliflora109紫玉兰木兰属Yulania liliflora (Desr.)D.C.Fu蔷薇科Spiraea L.cv110绣线菊类绣线菊属Spiraea salicifolia L.蔷薇科Spiraea cantoniensis111麻叶绣线菊绣线菊属Spiraea cantoniensis Lour.31
续表A.0.1种植方式序号植物名称科属学名散植点植群植豆科177白花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 L.车轴草属堇菜科178紫花地丁Viola philippica Cav.堇菜属禾本科Muhlenbergia capillaris (Lam.)179粉黛乱子草乱子草属Trin.锦葵科180蜀葵Alcea rosea L.蜀葵属禾本科181细叶芒Miscanthus sinensis cv.芒属菊科182剑叶金鸡菊CoreopsislanceolataL金鸡菊属豆科183紫花首Medicago sativa L首稽属禾本科184狗尾草Setaria viridis(L)P.Beauv.狗尾草属唇形科185蓝花鼠尾草SalviafarinaceaBenth.鼠尾草属蔷薇科186山莓悬钩子属Rubuscorchorifo唇形科Agastache rugosa (Fisch. &. C.187藿香藿香属A.Mey.)Kuntze水生植物类睡莲科Welumbo nucifera188莲莲属NelumbonuciferaGaertn.鸢尾科Iris pseudoacorus189黄蒲鸢尾属Iris pseudacorus L.千屈菜科Lythrum salicaria190千屈菜千屈菜属Lythrum salicaria L.37
1为了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 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防雷标准规范范本,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 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 “可”。 2标准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时,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要求)”或“应按………·执行”
1《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36600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 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4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 《村庄整治技术标准》GB/T50445 7 《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 8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 9 《公园设计规范》GB51192 10 《旅游景区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规范》GB/T31384 11 《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 12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DG/TJ08一2058
....- 相关专题: